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誰都沒有想到,19世紀80年代,大清帝國與日本這兩個向近代化起跑的大國居然在一條狹窄的跑道上不期而遇並大打出手,只不過彼此間的戰爭是以拳腳相加的粗野方式進行的,而且戰場也不怎麼上臺面,因為它是長崎的一條花街柳巷。

它的名字,叫丸山巷。

丸山巷是日本三大煙花巷之一,主要由丸山町和合寄町兩條垂直的小巷組成。1642年,經政府批准,散落在長崎市的妓院集中到這裡,才有了這條著名的妓院街。江戶時代,伴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丸山巷一度花紅柳綠,無比紅火。1692年,這兩條狹窄的小巷就擠進了1443名職業妓女,可以說花影搖窗、鋪青疊翠。

到長崎的第一天我們就去了丸山巷。我們下榻的酒店就在丸山巷的邊上,所以安頓行李之後,我們就帶著攝像設備返回這裡,試圖拍攝它的夜景。但我們不敢離那些煙花女太近,因為她們的背後,大多有黑社會組織。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拍攝26集大型歷史紀錄片《歷史的拐點》(中央電視臺錄製),其中有6集的《甲午戰爭》。

二、

128年前打的那場架實在算不得什麼光彩事。大清帝國的職業軍人,居然在妓院裡大打出手,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妓院固然駑驥雜處,但大清帝國北洋水師的士兵出現在這裡,還是令人匪夷所思。1886年8月,北洋艦隊「定遠」「鎮遠」等7艘軍艦在結束了朝鮮海域的練習任務後,取道日本回國,經日本明治政府許可,在長崎港停泊和保養。假如這是一群嚴守軍紀的士兵,那場令大清帝國顏面盡失的衝突就不會發生,日本人對大清的仇恨情緒也不會如此強烈地被煽動起來。

8月13日晚上8時30分,一部分大清水兵在合寄町的貸座敷尋歡,因言語不合,憤而損壞了一些物品。店主立刻向警署報案,請求巡警來維護治安,兩名巡警隨即趕到現場。

警察的到來,並沒有讓事態平息下去,反而刺激了清國水兵的情緒。雙方爆發肢體衝突,警察一怒之下,以干擾執行公務為名逮捕了兩名清國水兵,其餘水兵看情況不妙,趁亂逃跑了。

沒過多久,十幾名清國水兵趕到了派出所。他們群情激昂,似乎不甘心就這樣示弱,其中一名就是在貸座敷動粗的水兵。巡警發現了他,要逮捕他,沒想到他迅速拔出在街上購買的日本刀,揮刀向巡警劈去。巡警要玩空手奪刀,刀刃卻在他的手上和頭上畫過,畫開深深的傷口。派出所裡的巡警們大驚失色,立即衝上去,把那名水兵按住,從他的手裡奪過日本刀。

這一晚,又有幾名清國水兵被警察逮捕。第二天,長崎警方把他們如數送交清國駐長崎領事館。

但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

事發第三天,也就是8月15日,艦隊放假,清國水兵繼續在長崎尋歡作樂。300多名水兵擁進長崎的酒屋、小吃店和貸座敷。但這些水兵並不只是要沉浸在風月歡會中,他們在尋找報復的機會。這事清兵本來就不占理,更何況是在對方的國土上。

事情終於鬧大了。

起因是一名清國水兵看見兩名日本巡警在低聲交談,就迎面走過去,故意要從兩人中間穿過。兩名巡警立刻靠攏在一起,不讓這名水兵過去。水兵從他們身旁繞了過去,兩名巡警也繼續沿著街道行走,沒想到那名水兵又轉過身,故意與一名巡警相撞。巡警被撞了一下,帽子歪向一邊。這無疑是一種挑釁行為,但那名巡警還是忍了,沒有吭聲。另一名水兵上來,在他們面前揮舞著拳頭,巡警聽不懂,依舊沒有做聲。忽然,這名水兵奪過巡警的警棍,周圍的巡警見狀迅速跑過來,試圖制止水兵。他們的制止動作遭到水兵的反抗,很快發展成群毆。頃刻間,已有20多名清國水兵加入到群毆的行列中。一名巡警見寡不敵眾,立刻跑回梅香警察署請求增援,不巧那天警察們剛好去各街道巡查了,警察署一片空曠,無奈之下,只好向長崎警察署求援。等8名佩帶警棍的警察趕到時,現場已經一片狼藉,有200多名清國水兵和周邊居民捲入了這場肉搏戰,戰場從思切橋蔓延到廣場街、舟大工町一帶。

