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2)

林語堂·張潮的警句

我們已經知道大自然的享受不僅限於藝術和繪畫。大自然整個滲入我們的生命裏。大自然有的是聲音、顏色、形狀、情趣和氛圍;人類以感覺的藝術家的資格,開始選擇大自然的適當情趣,使它們和他自己協調起來。這是中國一切詩或散文的作家的態度,可是我覺得這方面的最佳表現乃是張潮(十七世紀中葉)在《幽夢影》一書裏的警句。這是一部文藝的格言集,這一類的集子在中國很多,可是沒有一部可和張潮自己所寫的比擬。這種文藝格言和通俗諺語的關系,有如安徒生的童話和古代英國童話的關系一樣,或如休伯特(Schubert)的藝術詩歌和民間歌曲的關系一樣。他這部書極得人家的愛好,有一些中國學者甚至在他的每句格言下加上一些輕松而清逸的註釋。然而,我現在只能譯出一些關於大自然的享受的最佳警句。他有一些論人生的警句非常之妙,而且是整部格言集中的主要部分,所以我也選出一些,附在後邊。

論何者為宜…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March 17, 2016 at 5:00pm — No Comments

李銳·懷念田家英

李銳(1917~),湖南平江人,中共黨史專家。著有《廬山會議實錄》、《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等。

跟家英是在延安時就認識的。延安當年是一個“莫道都穿粗布服,稱呼同誌一家人”的地方;人們相互間很容易熟識,沒有什麼戒備(整風審幹填“小廣播”表,那是後來的事情)。1941年後,我在《解放日報》工作,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有文章寄來,必經我手,於是也就成了“文字之交”。延安的生活,值得人們回憶的事情是很多的。如“粗布服”這個題目,就很值得寫一篇文章。那時每年只發一套單衣,襯衣褲是不發的。夏天人們都愛下河洗衣、洗澡或找水深之處遊泳。有一次,家英在河裏洗澡,碰見一群女同誌來洗衣,他在水中起不來了,因為他只有一條褲衩,剛洗過曬在河灘上。…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7, 2016 at 1:18pm — No Comments

李銳·懷念田家英

李銳(1917~),湖南平江人,中共黨史專家。著有《廬山會議實錄》、《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等。

跟家英是在延安時就認識的。延安當年是一個“莫道都穿粗布服,稱呼同誌一家人”的地方;人們相互間很容易熟識,沒有什麼戒備(整風審幹填“小廣播”表,那是後來的事情)。1941年後,我在《解放日報》工作,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有文章寄來,必經我手,於是也就成了“文字之交”。延安的生活,值得人們回憶的事情是很多的。如“粗布服”這個題目,就很值得寫一篇文章。那時每年只發一套單衣,襯衣褲是不發的。夏天人們都愛下河洗衣、洗澡或找水深之處遊泳。有一次,家英在河裏洗澡,碰見一群女同誌來洗衣,他在水中起不來了,因為他只有一條褲衩,剛洗過曬在河灘上。…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7, 2016 at 1:18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微雪的早晨

(本篇原題為《微雪的早晨》;最初在《教育雜誌》上發表時,改題為《考試》; 一九二八年收入《達夫全集》第四卷《奇零集》時,又改題為《考試前後》;同年 收入《達夫代表作》時,恢復原題《微雪的早晨》。——編者註)

  這一個人,現在已經不在世上了;而他的致死的原因,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白。

  他的面貌很清秀,不像是一個北方人。我和他初次在教室裡見面的時候,總以 為他是江浙一帶的學生;後來聽他和先生說話的口氣,才知道他是北直隸產。在學 校的寄宿舍裡和他同住了兩個月,在圖書室裡和他見了許多次數的面,又在一天禮 拜六的下午,和他同出西便門去騎了一次騾子,才知道他是京兆的鄉下,去京城只 有十八裏地的殷家集的農家之子,是在北京師範畢業之後,考入這師範大學裡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17, 2016 at 11:41am — No Comments

契訶夫·胖子和瘦子

在尼古拉鐵路①的一個火車站上,兩位朋友,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相遇了。胖子剛剛在火車站餐廳裏用過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櫻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氣味。瘦子剛從車廂裏下來,吃力地提著箱子、包裹和硬紙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腸和咖啡渣的氣味。在他背後,有個下巴很長的瘦女人不時探頭張望--那是他的妻子,還有一個瞇著一只眼的中學生,他的兒子。

--------

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鐵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

②一種烈性白葡萄酒。

“波爾菲裏!”胖子看到瘦子大聲喊道,“是你嗎?我親愛的!多少個冬天,多少個夏天沒見面啦!”…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March 17, 2016 at 11:40am — No Comments

華少《中國好聲音》?令人困惑(1)

突破自我是最難的

2013年5月28日,我坐在《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宣傳片錄制現場的後臺化妝間。看著鏡子裏的我,恍惚覺得第一季的錄制還是昨天的事情。一年的時間就這樣掠過……

英文中有一句諺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用在電視圈,卻只對了一半。《中國好聲音》雖然第一季大獲全勝,但第二季的壓力比第一季大得多。我從鏡子中看到現場的計時器,大腦一片空白,眼前也變得有些模糊,只有那閃爍的數字告訴我,離《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開播,已經沒有多久了。

