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426)

肖復興:水果之什の香蕉

1984年初夏,在江蘇睢寧鄉間的一所民辦小學,我見到了丁玉蘭老師。説是學校,其實只是三間新建不久的磚木房,窗玻璃都還沒有安上,釘着塑料布,呼扇呼扇的,在陽光下閃着光,有些刺眼。

她是這所小學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師。1965年春,她開始在這里任教。那時所謂的學校,是生産隊破舊發霉的倉庫。每月工資5元,要交出其中的3元給隊上記工分。

倉庫實在太破了,兩年後,她拆掉家里的兩間小房,蓋起兩間泥草房,作爲新教室。1983年,她拿出家里積攢的1500元,又藉了600元,把這兩間泥草房拆了,蓋起了我眼前的這三間紅磚房,這是她多年的心願。她對我説,教室總該有明亮的窗子。…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une 26,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林燕妮《色》盒飯

朋友聽見我說吃盒飯,一臉驚奇又不以為然的神情瞪著我。

“你也吃盒飯?”

“你不吃嗎?”我問。

“不可以的。不可以的。”朋友搖著頭。

更驚奇的是我,吃盒飯有什麽不妥。

原來,有些人認為:午餐吃盒飯有失身份,非上館子不可,不吃盒飯是身份象征。見到盒飯要馬上皺鼻扁嘴,表示不能下咽,又要說怕不衛生,才叫做矜貴。…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ne 26,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陈明发〈乐团〉

这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男女,以及自以为优秀的男女。

还有一种,自以为很优秀,却怕被人忽略了,或根本就不承认他优秀。

所以,常常不甘寂寞,拿着一把大喇叭出来叫喊;有事无事,有理无理都狂吹一轮。

有位友好当年受礼聘到山打根教铜乐,四十一年后功德圆满虽说告休,每周还是回到学校放牧音符,抚育又一代的文化性灵。

翻阅有关他的乐队故事材料,我觉得这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有一定的公理与秩序,多亏了有我这位兄弟这般的一代人,一直默默在自己岗位培育懂得团队、追求和谐、经营旋律美的新一代。…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une 26,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Bleach〈主題内容社媒〉

我懂了,你是説,我們怎樣思考,很大程度上受到之前收到的資訊所影響,對不對?有創意的人當然懂得逆向、翻轉過來思考。不過,還是受到之前的資訊所影響。資訊影響不是問題,問題是首先獲得了什麽資訊。微博”推“、”讚“什麽很重要。



可惜,現在的資訊無限度爆炸,據説每72個鐘頭就加倍。雖然google很驕傲的説,他們的蒐索器在0.1秒內,就能給我們找出100萬,還是7千萬筆相關關鍵詞的網頁鏈接。卻往往不是你所要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ne 26,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趙旭東:信息社會的發生與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12)

當然,與之相反的趨勢,即一種重歸於相互融合而不使分離發生的趨勢,它的成長也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強度同樣是極爲的劇烈。而作爲一種對於分離技術的強大的反作用力,或者一種帶有報複性的反向作用,人們似乎在通過各種途徑去制造出一種彼此可以共在的以及相互可以融合地“在一起”的各種機會以及可能的彼此融洽的生存狀態。而在城市的流行文化之中,一種曾經牢固地握於精英手中的孤芳自賞的文化,也正轉變成爲一種更爲大衆性的自娛自樂式的創造,人們日益抗拒一種陽春白雪、自我標榜爲精英或者學院派式的自我孤傲力量的那種來自民間的“躺平”的文化,也在通過一種網絡的賦權而讓持續攀昇的網民群體藉由一種無須界定,甚至也無須繁瑣思考的網絡之中的衆聲喧嘩的狂歡、吐槽以及快閃的方式,而實現着一種現代社會本身難得發生的一種合而不分彼此共榮共在的生存狀態。

餘論…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2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Jeffrey M. O’Brien·TikTok經濟時代(6)

@tejashullur;年齡:21歲;43.68萬粉絲;470萬點讚;圖片:JOE TORENO

特哈斯·赫爾勒(Tejas Hullur)很快就成爲了創作者當中的托尼·羅賓斯(Tony Robbins,美國勵志演講家與暢銷書作家,白手起家、事業成功的億萬富翁——譯者注),他頭髮濃密,笑容燦爛。“人們需要意識到,創造者經濟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之一。”他在TikTok上的一條取笑自己制作精彩內容技巧的視頻中説。“不管你想要做什麼事情,在社交媒體上都能夠實現,可以説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不要錯過機會!”去年,赫爾勒放棄了在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5,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長州的奸細(3)

桌子上已擺好了酒菜,吉田又說:“新作君不太會喝酒吧?”顯示他對新作很了解,“不過,為了表示我們的友誼,你還是應該乾了這杯。”

“好,乾!”