事件以雙方慘重的傷亡結束。其中,日本巡警死亡2人、重輕傷26人,清國水兵死亡5人、6人重傷、38人輕傷。

這起在花街發生的血案在長崎引起強烈的反響。16日,2000餘名日本居民在清國駐長崎領事館前抗議示威,表達他們對清國水兵尋釁滋事的憤怒。

大清的軍艦,就這樣灰溜溜地離開了日本的海港。

幾十年後,當伊藤博文的遺著《機密日清戰爭》出版時,人們才知道,這一事件對歷史的深刻影響,不僅在於它丟了人,還丟了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大清帝國用漢字譯電的密碼本。一個名叫吳大五郎的日本人撿到了這個密碼本,本子裡的漢字縱橫兩側,標注著0、1、2、3、4、5、6、7、8、9的數字。憑著這個密碼本,日本人很快找到了譯電本中數字組合的方法。由於1894年清國駐日公使汪鳳藻再度泄露帝國的密碼,日本人將兩次洩密事件結合起來,輕而易舉地破解了大清帝國電報的秘密。遺憾的是,對於這兩次重大洩密事件,大清帝國的官員們既不知情,也沒有採取任何補救措施。

不可理喻的是,5年後的1891年6月30日,以定遠和鎮遠為首的北洋艦隊又回來了,只是它們這次的停泊地,是神戶港。

7月8日,《東京朝日新聞》以「清國水兵的現象」為題發表了觀感:

登上軍艦,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艦上的情景。以前來的時候,甲板上擺放著關羽像、亂七八糟的供香,其味難聞至極。甲板上散亂著吃剩的食物,水兵衣冠不整,穢語不絕於耳。而今,不整齊的現象已蕩然全無;關羽的像已撤去,燒香的氣味也無影無蹤,軍紀大為改觀。水兵的體格也一望而知其強壯武勇。唯有服裝仍保留著支那的風格,稍稍有點異樣之感。軍官依然穿著綢緞的支那服裝,只是袖口像洋人一樣飾有金色條紋。褲子不見褲縫,褲檔處露出縫線,看上去不見精神。尤其水兵穿著淺藍色的斜紋布裝,幾乎無異於普通的支那人。只是在草帽和上衣上縫有艦名,才看出他是一個水兵…

日本民眾的戰爭情緒,就這樣被清國點燃了。這種情緒,為後來日本向大清開戰做出了最合理的鋪墊。

三、

北洋水師來到家門口耀武揚威,大大地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日本法制局長宮尾崎三郎在參觀定遠艦後大受刺激,說:「同行觀艦者數人在回京火車途中談論,謂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反觀我國,僅有三四艘三四千噸之巡洋艦,無法與彼相比。同行觀艦者皆卷舌而驚恐不安。」

經過大清帝國自己的大肆宣傳,「定遠」和「鎮遠」這兩艘船的名字在日本已經家喻戶曉。「市井酒肆之間,無論老婦小兒,滿嘴念叨的都是『定遠、鎮遠』。」「定遠」和「鎮遠」,已經成為日本對華一戰的最佳動員。後來在甲午海戰中擔任浪速號艦長的東鄉平八郎,當時還只是個海軍大佐,他跑到港口觀察定遠艦,當他看見定遠主炮上晾滿剛洗的濕衣服時,說:「這麼鬆懈!說不定可以打敗它!」

長崎水兵事件,幾乎所有研究中日甲午戰爭的著作都要談到它。然而,站在長崎的丸山巷,我還是覺得有些恍惚。由於發生過多次火災,街邊的店鋪房屋一定會有變化,但這裡的街巷格局卻一直沒有變過,當我坐在那家名叫「花月」的酒家(也是長崎的史跡)門口眺望丸山町和合寄町兩條小巷相交的路口,那幅場景幾乎與老照片上的如出一轍。甚至第二天上午,我們又來拍攝街景時,居然有兩名巡警前來詢問。原來這個路口角落裡的那棟西式建築,正是丸山町的派出所。當那兩名警察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竟然覺得這完全是歷史場景的重現。所不同的是,我們不再是大清帝國的水兵,而是一個有尊嚴的國家的國民。這樣的國民,既自尊,又不會對他人無禮。

