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é l'après-midi
  • Female
  • 柔佛 豐盛港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Thé l'après-midi's Friends

  • Jemaluang 三板頭·
  • Bir Tanem
  • Paetiyo
  • Chiron人馬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Taklamakan
  • SRESCO
  • Qyzylorda
  • 吉爾吉斯
  • 中砂礁群
  • TV Plus
  • 楊薇
  • Gai Lan Fa
  • 字詞過度

Gifts Received

Gift

thé l'après-midi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thé l'après-midi's Page

Latest Activity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4)

當你生活在「多」中,問題便產生了,因為生活在「多」中,在多個方向上同時行動著,那麽你變成了很多部分,你並不是共在,一個欲望引向南面,另一個欲望引向北面;頭腦的一個部分是愛,而另一個部分是恨;頭腦的一個部分想積累財富,而另一個部分說:「這是沒有用的,丟掉!」一個念頭想靜心,想變得很深,變得平靜,而另一個念頭說:「你為什麽在浪費時間?」我曾經聽說,有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放棄了塵世,去了喜馬拉雅山,他在那里靜心了快20年,他快40歲了,他坐著和靜心著,坐著,靜心著,不做一點事,甚至鳥、野生動物都漸漸地不怕他了,他就在那里,一個非常愛平靜的人,只是坐著。動物也會過來坐,而動物必須去狩獵……它們會將它們的孩子留在他身邊,接受他的照顧,他的頭髮長得很長,小鳥會在他的頭髮里作窩,在那里生蛋,而他必須照顧它們。20年後,他厭倦了這整個的生活,他說:「如果我要照顧別人的孩子,動物的、小鳥的——為什麽我不去跟一個女人結婚,照顧我自己的孩子呢?這真荒唐,我哪兒也沒去成,我失去了這20年,現在再也不能浪費時間了,因為我40歲了,很快生命將會衰老!」 問題是什麽?他是真正地在靜心,問題是什麽?20年是長久…See More
Sep 21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3)

每當禪師俱胝在解釋有關禪的問題時,他都會舉起一個手指。師傅從來不會做任何不必要的事,即使是舉起手指。不必要的事已經消失,師傅只是最基本的存在,如果不是基本的,他不會做一個動作、一個姿勢,非基本的是與無知同在的,於是,無論你做什麽都是瑣碎的、不必要的——如果你丟開它,不會有什麽損失。 看看你的生活,無論你正在做著什麽,如果你丟開它,會失去什麽呢?沒有什麽會通過它獲得收益——從早到晚都是些瑣碎的事,於是你會厭倦,然後你去睡覺,在早上你又準備去做同樣非基本的事——一再地,成了惡性循環:一件非基本的事接著另一件非基本的事,它們是相互連接的,但是你是如此害怕看到生活中的這些瑣事,你總是背對著它,因為看著生活中的瑣事,你會感到沮喪:「我正在幹嗎?」如果你看到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沒有用的,你的自我會失落,因為只有當你正在做著有重大意義的事時,自我才能感覺到有意義,所以你在瑣事上製造一些意義,於是你會感覺到你正在對民族、對家庭、對人類盡著偉大的職責——好像沒有你,存在將會失落。…See More
Sep 17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2)

對一個開悟的人而言,身體只是一種方式,所以如果需要的話,一個開悟的人甚至會告訴你:「離開身體,但是不要離開你的內在的存在。」這就是所有的塔帕斯卡亞(tapascharya),所有的苦修怎樣產生的,圓周是要為中心作出犧牲的,甚至如果需要割掉腦袋——如果那會幫助你,如果同時你的腦袋,你的自我能夠消失——一個開悟的人會告訴你放棄腦袋,砍掉它:「如果腦袋幫助自我,就不要帶著它,因為你正在白白地失去了一切!」這必須要記住,當你是在中心生活時,對事物的看法就完全不同,那時沒有人死,沒有人會死—死亡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生活在外圍,那麽每個人都會死,死亡就是每個人的終點,永恒的生命無處存在。克里希那在《吉它經》中與阿朱那(Arjuna)的談話就是真正的中心與外圍的談話,阿朱那生活在外圍:他想到身體,他不知道任何有關靈魂的事。克里希那發自中心地講話,他說:「不要為這些身體煩擾,它們已經死了很多次了,它們還會死很多次,死亡只是一種變化,就好像有人脫下他的衣服,離開他的舊房子,進入一個新房子,這個身體不算什麽。阿朱那,不要為它煩惱,要看內在!」但是如果阿朱那不曾看他自己的內在,怎麽能看別人的內在呢?記住這點…See More
Sep 14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1)

