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而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的網絡之中,通過實時在線而又不斷湧現出來的新信息,並且通過方便易得的微信朋友圈之類的自媒體所提供的信息分享,使得信息或知識的供給本身在日益替代大腦自身的思考和判斷。
這種思考和判斷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想像的,毋庸置疑它是人的大腦實際發生的一種存在狀況,但在一個日益逼近到眼前的所謂信息化時代里,人們雖然還在用自己的大腦去進行一種思考和判斷,但那顯然是要過度依賴於一種算法技術而發生的,人們因此會去強調一種網絡虛擬自我和他者存在之間的分享,這種分享最終是一種有着拉平效應的互聯網的信息傳輸,使得彼此間互通有無,日益趨同。…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28,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而在這種工軸自身的大扭轉之中,有一個影響世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副産品是真正需要人們特別去予以注意的,那便是作爲“無菸工業”的旅遊業的興起。對旅遊業本身而言,理解它可能不僅是一般人所説的“無菸工業”那樣的簡單,更多還是要從一種文化的維度去做一種理解。從最初的對人人而言作爲稀缺性資源的旅遊,到今天作爲大衆消費之一種的旅遊,背後則是承載了無數的文化內涵和密碼,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加以挖掘和解密。也許這是關注於旅遊文化內涵的研究者最應當努力去追尋的。但或許更爲重要的是,在這裡必然首先要去予以探索的便是鄉土生活和旅遊工業之間的各種形式的觸碰、關聯和交叉,它們是分別並接在了農軸和工軸上的一種交叉、關聯和觸碰。…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May 27, 2023 at 10:37pm — No Comment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吳昭怡(2003)。〈給產品說個故事〉,《天下雜誌》,286:160-162。
郭美懿(2005)。〈行銷,就是說個好故事〉,《Career 就業情報》,351:92- 95。
劉典嚴(2002)。〈故事行銷〉,《突破雜誌》,206:92-93。
Denning, S. ([2004] 2005).《說故事的領導:引發行動、分享知識、創造未來的終極領導學(Squirrel Inc.: A fable of leadership through storytelling)》(高子梅譯)。台北:臉譜出版。
Goding, S. ([2002] 2003).《紫牛:讓產品自己說一個故事(Purple cow: Transform your business by being remarkable)》(梁曙娟譯)。台北:商智文化。
Goding, S. ([2005] 2005).《行銷人是大騙子!(All marketers are liars:…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27,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神山地質公園列世界地質公園
隨着京那巴魯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沙巴首席部長哈芝芝説,這是州政府在沙巴進步繁榮大藍圖倡議下,取得的良好表現。
他今日發文告説,該組織的上述宣佈,也讓沙巴與韓國和中國齊名,成爲全球擁有該組織遺址三重殊榮的3個國家。…
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y 27,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別看香港總是一副潮流時尚的範兒,其實它也有傳統典雅的一面,尤其今年5月,一連串異彩紛呈的傳統節日,帶你體驗原汁原味的香港傳統。事實上,香港一年到頭都有不少中國傳統節慶熱鬧上演,從舞龍舞獅、飄色巡遊、搶包山、賽龍舟到舞火龍……現在就來看看本地人如何將傳統與現代融合,有聲有色地保留傳統習俗與節慶!…
Continue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y 27,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但丁和荷馬的另一個相似之處存在於但丁的語言特征里,但丁的語言變化多端,以至於有些人猜想他也像荷馬一樣從自己民族的方言中搜集語言來寫詩;16世紀學者們的這種觀點經不起批評,因為,在但丁運用這些方言時,這些表達已在佛羅倫薩流行,在沒有人用各種各樣的方言寫作的年代,一個人即使窮及一生也不足以從各地搜集這麼多的方言,這是確定無疑的事。然而,但丁與荷馬最重要的相類似之處,在於他們的詩的崇高。
但丁是一個天才的詩人,他對於今天的精致想像來說是粗陋和未開化的,並且常常由不尋常的和聲震動他那由於柔弱的音樂而變得病態的敏感的耳朵,但是他被各種各樣的人所接受,這些人不滿足於鮮花、裝飾和優雅,他們有嚴格的審美標準。…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May 27,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首先,概括而言,這里有着一種籠統而言的技術演進史,即從一種最初的工具發明而發展到一種科學理性支配下的技術創造,之後再到了依賴於一種網絡的信息傳輸與分配的信息社會的大發展,最終又會朝向於當下以及未來的基於算法系統和計算邏輯發展的人、社會與文化的人工智能化,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功用顯然是在被逐漸地予以替代的。實際在這一點上,如果能夠細細去考察一番人所構成的世界的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人類工具、技術和智能的發展史,或許是很有意思的。
顯然,到了農業社會,工具的更多使用是這個社會的核心特徵。但論及農民手里所使用的鋤頭以至於耕田的鏵犁,那都還不過是一種輔助性的生産工具,它是要跟隨着人的體力勞動並與之相結合或者相匹配才會真正發生的。…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27,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怡保27日訊)馬來西亞獨大教育機構主席拿督陳友信指出,華教發展在21世紀需要具備4大要素,包括多元進取校園文化、重視新科技的學習、走向國際化和訓練具備未來能力的學生。
他説,隨著全球教育改革浪潮時代變迭,以及我國政局已有變化,“華文教育”的發展結合新一代及友族人士跨族群的需求及融合了多元性的特質。
他今天在怡保培南獨中,爲2023年獨中復興運動50週年教育研討會主持開幕,緻詞時如是表示。…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y 2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文化在此意義上顯然是伴隨着人們生活的發展而逐漸展開的。但因此,有一個問題就是最爲重要,或值得去追問的,那就是,對於今天世界上的人們而言,究竟什麼才算是一種美好生活的存在?
