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7)

王鼎鈞·崔門三記 — 流血記

老崔望見小俠(他現在叫愛德華了)放學回家,連忙從冰箱裡端出小俠最愛吃的冰淇淋來。可是小俠望也沒望一眼,進臥房去倒頭便睡。老崔追到床邊,拉著兒子的手問怎麼了,回答是頭疼。手掌按在兒子額上,沒發燒,心情一鬆,笑了。怎麼會痛起來的?「林肯推我,我的頭撞到牆了。」

老崔的心弦立刻拉緊,捧著小俠的頭摸摸看看,沒看出什麼問題來,孩子卻不耐煩了。孩子那知道他父親呆坐床邊化成一具吃角子賭博的機器,嘩嘩喇喇吐出來腦震盪,昏迷,白癡,破傷風,一大堆恐怖。美國大都市是個可怕的地方,他聽到過許多行為粗暴的故事。他的下意識裡有個問號:那樣的事情會不會發生在小俠身上?難道,現在有了訊號?定了定神,央告兒子坐起,就著窗口,撥開一頭茂密的黑髮,像骨董商看花瓶似的,轉著圈兒看個沒完。…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January 1, 2021 at 4:00pm — No Comments

歐陽哲生:盛世下的憂患——中西關係視角下的康雍乾盛世(9)

有關18世紀中西方的實力對比,我們往往只能從西人當時的報道找尋中西之間差異的依據。這是因為國人當時基本上缺乏遊歷歐洲的經驗,因而也就無法根據中方文獻對中、西方之間的差異(差距)進行真實對比,也就無從談起從中國士人的文獻了解其對比中西方的真實感受。西人的記載當然帶有成見、偏見、誤會,甚至盲點,但西方當時與中國的接觸畢竟已有相當的規模,故對他們留下的文獻材料我們須加仔細甄別,但不可簡單否定、棄置不用。在這場中西方對話中,西方是主動者,中國只是“受容”的掌控者。

 

 

三、康雍乾盛世下潛存的危機因素…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1, 2021 at 2:30pm — No Comments

Malaysia rolls out 2020-2030 tourism policy plan

Malaysia on Wednesday released its 10-year tourism policy plan, with officials emphasizing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and ecotourism in the coming decade, local media reported

Launching the National Tourism Policy (DPN) 2020-2030 online, Prime Minister Muhyiddin Yassin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seek to make Malaysia's tourism firms more competitive, while also encouraging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secto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for future disasters.

"Digital technology-based…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1, 2021 at 1:00am — No Comments

希梅內斯詩選《十月》

我躺倒在大地,面對

卡斯蒂利亞無語的原野,

籠罩於秋季明凈的落日

那甜蜜的金光之下。

 

犁頭徐徐地並排行進,

剖開肥沃黑土的表層;

樸素的手掌張開了,…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anuary 1, 2021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4)

一位朋友讀完《蒼蠅》之後對我說:“這首詩寫得相當冷靜,真夠狠、穩、準。”他一句話就把我處理這首詩的特殊手法道破。多年前,我曾想為自己建立一種“冷詩”的風格,我的“冷詩”觀念倒不拒絕隱喻,也不忽視意象的有效經營,只專注一點,即盡可能控制情緒的泛濫。當然詩人不是數學家,筆下不帶一點情感是不可能的,但學習如何把激情透過意象使其冷卻下來,卻是一個詩人必修的課程。



基本上我大部分的詩都可列入“冷詩”之類,一九五六年寫的《窗下》是一個例子,四十八年後(亦即二○○四年)寫的《蒼蠅》是另一個例子。這類詩的敘事性主要建立在“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手法上,《蒼蠅》這首詩如沒有最後兩行戲劇性的逆勢操作,必然會像讀一篇平鋪直敘的散文那樣寡味。…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December 31,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曾仁青《擔波羅利的男孩》(9)

鬼話連篇的土著墳場

當這宗事件發生後不久,緊接著下來的是,一連串令人聞之心寒的怪異現象發生。。。也許是我家四周,密林叢生,一時從不遠的竹林處,傳來一陣陣悽慘的烏鴉叫聲;在另一端,又見狗狗不停的,朝著草叢處那邊,又奔又跳的在兇猛吠叫,像是牠正與類似蛇類的動物相格鬥;還有夜間,眼鏡蛇潛入父親睡床底下的可怕事件,以及蟒蛇吞雞的可怕情景,再加上我家附近的一座鬼話連篇的土著墳場,以及街坊流傳甚囂的繪神繪鬼的獵頭人傳言,此起彼落,永無止境,可憐的我們三名年幼無知的兄妹,每天都活在疑神疑鬼的日子,終日陷入驚恐慌亂的陰影里,我們心情開始失落了,也開始進入徬徨的十字路口中。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31,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張能:德勒茲:遭遇“域外”(上)