每當禪師俱胝在解釋有關禪的問題時,他都會舉起一個手指。一個非常年輕的門徒開始模仿他,每當有人問他,他的師傅在講道時在說些什麽,那個男孩就會舉起他的一個手指。俱胝聽說了這件事。一天他正巧碰見那男孩正在模仿,他就抓住他,抽出一把刀,削下了他的手指,並將它扔掉了。當男孩嚎叫著跑開時,俱胝大聲喊道:「停!」男孩停住了,轉過身來,透過眼淚看著他的師傅。 俱胝正舉著他自己的手指,男孩也開始要舉起他的那個手指,而當他意識到手指不在時,他向師傅鞠躬,當下,他開悟了。這是個非常奇怪的故事,很有可能你會誤解它,因為在生命中,最難理解的事就是一個開悟的人的行為。你有你自己的準則,而你也總是通過那些準則來看。一個開悟的人完全是在一個不同的層面,在那個層面中,他沒有準則地生活,沒有尺度地生活,沒有任何道德地生活,也沒有自我地生活,因為所有的準則都屬於自我,一個開悟的人只是活著,他不操縱他的生活,他是一朵飄浮的白雲,他沒有什麽地方要去,沒有什麽事情要去達成,對他而言,沒有什麽是好的,也沒有什麽是壞的,他不知道任何神,他也不知道任何魔鬼,他只知道生活,整個生活本身就是美麗的。神也是醜陋的,因為它是一個部分,不是整體…See More
Sep 11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死人的回答(10)

只有一種死亡,那就是念頭的死亡,但是頭腦做不到,因為如果你通過頭腦來做,那麽頭腦還是做者並且繼續活著。下一次,間宮來到師傅面前,師傅再次問他有什麽可顯示……因為這些問題並不是你能回答的,你必須通過你的眼睛,通過你的存在,通過你的臉才能顯示答案,答案必須通過你被顯示,你必須變成答案。你無法給予答案,因為如果你給予,那是頭腦在給予——你就能是答案。所以……他被再次要求顯示關於一隻手鼓掌的聲音。間宮立即倒地,就好像他死了。他模仿著,他以為:「師傅已經說過:『死!』——死會更好些。」所以他以為這是非常好的,所以他倒地,因為頭腦正在起著作用,這就是頭腦得出的結論要這樣做。「你真的死了。」師傅說:「但是那個聲音呢?」 間宮擡起頭來回答道:「噢,我還沒有解答出那個問題。」這真美,因為師傅正在說:「如果你死了,問題也就解決了,那聲音呢?你一定已經聽到它了。」因為當頭腦不在了,那麽它一定會被聽到,那時你不可能聽不到它——如果頭腦不在的話。當頭腦不在時,它總是在!就是因為頭腦,頭腦的混亂,於是你無法聽見它,它總是存在,那個韻律一直存在。即使頭腦停止一小會兒,它就在那兒,你就能知道它——你永遠不會弄錯它!所…See More
Sep 10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死人的回答(9)

所以師傅說:「那個聲音也已經變成了執著,你在不斷地想著如何解決它,不要執著,解出它,好,但是不要執著!努力用功,但是不要瘋狂。」——你死了才會更好些。但是間宮誤解了,就像通常所有的門徒那樣誤解了,師傅說,你死了才會更好些。師傅在對誰說:「你死了才會更好些」?對頭腦,不是間宮,因為間宮不會死,間宮是不死的,是頭腦、自我正在試圖解出這個無法被頭腦解出的問題。只有當念頭停止時,問題才會被解決,當頭腦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然而卻是徒勞的,才會說:「沒有出路了,我退休了。」當頭腦退休時,剩下單獨的你,第一次沒有念頭——意識在,觀照在,但是思想不在——問題解決了,你聽到了一隻手鼓掌的聲音。有一種聲音,印度教稱它為奧姆卡(omkar),「嗡(AUM)」就是這聲音,如果你是完全寧靜的話,你會聽到它,而它不是由任何兩樣東西碰撞而產生的,它不是由兩只手鼓掌而產生的,它不是通過撞擊產生的,它是宇宙的音樂,它正是存在的音樂,它不是被製造出來的,它就是在!…See More
Sep 9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死人的回答(8)

