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88)

彼得·梅爾《永遠的普羅旺斯》 請品味“新教皇城堡” 4

香腸被拿來彼此比較,菜單遭到空前討論,吃過的食物一再被提起,甚至還互相研究即將上桌的食物。

一切紅塵俗務已拋至九霄雲外,此時此刻,吃飯天下第一優先,滿足聲浪充塞四周。

酒真是不可抗拒!

我們輕鬆沈醉地進行午餐,猶如運動家必預做柔軟運動。開胃第一道菜是一個頂部被切開的蘿蔔,內裝差不多一匙的奶油及一層粗鹽;接下來是一片上面撒滿胡椒的香腸;還有用昨天麵包烤成的、上面塗有閃閃發亮的鯉魚橄欖麵包片,冰鎮的紅酒及白酒。

米奇斜在桌子旁,“不准吐掉!”他再三強調。…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November 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王 諾·原始思維與神話的隱喻 5

開鈕斯被直直地壓進大地並形成一個深洞 , 這個隱喻與性有關 , 但它並非象徵著性交 。它意味著 : 男性對女性反叛的壓制。把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男性因素死死地壓住 , 決不能讓陰蒂從大地母體破土而出變成陰莖—象徵著決不讓女人變性成為男人 , 哪怕只是心理意義上的男人 ; 進而再造女性性別特征—用那暗示著陰道的深洞來象徵 , 迫使反叛的女人重獲男人為她們創造的女性特征 。

這樣的隱喻闡釋固然也不可能窮盡隱喻的內涵, 但至少它是從具體的神話故事本身出發的, 而不是簡單的 、 脫離文本實際的理論套用;它建立在對隱喻產生的語境的整體把握之基礎上, 顧及了原始思維的整體把握特征。

即使顧及到上述兩個原則 , 隱喻的理解以及其理解是否完全符合原始人的本意 , 仍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理性思維與原始人的思維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November 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7

但是,特定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描述這個歷史事件的史詩的出現相隔不能太遠,相隔太遠會使得史詩歌手的時代意識和觀念世界與史詩所描述的時代意識和觀念世界出現本質上的分裂,使得史詩不能表現英雄時代的真正的民族精神,從而失去了原始心靈所特有的生命力,讓聽眾感到史詩的描述不符合時代意識及其起著作用的那個時代的信仰、生活和習慣觀念,乃至產生不耐煩和枯燥無味的審美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胡泳:到處都是形象,現實在哪里?5

《幻象》的思想淵源並不明確,布爾斯廷對任何大型哲學問題的回避似乎是典型的美國風格。但其實作者可能承認,他的作品更容易追溯到歐洲大陸的思想。早在1843年,照相機發明後不久,費爾巴哈就給「我們的時代」貼上了這樣的標簽:「重形象而輕事物,重摹本而輕原物,重再現而輕真實,重表象而輕存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提出的疑問,「如果印刷機存在,這世上是否還可能有《伊利亞特》」,暗示了布爾斯廷對圖形革命重塑話語結構的強調。在誇大媒介對認知的影響方面,麥克盧漢與布爾斯廷並沒有太大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November 2, 2023 at 9:25pm — No Comments

敬文東:感嘆與詩 5

或許是無神論的中國不存在古希臘號為伊西斯(Isis)一類的詩歌神祇,也就沒有普魯塔克(Plutarque)轉述過的伊西斯的自負、得意之言:「不曾有凡人揭開過我的面紗。」[50]很可能是有感於「蕭墻」內外對新詩合法性持之以恒的質疑[51],廢名乃於…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November 2,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王敖:解讀華萊士·史蒂文斯的《齊維斯特的秩序的觀念》4

這種精神並非自然的産物,它不是上升中被波浪染色的“大海的語聲”,也不是代表着虛無的空氣的演説,也不是循環在一個季節裡的單純的聲音。“它不止於此”(it was more than that) ,這種表達形式多次出現在史蒂文斯的詩裡,他總是這樣去尋求更豐富的可能性。結果,這種精神不但不是自然的産物,甚至不是女歌唱者的産物, 儘管她是她的歌和這個她在其中歌唱的短暫的世界的創造者:

是她的語聲

使天空在消失的時候最具鋒芒。

她度量出時光自己的孤獨。

她是她歌唱於其中的世界裡…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November 2,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歷史從人的墮落開始」:《維柯:反現代的創生》下

總得來看,我們不能認為維柯已在西方或得足夠多的重視。比如施特勞斯編《政治哲學史》和最近重譯薩拜因《政治學說史》中都沒有維柯的地位,近年來也沒有更多關於維柯的專著湧現。當然Donald Phillip VereneLeon Pompa等學者多年來堅持研究維柯,他們的工作值得推薦。…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November 2,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秦三澍:遊之詩,載回山水來文身 4

