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 台北
  • Taiwa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VR's Friends

  • 朋豐 婆鳳
  • Malacca 皇京港
  • baku
  • 馬厩 儺淄
  • Jambatan Tamparuli
  • 水牆 繪
  • 趁還來得及
  • 東方求敗
  • 柏圖校友
  • Sogno Realtà
  • Pabango
  • 妲姬 格格
  • Malacca Light
  • 來自沙巴的沙邦
  •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Gifts Received

Gift

VR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VR's Page

Latest Activity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黃金甲:迄今大片中最無生氣的(下)

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表明,所謂大片之大,需要有足以構成大片本身的內涵和規模,需要有傳奇性質的英雄業績英雄美德,能夠開創新格局、新視野;在經過一系列衝突較量之後,能夠實現新的正義和達致新的公平。總之,需要一些光明磊落的所作所為,體現比較正面的價值,這樣才能為觀眾所認可,令他們心滿意足,完成影片的娛樂功能。如果只是將發生在小空間的那些扭曲壓抑之事,搬到富麗堂皇的皇宮中來,以為背景放大了人物升級了就成為大片了,這是對於大片深深誤解。包括親生兒子元傑在得知母后的處境之後起兵造反。同情母親可以理解,但是率兵起義豈是兒戲?這場戰爭的正義性何在?說翻臉就翻臉,置自身與國家的安危於不顧,這更像是造反的遊民秀才黃巢所為。影片中這些草率的處理,其格局和氣象都太小了。我是說構成人們行動的那些理由,看上去太小家子氣了。也太“精英”了。影片的結局是悲劇:投毒的皇帝並沒有得到懲罰,他將小兒子暴打至死也沒有得到清算,並繼續從事著加害皇后的營生,這些都遠遠不符合商業片所要求的揚善懲惡或大團圓的結局,相反,這是十分“另類”的做法。在這個意義上,如同影片《無極》,這些藝術片出身的大導演,迄今還沒有找到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相溝通…See More
Dec 10,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黃金甲:迄今大片中最無生氣的(上)

大片等於大的形象工程片?鞏俐扮演的皇后甫一出場,濃妝艷抹,酥胸袒露,高高的髮髻,華貴的服飾,立即令人聯想到這是“一個人”還是一座“形象工程”?濃重的裝扮之下,演員本身特有的精神氣質蕩然無存,人們看到的只是附加在她身上的那些東西,是由她的身份地位堆砌起來的外觀,她本人於其中幾乎不得動彈。大片有大的資金投入。在這部影片中,這些資金仿佛主要用來建造一些大的“工程”了:宮廷的內部裝修工程(尤其是雕花的廊柱工程)、從刺繡品到滿地花盆的菊花工程、長裙拖曳的服裝工程、熬制中藥的廣告工程、像蜜蜂一樣奔跑的工兵工程、如團體操般整齊劃一的戰爭工程、以死亡士兵屍體堆積起來的英雄工程(周傑倫),以及影片開頭著力展示的大批酥胸與玉腿的工程。有這樣多華麗眩目的工程,令人感覺這是不是一部有關裝修或者某個開幕式預演的巨片?電影的主要工作難道在於搭制作為奇觀的布景?制作布景的難易程度及其電腦的技術含量,則代表著電影本身的優劣及技術含量?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攝影機就要重新變回照相機、電影學則要變成土木工程學了。“工程”的特點在於其系統性和封閉性。同樣的符號再三出現,自我繁殖般一味堆積,借此造成一種虛假的鏡頭連貫或敘事推…See More
Dec 7,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6)

