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961)

楊建國·雅各布森詩學話語的符號學闡釋 2

二、雅各布森詩學中的神話

神話和神話研究是雅各布森詩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克里斯蒂娜·潑墨斯卡(Krystyna Pomorska)指出:「雅各布森認為,神話不僅是值得研究的口傳文學,更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因素,潛藏在我們的一切行為之後。」⑦神話一詞頻頻出現於雅各布森的詩人研究中,如普希金詩歌中雕塑的神話、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神話,等等。在雅各布森看來,上述詩人的全部作品構成了一個連貫的超文本符號系統,他們的每一首詩不再是孤立的符號,而是成為能指,共同構成一個更龐大的系統——詩人的個人神話。之所以這些詩歌-能指(即巴特所說的語言-對象)能夠連為一體,構成詩人之個人神話(巴特所說的元語言),正是由於相同組分(既包括主題,也包括話語結構等其他要素)在不同詩歌中的對偶與復現。…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ne 21,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傅雷《藝術哲學》譯者序 上

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年4月21日- 1893年3月5日)自幼博聞強記,長於抽象思維,老師預言他是“為思想而生活”的人。中學時代成績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第一;一八四八年又以第一名考人國立高等師範,專政哲學。一八五一年畢業後任中學教員,不久即以政見與當局不合而辭職,以寫作為專業,他和許多學者一樣,不僅長於希臘文,拉丁文,並且很早精通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一八五八至七一年間遊歷英,比,荷,意,德諸國。一八六四年起應巴黎美術學校之聘,擔任美術史講座,一八七一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講學一年。他一生沒有遭遇重大事故,完全過著書齋生活,便是旅行也是為研究學問搜集材料:但一八七○年的普法戰爭對他刺激很大,成為他研究“現代法蘭西淵源”的主要原因。…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une 21,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打開邊界的符號學》中譯本序 9

在這一意義上說,它是更為發達的符號。解釋項作為符號決定著另一符號,這另一符號反過來又充當解釋項:這樣,解釋項通向新的符號過程,發展了符號過程,新的符號便出現了。的確,每當出現新的符號的時候,除了「第一符號」以外,還有「第三符號」,即經過了中介作用的符號、一種響應、具有解釋性的新符號、一個解釋項。因此,一個符號本質上就是一個解釋項(參見Petrilli,1998e:I.1)。解釋項(第三符號)可以是符號(第一符號),而符號(第一符號)也可以是解釋項(已經是第三符號),這一事實使得符號置身於一個開放性的解釋項網絡之中。於是,我們就得到了皮爾斯的無限符號過程的原則,或者叫無限解釋項的原則(參見CP 1.339)。…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21,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1

摘要:「審美」的運作機制是這樣一套認知機制與過程:首先,惠愛之心與愉悅期待是審美得以啟動的前提;接著,審美統攝完成對對象的整體性精神風貌的把握,感悟到其中的審美理念;然後,從以下三個路徑中,審美者自由地選擇認知對象的切入點——直觀感知、情感體驗與認知判斷;進而在欣賞對象的時間性過程中,任由三者自由游戲,相互激發,相互轉化,諸認識能力的自由游戲是我們的審美享受的核心與基礎;最後在交感反思愉悅的獲得中,審美得以最終實現。



目 次

一、審美的准備階段:惠愛之心…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une 20,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73

考驗

大學生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看見床頭櫃上的燈還亮著。“喔唷,我怎麼連燈都忘記關了。”他想道,便用胳膊支起身子來把燈關掉。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把燈關掉,就看到書桌上有個什麼東西在爬動。

那間房間很小,桌子離開床不遠,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書桌上雜亂無章地堆放著的書籍、紙張、筆,還有幾張照片。他眼睛也掃到了臨睡前沒有收拾掉的酒精爐和茶具。然而就像清清楚楚地看到別的東西一樣,他竟還看見一個很小的小人兒,匍匐在黃油盒子上正在往他小手裏拿著的麵包上抹黃油。