穆拉·那斯魯汀去看醫生,對他說:「請幫幫我!我現在被惹得心煩意亂,我妻子晚上說得太多了。」醫生說:「你妻子在哪里?帶她來,我給她看看。」穆拉·那斯魯汀說:「你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對她沒什麽可看的,給我看看,好讓我保持清醒!這真有趣!我會睡著了……而她一直在說,這真有趣,她說著如此美麗的事,顯示了這樣美麗的事,當她醒著的時候,從來不會那樣說,當她醒時,她一直在講些廢話,所以,請幫幫我,好讓我保持清醒,繼續聽下去。」如果你觀察人,他們整晚都在講話——不停地,他們的嘴一直動著,他們發著聲音,做著各種事情。如果能量的一極停止了,那時另一極便開始動,因為無論如何能量都必須被釋放,你無法容納它,這就好像你只吃而不拉,會怎麽樣?你必定會嘔吐,沒有其它的出路,因為如果你吃進去,那麽東西必定要出來。如果你吃進去,那麽性能量被製造出來,於是它就必須被釋放出去。如果你不用性來發泄,那麽另外的發泄的渠道必須被找到。這個間宮一定變得太執著於食物了,師傅說,你太執著於食物、財富、一些事物——和那個聲音。當一個人被定型,當一個人被執著所製約,他或許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是那沒有關係,他或許會拋開所有的東西,但是執著還在,…See More
Sep 7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奥修·死人的回答(7)

當你說:「我正在努力用功」時,師傅知道那只是你的一部分在運作。心理學家們說,即使一個非常有天賦的人,即使一個天才,也從來沒有用到他能量的15%,甚至愛因斯坦也從來沒有用到他的能量的15%,何況普通人呢?他們用了大約3%,最多5%,你的95%的生命能量都被浪費了,所以當你說:「我正在努力用功。」你並不知道你正在說什麽,你正在使用著的是零星碎片,或許正在努力用功,但是這只是十分之一的部分,其余的九個部分都睡著了。師傅要你全部投入,因為當你是全然的,只有那時才會蛻變。「你還不夠努力用功,你太執著於食物、財富、一些事物——和那個聲音。如果你死了,那才會更好些。」這個師傅是什麽意思呢?這些就是一般人所執著的世界,食物就是一種執著,而當人拒絕性時,這會變成更大的執著。…See More
Sep 6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Sep 5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9)

正是從最開始他就瘋了,甚至在他們遇到以前他就發瘋了,因為你不可能製造出瘋狂,如果它不是早已經存在。你能製造僅有的東西早已經在那兒了,你的創造不可能無中生有,它只是將不明顯的狀態變成明顯狀態。生氣就在那兒,你不需要製造它,某個人變成了藉口——它就出現了,你不是對他生氣,他不是原因,你正帶著生氣——他變成了藉口。瘋狂是在里面的,如果你不是已經發瘋的話。但是我們總是以為有人使我們生氣,有人使我們憂郁,有人使我們這樣,那樣。這個人說:"所以我伸出兩個手指來祝賀他有兩只眼睛,這時,這個無禮的壞蛋伸出了三個手指,表示我們之間只有三只眼睛。"一顆種子落入土壤,發芽,一棵樹開始成長,土地、空氣、雨水、太陽,它們都只是給予機會。但是樹正隱藏在種子里,你正帶著你的展開的整棵樹,其他每個人都成為機會,無論何時發生什麼,不要向外看,要往內看,因為事情,當它發生時,是與你的過去相關聯的,不是與當時的人相關。其實,你是在與人不停地相互鬥個你死我活。你的禮儀、你的文化、文明的行為、禮貌,正隱藏著事實,這些不允許真正的文明產生。一件虛假的事——那就是為什麼每十年需要一次大的戰爭,在其中,所有的禮儀,所有的禮貌,所有的…See More
Aug 18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8)

