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從報上剪下了一幅川端康成的照片,他嘴角下垂,眼鏡看著斜上方。那種孤冷、清寂和隱隱地驚恐,我從未在別的作家那裏看到過。

  川端康成從他的幼年時代起就生活在一條死亡的河流裏,兩歲喪父,三歲失母,七歲時外祖母病故,到了十六歲,唯一的親人外祖父也撒手而去。

  我想,一個在淒涼中生活、並且總是想著自己是孤兒的人,大概臉上就會停留著這種表情吧。

  我內心的表情是否正是如此呢?

  那種隱約的驚恐不安,是我最熟悉的東西。

  我出生在一個邊遠省份的小鎮上,三歲喪父,母親常年不在家。

  我經歷了饑餓和失學,七歲開始獨自生活,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對我來說,這個世界幾乎就是一塊專門砸向我胸口的石頭,它的冰冷、堅硬和黑暗,我很早就領教過了。

  我不信任這個世界,懷疑一切人。

  八歲的時候,我的外祖母從鄉下來鎮上看我,她給我買了我喜歡吃的叉燒包,但我卻認為她在裏面放了毒藥。種種陰暗病態的念頭一直折磨了我許多年。

  面對現實,我是一個脆弱的人,不擊自碎,不戰而敗。

  對這樣的一個人來說,寫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宿命。

  我很早就開始記日記。

  文字就像我死去的父親和遠在別處的母親,又像替我阻擋世界的厚厚的被子,它們從我的筆下,返回我的心臟,成為我黑暗中的光芒。現實被及時地忘記,人在幻覺中變得強大。文字們一個個手執劍戟,精勇突進,有多少兇惡的仇敵被它們一劍封喉;又有多少從未得到過的柔情,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經過文字,變成花瓣回到自己的肩頭。

  從日記出發,到達詩歌,又從詩歌到達小說,二十多年來,寫作已經成為了我的生活方式。

  不寫作我會陷入抑郁,情緒低落、焦慮、煩躁不安,就像一個吸毒的人斷了頓。

  寫作順利的時候我感到身體健康,人生美好,願意活到一百歲。就這樣,寫作沖淡了我的恐懼感,它使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並不像我生命早期看到的那樣處處黑暗。

  我從版圖最邊遠的省份來到北京。

  我的家鄉北流縣,有著古代流放犯人的關口,叫鬼門關,民謠裏說的“過了鬼門關,十去九不還”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我成年以前並不喜歡自己的家鄉,事實上我更不滿的是自己的生活。我在成長中焦慮、煩躁、驚恐不安,時刻盼望著逃離故鄉,到遠處去。我從北流來到南寧,從南寧來到武漢,最後來到北京。

  現在我在北京這座城市已經生活了十多年,就像我至今分不清它的東西南北,我同樣無法洞悉這個城市的秘密。

  北京是一座偉大的城市,但它遠在我的身外。市,但它遠在我的身外。“雖信美而非吾土”,有時我會想起古代詩人王粲面對一座壯美的樓閣時的感慨。

  就這樣,故鄉在我離開它多年之後才最終來到我的心裏,只是此刻它早已面目全非。

  三年前我回北流,我看到,它比七年前變得更加嶄新和陌生,我認識的街道已經消失,熟悉的樹木不見了,大片的田野變成了工地。尤其是,我的母語也夾雜了一些普通話和廣東話,這使它變得奇怪。有一次文聯在一家賓館裏請吃飯,飯桌上全是本地人,但上菜的小姐每上一道菜都用普通話而不是本地話報出菜名。我想,如果今天我仍生活在故鄉,一定也像一個異鄉人吧。

  我住在東城一幢高層建築的八層樓上,我女兒從五歲起就在陽臺上種玉米,至今已經種了幾年了,因吸不到地氣,又沒有充足的陽光,結果每年都不抽穗,女兒總是白歡喜一場。

  我想我有一半像這玉米,既不是城市之子,也不是自然之子。

  好在文學收留了我,我無根的病態和焦慮,以及與人隔絕的空虛感,都在文學中得到了安放。

  我先後從事過多種職業,現在成為了一個靠寫作生活的女人。

  目前的情況是,我國有十幾億人口,即使只有一萬人買我的書,我就能以最低的生活水準生存下去,而不必看市場的臉色。

  我逐漸平靜下來,這使我慢慢看到了他人的生存。

  我願意看得更多一些,自2000年的5月到9月,我一個人獨自上路,四次進出北京,沿著黃河流域,旅行了兩萬多華裏。

  我看到了無數的田野和山脈,看到了鄉村的集市和學校,老人和孩子,羊和牛,送葬的隊伍和曬在馬路上的麥子。我雖不擅長參與社會現實的寫作,但我確信,對底層和弱勢群體的關註會使我的內心變得健康一些。

  把自己寫飛,這是我最後的理想,在通往狂歡的道路上,我這就放棄文學的野心,放棄任何執著。

  我相信,內心的故鄉將在寫作中出現。

  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再寫作,就讓文學像細菌一樣潛伏在我的肌體裏吧,讓它們與我一起,與萬物共生長,或者,與萬物同消亡

  我曾經如此畏懼這個世界,世界卻以文學擁抱了我,我惟有感恩。

  《散文海外版》2002.3(原載《百花州》2002.1)

Views: 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