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23 Blog Posts (365)

陳 琳·從生態譯詩論翻譯建構性(3)

3  翻譯對古詩詞的世界文學形象的建構

美國當代比較文學家達姆羅什(D.  Damrosch)在其專著《何為世界文學》中,提出「世界文學是民族文學的橢圓形折射、是通過翻譯實現的寫作、是對遙遠的時空世界的超然欣賞,而不是一套經典文本」 ( Damrosch 281)。 該定義肯定了翻譯對世界文學的建構作用。 「橢圓形折射」隱喻形象地描述了世界文學是受源文化和東道文化的共同影響而發生的書寫變形。



「通過翻譯實現的寫作」不僅明確了翻譯是民族文學躋身世界文學的途徑,而且是從翻譯中獲益的寫作,即翻譯是世界文學的書寫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anuary 20,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劉曉春·維柯的「詩性智慧」── 民俗學史的視野(3)

詩性智慧

在神創歷史之外,維柯發現了民眾創造的歷史,應該如何理解民眾在遠古時期創造的歷史?民眾是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記憶他們創造的歷史?這些是《新科學》探討的主要問題。在維柯看來,既然所有異教民族的歷史都有神話故事性的起源,任何產生或制造出來的事物都流露出起源時的粗糙情況,那麽,就應該根據這種粗糙情況來考慮詩性智慧的各種起源(維柯,1989:171)



維柯因此將詩性智慧的起源追溯到一種粗糙的玄學…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20,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美國國家公園經驗省思(2)

大量戶外運動參與人群催生了NPS的戶外運動產業,2019年其經濟價值達417億美元,創造了34.5萬個工作崗位,占美國戶外運動總經濟價值的9%。其經濟價值可分為2個方面:直接經濟貢獻,即戶外運動參與者為NPS及其附近社區直接帶來的收入和就業崗位;間接經濟貢獻,指戶外運動參與者帶給關聯產業的經濟效益。



以2020年為例,NPS戶外運動參與者為美國直接帶來了118億美元的國民經濟產出,提供14.1萬個工作崗位;間接帶來了169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提供9.2萬個工作崗位。這體現了戶外運動的多重經濟效益,既能對NPS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大作用,也能長遠地影響其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1.2戶外運動區域劃分…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0,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全球2023年度熱門串流與線上影視網站排名

1 youtube.comyoutube.com

2 netflix.comnetflix.com

3 imdb.comimdb.com

4 miguvideo.commiguvideo.com

5 disneyplus.comdisneyplus.com

6 hotstar.comhotstar.com

7 hbomax.comhbomax.com

8 aparat.comaparat.com

9 hulu.comhulu.com

10 primevideo.comprimevideo.com

11 kinopoisk.rukinopoisk.ru

12nicovideo.jpnicovideo.jp

13 xfinity.comxfinity.com

14 nhk.or.jpnhk.or.jp

15 zoro.tozoro.to

16…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anuary 20,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葉淑媛:維柯「詩性智慧」說與浪漫主義文學觀(2)

從文學藝術的創造機制來看,維柯說到詩性智慧的兩個主要特點——以己度物的隱喻和想像性的類概念,都觸及到了文藝心理學中關於藝術想像的規則。而且,維柯探討詩性智慧時對想像及其情感性的高度重視,觸及到詩的起源、本質和特征,把握到了藝術的特征,對於我們理解文藝的本質,理解文藝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等問題,都有重要的意義。



所以,從維柯的美學和文藝學思想來看,我們可以把詩性智慧等同於藝術想像來論述維柯的詩學觀念。而且,維柯也用想像這個概念來表達自己的詩學觀點。維柯在1725年致蓋拉多·德衣·安琪奧利的信中認為,想像是來自人的肉體的功能,是詩歌創作的主要特征,他說:…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20,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

在我們熱烈談論「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時候,能不能先冷靜一下,問一下自己:中國文化為什麽要走出去?