包括無歡這樣的人,同樣也是從歷史中走過來、具有"歷史深度"並背負著歷史負擔的人,他一旦被欺騙過、被踐踏過就永遠是個小人,從今往後,充塞於他心靈中的只有那些陰暗、見不得人的東西。這個看法應該說部分也是可取的。只是交代得過於簡單,過於隱喻,一塊小餅就把一個人徹底擊垮了?而鬼狼為自己過去的辯護詞是"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人,我只是想活下去",他與歷史告別的方式則是念叨著"只是對不起一個人,就是我自己"。第二、在這樣一個"後理想主義"的時代,人們的心靈如何安放?他們如何找到自己的歸宿以及心靈的位置?無歡這樣聲稱"天下的東西,你想拿都能拿得到,只要你夠壞"的人當然是死無葬身之地了;而從光明身上得出來的、與他的名字一樣飽滿的結論是:"即使是騙你也是愛你;即使是殘缺的愛也是愛";正是因為這樣傷痕累累的愛,光明這個人得到了拯救。昆侖則從一個被剝奪自身欲望的奴隸,變成了有所渴念的人,他這個曾經的被剝奪者,從事得救的事業相對容易一些;而鬼狼這樣身上留著叛徒烙印、始終只能露出半個臉的人,最好的途徑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這樣來看陳凱歌,你會發現他的確很善良,只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很管用,對於人性的認識過於幼稚了…See More
Dec 5,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5)

作為商業片,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提供一個有目標的並因此而簡潔有力的敘事系統。這個敘事系統最後要完成什麼?它將抵達哪里?影片的回答始終是猶疑和迷亂的。我們如果要找出一件貫穿始終的事件的話,那麼就是殺王這一件,但是它早在影片進行到三分之一時就已經完成,滿神的預言已經實現,這之後並沒有什麼其他有力的動機替補進來。影片也不得不轉移方向,講了一個雪國的故事,扯出鬼狼這個人物,他所說的那番關於罪責之類的話離奇古怪,與影片的上下左右沒有任何關聯,像是從深淵中冒出來的,需要一種特殊的心領神會才能掌握。影片最後引進的新成分則是那個元老大會,那很像一個"思想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氛圍中,這群人聚集一堂,把他們之間的問題都給解決了。當鬼臉無比傷感地趴在昆侖背上足有好幾秒鐘的當兒,電影院里坐在我身邊那位年輕文靜的姑娘突然爆發出不顧一切的、放肆的大笑。這樣一種敘事形態,中性地來說,更加接近愛森斯坦的《十月》、《罷工》,或者同樣拍攝於上個世紀早些時候的《卡里加里博士》、《一條安達盧的狗》之類。也就是說,這部影片從形式上來說是一部先鋒實驗電影,它是任何別的什麼,但決不是商業片。但是作為先鋒實驗電影,這…See More
Dec 3,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4)

導演把一切麻煩都推給了觀眾傾城二十年之後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時,是一個荒淫無恥的形象,一上來就說要寬衣解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她與王的關係如何?為什麼她要讓兵臨城下的大軍將武器對著王?雖然前面說了,這個女人將不會得到真愛,但這並不能得出她必然是一個荒淫無恥之徒。如果她是這樣一個女人,為什麼大將軍還要愛她,想得到她的愛?昆侖這樣有著一雙純潔眼睛的人也要把目光投向她?在很大程度上,這樣一個女人構成了這部影片敘事的中心,把不同的人們聚攏了前來。如果順著這條線下去也未嘗不可,"為了一個女人"並不是無歡一再以鄙夷的口吻提到的如何不值,十年特洛伊戰爭之後的希臘老將們再次見到海倫時,仍然嘖嘖地嘆道:"為了這樣一個女人是值得的"。而光明對於傾城的態度基本上是:通過她來挽救自己,通過她表明自己仍然有愛的能力。這部影片中的傾城真正的命運在於:她是實現別人另一種興趣的工具或途徑。因此,在一種情況需要時,她會說:"在王要殺我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想好了,我不會跟任何人好"(這表明是否她對於王的失望?)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她會說,"當你殺王的那一刻,我就愛上了你",兩個如此互相矛盾的訴求,完全忘記了觀眾是有記憶力的。同樣…See More
Dec 2,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3)

