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克瑙斯高談讀書生活,仍然想寫中國小說
( 2017年08月23日 中華讀書報記者康慨 《 中華讀書報 》)
盡管很多人相信,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成年後從未讀過任何一本書,但挪威當紅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Knausgård)建議,他和挪威總理埃爾娜·索爾貝格都應該讀一讀《追憶似水年華》。
8月20日的《紐約時報書評》刊出了對克先生的專訪。「我願意推薦每個人都花上一個夏天,讀一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總統和總理也讀。」他說,「但是請別讀兩卷半就停,你得一直讀下去;關鍵在於累積。它不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也不會讓你更有同情心,更有智慧,但它一定會讓你所看、所聞、所想的方式略有不同,你自己也一樣,豐富你的人生和你對人生的理解。」
他回憶近期讀過的經典作品:「我最近讀書不多,但幾年前,我看電視上采訪諾貝爾委員會前任秘書霍拉斯·恩達爾,他談到曾身陷深重的危機,一片黑暗,有本書幫助他走了出來。那是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我買來它,讀了,完全理解了恩達爾那番話的意思。它非常簡單,沒有敘事結構,幾乎與心理無關,只有對生活和自然短暫的注視,但它喚起了一種在場感,緊迫的同時也有平靜,既緊張又平和。這是一本帶來希望的書。我指的是我們所有人。噢,我實在解釋不清:你自己去看這本書吧!」
克瑙斯高開列了他最欣賞的作家:彼得·漢德克、維·蘇·奈保爾、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安妮·卡森、本·馬庫斯、石黑一雄、科馬克·麥卡錫、拉爾斯·諾倫、麗貝卡·索爾尼特和約翰·傑里邁亞·沙利文。
最近一本讓他哈哈大笑的書是「托馬斯·伯恩哈德的《我的文學獎》。我不久前在咖啡館讀的,出聲地笑了無數次——而我差不多是從來不這樣笑的。這是一本極為有趣的書。以前讓我笑成這樣的書只有一本,就是塞利納的《慢性死亡》。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覺得他們不斷增長的厭世情緒如此有趣,但也許是因為他們說得對,而如果他們是對的,那麼你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大笑。」
他說如果有可能,他想請三個作家——無論死活——一起吃飯:詹姆斯·喬伊斯、荷馬和安妮·卡森。
「我相信我的寫作任何東西都用得上,」克瑙斯高說,「所以我胡亂買了很多書,我認為有朝一日我能把它們的主題寫成小說。比如一本關於1500年到1900年間中國科學的書。不過我還沒看呢。如果我看了的話,恐怕我要寫一本精彩中國小說的夢想就要破滅了。」
我們在克先生長達三千六百頁的巨著《我的奮斗》第二卷《戀愛中的男人》中,可以尋見他對這次購書經歷的記述,譯文如下:
在比耶爾·亞爾街,積雪堆在路邊,有時閃閃發亮,有時灰暗而無言,一切取決於陽光怎樣灑落。走向斯圖雷廣場,進赫登格倫書店,走到門口時正好有位男青年打開了門。我走到地下室,在書架之間走了一圈,挑了一摞書,坐下翻看。我買了一本埃茲拉·龐德的傳記,因為我對他關於金錢的理論很感興趣,希望里面有這方面的內容;一本關於1550年到1900年間中國科學的書;一本世界經濟史方面的著作,作者是某位卡梅倫;還有一本關於美洲原住民的書,描述了歐洲人到達之前已經存在的所有部落,一本厚達六百頁的宏篇巨著。此外,我還找到一本斯塔羅賓斯基寫的盧梭,一本關於格哈德·里希特的書,《美術作品中的懷疑和信仰》,我也買下來了。我對龐德、經濟、科學、中國和盧梭一無所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興趣,但我很快要寫長篇小說了,必須從某個地方入手。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印第安人。幾個月之前,我看到一張圖片,是幾個印第安人在劃獨木舟,他們劃過湖面,船頭有個男人,穿著打扮就像一隻張開翅膀的鳥。這張圖片從所有層面上刺穿了我對印第安人的成見,包括我從圖書、連環畫和電影里看到的一切,從而直抵現實:他們是真實地存在過的。他們確實過著自己的生活,與圖騰柱、長矛和弓箭為伴,孤獨地存在於一塊廣闊的大陸,而對於不僅可能而且確實存在著不同於他們自己那樣的生活,他們幸福地一無所知。這是個美妙的想法。這張圖片誘發的浪漫,連同其野蠻,這鳥人,連同這處於原始狀態的自然,演變了,脫離了現實而不是相反,否則便總是這個樣子了。這讓我頗感震驚。我無法用別的方式加以解釋。我深為震撼。我知道我會寫它的。不是寫那張圖片,而是圖片包含的東西。各種各樣的反面觀點隨即出現。他們確曾存在過,但不再存在了,他們和他們的文化很久以前就被消滅了。那還寫它幹嗎?他們的時代已經遠去,再也不會重新存在。如果我創造一個新世界,那里存在著他們文化的種種要素,那便只是文學,只是虛構,而毫無價值。但我可以反駁,舉出例證說,但丁寫的只是虛構作品,塞萬提斯寫的只是虛構作品,梅爾維爾寫的也只是虛構作品。而不可否認的是,如果這三部作品不曾存在,那麼人類必定不會是同樣的人類。所以為什麼不只寫虛構作品呢?真理和現實當然並不只有一對一的關係。很好的論點,但沒有用,只是想到了小說,只是想到了一個虛構的情節里一個虛構的人物,讓我覺得噁心,我對此產生了生理上的反應。不知道原因何在。但的確是這種反應。所以印第安人得先放到一邊。我也在想我不必老有這種感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