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很多年前,我從報上剪下了一幅川端康成的照片,他嘴角下垂,眼鏡看著斜上方。那種孤冷、清寂和隱隱地驚恐,我從未在別的作家那裏看到過。
川端康成從他的幼年時代起就生活在一條死亡的河流裏,兩歲喪父,三歲失母,七歲時外祖母病故,到了十六歲,唯一的親人外祖父也撒手而去。
我想,一個在淒涼中生活、並且總是想著自己是孤兒的人,大概臉上就會停留著這種表情吧。
我內心的表情是否正是如此呢?
那種隱約的驚恐不安,是我最熟悉的東西。
我出生在一個邊遠省份的小鎮上,三歲喪父,母親常年不在家。…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22am — No Comments
IDEO 創始人之一 David Kelley 用他的作品向我們這些后人詮釋著什么才是真正的“設計思維”——一種自始至終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的方法論。當我們在任何一個領域嘗試解決問題時,設計思維作為一種靈活、且不斷更新的思維框架,能夠確保我們設計出來的東西真正得易于使用。如今,我們都知道這種思維在軟件設計領域的重要性。但是,另一種思維方式卻少有問津——藝術思維。
如果設計思維關注的是“如何做的更好?”,那所謂的“藝術”思維則是深耕于更底層的問題。設計講究的是同理心,滿足用戶的需要——對于一家公司來說,例如波音,就是如何快速地設計出更好更舒適的飛機。而“藝術”思維則出現在這一切之前——在懷特兄弟駕駛著他們自制的飛行器緊急著陸、努力想搞清楚飛行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的時候。
…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13am — No Comments
《甚麼是人民?》(Qu’est-ce qu’un peuple)
翻譯前言:此篇文章出自一本2013年剛剛出版的結集,當中包括了Alain Badiou, Pierre Bourdieu, J. Butler, G. Didi-Huberman S. Khiari, Jacques Rancière等哲學家就「甚麼是人民」(Qu(est-ce qu'un peuple)這個主題而寫的文章。
〈前言〉…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第五章·2005年10月3日馬薩諸塞州劍橋,即便那時的我有一條長長的馬尾辮子。
波士頓一帶,令人萌生想詛咒一切的念頭的日子,一個夏季裏總有那麼幾天。只要扛過那幾日,其余的日子倒是相當不錯。富裕的人都忙不疊地趕到沃蒙特或鱈魚角避暑去,城裏因此變得空空蕩蕩,十分愜意。行道樹將陰涼的樹影灑落在沿河的路上。閃耀著炫目光斑的河面上,哈佛大學或是波士頓大學的學生正在勤奮地練習劃船。女孩子們在草坪上鋪上海灘毛巾,聽著隨身聽或是iPod,身穿慷慨的比基尼曬著日光浴。賣冰激淩的擺出了由輕便卡車改造的貨攤。有人彈著吉他,唱起尼爾-楊的老歌。長毛犬目不斜視地追逐著飛盤。乘坐著暗紅敞篷轎車的支持民主黨(大概是)的精神科醫生,迎著黃昏的風,在沿河的道路上呼嘯而過。…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穿著跟泥土一樣顏色的男人從水溝裏出來。
這是一個過渡性的地方,陷入僵局,既不是鄉村也不是城市。
地平線上建築起重機想一躍而起,但時鐘跟它作對。
散布在周圍的水泥管道用冰冷的舌頭舐著光。
車身修理廠占據舊牲口棚。
石頭投下陰影,尖利如月球表面的物體。
而這些場所不斷變大
像用猶大的銀子買的那塊地:“窯戶的一塊田,用來埋葬外鄉人。”…
Added by OVEPI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在韓國慶星大學中韓文學討論會上的發言
今天這個文學活動是我參加過的所有國際文學活動中內容最為具體、清晰的,最具明確意義的。因此,可能也是最值得每一位參加者日後回憶、懷念的。
在大家都談論中韓雙方的具體作品時,我想就兩國文學作品翻譯的選擇性標準與差異,談以下幾點看法。…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我爸有兩個舅舅,我喊舅爺。受出身之累,他們都沒結婚,也沒孩子。老兄弟倆相依為命,他們一個特別能幹,一個有點窩囊,很像《熊出沒》裡的熊大和熊二。
能幹的是大舅爺,家裡地裡都是一把好手,當過貨郎,進城給人看過大門,還有一手好廚藝,村裡人辦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去幫忙,他長得也莊重,眉目間不怒自威。
相形之下,小舅爺就太遜色了,笨嘴拙舌,笨手笨腳,稍稍複雜一點的事兒,到他那兒都成了高難度。有一個笑話在他們村流傳了很多年,說是有次大舅爺讓小舅爺趕集時買點紅芋葉子,晌午,集散了,小舅爺拎著個口袋回來了,大舅爺一看到那口袋就覺得不妙,打開來,根本就是一包糠。大舅爺勃然大怒,脫了鞋子朝小舅爺扔去,小舅爺一邊躲,一邊囁嚅著分辯:「人家說了,這是好紅芋葉子揉的糠。」…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中譯 : 何偉 Ho Wai(齊澤克學會)