專與觀眾作對的敘事形態這部影片中類似的困惑比比皆是,幾乎每走一步,都要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一般觀眾來說,所遇到的障礙可能更多地來自影片的敘事。在很大程度上,這部影片達到了違反常規敘事的頂峰。影片的開頭陳紅扮演的"滿神"向張柏芝扮演的傾城交代她的命運:她將獲得一切,但是得不到真愛。從敘事的角度來看,如果這是一個起因,那麼最終結局如何?傾城是否以及如何反抗加在她身上的這種命運?而如果這是一個結局,那麼起因是什麼?傾城因為什麼而遭到如此惡毒的詛咒?影片無視觀眾對此產生的好奇,它的做法正好相反:始終停留在這個詛咒本身,沒有使得劇情因此而往前推進一步,最後人們看到的僅僅是這種詛咒如何得到了全面落實。滿神第二次與人間溝通,是與大將軍光明打賭:穿鮮花盔甲的人將要殺掉王。從敘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規則來看,那麼將要進行的是一場如何讓對方輸掉的角逐,並且這種角逐可能成為貫穿影片直至結尾的動力。但是影片再次放棄了這個可能成為敘事動因的關鍵元素,不出幾分鐘,穿上鮮花盔甲的奴隸昆侖已經殺死了王,對此,大將軍光明連絲毫憤怒也沒有。而憤怒實際上也是可以將故事進行到底的另一個動因。我們知道荷馬史詩《伊里亞特》…See More
Dec 1,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2)

他領導三千部下,打敗了兩萬蠻人敵軍,他的士兵將他擡到空中高呼"萬歲"。他自稱:"從來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救不了的人。"但是此英雄不是彼英雄。我們知道有這樣一種英雄,比如他們除了有過人的意志和本領,還擁有高尚的美德,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一件別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這類英雄遠到荷馬筆下的那些人物,近到電影《指環王》中阻止災難發生的弗拉多、以及一心要打敗伏地魔的哈利·波特,都是站在"正義"一邊,哪怕是他們自己所理解的、不完全的正義。當然我們也把這樣一種人稱為"英雄"。他們之所以高居於眾人之上,是因為他們超越於善惡之上: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惜代價,不管其手段是否光明磊落或者結果死了多少人。他們對於權力與勝利的關心遠遠高出於任何正義。《無極》中的大將軍光明屬於此類。他與蠻人的這場戰爭為了什麼?為什麼將對方稱作"蠻人"?這樣稱呼明擺著有歧視異族的嫌疑,在今天全球文明的背景之下,讓人覺得非常陳舊古怪。這一點對比《指環王》中的四個霍比特人,馬上便能說明問題。而當他買下133個奴隸當作開路的誘餌,以及後來命令自己的弓箭手將幸存者全部射殺時,他一分鐘都沒有想過他們也是一個個具體人的生命。而今天坐在電影院…See More
Nov 30,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1)

觀點提要影片的開頭陳紅扮演的"滿神"向張柏芝扮演的傾城交代她的命運:她將獲得一切,但是得不到真愛。從敘事的角度來看,如果這是一個起因,那麼最終結局如何?傾城是否以及如何反抗加在她身上的這種命運?而如果這是一個結局,那麼起因是什麼?傾城因為什麼而遭到如何惡毒的詛咒?一方面是已經出現的線頭散落一地,不做繼續的發展而就此中斷,另一方面是該交代的不交代,或者該用鏡頭交代的卻通過人物的嘴巴說了出來。這部影片中的傾城真正的命運在於:她是實現別人另一種興趣的工具或途徑。因此,在一種情況需要時,她會說:"在王要殺我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想好了,我不會跟任何人好"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她會說,"當你殺王的那一刻,我就愛上了你",兩個如此互相矛盾的訴求,完全忘記了觀眾是有記憶力的。而當觀眾"跟不上"影片的變化紛亂的節奏時,不一定是觀眾的想像力出了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導演本人沒有提供足夠解決難題的想像力,而以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居高臨下的方式,將一切麻煩都推給了觀眾。這部影片從形式上來說是一部先鋒實驗電影,它是任何別的什麼,但決不是商業片。陳凱歌仍然有他的宏觀考慮。他在試圖表現我們這個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歷史負擔以及眼下狀…See More
Nov 28,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8)