大學生在白天里經歷的壞事大多,所以對眼前的咄咄怪事反而見怪不怪了。他既不害怕,也不驚惶,反而無動於衷地覺得有個小人兒進屋來找點東西吃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June 20,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吳傳玖·初識量子力學(科學詩)

量子糾纏

把一種

微觀世界的

物理現象

拋到

宏觀世界面前……

她要糾纏誰

多麼奇妙 又

神秘莫測……

量子學…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19,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閆宏秀·技術與時間中的記憶線 中

二、記憶的工業化與「迷失」

保羅·利科認為記憶現象學「圍繞兩個問題構建起來:對什麼(quio)的記憶?記憶是誰(qui)的?」[5]…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ne 19,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二十二、天真

心可以跟石頭講話……全然的愛可以顯出那個奧秘,要變得瘋狂--來自心的瘋狂。

亞西濟的聖法蘭息斯應該被關進瘋人院。他對樹木講話,他告訴杏樹說:「小妹,你好嗎?」如果他在這裡,他一定會被抓去。他告訴杏樹說: 「小妹,唱出神來給我聽。」不僅如此,他還聽到杏樹所唱出來的歌!他簡直瘋了!需要治療!

他跟河流講話,跟魚兒講話,他還宣稱說魚會對他反應。他甚至對石頭講話,像這樣,還需要更多的證明說他已經瘋了嗎?

他是瘋狂的,但是你難道不喜歡像他一樣瘋狂嗎?只要想想--具有聽杏樹唱歌的能力,一棵能夠感覺跟樹木之間的兄弟情誼的心,一顆能夠跟石頭談話的心,一顆能夠到處都看到神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的心………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June 19, 2024 at 9:08am — No Comments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 30

當時他說了聲“很好”,以便取悅他的夫人,並且假裝在欣賞那些花卉。但是,她知道得很清楚,他並不欣賞那些花,或者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這不過是爲了討好她罷了……。啊,那不是莉麗·布里斯庫和威廉·班克斯在一塊兒散步嗎?她的近視眼盯著退回去的那一對兒的背影直瞅。沒錯,真是他們倆。這不是意味著,將來他們會結合嗎?對,他們倆必須結婚!多好的主意!他們倆必須結婚!



13…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June 18,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趙秀鳳 崔亞霄:多模態體認詩學—基於體認語言學的研究 7

 21世紀起的後現代實驗文學,充分利用各類圖文符號,激活人的感知體驗、情感和認知加工;這類文學的日漸興盛也充分說明了多模態符號體認性對文學的影響。 因此,我們有必要拓寬體認語言學的外延,從廣義的符號層面,考察體認的過程;如針對後現代實驗文學的多模態組合特征,闡釋該類文學得以產生、接受、形成獨特文學樣類背後的體認機制;通過透視讀者的閱讀體驗和認知加工過程,揭示多模態文學交流背後的規律性特征。 這一「多模態體認詩學」的研究路徑是對語言及其他符號體認性的有力補充,有助於更加全面立體考察語言及多模態符號交際全過程中的體認性,揭示符號的人本性、唯物性和互動性本質。

其次,豐富體認語言學的理論蘊含。 體認語言學傾向於在人類群體意義上闡發體認的意義,多模態體認詩學則可以關注真實、個體讀者的體認經驗,即關注真實的沉浸於文學作品中的真實讀者,考察他們沉浸於文學自然閱讀過程中的真實體認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ne 1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方朝暉:文化軟實力之我見 下

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世界級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之所以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就是因為從小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且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假如我們把歷史上所有的科學家都打扮成愛國的典範,說這些人在歷史上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就是為了給中華民族爭光,就是因為愛國,他們都是因為愛國才成為科學家的。一個科學家愛國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一定能夠給自己的祖國掙光。…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une 1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Yeh Oliver【軸線上的觀察日記】建築現象學

