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222)

貝爾納·斯蒂格勒 | 書寫的屏幕 4

安德森在他的文章里指出,大數據的算法事實上將科學和實驗方法都變得過時了。事實的意思是,算法比起科學家們預測現實的能力還強。但同時,它們也建立了一種基於事實的(de fait)表演性,摧毀了所有的法的(de droit)表演性,也就是說,摧毀了所有知識的權威——無論它的形式是司法上的、科學的、政治的、象征的,還是其他。



胡芙華指出這種由算法治理術所造成的事實的狀態,需要一種新的方法去思考法。如果我有時間的話,我想要演示這必須要超越福柯去思考。無論如何,我認為構成福柯所說的「真理的制度」這種法的狀態,它預設了一種器官學的方法,不只是理論的,而且是實踐性的,也就是說,它發展了新的器官。…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rch 27,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裴滿意:漆作為「第三持存」的當代性轉化與延異潛能 上

Ⅰ、以「第三持存」開顯物之延異

「第三持存」是法國當代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在胡塞爾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個新概念。持存,既表示一種動作,也是動作的對象與結果。而第三持存,則是相對於「第一持存(感知)」、「第二持存(記憶)」來說的,大致可理解為一切以物質的方式記錄、保持下來的事物。斯蒂格勒認為當代社會的發展與「第三持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不僅僅開拓乃至見證著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是一個時代意識、思想等無形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持存」媒介。

筆者認為,將漆放置在一個社會乃至時代的「第三持存」維度來審視與考察,要遠比將漆作為藝術的一種媒介來討論更有價值。它有利於我們借助「第三持存」的價值生機載體,去開拓漆的當代性轉化與延異。…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March 26,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生活並非電影 7

假設我擁有無限的記憶力,能夠記住昨天一整天,也就是說能夠把昨天的每一秒乃至每一毫秒都確切地依照原樣記在腦海里。到了一整天二十四小時終結之時,我才能發現,我記住了昨天的一整天,然後我又繼續開始回憶,再一次把每一秒都確切地依照原樣記在腦海里,並如此反復。這樣一來,就沒有了任何差異——因為沒有了任何遴選:時間不再流動。什麼都不會到來,什麼都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因此也就既沒有現在的時刻(當下的時刻總有一些新事物在呈現,包括由於沒有新事物而引發的煩惱),也沒有過去的時刻。既然當下的此刻不再流逝、不再發生,那麼時間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流逝,因此也就沒有了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March 25,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柯萊特:綠封蠟 5

「你還指望什麼呢?」我媽媽說,「她是個老處女。」

「但是,媽媽,她已經結婚了!」

「你真的以為,」茜多尖刻地反駁道,「結婚這件瑣事能改變這個現實嗎?」

一天,我的父親結束了他日常的「小鎮巡邏」(這是他失去一條腿後為了保持健康的活動)後,對我母親說:「有個大新聞!埃爾武埃家的親戚們正在圍攻那個寡婦。」

「不會吧!」

「而且大家都出去圍觀了!聽說對她的指控特別嚴重。」…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March 25,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師陀《果園城記》《期待》中

我們全坐下來。徐大娘坐在下面網凳上。徐大娘的確老的多了,她的原是極強壯的身體衰駝了;她的眼睛看起來很遲鈍,臉上的皺紋比先前更深,皺褶更大;她的包著黑縐紗的頭頂,前面一部分分明是禿了的,而其餘的幾乎也全白了。

“你在外邊好嗎?”她用袖子擦眼睛,沒有留心我望著她時候的驚異。“聽說你也一直沒在家──這些年你都在什麽地方?你看見過立剛沒有?”

一陣莫大的恐慌,我對老太太怎麽講呢?我跟她說她的好立剛死了嗎?早就被人家槍斃了嗎?幸喜她的注意並不在這裏。人們說老年人就是長老了的小孩,這指的正是徐大娘。徐大娘正在一種天真的興奮中,什麽念頭在她心裏轉哪,你心裏會說:她這麽忙?…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March 24,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陳矮·賓斯旺格·存在主義心理學 上

人物簡介:路德維希·賓斯旺格(LudwigBinswanger,1881—1966)出生於瑞士一個叫做克羅伊茨林根(Kreuzlingen)的地方。

理論背景:

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賓斯旺格開始對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受海德格爾的「人的存在是此在」的觀點影響頗大。

海德格爾曾說:我們存在於世界之中,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謀劃我們的可能性,而我們又是被拋入此世界的。此外,我們是以展開存在者和展開我們自身的方式存在於世界之中的。應該說,我們是在被要求、被拖進逐漸認知的過程中體驗我們自身的。我們並不是作為沒有因緣的、客觀的認知者來體驗我們自身的。…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22,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11.4