這種看似機巧的語言遊戲行為,難道僅源於奇技淫巧式的機心?語言的生成機制恰恰就在於此:「不存在詞語的創造,也沒有在句法效果之外具有價值的新詞,這些新詞正是在句法效果中得以發展……『捍衛語言的唯一方式就是攻擊它』」(德勒茲《文學與生命》);張爾的詩句「為了冒犯語言,也阻止語言對自我的冒犯」(《壯遊圖》第十六首)就是對引文中普魯斯特言論的最妙的回應。而這種語言觀背後,是將詞語作為牽連經驗的紐帶加以重新組裝和鏈接的意識,是「一隻眼看進去,能直接通過另一隻,/ 看到同一個對面」、「把可見物都 / 拿捏成可引見之物」(均引自蔣浩《遊仙詩》第十一首)的邏輯復述。羅蘭·巴特在論述了詩歌消除語言自發功能的現代形態之後,接著說,「現代詩只保留下來關係的運動、關係的樂曲式表達,而不是保留下來關係的真實性。字詞在一條毫無內容的關係線上閃爍……」(《寫作的零度》)…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November 2,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5

二、形象、憲象、法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已經是哲學化的思想。「道」置「名」前,就哲思而言,或許合適;但就人類原初智慧而言,則對於神靈的意識,或神靈的呼喚,必在「道」前。甚至,這種呼喚所依憑的「名」「字」,乃是最為根本的。「道」之為「名」,即如是也!…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November 2,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致中國讀者:詩歌,通往自由之路 下

那時,1968年的“五月革命”正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年輕人懷著對權力的想像積極參與到社會變革活動中,女性試圖在社會佔有一席之地並獲得充分的權力。國家與國家之間、語言與語言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邊界開始敞開。

當時,我在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學習,並成為先鋒文學雜誌——《原樣》(Tel Quel)的一員。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哲學和語言學理論。我著迷於無法避開的黑格爾思想,也對胡塞爾的現象學充滿了激情。我在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中融入了我對法語、俄語、英語和古典語言(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認識,也融合了我對一些重要理論的推崇和解讀:俄羅斯後形式主義者米哈伊爾·巴赫金的對話理論,費爾迪南﹒德﹒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涉及到的符號學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2,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徐克謙·中國哲學之「是」與「實、事、史、時、勢」4

由此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史學傳統,這種史學傳統由孔子開創,它不僅只是對歷史事實秉筆直書,而且要在其中善善惡惡,褒貶是非,寄寓微言大義。所以中國古代像《春秋》、《史記》那樣的偉大史學著作,同時也可以說是哲學著作。由此更形成了作為中國哲學之重要載體的經學傳統,漢代的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等等,都可以納入這種廣義的經學傳統,因為它們都是通過對歷史文獻的重新闡釋來表達其哲學觀念和理論體系的。



在這種闡釋中,引經據典,溫故知新,繼往開來,「史」便成為論證當下之「是」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參照指標,而「是」也就存在於歷史的延續之中。例如儒家的「道」究竟「是」什麽?用韓愈的話來說就是「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的那個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November 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陳艷萍:廈門 下

鼓浪嶼,和所有的古城古街一樣,適合閑閑地走。長巷短巷生長著各種各樣建築風格的房子,有植物和藤蔓纏繞,有石階和青苔點綴,有歷史和人文交織,滿是歲月,滿是閱歷,滿是風情。

最初,這里是一些閩南風格的民居。後來,外國列強前來建立使館,帶來了一些西式建築風格。再後來,歸國華僑漸多,他們在鼓浪嶼修建居所,使得建築風格不斷得到豐富,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也就是這樣的匯聚,保留,使得鼓浪嶼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成為旅遊勝地。

舒婷是福建人,就住在鼓浪嶼。島上的木棉隨處可見,開著大朵的紅花。我不認識橡樹,每每見那高大的蓬勃的,就想當然地以為它是。反正也沒什麽,樹只是詩人的意象。…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1,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6

在最初始的時代, 人類並未察覺到「社會」的好處, 但隨著家庭的產生, 人類開始產生了「自私的情感」。對於「自私」, 休謨的評價非常公允:「我知道, 一般地說, 自私這個性質被渲染得太過火了, 而且有些哲學家們所樂於盡情描述的人類的自私, 就像我們在通話和小說中所遇到的任何有關妖怪的記載一樣荒誕不經, 與自然離得太遠了。」[5]527



自私並不是一種極端化的情感, 休謨認為自私不過是人類各種性情中的一種, 不應該過分妖魔化 (對自私的這種界定同樣被斯密采納) 。休謨希望從「自然」的角度認識自私:人們總是愛自己勝過愛別人, 盡管人們對子女的愛非常慷慨, 但這種慷慨與自私結合在一起, 使得人們對親戚、朋友以及其他人的情感產生不同程度的距離。由此, 當每個個體為自己謀福利的時候, 自私便開始發揮作用。