有人會笑——不是在笑你,因為你是誰呢?為什麼你要以為你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呢?這是自我主義的傾向。你走在大街上,有人在笑,而你以為他們在笑你,為什麼笑你呢?你是誰?為什麼你要將自己看作是整個世界的中心?有人在笑——在笑你;有人侮辱——在侮辱你;有人生氣——在對你生氣。一個人去找貝茲德(Byazid),一個蘇非神秘家,問他……他說:"一年後再來,因為你現在有病,你的內在是騷動不安的,我無法講述真理,因為你不會領悟它——你會誤解它的。所以一年中盡量恢復健康、寧靜、靜心,然後再來。如果我感覺你能聽時,我會告訴你,否則你就去找別人。"每個人都通過他自己的過去來生活,只有佛陀生活在現在,沒有人生活在現在。一會兒,弟弟進來,一付非常痛苦的樣子。"我氣瘋了,威脅地用拳頭打了他的鼻子——所以他走了。"你一點也沒有與別人交流,你是在與你自己交流!這就是瘋狂的意思,瘋狂意味著與別人不相干,只是趨向內心,將你的新的一刻與過去相連,新的經驗與舊的經驗相關,不斷地註解上色。但是為什麼你是粗魯的呢?因為粗魯是保護自己缺陷的一種方法,那些粗魯的人總是遭受自卑的折磨。如果一個人一點都沒有自卑的負擔,他就不會粗魯,粗魯是他…See More
Aug 11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7)

"噢!"哥哥說,"告訴我辯論的主題。"你根據你自己來理解:你看一本書,你唯一所能理解的就是你已經知道的,你傾聽時,你是里過去在註釋,你的過去加了進去。只有一隻眼睛的人總是覺知到他的缺陷,他一直帶著缺陷,他正在到處尋找侮辱,沒人為你擔心,但如果你自卑,於是你就老是看見有人在侮辱你,你對此深信不疑,並且就會註釋,別人或許在說:"佛陀。"你卻見到他在說你只有一隻眼睛,沒有人會在乎你的眼睛,但是我們根據我們的理解來註釋。"在你走之前,請告訴我這場對話。""贏什麼啊,"弟弟說,"那個流浪者是個粗魯無禮的人!"都是語言。他說:"你弟弟真是個厲害的家夥,他非常機智地贏了這場辯論,所以我必須走了,晚安。"有人說:"我們問過他,為什麼你不再來了?他說:現在我不需要來,因為我能在我所在的地方,領悟貝茲德能說什麼。""所以我伸出三個手指。"——看看與內部的連接。這是個悖論:當你沒有準備好,你詢問,但是沒什麼能告訴你;當你準備好了,你也不詢問了,但只有那時才能告訴你。這里的三是:這些是佛教徒的三個庇護所。當一個比丘想要被點化,成為比丘,他說:"Buddhamsharanamgachchdhami——我去,我將…See More
Aug 3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6)

三天以後,那個人還了錢,那斯魯汀很驚訝,這好像是不可能的,這個人還了錢,這真是奇跡。過了兩三天,這個人又來了,要借一筆大數目的錢,那斯魯汀說:"老兄!上次你欺騙了我,"他說:"上次你欺騙了我!——現在我不再借給你了。"真了不起!醫生說:"如果你堅持的話,如果你允許我坦率的話,那麼你一點兒也沒有病,你只是懶惰。"這就是狡猾的頭腦怎樣工作的。馬哈維亞和佛陀從來不用梵語,從不!因為梵語是僧侶的語言,是婆羅門的語言,梵語是最難的語言,僧侶把它做得如此困難,他們修飾了再修飾,再修飾,梵語正是這個意思,修飾,精煉,他們已經將它精煉到這樣的程度,就是只有你非常非常地有學問,你才能懂得他們在說些什麼,否則,它是超過你的。一次,穆拉·那斯魯汀去看醫生——而醫生已從僧侶那里學會了詭計,他們用拉丁文和希臘文書寫,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寫,即使他們自己也必須再看一遍,這很難。不讓人理解他們在寫些什麼,穆拉·那斯魯汀去看醫生,他說:"聽著,簡單點,只要告訴我真相,不要用拉丁文和希臘文"。一天晚上,一個流浪的和尚來請求住宿,哥哥已經學習了好幾個小時,已經非常累了;……為什麼你要不斷地重復呢?無論當你在做什麼時,為什麼你…See More
Jul 28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5)