在身體的層面上,我的認真努力表現在若干不甚明確的行動或姿態上,如行走、坐著、躺臥。每一種又分裂成沒有空間上的重要性的碎塊:例如,在行走階段,我可能某一刻正漫步在園林深處,而馬上又會在宅子裡踱步。或者,拿坐著的階段來說,我會突然意識到一盤我甚至不記得嚐過的什麼東西正被拿開,我母親從長餐桌一端她的座位上密切地觀察著我的悶悶不樂和缺少食欲,左側的面頰抽動著,只要她擔心的時候就會這樣。我會抬起頭來解釋——但是桌子已經消失了,我正獨自坐在路邊的一個樹樁上,我的蝴蝶網的把桿以機械呆板的動作在微帶棕色的沙地上畫著一個又一個的弧形;泥土的虹,用深淺不同的筆畫顯示不同的色彩。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rch 22,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4

进一步而言,“艺术危机”是整个西方社会迷失方向的集中体现。在斯蒂格勒看来,技术是不确定的。新技术发展速度太快,社会抵制增加,历史主义盛行,此即斯蒂格勒所谓的“迷失方向”,有时又被称为“中断”。在迷失方向的社会中,审美体验被调节而齐一化,消费主义剥夺了审美能力,因为审美被简化为计算,行动被还原为消费,欲望倒退为驱动力——其最终的结果是人们行动困难。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入加尔布雷斯所谓的“富裕社会”。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陷入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满足的消费主义中,成为丧失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从艺术异化的角度来看,斯蒂格勒承自法国技术哲学家前辈的诸多相关思想,如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和德勒兹的欲望机器理论等,都在控诉消费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他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22, 2024 at 5:30am — No Comments

柯萊特:綠封蠟 4

就是在那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後來被稱為「埃爾武埃遺囑事件」。埃爾武埃老先生死了,而且找不到他留下的任何遺囑。外省一直都有各種神奇的人物。在破舊的長著黃色地衣的瓦片屋頂下,在始終陰冷的客廳和飯廳裡,在鋪著編織地毯的上了蠟的地板上,在放著硬邦邦的大白菜和卷曲的歐芹的廚房和花園之間的小徑上,總是能發現古怪的人。小鎮或村莊常以擁有神秘人物而自豪。我所在的村莊就是一個令人欽佩的例子。村民們平和地,甚至恭敬地接受年輕的加特羅的咆哮,不去干擾他。這個浪漫的瘋子嘴裡叼著一支木雪茄,總是癲狂地甩動著他那冒著煙氣的黑色鬈髮,他的阿拉伯人的細長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年輕姑娘們;還有一個主動隱居的人常常隔著窗玻璃向人點頭問候早安,過路的人會羨慕地說:「西比爾夫人已經在她的房間裡呆了二十二年了!我母親就曾經看到她在那裡,就像你現在看到的一樣。你知道,她沒有什麼問題。某種程度上,這甚至是美好的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March 21,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蔣浩·◎山中一夜

風在狹長過道裏徘徊,

像水桶碰觸著井壁。

她說她來取我從海邊帶來的禮物:

裝在拉杆箱裏的一截波浪,

像焗過的假髮。



她要把它戴上山頂,植進山脊,種滿山坡。

窗外一片漆黑,也有風

一遍遍數落著長不高的灌木。…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March 21,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師陀《果園城記》《期待》上

我忽然想起徐立剛的父親徐大爺同徐立剛的母親徐大娘。徐立剛就是人家叫他大頭的徐立剛,我小時候的遊伴,據說早已在外面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被槍斃了;並且當我問起的時候,只有極少幾個人能想起他的名字,這個小城的居民幾乎完全把他給忘了。那麽這兩個喪失了自己獨養子的老人,兩棵站立在曠野上的最後的老蘆草,他們是怎樣在風中搖拽,怎樣彼此照顧,而又怎樣度著他們的晚景的呢?

這一天我站在他們門前,快近黃昏時分,許多年前的情景又油然回到我心裏來。徐大爺是個中年人,高大,莊嚴,有一條腿稍微有點瘸。徐大娘跟她丈夫相反,圓圓的大臉盤兒,相當喜歡說話,常把到他們家裏去的年輕人當乾兒子看。徐立剛自己由他們調合起來,高大像他父親,善良像他母親。徐立剛的妹妹,用紅絨繩紮雙道髻,是個淘氣的小女孩。這人家跟我多親切,過去跟我多熟!──我想著,我躊躇著,好幾回我伸出手又縮回來,忍不住去看街上。…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March 21,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王小姣:喧囂的雜語—評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1

克里斯蒂娃在1990年出版的自傳體小說《武士們》(Les Samouras)中憶起她初到巴黎時的失望。1965年下雪的聖誕節,來自保加利亞的24歲年輕學生並未在第一時間被「光之城」的富麗堂皇所擊中,而是抱怨巴黎人不知道如何清理積雪。事實上,巴黎冬季的溫度難以帶來俄羅斯白雪皚皚的景觀,雪之於巴黎人而言不過是延遲的雨,說是積雪,實則不久後便會化為灰蒙蒙的泥水,雪的形態蕩然無存。

進入高研院學習的克里斯蒂娃很快就會意識到一種截然不同於中歐文化背景的模糊和曖昧,在她的老師羅蘭·巴特陰翳多變的文筆下,讀者要時不時穿過這種微微泥濘的灰色地帶。三年之後,克里斯蒂娃和同班同學,《原樣》雜誌(Tel Quel)主編菲利普·索列爾斯(Philippe…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20,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11.3