兩人沒說幾句話,新作的臉就發青了,因為吉田對自己的底細掌握得一清二楚,顯然他已經做了很多的調查。

吉田說道:“您是個老實人,我們對您很感興趣。您的武藝也不錯,我們現在正在招兵買馬,在本藩的領地訓練一支由老百姓、小市民、神職人員組成的新式軍隊,非常需要您這樣有能力的人,再說您父親姓‘岸’,對嗎,他本來就不是‘外人’。”…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June 25,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第二卷·如何保持愛情(10)

美狄亞等待伊阿宋

我的歌的題旨是這樣,忽然阿波羅現身在我前面;他用手指揮撥著他的金琴。一枝月桂在他手中;一個月桂冠戴在他頭上。他用一種先知的態度和口氣向我說:“放逸的愛情的大師,快把你的弟子們領到我的殿中來罷。



他們在那兒可以唸那全世界聞名的銘文:“凡人,認識你自己。”只有那認識自己的人在他的愛情中會聰明,只有他會量力而行。…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June 25,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彼得·梅爾《永遠的普羅旺斯》 與帕瓦洛蒂共進晚餐(上)

宣傳廣告幾個月前就已經搶先登陸。此號人物那滿臉鬍鬚、頭帶荷葉扁平帽的廣告照片,不斷地出現在報紙與大型廣告招貼上。

在普羅旺斯,任何一位對音樂有點興趣的居民,早在春天來臨前,就已經熟知一個大消息:帕瓦洛蒂(Pavarotti)——《普羅旺斯日報》稱他為聲樂皇帝,即將於這個夏天來此地演唱。

他選擇的表演場地極為特殊,你盡可以想像一場世紀演唱會的盛況。表演地點既不是在卡維農的歌劇院,也不是在葛氏村(Gorades)的禮堂;因為這些地方會使他與大自然隔離,他鍾愛的是露天廣場。

這個場地,到處是19世紀他的意大利老祖先建造的奧奇劇院(Theatre of Orange)所遺留下的古老石頭。…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une 25,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信息社會的發生與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11)

文化轉型的第四點便是所謂的記憶中地方性的地方表述。在一個注重各自文化價值的時代里,真正地方性的文化價值也在日益地得到提昇,地方性也因此跟更大範圍的世界之間相互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而在此處,我們真正要去關注的則是作爲他者存在的異文化的一種自我覺知和覺醒。在這方面,基於地方性的地方表述使得人們日益湧現出了一種對於自己主體性文化存在的自我覺知,而與此同時,因爲更加在意於自己文化的地方性表述,也使得一種富有原生態意義的地方性生活具有了一種認同上的自主選擇性。…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25,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王宗仁散文詩·蟬(之八):脫殼

逃離桎梏其實是掉進另一種囚禁,因為軟弱;划入光明其實比黑暗更要黑暗,因為恐懼。

乾燥浩渺的現實,會比潤濕地底的幻想還要快感嗎?脫掉靜寂,就只為了沾滿聲塵嗎?

當蝴蝶、蜻蜓乘著讚嘆聲輕盈掠過,前往完成華麗卻膚淺的遊戲,在池邊傾斜的枝枒上,我逐漸明瞭,其實我也擁有自己的天空,有堅硬自己的方式,和迴盪整個世界的能力:

知……了……

Added by Zenkov on June 25,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邵可強·河南博物館文創産業迎來4.0時代(上)

想像一下:公元1737年的某一天清晨,晨曦灑滿故宮,文武百官穿戴整齊排成隊,大臣啟奏完國是後,皇帝回覆一句“朕知道了”,然後比了一個剪刀手。這就是最初的故宮文創,他們用“萌萌噠”的皇帝呈現了傳播歷史文化的全新可能性,也開啟了歷史人物、文物IP孵化之路。

博物館文創産業大有可爲。2019年2月,河南博物院成立文創辦,當年營收約200萬元,到2021年,這一數字已經變成4200萬元。

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作爲河南省十大戰略之一,推動河南省博物館文創産業全速迭代更新,多個交互性更強的動態文創産品不斷推出,博物館文物“活化”與“破圈”已然成爲引領文化消費、實現文化傳承的新動力。…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ne 25,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林燕妮《色》人生如戲

我是什麽遊戲都學不上手的,第一回去搓“五人麻將”便被趕出局,牌章太低,一塌糊塗,眾人無法忍受。至於西洋牌,我亦只會琉十點半、廿一點和抽烏龜,技術從五歲到現在未進步過。

我玩遊戲是很不投入的,因為明知一切是玩玩而已,輸了也就無所謂,所以便更加馬虎了。輸贏重要與否,當然與投注有關,我對賭博是完全沒有興趣的,不是因為天性純潔,而是投注少,輸贏都沒有什麽分別,那有什麽好賭的?投注大嗎?幾百萬一注誠然刺激,但我又賭不起,所以甘脆與賭絕緣了。所以,我不賭的原因,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那麽簡單。

至於沒有賭注的遊戲,便更是閉上眼睛胡亂應酬過算了,即使抽了做烏龜,也不過是扮扮烏龜而已,又不是真正變了做烏龜,無從緊張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ne 25,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絃樂,管樂和銅管樂

顯而易見的,圓號是個銅管樂器,它通過震動空氣柱來發出聲音。



有西洋管絃樂隊常見的絃樂器,木管和銅管樂器,還有打擊樂器。

爵士樂於世紀晚期興起於城市黑人區的大銅管樂隊。

這些孩子是德國漢堡克斯迪安內中學銅管樂團的成員,他們的學校與北大附中是多年的友好學校。

通常由阿爾卑斯號角銅管樂隊和鼓樂隊伴奏。

不同文化中多種樂器的演奏組合;在西方的藝術音樂中,是多種絃樂器與各種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敲擊樂器的合奏。…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ne 24, 2023 at 11:55pm — No Comments

四年後,這樂團什麽模樣?