諾伯舒茲(Norberg-Schulz)所提出的建築現象學系立基於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現象學之上,認為我們在建構世界的同時,也在建構著自己的身份,藉由探討建築是如何存在於世界中,找出人與環境間最根本的聯繫,因此他強調讓建築本體回歸事物本身,重新思考建築所展現出的意義是如何被彰顯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une 17,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6

洋車伕緊抓車把,縮住車身前衝的趨勢。汽車過去後,由劉太太車旁走出一個巡警,帶著兩個粗人:一根白繩由一個的臂膀系到另一個的臂上。巡警執著繩端,板著臉走著。一個粗人顯然是車伕;手裡仍然拉著空車,嘴裡咕嚕著。很講究的車身,各件白銅都擦得放亮,後面銅牌上還鐫著「盧」字。這又是誰家的車伕,鬧出事讓巡警拉走。劉太太恨恨地一想車伕們愛肇事的可惡,反正他們到區裡去少不了東家設法把他們保出來的。

「靠裡!。靠裡!」威風的劉家車伕是不耐煩擠在別人車後的——老爺是局長,太太此刻出去闊綽的應酬,洋車又是新打的,兩盞燈發出銀光。

譁啦一下,靠手板在另一個車邊擦一下,車已猛衝到前頭走了。劉太太的花油紙傘在日光中搖搖蕩蕩地迎著風,順著街心溜向北去。…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June 17,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 康喆文:後現代體驗人本視域下的符號體認觀 6

例如雲南省麗江市玉龍雪山腳下坐落著美麗的「藍月湖」,舊時人們也稱為「白水河」,因湖的形狀像一輪永恆的藍月而得名。雲南納西族的古老宗教文獻《東巴經》曾記載,古時人類遭受洪水,陸色二神用筏子將子民引渡到白水河畔的陸地,又把筏子變成閃著藍光的寶石盤子,那盤子似一輪吐著藍光的月亮。「藍月湖」命名的背後實際上隱藏著納西人世代流傳的古老傳說和對自然的理解和認識。故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作為主體的生命體對自然環境界中的事物賦予自身物種特有的意義,在主體的解釋行為 (即符號過程) 中,環境界和生命體的特征得以呈現。」(王新朋、王永祥2017: 145)

文化為符號的生成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環境。按照莫斯科-塔爾圖學派的觀點,文化是信息產生、流通、加工和存儲的集體符號機制。它既是集體記憶,也是生成新信息的程序。它調節人類行為和人類給予世界的結構。…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17, 2024 at 8:00a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薩摩凈福寺黨 1

有那麽個喜歡鬧事的武士。

元治元年的秋天,蛤禦門事變之後,新選組就開始在京都市內巡邏,他們被授權只要發現貌似長州藩士的武士,可以就地正法。這個時期新選組砍起人來就像切蘿蔔、斬麻桿一般平常。

靠近京都西陣,凈福寺大道旁有一大片房子。

這里的京格子(京都特色的木質房子)都是對開木窗,墻壁上都塗了紫紅色的油漆。町家(老百姓的住宅)建得密不透風,雖然往來行人的小路四通八達,但路面非常窄,大多只有一間半左右寬。…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June 17, 2024 at 7:30am — No Comments

唐小林·詩性符號景觀與話語領域及生活世界的詩性轉折 7

它具體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達達主義、歷史先鋒派及超現實主義運動,他們追求「消解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實際上是把「藝術」轉化為「生活」,把「藝術生活化」。二是指「將生活轉化為藝術作品的謀劃」。這種謀劃,「既關注審美消費的生活、又關注如何把生活融入藝術與知識反文化的審美愉悅之整體中」,它「與一般意義上的大眾消費、對新品味與新感覺的追求、對標新立異的生活方式的建構聯系起來」,把「生活藝術化」。三是指符號與影像之流充斥於當代社會的日常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實在與影像之間的差別消失了,日常生活以審美的方式呈現了出來」,「出現了仿真的世界或後現代文化」[24]94-99,實在世界影像化了:符號真實取代了意義真實,圖像真實取代了生活真實。筆者認為,正是日常生活審美化,即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實在影像化,使生活世界被詩性符號充滿。…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ne 17,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詩性發聲·小提琴的發音原理

