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導讀:全媒體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受眾的分化、環境的改變、傳播內容和信息接收方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傳統媒體從業人員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主持人作為廣電媒體的最前端,是否將迎來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洗牌重組?在全媒體時代語境下,主持人的職業新困境是什麽?未來,我們究竟需要什麽樣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自我改造和優化,方向何在?本文對此進行了回應,並探討了全媒體時代主持人的發展思路。
1. 全媒體時代的主持人職業新困境
一、中國電視的“去主持人化”
電視節目“去主持人化”表現為主持人在節目中擔當的節目主持工作被弱化或剔除。主持人在節目中,基本是失語的,但這絕不是主持人的失職,而是導演組在準確把握節目樣態和受眾心理的前提下,對節目元素進行簡化與優化處理的必然結果。近幾年,若幹現象級節目亦或稱它為主流娛樂真人秀節目,紛紛呈現“去主持人化”趨勢。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回來了》三檔節目,主持人角色被弱化甚至不設主持人,依然獲得收視率與美譽度的雙豐收。“中國好舌頭”華少發出“主持人未來幹什麽”的感嘆!事實上這種趨勢的出現並非偶然,究其根源在於:
1、電視節目形態變化,呼喚“弱化固定模式”。
2015年,《新周刊》發布第16屆“中國電視榜”。從1999年至今的榜單,見證了中國電視這些年的發展、創新和困惑。曾上榜的“年度電視節目”從《開心辭典》到《快樂大本營》到《非誠勿擾》再到《中國好聲音》,為了留住電視觀眾的視線,電視節目的形態不斷發生著變化。不難看出,這種變化正朝著更加自由和弱化固定模式的趨勢前進。
2、觀眾收視心理變化,呼喚“簡化與直接”。
自媒體出現後,觀眾被動接受傳統媒體傳播的習慣被打破,網絡媒體“碎片化”的傳播讓觀眾建立新的收視習慣。觀眾可以自由和主動地選擇打開方式與收視節奏,不再強調邏輯與形式。網絡讓中國觀眾大開眼界,也讓他們變得更“不耐煩”。迫於新媒體的壓力和觀眾日益增長的“簡化”和“直接”的便捷收視需求,我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逐漸呈現“去主持人化”趨勢。我們有理由推測,喋喋不休、無所不知的“串聯式”的主持人或將逐漸失去生存空間。
二、中國電視的“泛主持人化”
“泛”字在此主要指主持人來源的廣泛性。“泛主持人”指非科班出身且身兼多重職業角色的跨界主持人。如果說“去主持人化”擠壓了傳統主持人的生存空間,那麽另一個殘酷現實是,越來越多其他行業的優秀人才開始“跨界打劫”,搶奪主持人的工作機會。如相聲演員(郭德綱《非常了得》)、大學教師(蔣昌建《最強大腦》)、音樂人(高曉松《曉松奇談》《奇葩說》)、舞蹈家(金星《金星脫口秀》)、歌手(戴軍《超級訪問》)、色彩性格分析師(樂嘉《夜問》)、模特(李艾《幸福晚點名》)……他們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且大多並未接受過專業的播音主持技能訓練,但同樣在電視節目中駕馭進程,表達觀點,承擔主持人角色。這是全媒體時代語境下的“泛主持人化”現象。究其動因主要在於:
1、受眾“求新、求奇、求知”心理需要。
電視觀眾具有求新、求奇、求變、求知的審美心理和審美需要,期待看到、聽到“想象力之外”的熒屏形象代言人,而科班出身的專業主持人,多數在媒體生態深刻變革的時代未能及時調整、優化、豐富自己,“千人一面,萬眾同聲”,“程式化,流水化”的主持方式,令觀眾審美疲勞,導致收視下滑,這些均為個性鮮明的跨界主持人“成功上位”提供了可能。
2、“跨界主持人”自身發展需要。
“泛主持人化”時代,諸多大咖在進入主持領域之前,大都在各自領域耕耘多年,頗有建樹,甚至功成名就。然而一行久做,難免遇到瓶頸。而出色的語言天分、專業的知識儲備,及在各自行業累計的人氣和自信心,讓他們不約而同地將觸角伸向“主持人”這一新領域,力圖借此開創事業的第二春。
3、傳統媒體生存與突圍的需要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傳統媒體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嚴峻。主持人作為傳統媒體核心競爭力,其價值和作用被一次次重估。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經營者意識到,盡管他們占有眾多專業主持人資源,但現有主持人知識結構單一,表達方式雷同,培養周期漫長等問題,都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而電視產品的突圍又如此之迫切,傳媒體制產業化和市場化,要求造就適應當代媒體環境,有利於提高傳播效果和獲得高市場回報的主持人:主持人要有號召力,主持人要能夠出新、出奇,主持人在與節目之間存在契合點的前提下,要能進行跨文化跨領域的混搭創作。這些催生了主持人甄選機制和評價體系的改變。此時,挾專業經驗、個性化表達,名人效應的跨界主持人就成為了傳統媒體的重要砝碼與突圍捷徑。