故事的張力在於:一方面,她想寫出一首詩來,一方面卻要應付孫子參與犯罪留下來的嚴重後果,兩者形影相隨。美好的轉折處是殘酷,反過來,殘酷的轉折處是美好,它們都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但是就是這樣奇特而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如同白天與夜晚一樣節奏分明。它們互相復蓋,又互相揭示。其余五個同學的家長希望用錢來解決問題,提出一共賠償3000萬韓幣,這意味著每家要承擔500萬韓幣。這對於美子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替女兒著想的堅強的外婆又不願意向女兒開口。她甚至沒有主動向孫子問起那件可怕的事情。影片中最不堪的是這位60多歲的老婆婆,還要與她所伺候的中風老頭做愛。這讓人絕不願接受,卻又不忍回避。這處於彌補和贖罪的衝動,想要填補生命的遺憾和這個世界的缺陷。人在精神上的這份沈重,非那句流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所能囊括。每個人有她(她)自己的救贖方式,救贖肯定是一件最困難的事情。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傷痛,她不喊不叫,不發泄不推卸,有著自己的獨特方式,這也是李滄東的方式。面對不管是殘酷還是美,他是那麽節制和有分寸,好像這兩者都是生活中的野獸,需要將它們牢牢制服。她終於寫出了自己的那首詩“你那里好嗎?/…See More
Nov 27,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7)

在解釋這部影片的立意時,導演說:“如果一定要比較,那麽《密陽》就像在訴說被害者的故事,而《詩》則像害人者的痛苦描述。”這回“事故”的矛盾依然尖銳。被害者是一位十六歲的中學少女,被同年級六個男生強奸投河自殺。該女生家境貧困,寡母在田間勞作勉強維持生計。若是放在中國,這個故事很容易被演繹為受歧視的邊緣人群與“富二代”之間的社會問題。前面說過,李滄東不具備這樣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影片聚焦於其中一位少年的外婆楊美子身上,對於少年本身著墨不多,他看起來像消費虛無主義年代最常見的那種年輕人,麻木不仁,無動於衷,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少年的母親離婚在外地,他應該承受的心理、道德等壓力,轉移到了撫養他的外婆身上。外婆美子靠社會救濟及幫人做工貼補生活,收入微薄,居住狹窄,已經出現老年癡呆症狀。她同樣沒有因此陷入精神困頓。她的不同尋常在於特別愛美,注意打扮,尤其是報名參加詩歌班,因為她從小喜歡花朵和喜歡說一些怪里怪氣的話。她的確經常走神,思緒忽然就飄到了別的地方,這看上去一點也不矯情,也可以用老年癡呆症來說明。她參加詩歌班沒有什麽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是想完成老師布置的“寫一首詩”。扮演美子的演員尹靜姬是當年韓…See More
Nov 25,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6)

心誠之至,金石為開。小小的奇跡伴隨著他們,他們周圍不時出現一些幻象。“公主”出場之前,那隻在屋子里飛來飛去的白鴿子,伴有“滴——滴”的人聲哼哼,立即將觀眾帶入另一個奇異的世界。當他們夜歸回來,感情達到極致時,音樂中房間里走出了一頭小象、一個美麗的印度舞女、一個拋撒花瓣的花童,他們圍在一起含笑跳舞,“公主”也暫時擺脫了殘疾。由於整個影片是嚴格的紀實風格,這些幻境只是高濃度情感的積累和釋放,因此並不顯得突兀和煽情,而是十分協調,感人之至。他們只能生活在自己的秘密世界里。周圍人越是將他們放棄和遺忘,他們才越是能夠守護自己的秘密和美好。不管是“公主”的哥嫂,還是“將軍”的家人,他們看上去從身體到頭腦都是健全的,然而心靈卻是殘缺的,那麽冷漠、勢利。一旦他們粗暴地闖入這二人世界,這份美好就被徹底打碎。他們做愛時被發現,“將軍”再度入獄。他從警察局逃走,爬上“公主”的窗戶外面的那棵樹,剪掉樹上的枝椏,因為“公主”多次表示,夜間這些枝椏的影子投在她房間里一副叫做“綠洲”的畫像上面,令她十分害怕。前來追捕他的警察完全不知道他在幹什麽。最近看完這部電影,令我白天夜晚走在路上看到地上的樹影,都會怦然心動。真…See More
Nov 23,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5)