很顯然,這里的一個前提就是,人,不論結果如何,一定是在思想觀念中想着要去過一種更好的生活才去付諸行動的,很顯然,在這里,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直要往壞里或者失敗的方向去發展,那才可謂是大多數人做事情的初衷或初始動機。
所以,從人人如閒雲野鶴一般居無定所的採集狩獵和遊牧生活之後,人類選擇了去過一種長期定居的農業社會的生産、生活方式,隨後生活形態變化的速度便是在持續快速地增加着,特別是在西方地理大發現的五百年以來,或者更近二百年以來,變化的速度更可謂是猛增的。…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26,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外國朋友常常不明白,為什麽香港女人戴那麽多珠寶,特別是在舞會中,那些鑽石、寶石、耳環、項鏈、手鐲、指環,令他們如置身珠寶展覽會中。還有冬天那些皮裘,滿街都有人穿,他們說萬萬料不到處於亞熱帶區的香港,居然有那麽多皮裘店,又有那麽多女人穿皮裘。
這是習俗和習慣的問題,正如我奇怪在外國,很多丈夫經濟豐裕的女人也不戴珠寶不穿皮裘一樣。在英國冷得要死,但是以穿皮裘而論,反而沒香港女人那麽覺得要穿,慣住熱帶的人當然怕冷,英國初秋,我穿上了絨大衣,還被朋友笑我哩。他們毛衣一件便覺夠暖了,我卻恨不得披著棉被上街。不過,入鄉隨俗,記得在倫敦住上兩個月,天氣漸冷了,衣服倒反而比初秋時穿少了,也許所有人都穿得比我少,心理上習慣了其實不需要穿得那麽厚,漸漸也就慣了,但是一回到香港,所有人都穿得一重又一重,便又覺冷起來了。…
ContinueAdded by Sena Wang on May 26,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然而,薛文絲毫不談商紂、周厲的荒淫無道,更無視文景、貞觀、康乾之治,而僅是照搬黃宗羲的觀點將秦以降皇朝同貶爲中央集權、破壞所謂周代的憲政精神。殊不知黃宗羲過於美化三代政治法律制度卻沒有看到秦朝以後出現的文景、貞觀、康乾之世實際上並不比理想化了的周代社會遜色。薛文這種觀點與其説是對歷史的誤讀和簡單化,不如説是一種無知。至於該文中秦以後皇權“對每一個臣民都要加以絶對佔有”等言論就更可笑而不值得一駁了。正確地對待歷史的態度是我們不能厚古薄今,是古非今,而是要公平對待,以理服人。…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26,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中世紀是一個文盲的時代,維柯在陳述中表達了這樣一個事實,語言再次變成了「啞的」和象形文字的。通用的語言、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只有少數幾個教士用未開化的拉丁文寫作,因此,「牧師」和「學者」變成了同義詞;然而,正是在這些傳教士中,無知如此盛行,以至於我們發現主教用十字符號簽署文件,他們一定是不會寫自己的名字。
由於缺乏知識,一部英國法律規定,一個被判死刑的人,如果他能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工匠做工一樣地寫作,就應該緩期執行。「文人」和「教士」,還有「秘書」是有學問之人的別名。因此,廣泛應用的家庭紋章暗示著房屋、墳墓、土地或者家畜的主人,盾徽頻頻出現在那個時代的建築之上。…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May 26,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我們文化上的認知結構把人類(個人與群體)從自然生物和物理中分離開來,這對喚起生態意識構成了很大的障礙。
事實上,我們文化上的方方面面都將人類與其他生物區分開來。基督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類,聖徒保羅承諾耶穌復活,而教會創造了只有人類才能進入的天堂。笛卡爾奠定了西方技術工業的理念,認為人類的使命是征服和支配大自然。這種理念直至近年才失去主流地位,但依然否認人是兼具動物性與神性的造物,不承認自然與文化不可分割,不接受我們依賴大自然且大自然也同樣依賴著我們。
