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24 Blog Posts (112)

東西問丨徐克謙:中國哲學對世界共同面對問題的啟發 下

中新社記者:在西方哲學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普遍優勢時,中國哲學等非西方哲學應如何應對?

徐克謙:哲學的研究對象是精神世界,涉及觀念和價值,與民族精神、意識形態等緊密相關。西方哲學長期以來的優勢地位實際上是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話語權壟斷的反映,但這種壟斷地位正在被打破。

面對這種情況,非西方哲學首先要樹立文化自信。各民族文化精神都有其特點和長處,都可以對人類理性和精神活動作出貢獻。其次,要有大膽創新精神,西方哲學只是「一種」哲學,並非「唯一」哲學,其范式只是人為設定的框架,不是先驗的、永恆的、不可突破的。非西方哲學可以發掘本民族的哲學資源進行創新,提出新的哲學范疇概念和話語體系。…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November 17,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12.2

那年秋天來得早。八月底,一層層落下的枯葉已經堆積得齊腳踝深了。有奶黃色邊緣的黑色絲絨般的黃緣蛺蝶在林中空地上輕快地飛過。那年夏天弟弟和我被交托給一位家庭男教師,由他以古怪的行徑照看。他常常躲在灌木叢中,為的是借助於一架他在閣樓上發現的舊望遠鏡監視塔瑪拉和我;但是有一天,輪到這位偷窺者被我舅舅的紫紅鼻頭的老園丁阿波斯托爾斯基注意到了(順便說一句,對於除草姑娘,他是頭了不起的小獵兔犬),他好心地向我的母親報告了。她不能忍受窺探行為,此外(雖然我從來沒有對她說起過塔瑪拉),從我以值得稱贊的客觀精神背誦給她聽的、她充滿深情地抄在一本專門的大本子裡的詩歌中,有關我的浪漫史她想知道的都知道了。我父親和他的軍團在一起,沒有在家;當他一個月後從前線歸來,獲悉了這件事之後,他感到有責任問我一些相當難堪的問題;但是母親心靈的純潔支持著她、並還將支持她渡過更大的難關。她滿足於疑惑地但仍然帶著溫情地搖搖頭,並告訴男管家每晚在亮著燈的露台上給我留點水果。…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November 17,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湯姆金斯(Silvan Tomkins)情感理論(Affect Theory)下

湯姆金斯的「情感理論」在新世紀以來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和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心理學、文化研究、社會學等多個領域得到深化研究。以下是一些受到 Tomkins 理論啟發並擴展其研究的學者及其貢獻:

Eve Kosofsky Sedgwick:Sedgwick 是早期研究 Tomkins 情感理論的重要人物之一。她通過研究性別、酷兒理論和情感,幫助將 Tomkins 的理論應用於文化和文學分析。Sedgwick 強調情感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並探索情感如何超越個體、影響群體互動。她的工作,尤其是與 Adam…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November 17,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蘇德超:哲學為什麼不能是一門科學 7

首先,哲學是人類認知這個世界總體努力的一部分,但哲學不只是這些部分。一方面,科學世界跟哲學世界並不完全重合。根據薛定諤,科學家在為世界建模時,已經把觀察者排除在外。的確有一些物理主義者希望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對觀察者進行說明,如丹尼爾·丹尼特、史蒂文·平克等,並形成蔚為壯觀的「第三種文化」運動。然而,這種嘗試並沒有消除歧見。他們對觀察者的說明,利用了自然科學的成就,可這些說明既不是經驗性的,也不是形式的,無法得到像自然科學或數學那樣的驗證。例如,丹尼特把自我看成是敘事中心。與此同時,與其說他們對觀察者引以為傲的東西進行了解釋,不如說他們成功地消除了這些東西。比如,通過還原論把某些人類情感解釋成大腦的生理過程或微觀結構。甚至一些帶來美好體驗的事物被解釋為病態——凡·高畫作的高亮色彩被說成是顳葉性癲癇引發的幻覺。要保留獨特性,就不得不訴諸湧現論,而湧現論本質上是不解釋——存在一些微觀結構或生理過程,然後屬人的東西就出現了。第三種文化的擁護者得到結論的過程和結論更像哲學。…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6,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6

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作家的責任與社會擔當。這主要體現為「詩言志」和「興寄」論。最早提出「詩言志」的是《尚書·堯典》。此後,諸多典籍如《左傳》《莊子》《毛詩序》多次申說「詩言志」。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時,詩人徐遲請他題字,並向他請教怎樣作詩。毛澤東題寫了「詩言志」三個字,這三個字後來成為毛澤東為新創辦的《人民文學》的題詞。「詩言志」中的「志」不是一般的志,而是家國之志。

「興」本為《詩經》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范疇。初唐詩人陳子昂將「興」與「寄」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概念——「興寄」,…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16,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俞雪蓮·德莫特·莫蘭:交互主體性與文化構成 6

