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美·論鄧以蟄藝術美學的形意之辨 7

技術畫法關乎「形」,氣韻生動關乎「意」。這既是對傳統畫學的理解,也是其研究視角的說明。從技術筆法入手進而至於藝術效果,鄧以蟄對傳統繪畫的美學審視正是在技術與效果兩條思路並行的基礎上展開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對「形」的關注和重視上,鄧以蟄表現出對書畫藝術筆畫技法獨到而精深的分析理解。這是一般美學家常所不具備的。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很多美學家或專注於哲學思辨的理論演繹,或從感性認識出發尋繹藝術的審美特質,較少有人如鄧以蟄這樣從專業技法入手進而及於理論層面進行分析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其家學淵源的熏陶漸染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克羅齊直覺表現論的形式主義傾向不無關係。總而言之,「形意之辨」貫穿了他的整個藝術美學思想體系,成為除史論結合(即「畫史即畫學」)之外另一大研究視角和思路特點。

〔注釋〕

①王有亮將鄧以蟄的美學思想概括為「心物交感」美學(簡稱「交感美學」)(王有亮:《「現代性」語境中的鄧以蟄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年版),唐善林則認為應該將其命名為「心本」美學(唐善林:《「心本」:鄧以蟄美學命名的一種嘗試》,《文學評論》,2011 年第6期)。

②劉綱紀:《鄧以蟄先生生平著述簡表》,參見《鄧以蟄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470 頁。

〔1〕朱志榮.論鄧以蟄中西融通的美學研究方法〔J〕.文藝理論研究,2011(3).

〔2〕鳳文學.畫史即畫學——鄧以蟄書畫美學及其方法論意義〔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5).

〔3〕唐善林.「心本」:鄧以蟄美學命名的一種嘗試〔J〕.文學評論,2011(6).

〔4〕孫宗美.「意境」與道家思想——中國現代美學研究範例論析〔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6).

〔5〕鄧以蟄.鄧以蟄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6〕〔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7〕亞里斯多德,賀拉斯.詩學·詩藝〔M〕.羅念生,楊周翰,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8〕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9〕王有亮.「現代性」語境中的鄧以蟄美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0〕劉海粟.談中國畫的特征〔J〕.美術,1957(6).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