德勒茲對“域外”的規定超出了幾何空間意義上的界定。此“域外”不是與內在的區域構成相對立的外在性區域——在這種對立的結構中,一切事物的軌跡就被確立在此種“區域”的界定中。而德勒茲所關注的問題是:是否存在一種脫離了“域內”的絕對的“域外”,它不再與“域內”相關,也沒有任何外在形式的制約,它自身就是其自身的根據與說明,沒有“域內”的“域外”,唯有“域外”自身。也即是說,此種“域外”是徹底性的“域外”,它自身已經崩斷了與內在構成的內—外關係。 …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December 31,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許地山《東野先生》 (7)

一進門,黃先生已經在客廳等著他。黃先生說:“東野先生,想不到我來找你吧。”

他說:“實在想不到。你一定是又來勸我接受校長的好意,加我的薪水吧。”

黃先生說:“不,不。我來不為學校的事,有一個朋友要我來找你到黨部去幫忙,不是專工的,一星期到兩三次便可以了。你願意去幫忙麽?”

夢鹿說:“辦這種事的人材濟濟,何必我去呢?況且我又不喜歡談政治,也不喜歡當老爺。我這一生若把一件事做好了,也就夠了。在多方面活動,個人和社會必定不會產出什麽好結果,我還是教我的書吧。”…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31,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鄭永年:中國文化的“巫術化”及其後果(1)

在西方,除了文化啟蒙之外,還有商業文化的啟蒙。很多學者發現,商業的發展,對西方世界走出宗教神權的愚昧時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商業使人變得理性,因為商業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可以量化的經濟分析。人們無需求助於神和上帝,就可以算計和預測經濟活動。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也發生了商業革命。但中國的商業革命不但沒有使人變得理性,反而使人變得瘋狂。 

商業一旦產生,就拋掉了所有的道德和價值,GDP主義和貨幣主義橫行,就以貨幣來衡量所有的一切,包括人的靈魂。金錢至上貨幣崇拜的現象,本身就與精神領域的供給不足、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實際上,一些宗教領域本身的高度商業化更能說明這個問題。)沒有多少人會否認,今天的中國盡管具有一個越來越巨大的經濟體,但文化則是虛空的。…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December 31,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曾仁青《擔波羅利的男孩》(8)

有一次,那是一個下午,當我在外頭玩耍的時候,突然聽到父母親發生激烈口角,即刻奔回家中,只見母親手中,緊握著一把鋒利的小刀,作出自殺似的驚險鏡頭,我雖然年紀小,但我已意識到,那是人命攸關的一刻,我感到非常的害怕和驚恐,深怕一場可怕的悲劇,即將赤裸裸的展現在我的面前。 

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之下,任何意想不到的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因此,我既不敢接近母親這方,也不敢跑到父親處,只是站在屋子的一角,獨自在流淚哀求著媽媽,不要作出愚蠢的行徑,結果我的這一哭,感動了在場的父母親,雙方口角也隨即緩和下來;只見父親在牆上,取了一頂帽子,往頭上戴後,隨即走出家門,跑到咖啡店嘆茶去了;而媽媽也放下小刀,抱著我在痛哭,一場激烈口角,就這樣戲劇性的落幕了。…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30, 2020 at 10:41pm — No Comments

許地山《東野先生》 (6)

婦人說:“請把從前一切的意思打消了吧,我們可以照常來往。我越來越覺得我們的理想不能融洽在一起。你的生活理想是為享樂,我的是為做人。做人便是犧牲自己的一切去為別人;若是自己能力薄弱,就用全力去幫助那能力堅強的人們。我覺得我應當幫助夢鹿,所以寧把愛你的情犧牲了。我現在才理會在世上還有比私愛更重要的事,便是同情。我現在若是離開夢鹿,他的生活一定要毀了,延禧也不能好好地受教育了。從前我所看的是自己,現在我已開了眼,見到別人了。 ”

“那可不成,我什麽事情都為你預備好了。到這時候你才變卦!”他把頭擰過一邊,沈吟地說,“早知道是這樣,你在巴黎時為什麽引誘我,累我跟著你東跑西跑。”…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30,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曾仁青《擔波羅利的男孩》(7)

成績單評語“常常打架”

 