還是回到李滄東的影片來。《綠洲》中的男主人公遭遇的變故是在一樁交通事故中,他頂替自家大哥蹲了兩年半的牢房,剛剛出獄。這個人的腦子仿佛也有“事故”記載,他的行為方式一副搭錯神經的樣子:當初進去時是夏天,他穿著短袖出來,凍得不停地抹鼻涕,卻不知道給自己買衣服,而花錢給媽媽買了件漂亮毛衣。他付不了飯錢被送往警察局,接他回家的弟弟說希望別影響自己的生活,他只是憨厚地笑笑。但是也許,這位叫做洪忠都的男人保有一顆純樸的未經汙染的心靈,而我們衣服下面的那顆才是傷痕累累的。於是他的善良成了這個世界和他人一劑“毒藥”,令所有的人們吃不消。他提著水果籃看望車禍中被壓死那人的家屬,遇到了他的女兒,一位腦癱病患者,四肢蜷曲不能正常行走,隨時都像是在做怪臉。扮演這個角色的女演員文素麗為此接受過六個月的專門培訓,將這個殘疾人演繹得有聲有色。我們的男主人公洪忠都不管怎麽說,也算是長得一表人才,卻愛上了她。女孩的名字“恭洙”的發音與“公主”相似,於是他稱她為“公主殿下”,公主稱他為“將軍”。“你為什麽送我花?”“公主”扭著怪臉問道:“你最喜歡什麽顏色?”“你最喜歡什麽季節?”“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麽?”不可思議的一對人…See More
Nov 22,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4)

在這個意義上,這位李滄東是一位標準的“異質思維”的人:他在“真理”的面前豎起了“個人”這面旗幟:真理不應當脫離個人而存在,只有是個人的,才是真理的。越是深入個人(的痛苦),越是深入真理。當然,這個“個人”,是在剝除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外在東西之後。當影片中的李申愛重新回到個人的痛苦,回到她自己身上時,才能夠接近屬於她的真理。否則,那種與他人不分彼此、取消差異的所謂“歡喜境界”,即使以基督教的名義,仍然是傳統亞洲觀念中“集體思維”的遺跡。李滄東來中國時接受訪問說,這個影片不是“有關基督教的”,而是“有關人的”。同時被問到拍完《密陽》不久,就發生了三十多名韓國信教青年在阿富汗做義工被劫持的人質事件,李滄東含蓄地說:“韓國信教的人自己不會意識到,他們那種傳教的方式用一般人的眼睛來看是多麽奇怪。我覺得,這個電影里表現出來的信基督教人們的狀況,和阿富汗的人質事件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如果說李滄東是挑戰性的,那麽他是在挑戰某種信教的方式,而不是在挑戰基督教。 二 當初觀看更早獲得國際承認的韓國導演金基德的影片時,也有這種明顯的感覺:如果按照流行的“文化主體性”標準,拿著那樣的尺子來衡量,這些韓國導演(金…See More
Nov 21,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3)