華少,你準備好了嗎?…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17, 2016 at 11:36am — No Comments

李雙喜《一去二三里:關於故鄉,也關於旅行》(1)

雲上的日子

想找個遠離城市的地方,開三分地,蓋一間房。總這麼想著,總這樣說著,偶爾也會在日記裏寫下些桃源般的想象:雲滌蕩,鳥飛翔,樹婆娑,人悠閑……

多年過去了,那依舊還是個想象。然而,當我在深山裏見到華,才知道,這種想象原來真實存在。

那日的晨曉,雲霧在山澗迷離遊蕩,霞光將世界染色,青黛粉黃,光彩流轉。青蔥的樹木中隱現著藍頂的板房,漫過頭頂的海芋,連同草芥一起填滿彎曲的小道,綠色在這裏肆意盎然,無邊無際。這裏就是華和她的丈夫東的居所,一處人跡罕至的山林,一片散漫自得的悠然。…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rch 17, 2016 at 11:28am — No Comments

托馬斯·摩爾《少人走的路》母親

古希臘還流傳著另一個關於家庭的神話故事,這一故事備受尊崇,以至於在“伊琉西斯秘典”中有專門對應的儀式。儀式的焦點是女神德墨忒耳失去她心愛的女兒珀耳塞福涅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古希臘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說明,母性同樣是心靈的奧秘之一。

一個神話故事往往同時指向許多不同層次的經驗。這對母女的故事,不僅在現實生活中的無數母女之間上演,而且包含在我們自己和其他母性形象的互動關系中——這些形象有男有女,有時甚至還包括那些充當“母親”的組織機構,如學校或教堂等。在我們內心深處,這個故事則顯現出心靈各個層面之間的緊張關系。…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March 17, 2016 at 11:27am — No Comments

張曉梅《中國美:中國首部美女標準粉皮書》(5)

"七情之虹"眉毛

眉毛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使臉部更加有立體感

細長如彎彎的新月,眉頭由內眼角的正上方起始,兩眉之間為一只眼睛的距離。

古人將眉毛稱為"七情之虹",因為它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並使臉更加具有立體感。古代詩詞中也有很多關於眉的描寫,如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黃金不惜買蛾眉"等等。中國古代眉毛的形態變化很多,可以反映出當時婦女的審美觀,如秦朝時流行"蛾眉",漢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受青睞,。明清則以纖細彎曲的眉為主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March 17, 2016 at 11:26am — No Comments

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7)

塔齊奧這個孩子,阿申巴赫見過多次,幾乎經常看到。他們只是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裏活動,每天生活千篇一律,因而白天裏他總能不斷地接近這個俊美的少年。他到處看到他,遇見他,在旅館底層的客廳裏,在往返於威尼斯城涼爽的航道上,在繁華的廣場中,以及其他許多湊巧的、進進出出的場合。不過使他有較多的機會能經常全神貫註地、愉快地欣賞這個優美的形象的,卻是海灘早晨的時刻。不錯,正因為他陷入了這種甜美的境界——環境促使他每天能反復享受到新的樂趣——才使他的生活感到充實而歡快,使他覺得留在這兒的可貴,同時使烈日炎炎的夏季能一天天開開心心地打發過去。…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17, 2016 at 11:25am — No Comments

陸苗耕·感受南非的魅力

避免談論南非國內不同政黨、黑人部族或派別之間的關系及矛盾。在城市之中,南非人的穿著打扮基本西化了,大凡正式場合,他們都講究著裝端莊、嚴謹,因此進行官方交往或商務交往時,最好穿樣式保守、色彩偏深的套裝或裙裝,不然就會被對方視做失禮。此外,南非黑人通常還有穿著本民族服裝的習慣。不同部族的黑人,在著裝上往往會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送上剛擠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時是自制的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飲而盡。信仰基督教的南非人,忌諱數字13和星期五,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他們特別忌諱外人對自己的祖先言行失敬。跟南非人交談,不要非議黑人的古老習慣,不要為對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賀。在南非進行商務活動,持英語名片最為方便。在商務談判桌上,只許使用英語對話。

20世紀90年代,我在南非度過了六年的美好時光。這是一個富饒、美麗和多種族聚集的國家,是地球村中一塊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rch 17, 2016 at 11:24am — No Comments

夏衍·草木魚蟲之類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現代劇作家。著有劇作《賽金花》、《上海屋檐下》,雜文集《劫余隨筆》、《蝸樓隨筆》等。

逛公園,背著手在看新出土的芍藥。對面草地上,一群紅領巾在聽他們的老師講蚯蚓的故事。這情景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也聯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17, 2016 at 11:23am — No Comments

沈悅 “看傳媒”研究室·全媒體時代的主持人,路在何方?

