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東:信息社會的發生與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1)

內容提要:一種大家彼此共在的網絡虛擬熟人社會正在形成,這也意味着是一種信息社會的發生。這是由一種新的網絡技術的普及所帶來的。我們需要思考信息技術的本質以及它所帶來的生活上的一些更具根本性的變化是什麼。變化起點落腳在了鄉土中國這一根基之上,最後體現在了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上。這種轉型更爲具體地藉由四個維度而體現在五種表達上。

對於我們所生活的現時代而言,信息技術在日益支配着我們更多日常領域的生活,這是一個有目共睹的社會事實。一種在人群之中極爲頻繁且令人應接不暇的信息呈現,使得大家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一個使得人們似乎可以“赤誠相見”,甚至毫無隱私可言的信息極度公開化時代的來臨,由此也正在制造着一種新的可以穿越傳統鄉土社會的相互隔離,而有一種大家彼此共在一個網絡之中的虛擬熟人社會的發生,這實際上是一種信息社會的發生。而所有這些,很顯然又都是由一種新的介入到千家萬戶以及億萬人手中的網絡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對此,我們真正需要去靜下心來思考信息技術的本質是什麼,以及人在其中所能或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變化又是什麼,這個變化起點落腳在了鄉土中國這一根基之上,又最後體現在文化的轉型上。

時代之變

對於這些社會形態改變的問題,不僅日益變得現實而且緊迫,不僅真實影響到了城市里人的日常生活,也一樣在影響着鄉村里的傳統生活,由此而使得鄉村的生活方式追隨着城市改變和轉型的腳步在亦步亦趨地發生着,這便是實實在在發生着的一種文化轉型,它的背景是信息社會而不是農業社會。至少,就像很多人都會注意到的那樣,這是一個可以藉由數字去計算、加工以及預測的一個“算法社會”的時代。但很顯然,之前人類的世界,還是有過差異分殊的不同時代的存在,並且有些過去的時代,似乎還離我們現實的生活並不十分的遙遠,比如日漸逝去其激情的機器工業化的時代。而以一種人類學的理解模式來看,最爲原始的人類社會的時代,顯然就非採集狩獵型社會莫屬了,它或許應該算是人類社會中,從生活方式上而言最爲接近於自然生存的一種文化存在狀態了。

而排在採集狩獵社會類型之後的便是遊牧社會了,並且還與農耕社會之間曾經相互交替地存在着,此時遊移與定居開始各自分離開地存在着,各過各的生活。在農耕社會的時代之中,人們發明並依賴於各種的手工工具來從事生産與生活。而一旦到了現代意義上的由工業化技術完全支配的時代里,科學與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爲一種決定性以及不可取代的力量。而這轉過來再到我們所日益熟悉的信息社會之中去,恐怕一個正在發生的現實就是,在未來沒有人能夠真正可以脫離開信息“轟炸”的影響而獨自生存了,今天爲人所熟悉的“大數據”概念,其核心的要義也自然是指所謂的信息在人們生活中的“大爆炸”而言,生活在其中誰也無處可逃。

尤其是大家處在了一種由互聯網所聯系起來的當今社會,外在的一種支配性以及技術的依賴性就更得到了加強。在原來的時代中,有很多的人都不使用,或不會使用網絡或者微信,但後來這些生活方式逐漸地都被一一顛覆掉了。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不僅用上了手機,用上了網絡,用上了微信,甚至還用上了快手、抖音之類的新視頻傳輸媒介,所有這些,顯然都不是真正傳統意義上的人人在手的工具性存在,而是要代替人,同時又是爲着人而去過一種真實生活的智能性工具,它的特徵很顯然就是基於一種信息性的學習,而有的一種人的生活欲求滿足上的虛擬化實現。人們因此還被迫學會了更多的現代化的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人們在學習和使用各種新的由文化所創造出來的産品。因此也可以看到,文化並不會是一種僵死的存在,而是爲了人們更好地去生活通過做一種自我調適而可以發生不斷的改變的。

(注釋與參考文獻從略,全文詳見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21年第10期/《思想戰線》2021年第4期;作者簡介:趙旭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重慶文理學院、周口師範學院;關鍵詞:信息社會/文化轉型/鄉土中國)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