“我還沒有原諒他之前,上帝怎麽可以原諒他?”她轉而開始怨恨上帝,認為有關上帝的一切不過是欺騙謊言。在教堂里她大聲拍桌子,以示挑釁。在露天的宗教集會上,她溜進臨時機房更換了播放的音樂,拿下宗教音樂替換成流行歌曲“愛是假的,笑容也是假的”。她甚至誘惑牧師,一邊誘惑一邊對著天空(她心目中的上帝所在)恨恨地說:“看清了吧。”這樣的處理在韓國觀眾當中引起了某些不安和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不敬神的表現,是對於上帝的詆毀和褻瀆。這個罪名可謂不小。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在這種處理中,見出導演李滄東更為深邃的思考。其一,當李申愛決定主動去寬恕她的敵人,這其中是否也有一種“驕傲”在內?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在內?在這種思想前提之下,她於是不能接受對方是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人,而是感到需要高出對方一等,以一種寬容、寬恕之心來接納他。如果她感到再次受到強烈傷害,只是說明她原先持有的立場是需要反省的。其二,作為有局限性的人,是不能直接將自己看作上帝的,不能如同上帝那樣行事。人需要知道自己與上帝之間的永恒距離,時時提醒自己的有限性。即使是信了上帝,通往真理的道路依然漫長艱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影片中李申愛身邊的那些人…See More
Nov 17,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2)

他坦承“做文化部長讓我有更豐富的經歷,也讓我有機會考慮更多的問題,但並沒有讓我的視野變得更寬”。當官沒有為這個人增添任何高度。在他的影片面前,“文化部長”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頭銜。人們不會在他的簡歷上面加“前文化部長”這個頭銜,那僅僅是一段軼聞往事,供人八卦而已。“作家”這個身份對他來說至關重要,那是一項極具原創性的工作,是尋找某個獨特的角度,對著世界說出獨特的話。他的影片都是自編自導,是他這個人世界觀的體現。詩歌是這個世界的“意外”,這位李滄東的影片中也布滿了種種“意外”及其傷痛。 一 《密陽》的女主人公李申愛遭遇了喪夫的意外。她做出一個超乎尋常的舉動是,帶著幼小的兒子來到丈夫的家鄉生活。那是一個叫做“密陽”的小地方,看上去像中國的一個縣城,沒有什麽特別的,只是更為平靜整飭,許多人信基督教。原先學鋼琴的李申愛開辦了一個鋼琴學校。喪夫之痛在兒子身上得到彌補,年輕的母親與孩子之間像姐弟一樣嬉戲玩鬧。生活再次發生斷裂。兒子被綁架殺害,這個人生活的根基被徹底抽空。她走向教堂,那里仿佛是一個降神節,人們在上帝的懷抱中涕泗交流,揮舞著胳膊,十分忘我。某種氣氛感染了她,在教堂里她終於哭出聲來,而且是那…See More
Nov 16, 2020
VR posted a blog post

崔衛平:美與殘酷相互轉折(1)

想到韓國影片《密陽》(2006),禁不住先說幾句女演員,她叫全度妍,演得真是太好了。她本身條件也好,不是那種大艷大麗,而是玲瓏剔透的那種美,渾身散發著一種閃爍不定的光芒,有點像蔣雯麗。但是比蔣雯麗更加脆弱,這種脆弱來自一種“易感性”,任何周圍的變化或內心的動靜,都能夠通過形貌準確敏銳地體現出來,仿佛是一部完美的感受器。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的感受能力,比他的其他能力更加能夠反映出他的人性水平,表明這個人心靈的開放狀態。因為這部影片全度妍獲得了一堆獎,其中最突出的是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她在領獎台上感謝導演,坦承自己對所扮演的角色並不熟悉,是導演的悉心指導讓她又上了一個台階。導演李滄東當然更了不起。他沒有將演員當作搖錢樹,讓她們像花瓶一樣裝飾影片,穿著性感服飾在影片中招搖過市,而是將她(他)深深埋到角色里,以角色的靈魂將她(他)們浸染。全度妍在這部影片中,始終一身鄰家女孩裝扮,就像逛街時遇到最多的那種,但在這種平淡之中,冒出大精神。這位李滄東奇人一個,1954年生,在大學獲得韓語學位後在中學教韓語。1994年他來北京路過電影學院,想到過在學院路附近開一家餐館,將川流不息的飯館拿來當作觀察…See More
Nov 14, 2020

VR's Blog

崔衛平·黃金甲:迄今大片中最無生氣的(下)