休謨說,…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November 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紅拂夜奔》の〈關於有趣〉第四章(1)

本章里首次提到了一個古國扶桑,有人說它是古代的日本。作者也樂意相信,但就怕日本人不肯承認有一個中國人作過他們的王。正如我們不承認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非要說他是中國人一樣。

一…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1,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王二冬的詩·循環

從一個自帶編碼的快件開始

紛紛跳進同一條分揀線

讓一條集包袋成爲無數條集包袋

一條路成爲千萬條路

於是,有人練習追踪術

有人練習重生術

有人在原地等待

相信神會從站點上空降臨………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1,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4

從傳統觀念看,「禹是一條蟲」這個似乎荒誕的論點,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令科學的歷史理性更加清醒。顧頡剛是一個歷史學家,在重審古史時,強調剝離「層累的古史」中的神話,是有其卓見的。另一方面,「古史辨」中,卻也顯示出他具有的神話意識,乃至神話研究的鮮明意識,將神話(故事)與古史切分,反而讓他重視神話傳說。但是,古史與神話在「民神雜糅」時代,其實有著無法剝離的血肉聯系,正如即使現代社會,也無法剝離神話,科學在某種意義上,也會被神話。…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October 31,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下

[17]參閱周策縱:《棄園詩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第150-185頁。明人謝榛說得更為明確:「自然妙者為上,精工者次之。此著力不著力之分,學之者不必專一而逼真也。」(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金聖嘆對直尋理解 得十分直白。他在《選批唐詩》中評溫庭筠《經李征君故居》「一院落花無客 醉,五更殘月有鶯啼」一聯時指出:「逐字皆人手邊筆底尋常慣用之字,而合來便成先生妙詩。」

[18]顧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前揭,第215頁。《詩品•序》:「若乃經 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 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詛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美國小說理論家韋恩·布斯(Wayne…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31,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阿蘭·巴迪歐:語言,思想,詩歌 5

接著的事實也許就是正因為詩歌的運作同哲學的運作相對抗,詩歌才使哲學驚慌;哲學家往往是詩人充滿妒意的對手。換句話說:詩歌是不偏離自身行動的思想,因此沒有必要同時是思想之思想。接著,在思考思想的願望中哲學確立了自身。但總是不能確認,思想inactu,就是說可感的思想,是不是比思想之思想更真實。

柏拉圖引起的古老爭議一方面反對直接走向存在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對奪取或者說浪費了思考自身的必要時間的思想。這一對抗性清楚表現了那個症候,痛苦的分離,暴力和誘惑。

然而詩歌對於哲學並不比哲學對詩歌更溫和。對於…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31,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薛菲·新時代的自然之聲——淺析江非詩集《自然與時日》下

三、「帶著愛和良心」

在《自然與時日》中,江非始終把大自然當作一個與人對等的主體來接近,來看待,很少把自然當作一個客體去觀察。大自然,在江非的詩里·,既是給予者,也是被愛和被尊重的他者。



在一些詩篇中,他深情地寫道:「早落的果子和他人/沒有什麼多麼深的奧秘/你只需要快樂地撿起它/靠近他/像一個孤兒/靠著另一個孤兒(《墜落的果子》)」「我該拿著胡蘿蔔/去餵它/用手向它/輕輕地舉起/牙齒的咀嚼/會讓蘿蔔/發出清脆的聲響/當日暮中/它滿嘴甜味/信任,並靠近你/沾滿碎末的黑色尖唇/咀動/交談後/小跑著離去/不再有蘿蔔/它還要靠向你(《乳羊》)。這樣的愛,還帶著眷眷的警示之心:「多日無雨,連綿不休的蛙鳴聲停了/水泵開始咆哮/下午,一輛裝滿了鉆井機的卡車/駛進了村子/狗伸長舌頭跟著/鵪鶉和野雞已無處藏身/幾處荒地/開始冒煙/小心火(《乾旱之季》)」。…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October 31,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劉荻·詩性真的正義嗎?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詩性正義”是個什麽東東?》。當然,這篇文章只是譏諷某些“詩人”的自戀和自我正義化,並不涉及哲學家努斯鮑姆所提出的詩性正義概念。(詩人們崇拜“詩性正義”,無非就是想讓詩人來取代柏拉圖的“哲人王”的地位。他們忘了,在柏拉圖的城邦里,詩人是要被驅逐出去的。)不過,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概念也有頗多可議之處,因此我又寫了這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是一種文學想像的正義,努斯鮑姆認為,文學想像能夠促進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理解,從而有助於實現社會正義。(其實努斯鮑姆在《詩性正義》中所評論的文學是小說而不是詩,詩人們都一廂情願了。)…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October 31,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