一種封閉性的文化是沒有辦法進行創造活動的,尤其是一些沒有書面語的文化,比如大洋洲的土著部落,可能一代代的按照先人的方式進行生活,沒有任何改變,那麼人類世界是如何獲得開放性和創造性的呢?那是因為人類社會進入了具有自我意識的階段,例如古希臘社會就是如此,懷疑主義的出現使得人們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為進行反思,而這些懷疑主義思想的開創者們也絕非常人。再看近代科學發展歷程,伽利略與眾不同地問出了非凡的問題,譬如,一個事物是否真的有顏色,還是說這只是我們的感覺經驗?這些提問內含一種自我意識,並帶動了視角的轉移。



開創性行為的可能性就在於我們對於自身的行為和實踐的意識進行反思,並在此過程中擺脫習慣,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胡塞爾所關注的更多是科學上的創造性。至於藝術和同感之間的關係,狄爾泰曾指出,我們在觀看藝術作品時只有具有同感才能理解它們。但對於胡塞爾而言,觀看一個藝術作品,其實是將其作為了對象,人們無法完全通過同感來理解藝術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November 16,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雅克·普萊維爾(Jacques Prevert)詩選·雲

我要去做我的羊毛編織而小羊跟著我

灰色的小羊

他不像大羊那樣懷有疑心

他還很小

 

她也很小

可是她內里有些東西像世界那樣古老

她已經

懂得惡劣的事物…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November 16,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朱光潛:空中樓閣——創造的想像 上

藝術和游戲都是意造空中樓閣來慰情遣興。現在我們來研究這種樓閣是如何建築起來的,這就是說,看看詩人在作詩或是畫家在作畫時的心理活動到底像什麼樣。

為說話易於明了起見,我們最好拿一個藝術作品做實例來講。本來各種藝術都可以供給這種實例,但是能拿真跡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短詩。所以我們姑且選一首短詩,不過心裡要記得其他藝術作品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王漁洋所推許為唐人七絕「壓卷」作的王昌齡的《長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16, 2024 at 5:30am — No Comments

特拉克爾(Trakl)詩選·簡陋的音樂會

一片紅色,仿佛在夢中震撼你——

穿過你的手陽光耀眼。

你感覺幸福前陶醉的心靈

靜靜期待行動之發生。

 

正午的田野淌流黃金。

你不再聽見蟋蟀的啾鳴,

農夫揮動大鐮刀的呼嘯聲。…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November 16,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87)

英屬哥倫比亞的湯姆遜印第安人煮向日葵的根(Balsamorrhiza SaRittata,Nutt)吃。但他們過去常把它當作一個神物,對它有不少的禁忌;例如,挖或烤這種根的婦女必須禁欲,任何男子不得到婦女烤根的爐子旁邊去。年輕人吃當季的頭一批漿果、根或其他產品的時候,他們對向日葵根念禱文如下:「我通知您我要吃您了。求您永遠幫助我往上爬,讓我永遠能爬到山頂上,但願我永遠手靈腳快!向日葵根呵,我就是求您這件事。您是所有神靈中最偉大的。」吃的人要是不禱告,他就會變懶,早上會睡得起不來。…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16,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王路《論關於認識本身的認識》9

比如中國哲學是國內哲學研究的主流之一。它的一個特點是討論中使用西方哲學的概念和方法。「形而上學」本是國人借中國經典用語對西方metaphysics一詞的翻譯,因此人們並不反對這一用語,而是喜歡用它來進行說明:其中的「上」很形象,與「下」相對,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一些不同東西的差異。人們也很容易接受「存在」這一概念,因為它與「有」這一概念對應,似乎很容易和中國文化中「有」「無」之類的論述對應或聯系起來,這樣似乎更容易說明,形而上學不僅是西方的,也是中國的,不僅西方有,中國也古已有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15,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劉晉晉·互象:一個被忽視的關鍵詞 1

摘要:互象是一個被藝術史、藝術批評和視覺文化研究忽視的關鍵詞。本文考察了互象、互圖性、圖像間性等詞的使用歷史。分析了互象與互文性、元圖畫等相關概念的差異。最後筆者把互象分為五種關係類型,並提出圖像間性是形象意義的來源。

在藝術批評和視覺文化研究中挪用都與當代藝術緊密相連。在承認挪用的重要性之餘應看到,該詞由於本身含義的貧乏限制了理論家對視覺形象的思考方式。挪用有不正當利用的負面含義,所以挪用的藝術總有偷搶之嫌。而且挪用預設了被挪用的原物或原意,規定了原型與挪用的時間先後,使形象的形式和意義成了私產。這種預設雖符合歷時研究法,卻以忽略形象本性和意義生成的方式為代價。總之挪用只是形象間諸關係的一個特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14,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林 鶯 如《論語》論詩 1

