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晉·互象:一個被忽視的關鍵詞 4

由於長期缺少著名學者書寫的系統闡釋這類術語的理論性文本,其又未出現在能引起所有人文學者關注的名著中,結果導致各行其是。所以直到2013年人文學科中這類術語的使用都是孤島狀態,使用者普遍缺少相互認知和交流,更缺少理論反思和觀點整合。所以在被使用幾十年之後,互象仍是個欠發達的理論術語,其理論能量和可能性都未得到應有發展。

二.定位互象

1、術語的選取

雖然互圖和互圖性在人文學科中使用更廣,但塔班在文集中推薦的是互象。這源於W.J.T.米切爾對圖畫與形象的區分:圖畫是物質的,二維平面的存在;形象包括心理形象、文學描述等非實體意象。因而形象的范圍更廣,就像文本囊括繪畫、電影、社會行為一樣。廣闊的范圍使互象概念的使用更靈活,使其能用於不同媒介的相互關係的研究中,又不同於只強調媒介差異的媒介間性。這樣才能擔當對應互文性的使命。而互圖性只能成為互文性概念限於繪畫等二維對象的異名。因而互象概念可用於如國家形象研究、認知和心理意象、視覺和文學形象關係等非物質形象的研究。圖畫一詞甚至無法概括視覺藝術:雕塑、建築、工藝品是三維的,電影和裝置、行為藝術是加入時間的四維藝術。所以使用互象一詞是適應對象特性的必然。從術語使用史可見,互圖性討論的內容幾乎都限於傳統形態的繪畫或二維畫面,這顯示了互圖的局限性。

為彌補西文中無互象性的尷尬,可以使互象與互文對應,圖像間性與互文性對應。之所以不提倡用互圖像或圖像間的概念,是由於中文圖像一詞本是技術術語,由於上世紀的藝術史翻譯者為區別於前人才將其用於藝術,之後國內的使用在此基礎上十分混亂。今天除了圖像學這樣的專有名詞外,圖像一詞已失去了形象、圖畫等傳統術語的區分性特征,成了含混的用於掩蓋思維混亂的辭藻。

此外由於互象概念源於科技術語,且仍在成像技術中使用,所以該術語有更廣泛的跨學科的性質。這種異域來源使該詞得到了互文性概念之外的內涵補充,從而更為複雜和豐富。本文的目的之一是從形象本身的現象出發找到形象的特征,而非簡單複製互文性。今天在使用互象概念時若不考慮其與互文性的密切關係,是理論的掩耳盜鈴。但是只將其等同於互文性,則是對形象特質的無視。


2、獨立於互文性

只有當互象概念不再是互文性的特例或異名,而是具有互文和互文性不具備的含義和效用時,此概念才是有價值的,才能推進理論研究,也才能實現學術的圖像轉向。首先需認清何謂互文與互文性。互文是羅蘭·巴特衍生於互文性的術語。克里斯蒂娃在《詞語、對話和小說》中把互文性稱為「任何文本的建構都是引言的鑲嵌組合;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從而,互文性概念取代主體間性概念而確立,詩性語言至少能夠被雙重解讀。」[21]此概念衍生於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其中書寫既有主體性又有交際性,「個人即寫作主體」的概念消退,讓位於書寫的雙值性。寫作主體消退導致了羅蘭·巴特所謂的作者之死。這也是互文性取代主體間性的結果。意義不是作者賦予,而是符號系統運作的結果。所謂雙值性是符號產生意義的具有流動性的基本結構。雙值詞是兩種符號系統匯合的結果。作者借用他人的詞語保留原意並賦予新意,使一個詞獲得兩個意指。雙值性「蘊含著歷史(社會)植入一個文本和文本植入歷史的性質」。所以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不是傳統的影響和線性歷史敘事,而是所有文本的性質,及其在社會文化的符號系統中產生意義的一般方式。此後熱奈特等人又提出了狹義互文性,指具體文本與其他文本之間的關係。[22] 狹義互文性中「互文性與影響之間邊界不穩固甚至不存在。」[23]甚至主體性或主觀意圖也在《影響的焦慮》等著作中返回。所以互文性也在去主體性和復主體性間建立了雙值。

21 [法]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符義分析探索集》,史忠義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p.87。

22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3期。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