一個銅管樂器出現了,那麼這個銅管樂器是什麼角色?

等不及看四年後這樂團會是什麽樣?

能發展成熟為管絃樂隊,有銅管樂,也有絃樂。

偏向在音樂中嵌入過多管絃樂的方式。

而管樂器分爲木管和銅管樂器。

幾週前,他驚訝媽媽給他選擇小低音號,作爲大學銅管樂器小型合奏團的樂器。没幾天,管絃樂隊的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開始一起合練。…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24, 2023 at 11:53p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晾架

雖然有前人“格物致知”和“多識花鳥蟲魚之名”的古訓,國人寫自然,大多還是籠統流俗的說辭,並不求對於對象的細致把握樹與草是不知名的,天空的飛鳥與地面的走獸也是不知名的。寫人也是如此,城里人到了鄉下,此族人到了別族人的地界,眼里看的,手里記的,鏡頭里拍的,也多是飲食男女,於如何生產生活卻並不關心。其實,文化差異,除了那些表面文章,真正有意思值得深究的,還是生產方式的區別,以及支配了生產方式的四季(生命)的流轉所以,為這本書挑選圖片時,我在力避小資趣味雜誌上會用的照片。所以,這個村莊里的晾架才出現在大家面前。…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24,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色》找!找!找!

人生無證,豈不快哉。

這幾天為了找那張大學畢業證書,找得上窮碧落下黃泉,終於還找不到。說來奇之又奇,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文憑是安放在學校寄來的硬紙皮圓筒內,那硬紙皮圓筒亦一直在個舊箱子裏,料不到,日前把圓筒打開,裏面的居然不是文憑,卻是一張股票證書,而那張股票證書還不是我的,是一位親戚的,此事如何發生,我百思不得其解,也算奇案之一。

記得幾年前,曾把畢業證書拿出來影印,之后我把畢業證書放到了哪裏去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來,本以為物歸原位,放回圓筒裏的,到底擺了什麽烏龍會放了另一張紙進去,可真連我自己也莫名其妙了。

所以,這幾天翻箱倒筐、翻抽屜、開保險箱,證書仍是不知所蹤,惟有寫信去學校再拿一張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ne 2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冰藍色的太陽·語言的魔力——(美)塞繆爾·艾倫.早川《語言學的邀請》》(上)

這是一本讓我讀後豁然開朗的書,也是近幾年讀過的最有價值的書之一。

參加北京大學高中語文教師高級研修班最大的收獲就是:聽了汪鋒教授的講座 ,看了汪鋒教授推薦的這本書。

試着把書的思路梳理如下:

 

文字是如何産生的?

語言有什麼功用?

語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的?…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ne 24,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王鵬·沉浸式體驗賦能文旅營銷4.0時代(下)

第二、滿足消費者對品質性和體驗感消費內容的需求。目前大衆審美水平和對文旅體驗要求不斷提昇,文旅消費呈現出青春化、時尚化和國際化趨勢。沉浸式娛樂作爲一種創新型的娛樂形態,在體驗感、互動性與場景感等方面優勢突出,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在地方文旅産業的發展中,體驗內容是關鍵,遊客量是重點,而沉浸體驗式的穿越系列項目的介入,正是提昇當地品牌知名度和吸引遊客的強有力手段。

第三、打造城市文旅目的地,實現城市和景區品效合一。“穿越系列”爲城市文旅發展提供了極富創造性的契機。城市和景區對IP塑造、內容創意有着強烈的訴求;文旅景區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繼續持續創新,這些都與消費內容和體驗性産品有着至關重要的聯系。實踐証明,引入沉浸式娛樂産品特別是穿越系列體驗産品已成爲行之有效的解決路徑。…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ne 24,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馬爾康地名釋義

在藏語中間,“馬爾”這個詞是油、酥油的意思。“康”的意思是房子、地方。所以,很多人按直譯的意思說,馬爾康這個地方的意思是酥油房子。

這種釋名法,並不違背詞義,但在情理上並不順。藏族人為人為物為地方命名特別具有一種祈求吉祥的傾向。而酥油房子並不是一種經久的東西。在藏族藝術中,酥油構成的東西都不是一種永久的東西。比如正月廟會時節供奉於佛前的酥油花。

所以,一種更為廣泛,也更為大多數人認同的說法是:解釋馬爾康這個藏語組合詞作為地名的意義時,應該注重其衍生出來的“燈火旺盛的地方”這樣一種特別的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24,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