摘要:孔子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然而,孔子對於文藝問題的論述,似乎容易為其思想光芒所掩而,少有人論及。孔子做為平民教育的提倡者,以《詩經》做為教本,在論述其中相關的問題時,也顯示了孔子對於文藝相關問題的概念。本文試由《論語》中所載孔子之言,探討孔子以「詩教」為中心的文藝思想及美學思想,以求得窺孔子論詩之梗概。

一、前言:

《論語》是以論說為主的作品,可以視之為語錄體的散文。《漢書‧藝文志》: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語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November 14,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潘知常:從形象到類像——關於當代審美觀念的轉換 1

 (一) 

從否定性主題和多極互補模式出發,傳統審美觀念中的形象在當代的轉型之一,就是類像。 

「類像」是法國學者提出的著名範疇(simulacrum),與傳統美學、文藝學所頻繁使用的「形象」一辭相對應。所謂「形象」,類似法國學者福科提出的一個著名概念:「摹本」…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13,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東西問丨徐克謙:中國哲學對世界共同面對問題的啟發 上

當今世界共同面對著經濟逆全球化、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等全球性挑戰。各國基於自身國情與政治取向給出應對之策,其背後也體現著各自的哲學思想傳統。

在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背景下,非西方哲學研究的興起有何必然性與必要性?面對世界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中國哲學給出何種解答?在西方哲學具有普遍優勢時,非西方哲學應如何應對?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徐克謙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長期以來,世界哲學的版圖結構如何?當前有哪些新變化?…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November 13,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王路《論關於認識本身的認識》8

另一個原因與邏輯相關。形而上學的核心概念乃是「是」,邏輯的基本句式是「S是P」,因此,形而上學和邏輯是融為一體的,至少字面上就是相通的。所以,人們說西方哲學的主要特征是邏輯分析,這並不是空穴來風。中國思想文化中缺乏邏輯研究,因而缺乏關於和基於「S是P」這樣的句式的思考和認識。在把being譯為「存在」以後,即使在邏輯中翻譯出「S是P」這樣的句式並獲得一些相關認識,但由於「是什麼」與「存在」字面上沒有什麼聯系,因而字面上隔斷了邏輯與形而上學的聯系。在這樣的文本基礎上,無論對邏輯有什麼樣的認識,要重視邏輯在哲學研究中的意義和作用,就很容易成為一句空話:人們會覺得關於存在的討論與邏輯沒有什麼關係,至少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12, 2024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9

四、餘論與啟示

筆者借助於海德格爾在20世紀30年代的文本探討了他對「我」與「我們」之哲學內涵和哲學關聯的分析,指出他將無人稱、中性的「自身」…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12,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張炳陽導讀·丹納「知人論世」的藝術哲學觀 2

要在美學史或文藝思想史中界定丹納的流派歸屬不是容易的事,因為每一種界定都可能會對他的整體藝術理論有所限制和偏離,學界往往界定他的藝術理論為進化論、實證主義、自然主義等等,這些界定似乎都會喪失他的藝術理論中的某些核心內涵。本書中譯者傅雷先生在他的〈譯者弁言〉和〈譯者序〉中已經對丹納其人、其書做了極為簡明而清晰的介紹,並且評論此書的得失,因此關於相同的敘述在本篇導讀中似乎毋須重複。…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2,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12.1

[第十二章]

我第一次遇見塔瑪拉——給她一個和她真實的名字有同樣色彩的名字——的時候,她十五歲,我比她大一歲。地點就在聖彼得堡以南崎嶇而美麗的鄉間(黑色的冷杉樹,白色的白樺樹,泥炭沼,草田,以及荒漠)。一場遙遠的戰爭久拖不決。兩年以後,那傳統的解圍之神,俄國革命,發生了,導致我離開了那難以忘懷的景色。事實上,那個時候,在一九一五年七月,隱約的預兆和幕後的議論、難以置信的動亂的熾熱氣息都對所謂的俄國詩歌的「像徵主義派」產生著影響——特別是亞歷山大·勃洛克的詩歌。…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November 12,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86)

為了凖備儀式,村里全部的火都熄滅掉,灰都消除乾淨。尤其要把廟里的爐灶(即祭壇)挖開,除去灰燼。然後主祭司拿一些球花蛇根草的根,一些綠煙葉子和一點新谷放在火爐底下,接著吩咐用白泥蓋上,灑上乾淨水。在祭壇上用幼樹的青枝子扎一個厚實的亭子。



這時在家的婦女清掃她們的家,刷新舊爐灶,洗淨所有的廚房用具,凖備接受新火、新谷。公共廣場或神場細心掃除過,以往宴會留下的最小的麵包屑也打掃乾淨,「以防污染獻祭的新谷」。在日落以前還要把所有在舊年里裝過食物或用於食物的器皿都從廟里拿走。然後一個報信人把全部在當年沒有違反新谷祭禮規矩的人和沒有違反婚姻規矩的人都召集到聖場上去,開始莊嚴的齋戒。但是婦女(有六位年老的婦女除外)、小孩和那些還沒有達到武士等級的人都不許進入廣場。…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11,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