除了輕信和經驗不足之外,一個年輕的俄國作詩者還需要對付一個特殊的障礙。對比諷刺詩或敘述詩的豐富的詞匯而言,俄國的傷感懷舊的詩歌患有重度詞匯貧血症。只有在超群的高手那裡才能夠超越其卑微的出身——蒼白的十八世紀法國詩歌。確實,在我年輕的時候,一個新的流派正在撕毀舊的韻體詩,但是保守的初學者在尋找一件中性的工具時仍舊求助於後者——可能是因為他不希望為了探索冒風險的形式而轉移了對簡單感情的簡單表達的注意力。然而,形式也為自己報了仇。十九世紀早期俄國詩人將靈活的傷感懷舊詩歌扭曲成了相當單調枯燥的作品,結果是某些詞語或某些類型的詞語(如fol amour或langoureux et rêvant在俄語中的對等詞)一而再地被結合使用,後來的抒情詩人整整一個世紀都沒有能夠擺脫這種局面。…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rch 20,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蕭馳《詩與它的山河》2

導 論

為什麼寫?本書這一研究的念頭,萌起於二十幾年前在美國留學期間一次旅行。當我隨當地人經過一片空曠乾燥、岩石裸露的群山時,美國游人對此的美感興奮令我驚訝,它與我由中國詩、畫陶冶出來的對山水之美的預期如此不同:那應當是高岑岏,雲煙繚繞,屹立於大河之畔,或懸淌著瀑布湍流的山。這次經驗令我思考:誠然,自然環境與人類情感之間的聯系,是一個神秘深邃而不宜簡單作答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20,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徐明瀚·斯蒂格勒:朝向感知学的共工与会通 上

法国着名技术哲学家贝拿尔.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教授与他指导毕业的博士许煜,以「艺术,在21世纪能做什么?」为题,分别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台北市立美术馆与国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给了三场共六篇论文的联席讲座,论题全都环绕在人类世(Anthropocene)与负人类世(Neganthropocene)、技术与艺术,还有机器生态与人工智慧等问题,不同讲座皆设有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艺术家作为回应人与他们对话。

2019年11月1日至5日,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简称北艺大)博班实验室邀请了法国着名技术哲学家贝拿尔.斯蒂格勒…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rch 20,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濟慈 (John Keats) 詩選·秋颂

1 

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

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

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

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rch 20,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美國]托·莫里森:剝奪的語言與語言的剝奪 4

就當今這個各種各樣“話語”雜陳的世界而言,本質不過是通過文本而進行的權力敘事。“模棱兩可的官方語言”,“虛假的、沒有主心骨的媒體語言”,“盛氣淩人又僵化不堪的學界語言”,“被商品化了的科學語言”——這些被“剝奪”了的語言充斥了整個世界,不斷擠壓語言真實的生存空間;而有能力有願望讓語言保持在一種鮮活狀態的知識分子,卻一再被剝奪這種話語權。這對知識分子來說,不啻為殘酷宰殺。扼殺語言,從而掌控權力。面對如此局面,作者難掩焦慮。…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8,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邱誌勇·記憶的藝術性想像,以及數位性轉化

當代數位科技已扮演猶如社會中樞神經系統的角色,「數位轉向」(digital turn)似乎也已是不爭的事實,且打造此般的數位天地,促使許多人深信「機器優於人類」的命題。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在《人類紀裡的藝術》指出,這種始於1993年數位轉向的科技震撼中,透過網路科技的全球開放網絡,超工業化的系統透過遠程──行動的網路,對遠程的對象進行控制,致使整體社會運作體系轉化成人們所熟悉的數位經濟。隨著數位時代的全面到來(包含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的普及),大規模「數位化」世界圖景的景致既是歷史性的,也是增補性的當代生存樣態,整體且普遍的人工智能化而引發一系列社會文化、地緣政治、生存環境、生命倫理等人類生活世界的改變。…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March 1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齊林斯基·媒介的深層時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聽和看的考古學 中

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西斯廷教堂的創作



早期的虛擬現實系統CAVE



話雖如此,過往之事曾經都是具有時效性的事物。然而,我們不僅要理解歷史的存在,不僅要把歷史接受為一種責任和沉重的負擔。當允許歷史發展出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價值時,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視角。我們不能只在新事物中尋找過去。從後者的角度來看,歷史是對連續性…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18,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11.2

在午後不久的強烈暑熱中,長凳、橋和樹幹(事實上是除了網球場之外的所有一切)都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在變乾,很快,我最初的靈感已經所剩無幾了。雖然那明亮的縫隙已經閉合,我仍固執地繼續創作。我的工具碰巧是俄語,但其實也不妨是烏克蘭語,或基礎英語,或沃拉卜克語。我在那些日子裡創作的那種詩歌只不過是我做出的還活著、經受著或已經經受過了人的某種強烈感情的表示。與其說它是個藝術現象,不如說是個指明方向的現象,因此可以比做路邊岩石上畫的條紋或一堆標誌山路的柱子形石堆。…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rch 17,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