校對 : 唐健 Kin Tong(齊澤克學會)
當巴迪歐主張民主是我們的戀物,這個陳述需要以精確的弗洛依德概念去理解,不只是指我們讓民主上升為不可觸摸的無上權威[untouchable Absolute]。"民主"是遮掩着那個構成社會場域----"不存在階級關係" [there is no class relationship]這一事實、[直面]社會對抗[social antagonism]的創傷 ----的"欠缺"的最後一塊布幕。當面對壓制與剝削、殘酷的社會鬥爭的現實時,我們會說,"好吧,但我們還有民…
Continue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4:41pm — No Comments
完美的貞操,無形的花朵
在寂寞的枝頭搖晃,
聖者難得的寶石——它能滿足時間
過濾欲望,靜與動的婚禮
在花冠上將孤獨歌唱,
每個時辰都是純潔的花瓣,
世界摘下了面具,
它的中心晶瑩閃光,
沒有名字的人,我們所謂的上帝,…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12:17pm — No Comments
人如同感知般地對大自然的反映是否就是美的真諦?
我在想,我們的地球,這宇宙中鮮花盛開的神奇花園,連同它的日出日落,空氣清新的早晨,星光閃爍的夜晚,冰凍的嚴寒,炎熱的太陽,連同它全部的光明,涼快的陰影,七月的彩虹,夏秋的薄霧,雨水和白雪——我想像,我們這個地球無可補救地變成了無人的荒寂。好吧,請想像一下:在地球上再也沒有人——在城市的石頭走廊上,在荒野的草地上,到處只是一片沙沙作響的空曠;沒有一點人聲、笑聲,甚至也沒有一聲絕望的喊叫 來打破這沉寂。
在這空無一人的冰冷的寂靜中,我們美麗的地球立即就失去了作為宇宙空間裡人類之舟和塵世俗地的最高意義,並且它的美一下子就喪失殆盡,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沒有了人,美也就不能在他的身上和意識裡反映出來,不能被他所認識。那麼美又對誰而言?對何而言?…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12:16pm — No Comments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
嚴力卻以他詩歌的現代性和繪畫的先鋒性從一開始就以中國現代詩的源頭《今天》、“星星畫會”成員的身份,同時踏進兩條浩浩湯湯的河流,並以一種責任的擔當與努力不懈地推動中國文學藝術現代性的進程。
每個人都會昂起頭來
讓星光沿著他的視線爬下來
之後它去了哪裏
全社會都在找的東西
除非你不把它稱為良知
…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12:13pm — No Comments
信念和經驗都使我堅信,在這個地球上保持一個人的自我,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樂事,只要我們願意活得簡樸和明智。
你看,那些較為簡樸的民族以之為職業,那些較為浮華的民族仍然以之為娛樂。一個人未必要靠額上的汗水來掙得生計,除非他比我還容易出汗。
有位小伙子,繼承幾十畝田產。他對我說,他覺得應該像我一樣生活,假如他有我這種條件。無論如何,我都不想讓任何人採取我的活法。因為,不等他學會我現在的活法,我也許已經為自己找到了另一種。非止此也,我還希望,世界上最好各色各樣的人都有,花色越多越好。只是,我願他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審慎地找到並走上他自己的路,而不是他父親的、母親的或是他鄰人的。只有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才可達於智慧之境。你看那水手或逃奴,他們曉得把眼睛一直看著北斗。僅這一點智慧,就足以引導我們終生。我們也許不能預卜到達港灣的日期,可我們卻會保持正確的航線。 …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12:09pm — No Comments
沒有多少玩具、多少娛樂的年代,武俠片原來還幫忙拉拔過我們的想像。
讀2002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新聞,知道張徹得了終身成就獎,而最佳編劇岸西的得獎作品是《男人四十》。忽然間,在眾多的文字群裏,“張徹”和“男人四十”二詞,有了呼吸和笑容,向我走過來。
我明白了,張徹,其實是我心目中的“男人四十”的隱喻。我們四十多歲這一代,不都多是看張徹的電影長大的嗎?電影裏那些陽剛主義的男性,不就是我們從前的英雄嗎?…
Continue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12:00pm — 1 Comment