Posted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57pm 0 Comments

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表明,所謂大片之大,需要有足以構成大片本身的內涵和規模,需要有傳奇性質的英雄業績英雄美德,能夠開創新格局、新視野;在經過一系列衝突較量之後,能夠實現新的正義和達致新的公平。總之,需要一些光明磊落的所作所為,體現比較正面的價值,這樣才能為觀眾所認可,令他們心滿意足,完成影片的娛樂功能。如果只是將發生在小空間的那些扭曲壓抑之事,搬到富麗堂皇的皇宮中來,以為背景放大了人物升級了就成為大片了,這是對於大片深深誤解。



包括親生兒子元傑在得知母后的處境之後起兵造反。同情母親可以理解,但是率兵起義豈是兒戲?這場戰爭的正義性何在?說翻臉就翻臉,置自身與國家的安危於不顧,這更像是造反的遊民秀才黃巢所為。影片中這些草率的處理,其格局和氣象都太小了。我是說構成人們行動的那些理由,看上去太小家子氣了。…

Continue

崔衛平·黃金甲:迄今大片中最無生氣的(上)

Posted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56pm 0 Comments

大片等於大的形象工程片?

鞏俐扮演的皇后甫一出場,濃妝艷抹,酥胸袒露,高高的髮髻,華貴的服飾,立即令人聯想到這是“一個人”還是一座“形象工程”?濃重的裝扮之下,演員本身特有的精神氣質蕩然無存,人們看到的只是附加在她身上的那些東西,是由她的身份地位堆砌起來的外觀,她本人於其中幾乎不得動彈。

大片有大的資金投入。在這部影片中,這些資金仿佛主要用來建造一些大的“工程”了:宮廷的內部裝修工程(尤其是雕花的廊柱工程)、從刺繡品到滿地花盆的菊花工程、長裙拖曳的服裝工程、熬制中藥的廣告工程、像蜜蜂一樣奔跑的工兵工程、如團體操般整齊劃一的戰爭工程、以死亡士兵屍體堆積起來的英雄工程(周傑倫),以及影片開頭著力展示的大批酥胸與玉腿的工程。…

Continue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6)

Posted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54pm 0 Comments

包括無歡這樣的人,同樣也是從歷史中走過來、具有"歷史深度"並背負著歷史負擔的人,他一旦被欺騙過、被踐踏過就永遠是個小人,從今往後,充塞於他心靈中的只有那些陰暗、見不得人的東西。這個看法應該說部分也是可取的。只是交代得過於簡單,過於隱喻,一塊小餅就把一個人徹底擊垮了?而鬼狼為自己過去的辯護詞是"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個人,我只是想活下去",他與歷史告別的方式則是念叨著"只是對不起一個人,就是我自己"。

第二、在這樣一個"後理想主義"的時代,人們的心靈如何安放?他們如何找到自己的歸宿以及心靈的位置?無歡這樣聲稱"天下的東西,你想拿都能拿得到,只要你夠壞"的人當然是死無葬身之地了;而從光明身上得出來的、與他的名字一樣飽滿的結論是:"即使是騙你也是愛你;即使是殘缺的愛也是愛";正是因為這樣傷痕累累的愛,光明這個人得到了拯救。…

Continue

崔衛平:《無極》之不知所終的後理想主義敘事(5)

Posted on February 13, 2020 at 7:52pm 0 Comments

作為商業片,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提供一個有目標的並因此而簡潔有力的敘事系統。這個敘事系統最後要完成什麼?它將抵達哪里?影片的回答始終是猶疑和迷亂的。

我們如果要找出一件貫穿始終的事件的話,那麼就是殺王這一件,但是它早在影片進行到三分之一時就已經完成,滿神的預言已經實現,這之後並沒有什麼其他有力的動機替補進來。影片也不得不轉移方向,講了一個雪國的故事,扯出鬼狼這個人物,他所說的那番關於罪責之類的話離奇古怪,與影片的上下左右沒有任何關聯,像是從深淵中冒出來的,需要一種特殊的心領神會才能掌握。

影片最後引進的新成分則是那個元老大會,那很像一個"思想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氛圍中,這群人聚集一堂,把他們之間的問題都給解決了。…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