在這種集體昏睡的氛圍裏,切爾諾貝利、三里島和福島的核災難激發的情緒只持續了短暫的時間。即使大氣、水域和土地(包括用於工業化農業用地)遭受不計其數的惡化,人們的生態覺醒也只是緩慢前進了一小步,逐漸意識到環境惡化給區域和全球生物帶來的危機。…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y 2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2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思昏沈,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May 25,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一種大家彼此共在的網絡虛擬熟人社會正在形成,這也意味着是一種信息社會的發生。這是由一種新的網絡技術的普及所帶來的。我們需要思考信息技術的本質以及它所帶來的生活上的一些更具根本性的變化是什麼。變化起點落腳在了鄉土中國這一根基之上,最後體現在了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上。這種轉型更爲具體地藉由四個維度而體現在五種表達上。…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25,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計程車的本質是一種交通工具,如果純粹只是移動的話,車資便宜一點對乘客而言是較劃算的。
當問到:「你的計程車和其他計程車有什麼差別?」時,即使回答:「將乘客安全送往目的地。」也只會令人覺得「真是普通」。但是,如果能在乘車的時間中提供獨一無二的未來,乘客為了獲得這個未來,便會選擇特定的計程車。
例如,你覺得這種未來怎麼樣呢?
「透過搭乘計程車通勤,輕鬆訓練日常英語會話能力。利用通勤時間與司機以英語聊天,搭車的同時也能提昇英語對話能力。」搭乘計程車通勤的人,如果想要善用時間,就會不惜砸下金錢投資。對於想加強英語對話能力,但沒有時間到英文補習班的人而言,是一項值得開心的服務。…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y 25,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我們這里要説的龍,是一種神話動物,在中國大地上,到處都能見到它的形象。
但真正的龍是什麼樣子呢?誰也沒見過,因爲自然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動物。可見,龍是人類自己創造的。
龍不僅中國有,世界上很多的國家的神話中也都有龍。例如,西方神話的龍就很有意思,那些龍在形體上跟中國龍有很相似的地方:身體龐大,遍身鱗甲,長着四條腿和尖利的爪,頭上有角,能騰雲駕霧。不同的是,西方龍的龍頭比較多,有的三個頭,有的九個頭,還有十二個頭的,而中國龍只有一個頭;西方龍嘴里吐火,中國龍嘴里一般噴水;西方龍常常代表兇惡的勢力,中國龍往往是吉祥的象征。…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y 25,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有一個姑娘,她五歲那年,得一種什麽病,兩隻眼睛全看不見了。長大以後,有個男人娶她作了妻子。
男人好心,把家務事全包下,不要妻子動手,還要服侍她。以後,她給他生了個胖兒子,抱在手上沈沈的。母子二人,全在丈夫身上系著。本來挺年輕、英俊的他,而今卻老得很快。
眼睛看不見的女人,常常很感動,有時候躺在床上,摸著丈夫寬寬的臉輪廓,說:“你心真好,我多麽想睜開眼睛看看你呀!只要看上一眼,哪怕是立刻就死,也甘心了。”然後就一把一把地抹眼淚。
丈夫的心酸了,他把女人整個地抱在懷里,摟得緊緊的,安慰她:“甭哭,我明天就出去,跑南京,到上海,傾家蕩產也給你治眼睛。”…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May 25, 2023 at 2:08pm — No Comments
男孩雖然對老住持說的「要待在狹小的空間裡,別在寬敞的地方歇睡」不明所以,但想,聽老住持的話總歸沒錯,便點了點頭,將這個忠告牢牢記住。然後收拾起包裹,和老住持說聲「再見」,傷心地離開了寺院。
男孩不敢直接回家,他擔心會被父親處罰。想起離此十二里遠的鄰村,有一間極大的寺廟,寺裡也有不少僧人,便決定去那裡瞧瞧,看能否繼續做沙彌。言念及此,邁開大步朝鄰村的方向走去。
實際上,那座寺廟早已關閉許久了,男孩卻不知道。寺廟關閉的原因是有一個可怕的妖怪在作祟,把和尚們全嚇跑了,妖怪趁勢佔據了寺院。一些勇敢的武士曾經夜襲寺院,欲除去這個妖怪,卻無一生還。自然地,就沒有人來告訴男孩這些事情。所以他仍然一路走向鄰村,希望那兒的僧人會熱忱地收留自己。…
Continue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25, 2023 at 2:0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