三天以後,那個人還了錢,那斯魯汀很驚訝,這好像是不可能的,這個人還了錢,這真是奇跡。過了兩三天,這個人又來了,要借一筆大數目的錢,那斯魯汀說:"老兄!上次你欺騙了我,"他說:"上次你欺騙了我!——現在我不再借給你了。"真了不起!醫生說:"如果你堅持的話,如果你允許我坦率的話,那麼你一點兒也沒有病,你只是懶惰。"這就是狡猾的頭腦怎樣工作的。馬哈維亞和佛陀從來不用梵語,從不!因為梵語是僧侶的語言,是婆羅門的語言,梵語是最難的語言,僧侶把它做得如此困難,他們修飾了再修飾,再修飾,梵語正是這個意思,修飾,精煉,他們已經將它精煉到這樣的程度,就是只有你非常非常地有學問,你才能懂得他們在說些什麼,否則,它是超過你的。一次,穆拉·那斯魯汀去看醫生——而醫生已從僧侶那里學會了詭計,他們用拉丁文和希臘文書寫,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寫,即使他們自己也必須再看一遍,這很難。不讓人理解他們在寫些什麼,穆拉·那斯魯汀去看醫生,他說:"聽著,簡單點,只要告訴我真相,不要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哲學家開始思想,許多問題要去解決:"誰知道會有什麼類型的問題?"只有宗教的人很舒服,他吃,而且吃得很好,只有宗教的人能吃得很好,因為…See More
Jul 26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4)

佛教的和尚們曾經是流浪者,而佛陀曾經說:"做一個流浪者除非你到達了,做一個流浪者!不僅是內在,而且外在也是,做一個流浪者——除非你已經到達,不要在到達前停步!"當你已經到達時,當你已經成為一個悉達(Siddha),一個佛陀時,那時你才可以坐下。這個人說:"你說什麼啊?上次我把錢還給你了。"一個哲學的人是一個邏輯的人,不是實驗的人,實驗不是主題,只要通過邏輯,他可以證明或不可以證明,他是一個單純的人,比科學家更單純,因為科學家必須做實驗,於是要有實驗室。一個哲學的人工作起來不用實驗室——只是在他的頭腦中,用邏輯,用數學,他的整個實驗是在他的頭腦中,他只要通過邏輯的辯論來證明或無法證明,他能解答任何謎,或者他也能製造任何類型的謎。哲學家開始思想,許多問題要去解決:"誰知道會有什麼類型的問題?"只有宗教的人很舒服,他吃,而且吃得很好,只有宗教的人能吃得很好,因為吃是一種表示,是一件神聖的事。他睡得很好,他祈禱,坐在外面,散步,看著樹,感謝神,因為對一個宗教的人來講,沒有將來,沒有最後的考試,每一刻都是考試,所以你如何能為它作準備呢?如果是將來的,你能夠為它作準備;如果正是現在,在此,你能怎樣…See More
Jul 25
thé l'après-midi posted a blog post

奧修《為住宿而進行的對話交易》(3)