導讀:全媒體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受眾的分化、環境的改變、傳播內容和信息接收方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傳統媒體從業人員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主持人作為廣電媒體的最前端,是否將迎來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洗牌重組?在全媒體時代語境下,主持人的職業新困境是什麽?未來,我們究竟需要什麽樣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自我改造和優化,方向何在?本文對此進行了回應,並探討了全媒體時代主持人的發展思路。





1. 全媒體時代的主持人職業新困境

一、中國電視的“去主持人化”…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rch 17, 2016 at 11:22am — No Comments

黃永玉答聽眾問

問:黃老,您好,我想問您一個問題,您曾經這樣評價英國詩人愛倫堡,說他是一位世故而又孩子似的天真的詩人,任何形式的教堂都容不下他。我想問您這一點是不是與愛倫堡心意相通?或者說這一句是不是您的自我寫照,再就是您所說的世故和孩子似的天真是自相矛盾的,不知您自己怎麼看?…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17, 2016 at 11:20am — No Comments

龍應臺《人在歐洲》幫手

"這是你第一次來西德嗎?"

她點點頭。

英格是昨天到的。她有著一對灰色的眼睛,眼睛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樂,就那麽冷漠的,沒有表情地看著你。她的臉色蒼白,沒有廿歲女孩一般有的青春血色。這是一個從街上走過,沒有人會對她多看一眼的女孩。

"談談你的家庭吧!?"

她靜默。

"爸爸、媽媽、兄弟姊妹……?"我再試。

"爸爸——"她慢慢地說,"本來是農機工廠一個主管,現在那個工廠關閉了,他留在家裏。"…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17, 2016 at 11:19am — No Comments

王小波·關於文體

自從我開始寫作,就想找人談談文體的問題,但總是找不到。和不寫作的人談,對方覺得這個題目索然無味;和寫作的人談,又有點談不開。既然寫作,必有文體,不能光說別人不說自己。文體之於作者,就如性之於尋常人一樣敏感。

把時尚排除在外,在文學以內討論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文體都是翻譯家創造出來的。傅雷先生的文體很好,汝龍先生的文體更好。查良錚先生的譯詩、王道乾先生翻譯的小說——…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rch 17, 2016 at 11:18am — No Comments

南茜·埃特考夫《漂亮者生存》 5.特徵表現

我很高興人們覺得我富有魅力,其實這是一個數學問題:存在於兩眼和下巴之間距離的細微差別。 ——波莉娜·波瑞茲科娃 

人類的面孔十分像一位東方神明:在不同方向上長有不同的臉孔,不可能同時被看見。——馬賽爾·普魯斯特…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rch 17, 2016 at 11:15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時間即上帝

少年時讀過高爾基的一篇散文——《時間》。高爾基在文中表現出了對時間的無比敬畏。不,不僅是敬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極其恐懼的心理。是的。是那樣。因為高爾基確乎在他的散文中用了“恐懼”一詞。他寫道——夜不能眠,在一片寂靜中聽鐘表之聲嘀噠,頓覺毛骨悚然,陷於恐懼……

少年的我讀這一篇散文時是何等的困惑不解啊!怎麼,寫過激情澎湃的《海燕》的高爾基,竟會寫出《時間》那般沮喪的東西呢?

步入中年後,我也經常對時間心生無比的敬畏。我對生死的問題比較地能想得開,所以對時間並無恐懼。

我對時間另有一些思考。

有神論者認為一位萬能的神化的“上帝”是存在的。…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March 17, 2016 at 11:10am — No Comments

莫言·白鷗前導在春船

膠河岸邊有一個小村子,村東頭有對著大門口的兩戶人家。東邊這家兒姓田,戶主田成寬,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字叫梨花,西邊那家兒姓梁,戶主梁成全,有一個獨生兒子,名字叫大寶。

兩家的內掌櫃的生孩子那陣子,還不時興計劃生育,願生幾個就生幾個,能生幾個就生幾個,生多了還得獎哩。說起來也怪,兩個內掌櫃各自生了一胎後,再也沒個影。田家的還想生兒子,梁家的還想要女兒。兩個女人有時聚在一起幹活兒,免不了互相鼓勵一番。“大嫂子,憋憋勁兒,再生個兒子啊。”“那麼你吶?不冒冒火生個女兒?”“不中了,肚子裏就一個孩子,生幹凈了……”梁家的拍著肚子說開了粗話,田家的彎著腰笑。

她倆誰也沒再生,大概其肚子裏的孩子真生幹凈了。…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17, 2016 at 11:10am — No Comments

柳拂橋 ·古鎮弋江

青弋江頭一葉舟,山光雲影共沈浮。

門前多是桃花水,未到春深不肯流。

這是流傳了好多年的古代詩歌,把個小鎮活色生香起來。

小鎮叫青弋江,就是那條水的名字。後來簡易了,也可能為了區別於水域,就喚做弋江。

弋江小鎮在皖南。

在杏花春雨裏,馬頭墻和烏篷船在拂曉或黃昏裏影影綽綽,而彎彎曲曲的石拱橋風韻不減,當年的船工號子落在水面,叫水也時而粗獷時而溫情,山野小調被紅頭巾拉得細長柔韌,卻猶然在耳,夜夜在恍然間響起。

黛綠的珩瑯山是她高尚而莊嚴的剪影。…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March 17, 2016 at 11:09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