觀眾喜歡、電視臺需要、名人高興,“泛主持人化”的出現,讓三者達成共贏。跨界主持人憑借自身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鮮明的個性特征異軍突起,成為中國電視熒屏的一支生力軍,“泛主持人化”體現著主持人發展的新方向。
2. 全媒體語境下主持人群體的優化方向
一、面對有限的主持空間,練就金身金句,善用主持人話語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註冊主持人人數近三萬,“主持人類型節目”熒屏占比依然高達90%以上,從數量上來看,依然是中國電視的主流。而占比不足10%的“去主持人類型節目”卻在近幾年占據一線衛視頻道周末晚間黃金檔,從傳播力和美譽度而言顯然更勝一籌,且不斷刷新收視數據。歷史是面鏡子,趨勢同樣是一面鏡子,投射出目前主持人隊伍存在的普遍問題。
沒趣、沒料,啰嗦臃腫。很多工作多年的主持人,將在節目中自己說話的篇幅長短視為第一目標,“為說而說”,習慣說“流利的廢話”,不過腦,不走心,不真誠,為節目註水而不自知。節目組為了實現節目的緊湊性和節奏感,省去了主持人環節,在必要的信息傳達方面,改用畫外音與字幕的形式。這正是諸多“去主持人化節目”無奈而明智的選擇。
主持人作為公共信息傳播的核心環節,其語言需要瘦身,字斟句酌的將節目必要傳達的信息通過廣義背稿和狹義背稿整合進語言的同時,還應當為語言設計節奏與亮點,盡可能精煉、緊湊地傳情達意。主持人的話語權不是想說就說,而是在準確把握所處時代的審美趨向與主流價值的基礎上,有克制、有取舍地提煉出最精準的表述。主持人當善用職業話語權,在主持空間被趨勢性擠壓的環境下,努力練就金身金句,才可能贏得觀眾。
二、全知全能的主持人難以在全媒體時代延續,專攻與深耕迫在眉睫
全媒體時代,受眾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無邊無際的信息,觀眾迅速成長為“雜家”,而“萬金油”式的主持人“多能”而無“一專”,往往令受眾有蜻蜓點水,隔靴搔癢之感。主持人的進步速度如果跟不上觀眾的成長速度,將必然失去話語陣地。
“全面型主持人”的沒落,開啟了“專家型主持人”的時代。其實“專家型主持人”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筆者看來,它是指對某一社會領域、文化領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並且能夠掌握行業發展動向的主持人。他們可以引導受眾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探討,更好地鏈接受眾與其感興趣的專業領域。
“專家型主持人”如足球界的黃健翔、法律界的撒貝寧、戲曲界的白燕升……事實上,這些“專家型主持人”中間很多人並非本來就是自己所主持節目內容的專家或者學者,但是他們對節目內容十分感興趣,且樂於不斷學習和鉆研,將欄目與自身氣質嫁接,最終成為一名不可替代且受眾信任的“專家型主持人”。
“雜家型”的受眾群體的崛起呼喚專業性節目及“專家型主持人”進行互補性傳播!主持人群體必須堅持學習,精耕細作,提升專業度,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做到“雜中有專”。
三、形式的降低以對內容要求的提高為交換,優秀的主持人或為“節目內容供應商”
五官端正、字正腔圓、青春靚麗……這是播音主持專業的院校對考生的基本選拔標準,也是多年來中國觀眾對主持人群體的基本印象。然而郭德綱、樂嘉、高曉松、蔣昌建、金星這些人在主持人領域的成功,讓我們發現原來光頭也能主持,老頭兒也能主持,長成高曉松那樣也能主持、說話一口東北大茬子味兒也能主持……主持人的職業準入門檻好像被拉低,然而,形式的降低是以對內容要求的提高作為交換的。
“泛主持人”在成為主持人之前,在各自專業領域皆造詣頗深,無論智商、情商、視野,皆為人中龍鳳,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節目內容的“供應商”。以高曉松的《曉松奇談》為例,應該說形式是極簡的,一張沙發,一把扇子,一張大臉,而內容卻是“奇聞說今古,談笑有鴻儒”的“幹貨”。臺本由高曉松本人創作,內容包括他熟悉的音樂,他熟讀的歷史,他獨家的遊歷見聞,節目兼具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創新性,他為節目提供獨特的思想價值與專業背景,節目帶有他個人的強烈基因。因此說他是“內容供應商”也毫不誇張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媒體競爭,內容永遠為王,哪怕是全媒體時代。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倒逼電視媒體加快求新、求變、求精的步伐,也推動著主持人按照全媒體時代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精準有效地傳播。當我們再次體會“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時,也見證著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
來源:浙江電視臺少兒頻道,沈悅,《全媒體時代主持人職業新困境及出路分析》,《視聽縱橫》2015年第6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