張 暉·解碼未來:“數智”時代 上

近些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機器人、無人機、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數字孿生、下一代互聯網、元宇宙等新科技、新概念的出現,人們一次又一次憧憬未來將會怎樣?但讓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新概念亮相時炫彩奪目,引來資本追捧、社會關注,可熱度也消散得飛快。究竟什麼樣的科技能帶來顛覆性變化?什麼樣的科技有實力佔據未來世界的“頭條”?哪些是來自未來世界的科技密碼?這些問題的答案,現在是否有跡可循?

新科技的誕生雖有偶然性,但其波浪式的演進卻提示著必然的邏輯。歷史地看,前述的新科技都在試圖解決未來社會的三大問題:“虛”與“實”,“人”與“機”,“時”與“空”。例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機器人、無人機等關注人機關系﹔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關注虛實交互﹔下一代互聯網、元宇宙,則關注時空格局。如此,可以大膽預測,下一個新技術“寵兒”,應該會誕生在對虛實、人機和時空關系的求索中。近年來,“數智”理念及技術受到科技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科技前沿的高頻關鍵詞。究其緣由,它用極其精練的話語解碼了觸手可及的未來——用數據溝通虛擬與現實,讓人與機共享智慧,數據與智慧結合以賦能未來。

數據溝通虛實成為未來時空“主角”

電子計算機使數據的電子化成為可能。計算機工作時電路通電,每個輸出端就有了電壓,通過模數轉換,電壓高低即是二進制:高電平表示1,低電平表示0。0和1即計算機虛擬世界的“元語言”,對高、低電平的識別,可以實現從模擬電路到數字電路的轉換,這使得數據載體從“實”到“虛”成為可能。而二進制的數字代碼又可以通過諸如磁極的取向、表面的凹凸、光照的有無等在物體上實現物理存儲。在計算機中,所有字符或符號等數據都可以用物理狀態表示,運算簡單,節省設備。電子計算機以極高速度進行數據處理和加工,展現了極大的數據運算和存儲能力。例如,圖書情報與檔案學科就通過數據電子化實現了削減實體文書的目標,推動傳統領域的研究向數字化轉型。

數據的電子化加速了數據的資源化。算法、算力和數據一起並稱為數字經濟的三大基石,但由於前兩者對資源消耗大,有賴於科技的發展和人財物投入,相較之下,數據成為性價比最高的資源富礦。與此同時,從全球范圍來看,現階段我國的算法和算力資源稟賦遠低於數據資源稟賦,而電子化的數據具有不因消耗而減少、易於復制與增值的優良特性,數據流還能有效激活技術流、資金流和物流,推動生產力的進步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因而數據的資源屬性得以日益凸顯。數據一躍成為數字社會的“石油”,成為與土地、資本、技術比肩的生產要素。也正是因此,傳統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已在2022年正式更名為“信息資源管理”。

數據的資源化進一步推動虛實融合。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擁有和利用具有資源價值的數據,數據的安全流通與共享是決定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和核心生產力。例如,在智慧交通場景下,數字孿生技術將靜態交通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梁、隧道、立交、碼頭等和高精地圖網絡,如衛星影像、軌道網絡及建筑地塊等,在虛擬世界中建模呈現。依托實時的物聯網數據對基礎設施的感知,通過高精地圖路網實時映射,透過多種感知數據對交通參與方的出行方式、路徑、習慣進行還原與挖掘,實現對交通態勢的實時感知、對交通安全的實時管控、對合理交通的實時引導,最終實現交通的有效治理。這一切的實現都有賴於資源化利用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及其交互所產生的各類數據。沒有數據的交互與利用,就不會有物聯網的廣泛存在。

與“數”有關的關鍵詞中,數據一躍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要素,成為政府治理的焦點,在溝通虛實中成為未來時空的“主角”,這是“數智”技術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理念的變革,是技術范式的高階轉換。

  人與機器共享智慧共赴未來

1950年,圖靈在《計算機器與智能》開篇提出:“我要研究的問題,是‘機器可以思考嗎?’”幾年后,人工智能這個詞在一次研討會上被首次提出。此后的60多年裡,在邏輯求解、模擬決策、圍棋競技、無人駕駛等領域,人類不斷見識人工智能發展的新高度。

應該承認,“人工”這一限定詞明確反映了人工智能概念誕生之初的人類視角。機器只是代替人類能自己完成,但又不必或不便自己完成的工作。人類往往對機器完成任務的潛在規則與實現路徑了如指掌,似乎機器的人工智能天然是人類智慧的一個可控子集。

然而,圖靈研究的“機器思考”並不該局限於此,機器是否真的能擁有“智慧”應該才是他最關心的。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術語技術委員會目前成立了聯合工作組正在開展“系統、智慧和數字”視角下的“智慧”定義共識協商。目前對“智慧”的特征達成的共識是“具有對信息進行解釋,對變化進行識別和自適應,改進結果的能力”,而這些特征也正是傳統人工智能所欠缺的。

機器系統“智慧”的判定指標其實與人類智慧的特征相差無幾。人能順暢地加工處理環境信息,並根據環境變化做出靈活反應,同時還能結合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做出各種預測,以指導當前的行動,展現出高等生物的特性。無論是人還是機器,隻要能擁有某些必備的核心特點,原則上都會被認為擁有“智慧”,也就是圖靈所說的會“思考”。

“智慧”可能為人與機器共有,而並非人類獨有。尤其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單從信息加工處理的角度來看,機器的效率可以輕鬆超過人類。如果它還能將加工好的信息處理好,准確流暢地輸出並交互,通過交互進行自我調適,就很容易超越人類個體。如果機器對信息的處理超過了人類個體,甚至是超過了小規模人群的總體認知,那麼其“智慧”就足夠凸顯了。

 

(2023年07月27日 | 來源:光明日報)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