從「國學」熱,到討論「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有一種聲音很大,就是要讓中國文化去影響世界。什麽叫「影響世界」?如果把它理解為是要改變人家,很多外國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過傳播中國文化讓他們放棄自己的信仰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麽,能用中國文化拯救世界嗎?在我們看來,有些國家的人,有著「不可理喻」的觀念,我們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嗎?他們好像也沒有這樣的要求。…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January 19,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6)

對於眾人的疑惑與反駁,克羅農隨即發表論文《荒野的問題:一個回復》(「The Trouble of Wilderness: A Response」)進行說明與回答,澄清他並不是反對荒野保護,也不是想否認荒野的實際存在,只不過認為荒野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值得深思,就如「自然」是人們非常自然接受的一個概念,人們從來不深思其背後的真正含義…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9,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歐用生: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 A/r/t(2)

詩性智慧的課程理論



過去有關課程理論、實際及其辯證關係的研究主要有兩種典範,即科學典範和批判典範(Macdonald, 1988)。科學典範認為理論和實際是二元的,它視理論為一組將在實徵研究中試驗的假設,以驗證理論是否和實際相符;這個過程是價值中立的,強調控制和預測。批判典範則批評科學典範宣稱的價值中立的虛偽性,強調理論和實際間的辯證,而批判(critique)正是辯證的核心。如…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19,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美國國家公園經驗省思(1)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對生態旅遊服務和生態資源利用等尤為重視,推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不僅是中國「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重點領域。然而,中國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還存在較大缺口,國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參與需求難以得到保障。



當前,中國已確立了涵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3大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其功能之一即是為全社會提供遊憩類公共服務。國家公園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實踐地,富集了最優質的戶外運動資源,但由於中國國家公園建設起步較晚,其所蘊含的優質戶外運動功能並未得到合理開發與利用。…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19,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4)

從詞源看,「棲居」德文為「wohnen」,含「居住、住在某處」之意,在詩歌中常用來表示「存在」(sein)的意思。所謂棲居,固然是針對近代社會日益凸顯的技術物化等弊端而發,卻並非指人在辛苦勞作之餘的心理休息,而是指渾然成一整體的人生在世,如果棲居只是人勞累之餘的棲居,那世界就仍以供人消除勞累的工具對象面目出現,人對世界的開采和征服行為就仍舊受到預設和默許,人與世界的頑固二元對立就仍未從根本上得到反思和超越。(19)



而海氏哲學的基本出發點卻是主客融合。在此意義上,呈現為純粹心理活動(純精神活動)、仍暗中將心靈與身體對立起來、因而仍設置下了(不同於海德格爾的)身心二元論的「詩意」這一譯法,容易引發學理方面的不準確的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9,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邢廣梅: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考(3)

在尚未形成現代領土主權概念的古代,最早發現、命名南海諸島並在其上居住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具有重要的國際法意義 。首先,最早發現、命名南海諸島,就使中國取得了優先占有南海諸島,進而實施有效管理的權利,只要不放棄主權,「最早發現」將成為阻卻他國以發現為名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可能 ; 其次,中國人在南海諸島上的生活與生產實踐是中國實際占有南海諸島的體現 。



國際司法實踐已表明,一國人民在某個區域生活或進行經濟活動,對確定這個地區屬於該國具有決定意義。與 15 -16 世紀西方國家海外 拓展殖民地時,通過「本國國民看到並登陸」這樣簡單的事實就取得無主地主權的情況相比,對待像西南沙群島這樣「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島礁群,中國僅憑發現、命名並在西南沙群島上居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這些事實,就足以取得對南海諸島的原始主權…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anuary 19,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上)

對「體驗」(Erlebnis)一詞在德國文獻中的出現所進行的考察,導致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結論,即這個詞是在19世紀70年代才成為與「經歷」(Erleben)這個詞相區別的慣常用詞。在18世紀這個詞還根本不存在,就連席勒和歌德也不知道這個詞。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似乎是黑格爾的一封信。但是據我所知,這個詞在[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也完全只是個別地出現的,甚至在50年代和60年代這個詞似乎也很少出現,只是到了70年代這個詞才突然一下成了常用的詞。看來,這個詞廣泛地進入日常用語,是與它在傳記文學裡的運用相關聯的。…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19,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劉士林:生態美學與詩性智慧的現代復活(3)

而中國上古文明則直承了詩性智慧的生命精神,它的兩大特征則是非主體化與非對象化。一方面,它通過天人合一這種詩性智慧否定了物我二元論,使人與世界的鬥爭關係轉化為一種和諧的秩序;另一方面,又通過宗法倫理這種詩性倫理學否定了個體對生命的私有權,從而限定了個體主體性結構的極端化發育可能。因此我把它稱為以「生命」為最高理念的生命倫理學。由此可知,一種智慧屬於生命還是屬於死亡的問題,主要是根據它們對主體化與對象化的價值態度密切相關。

