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範式的海洋 Oceans as the Paradigm of History 3

這表明,雖然它的時間性(流動速度及其產生的活動類型)得到了保持,「傳送帶」的概念依然存在,但它也與其他地球大氣力量相互作用。即使是最深的層次也會受到影響,並影響到其他層次。近幾十年來,人類活動對傳送帶的影響已經引起了科學界的警覺。大量的極地冰雪融化,使極地海水開始變淡,過多的淡水使極地海水變暖,從而減緩(甚至停止)向北方輸送熱帶海水的傳送帶的流動。其主要後果之一是北美和歐洲天氣變冷。

將洋流比作穿越時空的歷史進程,涵蓋了思想、實踐和物質的演變。以過去兩百年間在各大洲傳播的思想綜合體為例。在1833年,被譽為「現代印度之父」的多面手、思想家、改革家、神論者和一神論者拉姆·莫漢·羅伊(Raja Ram Mohun Roy)前往英國布裡斯托爾的訪問,展現了這一比喻的實例。當時,在美國塞勒姆,一神論者正在流傳一個印有他頭發卷曲的吊墜,為他的訪問做准備。新英格蘭超驗主義者,尤其是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和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閱讀了羅伊翻譯的《奧義書》(Upanishads)和《吠陀經》(Vedas),他們對這些經文深為欽佩,並大量引用。

美國超驗主義者對廣泛的全球思想和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包括廢奴主義、早期環保主義和公民不服從等。這些思想和實踐都源自超驗主義者的觀點,關注個體培養心靈力量和認識終極現實。梭羅的《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1849)對許多人產生了影響,其中包括托爾斯泰,而後者又對聖雄甘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19世紀90年代的南非,甘地采用了「公民不服從」這個短語,將其稱為「真理力量」(satyagraha)實驗的英文版本。

在戰後美國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中,甘地被認為是該運動的精神導師,而不是梭羅。雖然我在這裡追溯了思想的傳播,但我們也要注意到這些思想傳播的物質性,從傳播載體如印刷物到使其傳播得以實現的不斷變革的交通和通信技術。

直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追蹤這股環流,它與各種相關或新興的進程融合、消失、重新浮現和交匯。梭羅的見解被精神自然主義者發展壯大,包括約翰·繆爾(John Muir)、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和阿恩·內斯(Arne Næss),並且對美國的環保運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E·F·舒馬赫(E.F. Schumacher)、蓋瑞·施耐德(Gary Snyder)、「深層生態學家」(Deep Ecologists)和女性主義生態學家都受到了亞洲和土著傳統的影響。

這些圍繞環境唯靈論(environmental spiritualism)和道德抗議的思想與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森林居民、公民社會組織以及宗教團體(包括許多甘地團體)的運動相互促進。方濟各教皇(Pope Francis)2015年發表了有關生態和正義的重要通諭,這股影響達到高潮(至少在數百萬天主教學童中是如此)。經過兩個世紀的時間,這股亞文化和不顯眼的「逆流」可能已經膨脹成為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運動。

我們對民族主義與歷史進程的時間尺度進行比較。現代民族主義(在大多數情況下)與競爭性資本主義共生共存,在過去的兩百年中已成為全球合法性的公理原則。圍繞「自我—他者」的二元對立建立起來的民族形式是最持久的環流特征,這股影響已經滲透到了世界各地的帝國和其他建立在更為複雜的歸屬形式之上的政治形態中。

在其他地方,我曾討論過民族/資本形成作為「認識論引擎」(epistemic engine)的問題,它本身就是一種環流形式,自從19世紀以來一直在民族國家體系中流淌,制約著世界觀,並維持著一種道義和持久的時間性,它與海洋「傳送帶」的深層時間性及其與其他層面的外圍互動性並行不悖。

民族國家存在的根本理由是競爭,即使競爭本身不足以解釋特定時間和地點的民族主義。在這個層面上,民族這一身份主義政體是以宗教、語言、政治制度、歷史關系等一系列其他力量為中介的,這些力量不斷變化和混合;相對於民族/資本形式而言,它們具有中期時間性。需要注意的是,競爭性資本主義本身並不總是最持久的形態,例如蘇聯和毛澤東時期。但我認為,毛澤東主義本身需要在競爭性資本主義國家的世界秩序中加以把握,這種世界秩序最終將中國推向了資本主義。

在這個中介層面上,新興的歷史力量或社會變革的趨勢具有一種中層時間尺度,類似於海洋的中層。這種時間模式與表層和深層不同,因為不同條件會限制水體中各種屬性的完全垂直混合。在陸地世界,以中國民族主義的中介形式為例,它隨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國際秩序中地位的變化而演變——從毛澤東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全球參與的市場社會。原本建立在國內民族博愛和國際社會主義、第三世界國際主義基礎上的公民民族國家社會主義範式,經歷了轉變,演變成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民族文化模式。最後,在最為多變的層面上,民族主義就像旋渦和漩渦,它可以作為意識形態、政治策略、動員政治以及理想和夢想(如「中國夢」)的推動力,並且根據環境和支持者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原題:作為歷史範式的海洋 Oceans as the Paradigm of History;作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杜克大學歷史系;譯者:陳榮鋼;引用:Duara, P. (2021). Oceans as the Paradigm of History.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38(7–8), 143–166.)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