今天我們了解一個小提琴的發音的物理性能,讓大家感覺到這些性能,從而能夠運用這些性能,這樣更有利於自覺形成對於一切違反這些性能的演奏動作本能的抵制。目的是提高發音的質量,增強音准。

1、音源:即弦。由於弦有張力,振則動,動則生波,這就是聲音的源泉。弦每秒震動440次,就是二弦的空弦音高,這是二弦的基本頻率,簡稱基頻;泛音的組合形成音色;弦的震幅大小產生不同的音量。這裡值得著重談一談的是音量大小取決於振幅大小的問題。演奏者要想奏出有力的音響,就要設法創造條件,加速運弓,多放重量,最終是使弦更充分地振動起來,擴大振幅從而擴大音量。但是,有些初學者誤認為用力「壓」緊弦會擴大音量,這是錯誤的方法,因為他違反了弦振動的物理特性。…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ne 16,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閆宏秀·技術與時間中的記憶線 上

在斯蒂格勒關於技術的哲學考察中,記憶是一條重要的線索。在其思想體系中,記憶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時間意蘊之外,更是貫穿在技術與時間內在關聯中的一條主線。在其三卷本的《技術與時間》中,每卷都有關於記憶的研究,且表述多元。在第一卷《技術與時間1:愛比米修斯的過失》中,有「裂變的記憶」「技術化就是喪失記憶」「內在環境就是社會化的記憶」等;在第二卷《技術與時間2.迷失方向》中,有「第三記憶」「記憶工業化」「公正的記憶」「作為記憶的技術」等;在第三卷《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中,「全球記憶術系統」「對記憶的持留的物質性記錄」「記錄技術」等。這些關於記憶的不同表達,一方面體現了斯蒂格勒在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胡塞爾、柏格森等關於記憶思想的反思中,將勒魯瓦—古蘭的人類學與電影、錄音、數字等技術發展所進行的融合;另一方面反映了這種融合之間依然存在裂縫。事實上,「將心理學家、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對記憶的理解加以聯系並非易事,但是也特別具有啟發性。」…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ne 1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錢學森1984年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 4

第五,就是人體特異功能。人體特異功能怎麼跟形象思維有關係呢? 因為從已經做的一些實驗來看,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耳朵認字,或者認出密封在裡面的東西,這個過程是很複雜的。

第六,聯系起來,還有個做夢的問題。人在醒覺時得不到對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夢裡得到,在夢裡怎麼得到答案的?

夢裡的情況都跟形象有關係。再者,跟做夢有很密切關係的是靈感。我們這兒說的是形象思維,不是靈感恩維,但是靈感思維裡的一些觀察結果,將會有助於我們研究形象思維。關於靈感問題,我在後面還要講。…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June 14,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9

對於今日席卷全球的現代技術和資本工業,我們當然要抵抗,但是一種聽命或者認命的抵抗。這種姿態並不是「技術決定論」或「技術宿命論」,而是「技術命運論」,在思想立場和人生態度上類似於尼采所主張的「積極的虛無主義」。「技術命運論」是一種聽起來相互矛盾的二重性姿態:既承認技術的統治,又堅持抵抗的意義。

五、未來哲學的藝術性:藝術與哲學關係之重構

未來哲學的藝術性比較好解,實質上就是藝術與哲學關係的重構。這個重構過程是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的歷史階段開展的,也許我們今天也還在這種重構過程中,也許未來依然將繼續展開這種重構。…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2,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