對此還可以對中國詩性智慧與西方理性智慧進行兩點更深入的比較。…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19,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唐亞華 翟婷婷《道家詩性精神——兼與海德格爾比較》評介(上)

《道家詩性精神——兼與海德格爾比較》(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是王凱教授繼《道與道術》之後的又一部關於道家精神研究的巨著,全書內容豐富,視角新穎,構思獨特,哲思深刻。作者基於對詩性智慧和詩性精神的細心體悟,從詩性的角度切入道家和海德格爾的研究,體現出自己的原創性。正是因為對詩性智慧獨有情鐘,有著特殊的敏感,作者才能敏銳地發現道家與海德格爾思想上的內在聯系,因而把他們放在一個新的視野下進行考察和審視,開辟了一條道家研究的新路徑。以「詩性精神」為紐帶,將道家思想與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相貫穿和連接。這是中外哲學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融合,是打通中外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跨文化研究的特色。…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9,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此在素描(1)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Seiende)有別。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存在不是族類上的普遍性,因為族類是用來區分在者的。所以,從族類上說,無所不包的普遍性沒有意義。存在又是不可定義的,無論我們用什麽東西來定義,都會把存在弄成了存在者。最後,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是存在,無法證明亦無須證明。但康德曾說:哲學家的事業正在於追究所謂自明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1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 琳·從生態譯詩論翻譯建構性(2)

我們認為,這些論述可以歸結到一個論斷,即翻譯具有話語建構性。 該論斷基於三個前提假設,即語言的話語建構性、翻譯的片面性與操控性、翻譯的跨文化話語性。

首先,在後現代的語境下,人們普遍認識到語言是社會建構的手段,因而語言不僅具有工具性,也有話語建構性。 福柯呼籲「我們必須把話語想象成我們施加於事物之上的暴力」(Foucalt 229)。 塞爾登揭露「作家能夠犯的最嚴重的罪行是妄稱語言是一種自然透明的媒介,讀者能夠通過它理解一個可靠的和統一的『真理』或者『現實』」 (Seldon 74)。…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anuary 1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8

這個故事反映了葛洪的時代中國人對扶南以西水域和航線的了解。阿拉伯海諸地主要是印度和斯里蘭卡商人,所以《神丹經》卷下云:“隱章國,去斯調當三四萬里,希有至共處者。數十年中,炎洲人時乘舶船往斯調耳,云火珠是此國之所賣有也。故斯調人買得之耳。”《藝文類聚》卷80引《十洲記》云:“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萬里。”而據《神丹經》,炎洲在斯調東南,其地當在今印尼蘇門答臘或爪哇島。因為斯調人有經商至隱章者,所以炎洲人能通過斯調人了解到隱章的物產。…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18, 2023 at 6:47p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鳥之夢(上)

蜘蛛都凍僵了,蜘蛛網被風雨撕落,唯有那主人不惜用最好的材料織成的最好的網,在秋天陰雨的日子里還能完整無恙地留下來,仍在捕捉那在空中活動的東西。眼前空中只有落葉在飄零,於是一張色澤艷紅、綴有露珠的山楊葉子,落到了蜘蛛網里。



它躺在無形的吊床上,給風兒吹得搖搖晃晃,太陽露了一下臉,葉子上的露珠像寶石般地閃閃發光。這使我目眩神移,隨即想起了今年秋天,當山楊葉子成為松雞最佳美食的時候,我這個老獵人一定得熟悉一下松雞的生活。



我還不止一次地在書本上看到和聽人家說起,到那時候,仿佛在日落前的一小時左右,它們會飛落在山楊樹上,啄食到天黑,睡在樹上,次日早晨又醒來啄食。…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18,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歐用生: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 A/r/t(1)

過去,教師在課程理論化方面多採取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觀點,結果課程理論無法與實際產生辯證關係,教師亦不能發展自己的實踐智慧。最近詩性智慧和 A/r/t 的概念企圖依據存有論的典範,從詮釋學、美學和藝術的觀點,探討教師課程理論化的新途徑。本文主要探討詩性智慧和 A/r/t 的概念及其內涵,並由此提出存有論的辯證觀,以作教師課程理論化的另一途徑。

在「語言學轉向」、「再現的危機」等思潮影響下,課程研究領域興起了一股自我研究(self-study)的風潮,強調課程研究者用自己的聲音說自己的故事,以生產自己的知識(Pinnegar &…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18,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