這是兩件不同的事:當你贏得一顆心時,他並沒有被打敗——他是高興的,他是在你的勝利中感受勝利,他在共享,這不是你的勝利——是真理獲勝,而你們倆都會慶祝。但是當你擊敗一個人,他一直沒有贏過,他繼續是敵人,在內心深處他在繼續等待著他能維護自己的那一刻。蘇格拉底常常說:"我是一個助產士,我幫助人自然出生。"一位大師就是一名助產士,他不是去強迫,因為強迫的出生不可能是真正的出生,它更像死亡而很少像生命。所以他們問那個宗教的人。在這個故事中,一隻眼睛象征的是什麼呢?一個愚笨的人總是集中的:他從來不猶豫,他總是肯定的;而一個有學問的人總是兩面的:他猶豫,他不斷地將自己一分為二,他總是在內部爭論,在內部不斷地對話,他知道這兩面。掌管一座寺院需要兩種類型的人:一個有學問的人和一個非常笨的人,而這就是所有的寺院是怎樣被管理的——兩種類型的人:已經成為僧侶的有學問的人,以及跟從他們的愚蠢的人,這就是每座寺院的管理。有時他或許是好爭論的。曾經有些師傅們非常好辯論,要打敗他們是不可能的,要與他們玩這種文字遊戲是不可能的,但他們只是幫助你的意識提升,好讓你知道對你的信任是否真實。這些寺院是聰明的人發明用來剝削愚蠢…See More
Jul 20

Thé l'après-midi's Blog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4)

Posted on September 12, 2023 at 12:30am 0 Comments

當你生活在「多」中,問題便產生了,因為生活在「多」中,在多個方向上同時行動著,那麽你變成了很多部分,你並不是共在,一個欲望引向南面,另一個欲望引向北面;頭腦的一個部分是愛,而另一個部分是恨;頭腦的一個部分想積累財富,而另一個部分說:「這是沒有用的,丟掉!」一個念頭想靜心,想變得很深,變得平靜,而另一個念頭說:「你為什麽在浪費時間?」

我曾經聽說,有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放棄了塵世,去了喜馬拉雅山,他在那里靜心了快20年,他快40歲了,他坐著和靜心著,坐著,靜心著,不做一點事,甚至鳥、野生動物都漸漸地不怕他了,他就在那里,一個非常愛平靜的人,只是坐著。動物也會過來坐,而動物必須去狩獵……它們會將它們的孩子留在他身邊,接受他的照顧,他的頭髮長得很長,小鳥會在他的頭髮里作窩,在那里生蛋,而他必須照顧它們。…

Continue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3)

Posted on September 3, 2023 at 6:00pm 0 Comments

每當禪師俱胝在解釋有關禪的問題時,他都會舉起一個手指。

師傅從來不會做任何不必要的事,即使是舉起手指。不必要的事已經消失,師傅只是最基本的存在,如果不是基本的,他不會做一個動作、一個姿勢,非基本的是與無知同在的,於是,無論你做什麽都是瑣碎的、不必要的——如果你丟開它,不會有什麽損失。

 …

Continue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2)

Posted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00pm 0 Comments

對一個開悟的人而言,身體只是一種方式,所以如果需要的話,一個開悟的人甚至會告訴你:「離開身體,但是不要離開你的內在的存在。」這就是所有的塔帕斯卡亞

(tapascharya),所有的苦修怎樣產生的,圓周是要為中心作出犧牲的,甚至如果需要割掉腦袋——如果那會幫助你,如果同時你的腦袋,你的自我能夠消失——一個開悟的人會告訴你放棄腦袋,砍掉它:「如果腦袋幫助自我,就不要帶著它,因為你正在白白地失去了一切!」

這必須要記住,當你是在中心生活時,對事物的看法就完全不同,那時沒有人死,沒有人會死—死亡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生活在外圍,那麽每個人都會死,死亡就是每個人的終點,永恒的生命無處存在。…

Continue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1)

Posted on September 2, 2023 at 11:30pm 0 Comments

每當禪師俱胝在解釋有關禪的問題時,他都會舉起一個手指。

一個非常年輕的門徒開始模仿他,每當有人問他,他的師傅在講道時在說些什麽,那個男孩就會舉起他的一個手指。

俱胝聽說了這件事。一天他正巧碰見那男孩正在模仿,他就抓住他,抽出一把刀,削下了他的手指,並將它扔掉了。

當男孩嚎叫著跑開時,俱胝大聲喊道:「停!」

男孩停住了,轉過身來,透過眼淚看著他的師傅。

 …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