倫敦大學歷史研究中心所長,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歷史講座教授。著作眾多,包括《過去的歡愉》(The Pleasures of the Past)、《我們時代的歷史》(History in our Time)、《階級在英國的興起與沒落》(The Rise and Fall of Class in Britain)和《裝飾主義:英國人怎樣看他們的帝國》(Ornamentalism: How the British Saw their Empire)等。他也是歷史刊物《歷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和《歷史論評》(Reviews in History)的主編。
本書各章探討了許多歷史研究部門今貌,涵蓋甚廣但並未網羅窮盡。它們原 是學術會議論文。該會議舉行於二OO一年十一月十四與十五日,由倫敦的「歷 史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主辦,目的是慶祝卡爾(E. H.…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落日時分,十二歲的流浪兒死在了車輪下,與車禍相關和不相關的人都在忙亂著,而他自己卻在這個大都城的紀念塔上,看著這一切,感到了快感。回味在這都市流浪三年的一切,小小的心中,也有著一個別人無法探知的世界。…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6:29am — No Comments
在德勒茲眼中,「電影」(cinéma)乃現代性範式,理由在於電影體現的世界,本身便是自為的運動和時間悖論之虛擬世界。德勒茲的電影理論場域,實際也是他在繪畫、文學和戲劇之外,再一次按「物的理論」所進行的理論實踐。這個實踐,在整個他的藝術哲學將是非同小可的,因為尋求主體哲學之外,電影自身的機器和科學性,將提供完全有別於繪畫、文學和戲劇等,引導德勒茲朝向一個具前瞻的藝術動力世界。
這個「電影的藝術動力世界」,最核心處乃指出影像本身就是自為的主體性:一個不受人類知覺框限的影像主體。影像主體性──取決於非常特殊的流動性效果…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7, 201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與黃永玉一樣,意大利木雕家柯羅納有一個貧寒的流浪式的童年,但是對於一個藝術家,這樣的人生卻讓他們飽嘗人生百味,更何況上帝都賦予他們罕見的天才。天大的才能是一定會橫溢的。於是,就像黃永玉的才華橫溢繪畫的河床之外,流淌到散文的田野;柯若拿的才華橫溢出木雕的森林,馳騁到登山、寫作、演員的草原,向我們展現了文藝復興故鄉全才天馬行空的風采。
生於1950年的柯羅納,青年時代在采石場做苦工、業余時間做木雕消磨時間的時候,被藝術經紀人發現,逐漸走上藝術家的道路,不久成為歐洲著名的木雕家。在他五十歲的時候,涉足寫作,竟然以一本充滿大自然情調的《貂之舞》舞上意大利暢銷書峰頂,接下來約稿不斷,到2004年為止,已出版《森林的聲音》《只要布谷鳥繼續歌唱》《林木與巖石之歌》《酸與甜》《意大利的山城歲月》六本書。…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6, 2015 at 5:43pm — No Comments
把宇宙縮減到唯一的一個人,把唯一的一個人擴張到上帝,這才是愛。
愛,便是眾天使向群星的膜拜。
上帝在一切的後面,但是一切遮住了上帝。東西是黑的,人是不透明的。愛一個人,便是要使他透明。
某些思想是祈禱。有時候,無論身體的姿勢如何,靈魂卻總是雙膝跪下的。
相愛而不能相見的人有千百種虛幻而真實的東西用來騙走離愁別恨。別人不讓他們見面,他們不能互通音信,他們卻能找到無數神秘的通信方法。他們互送飛鳥的啼唱、花朵的香味、孩子們的笑聲、太陽的光輝、風的歎息、星的閃光、整個宇宙。這有什麼辦不到呢?上帝的整個事業是為愛服務的。愛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命令大自然為它傳遞書信。…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September 26, 2015 at 5:37pm — No Comments
一、
誰都沒有想到,19世紀80年代,大清帝國與日本這兩個向近代化起跑的大國居然在一條狹窄的跑道上不期而遇並大打出手,只不過彼此間的戰爭是以拳腳相加的粗野方式進行的,而且戰場也不怎麼上臺面,因為它是長崎的一條花街柳巷。
它的名字,叫丸山巷。
丸山巷是日本三大煙花巷之一,主要由丸山町和合寄町兩條垂直的小巷組成。1642年,經政府批准,散落在長崎市的妓院集中到這裡,才有了這條著名的妓院街。江戶時代,伴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丸山巷一度花紅柳綠,無比紅火。1692年,這兩條狹窄的小巷就擠進了1443名職業妓女,可以說花影搖窗、鋪青疊翠。…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September 26, 2015 at 5:35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