那一天,我在花月的門前坐了許久,看著空蕩蕩的街巷,懷想著一場來去無蹤的春夢。那些無事生非的水兵,後來在黃海的戰場上與日軍鏖戰,我相信他們是勇敢的,但他們並不是合格的軍人。勇敢對於軍人來說只是最低要求,國家觀念、公民意識、宏觀視野、協同精神,乃至對細節的關注,都是對軍人的高標準要求。無奈的是,上述這一切,北洋艦隊一項都沒有。他們只有一些從西方買來的炮艦,但無論多麼尖端的裝備,都是由人來操控的,人的性能,決定了武器的性能。

四、

主張「脫亞入歐」的福澤諭吉,從一開始就看不起大清帝國的「洋務運動」。在《文明論概略》一書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中國也驟然要改革兵制,效法西洋建造巨艦,購買大炮,這些不顧國內情況而濫用財力的做法,是我一向反對的。這些東西用人力可以製造,用金錢可以購買,是有形事物中最顯著者,也是容易中最容易者,汲取這種文明,怎麼可以不考慮其先後緩急呢?必須適應本國的人情風俗,斟酌本國的強弱貧富。某些人似乎只談文明的外表,卻忽視了文明的精神。那麼,所謂文明的精神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是人民的「風氣」。這個風氣,既不能出售也不能購買,更不是人力所能一下子製造出來的,它雖然普遍滲透於全國人民之間、廣泛表現於各種事物之上,但是既不能以目窺其形狀,也就很難察知其所在。我現在願意指出它的所在。學者們如果博覽世界歷史,把亞歐兩洲加以比較,姑且不談其地理物產,不論其政令法律,也不問其學術的高低和宗教的異同,而專門尋求兩洲之間迥乎不同之處,就必然會發現一種無形的東西。這種無形的東西是很難形容的,如果把它培養起來,就能包羅天地萬物,如果加以壓抑,就會萎縮以至於看不見其形影;有進退有盛衰,變動不居。雖然如此玄妙,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歐亞兩洲的實際情況,就可以明確知道這並不是空虛的。現在暫且把它稱作國民的「風氣」,若就時間來說,可稱作「時勢」;就人來說可稱作「人心」;就國家來說可稱作「國情」或「國論」。這就是所謂文明的精神。使歐亞兩洲的情況相差懸殊的就是這個文明的精神。由此可見,有人說要汲取西洋文明,必須首先研究本國的人情風俗這句話,雖然在字句上似乎不夠明確,但是,如果詳細加以分析,意思就是,不應單純仿效文明的外形,而必須首先具有文明的精神,以與外形相適應。某些人主張尋求文明應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礙,則又束手無策;我的主張是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礙,為汲取文明外形開闢道路。

戰爭不只是打武器,更是打國家的綜合實力,其中就包括國民的素質。國民穿上軍裝,就變成了軍人。因此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有什麼樣的軍隊。今天有些國人動輒言戰,我勸這些人先把隨地吐痰和闖紅燈的毛病改一改,原因很簡單,沒有高素質的公民,就沒有高素質的軍隊。如果武器是戰爭的制勝因素,那麼各國只要把武器拿出來一比高低就行了,何須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果真如此,武器占優的北洋艦隊就不會輸得連一條褲子都不剩。相比於「天皇的戰士」,清國軍隊充其量不過是一支「沒有精神支柱的武裝集團」。

耐人尋味的是,明治維新後,妓女的愛國熱情也被空前調動起來。丸山巷的妓女們就像全國的同行一樣,紛紛把自己賣身賺來的錢捐獻給國家,支援戰爭。還有許多妓女主動加入到軍妓行列,以實際行動慰問為國而戰的士兵們。在她們看來,自己也是國民的一分子,對國家興亡負有責任,妓女只不過是她們的職業而已。日本國民的國家意識,他們的一致性,即使今天,仍叫人生畏。

(深深藍/摘自《南方文學》2015年第1期,圖/李曉林)

Views: 6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