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孔子稱讚鄭國公文的草擬過程:「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憲問〉)這樣謹慎的擬定過程,其中就包括文字加工的功夫。孔子認為「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37] 更是明確強調言辭修飾的重要,有言僅能「行」,而欲「行遠」則非加以文飾不可。雖然孔子提出「辭,達而已矣。」(〈衛靈公〉)對於文藝的修飾乍看之下並不強調,甚至認為不是必要,在美學觀點看來似乎是消極的要求,實際上孔子是強調反對過度文飾,模糊內容真正要表達的意涵,而非輕視形式或修飾。
所以全面地來看,孔子對於內容和形式都是很重視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這段話完整地表達了孔子的質文觀,要求形式必須為表達內容服務而不偏重一方,達到文質並茂的標準。孔子對於質和文的關係沒作進一步深入透闢的論述,但其兩者並重的基本觀點是正確的。這與後來出現的重質輕文或重文輕質的觀點相比,其可貴之處就更清楚地顯示出孔子質文並重的文學評論原則,並為後學者加以豐富和發展。
另外,因為孔子又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與仁,遊於藝(六藝)。」(<述而>)和「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憲問>)之類的話,這裡的「藝」與「言」和「道」、「德」與「仁」相比,似乎是處於次要的、從屬的地位,因此也有學者由此引申出重質輕文的觀點,這和孔子的思想是不相符的 [38] 。
(四)詩的思想—「中和」及「思無邪」:
《論語》記錄有子之言:「禮之用,和為貴。……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學而〉)這裡指出「和」亦即強調和諧,乃為禮最主要的功能。在孔子的禮治理論中,「中和」是一條最重要的原則,關於「和」的意涵,孔子談論不多,但亦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的哲學思想。在孔子之前,鄭國的史伯曾經對鄭桓公提出「和」的觀點,他認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指出客觀世界本來就是森羅萬象,豐富多樣的參差不齊構成和諧,生命才能綿延不絕的延續,否則一歸於死寂。由於「聲無一聽,物無一文,味無一果,物一不講。」(〈國語‧鄭語〉)此為宇宙構成的普遍規則。齊國的晏嬰也對齊景公說:「和如羹焉,……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又「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左傳‧昭公二十年》)說明美味菜餚、悅耳音樂乃由各種味道、各種聲音配合而成之「和」,而非為單一味道、聲音可成。因此統治者為政亦應如此,只可調節矛盾以求「和」之實現,不應以強制手段求「同」,而能達「心平德和」的境界。這裡指出「和」是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透過適當的調節作用而實現的和諧。孔子繼承春秋政治家這種思想,亦提倡「和而不同」的進步觀念。
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以禮治為中心,又強調「允執其中」的重要原則(〈堯曰〉),認為「過猶不及」(〈先進〉),雖然孔子也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子路〉)然而所謂狂者、狷者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是在「不得中行而與之」的情況下,才有這樣的標準,絕非孔子的最高理想。孔子的中和思想,來自於宇宙萬物雖各有異,卻能彼此調和而運行不悖的概念,強調「和而不同」的原則,乃是期望在矛盾與差異中透過適當調節,而實現和諧的統一境界。「中」是防止矛盾的極端化,「和」是避免矛盾的尖銳化,一方面承認矛盾與差異的存在,一方面主張折衷調和,其中包含進步與保守雙重性格,正是孔子思想特之所在。
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審美的最高理想,在孔子的言論中,則明確體現於「思無邪」一語。「思無邪」是孔子對詩三百篇的總評:「《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歷來聚訟紛紜。問題就出在《詩經》中收錄了大量的愛情詩,按傳統禮教觀念來看,這些都是淫邪之作,怎麼能說是「無邪」呢?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漢儒們的辦法是把愛情詩通通歪曲為政治詩。典型的代表是<毛詩序>,注者煞費苦心地把這些抒寫男女之情的戀歌,逐首解釋為對君主、時政的美刺,以致後來有人把《詩經》當作諫書,這類解釋當然是十分荒唐的。
[37]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