有一天,那是三年級的時候,突然在父親的小木箱中,發現了我幼稚園的成績單,果真在評語欄內寫著“常常打架”這四個字。

我曾經為這四個字加以解讀和思索,因為我知道事出有因,老師是絕對不可能無中生有,或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加罪在我身上。結果我終於認可了老師,也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終身難忘的評語。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29,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周憲:反抗人為的視覺暴力(1)

(原題《反抗人為的視覺暴力——關於一個視覺文化悖論的思考》)

[內容提要]本文討論了當代視覺文化的一種悖論性現象:人為設計的視覺形象的膨脹和自然形象的匱乏。於是,人們從刻意策劃的人為形象文化中逃避出來而親近自然,便成為一種潛在需求和衝動。通過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分析,作者認為這是現代文化的都市化過程中必然的現象。因此,作者提出,視覺文化的生態和諧,是一個必須注意的文化問題。

視覺與生存…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29,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醫生(下)

穿珠人越問越加生氣,先尚看到醫生神氣忠厚實在,以為不像盜賊。現在看來,就覺得醫生行為,實在有意裝傻。

醫生眼看穿珠人生氣樣子,知道結果必有苦吃。四向望望,無可怙恃。身加鹿獐,入圍落網以後,便無法逃脫。但也不想逃脫,只是靜待機會,等候吃虧。一面心想法師所說:“生活本極平凡,實無多大趣味,使一人在平凡生活之中,能領會生命,認識生命,人格光輝炫目,達到聖境,節制,犧牲,必不可少。”於是端正衣服,從容坦白,仿佛一切業已派定,一切無可反抗,如今情形,只是準備挨打,不必再作其他希望。

穿珠人看到這個醫生神氣,就說:

“你既拿了我的珠子,不願退還,作出這種神氣,難道預備打架嗎?”…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December 29,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許地山《東野先生》 (5)

妻子要把他的怒氣移轉了,教他不要想加薪的事,故意截著話流,說:

“知就要行,還預備什麼?”

“很好聽!”他用筷子指著妻子說,“為什麼要預備?說來倒很平常。凡事不預備而行的,雖得暫時成功,終要歸於失敗。縱使你一個人在這世界內能實行你的主張,你的力量還是有限,終不能敵過以非為是的群眾。所以你第一步的預備,便是號召同志,使人起信,是不是?”

“是很有理。”妻子這樣回答。…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29,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論焦菊隱的《夜哭》(上)

使詩歌放在一個“易於為讀者所接受的平常風格”下存在,用字、措辭、處置那些句子末尾的韻,無一不“平常”,然而因這點理由,反而得到極多的讀者,是焦菊隱的詩歌。

作者在十五年七月所出版的散文詩歌《夜哭》,三年中有四版的事實,為中國新興刊物中關於詩歌集子最熱鬧的一件事。這詩集,是總集作者十五年以前所有散文詩而加以小小選擇的。十八年,另外出了一個次集,名為《他鄉》,收入了《夜哭》以後詩歌,共十五首。…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December 29, 2020 at 8:00am — No Comments

曾仁青《擔波羅利的男孩》(6)

客家話,聽得懂,但講不通

 

我的情況更糟糕,客家話,我聽得懂,但講不通,這也不能怪我,因為每一個小孩,接近母親的機會比較長,父親由于主外,因此很自然的,講話的對象只有母親,而母親是一名杜順土著,杜順語和馬來話,則變成我交談的生活語言。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2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CRACK與祛魅》

陳明發博士《CRACK與祛魅》



某長官有約,聆聽我對其組織的見解。他透露,要推動"高階思維法",從部门延伸到社會。




他用了個關鍵詞: crack; 怎樣讓目前四處充斥的荒唐迷思,出現裂縫進而破碎之?




有關這點,網上常見的口水戰與“大理論”,幫得上的地方很明顯地極其有限。






還是來點(社會)科學(包括管理哲學)的方法比較實在。…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28,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奧諾德《放慢腳步》(25)

就餐速度的加快在農場中亦有所反映。化學肥料和殺蟲劑、集約餵養、抗生素消化增強劑、生長激素、人工飼養、轉基因等,人類掌握的每一種科學技術都被採用到減少成本、提高產量、提高牲畜與莊稼生長發育速度上來。兩個世紀以前,飼養豬平均要花費5年才能達到體重130磅;而如今,只需6個月就可達到220磅,在還沒有換乳牙前就已被屠宰。北美的鮭魚、大馬哈魚經過轉基因處理後,比通常的平均生長速度快四至六倍。小土地所有者讓位於工廠農場,後者生產出更快、更便宜、更多的標準化食物。

當我們的祖先遷移到城市並失去了與土地的聯系後,他們愛上了快速時代的快餐。越是加工的,越方便,就越好。20世紀50年代的餐館菜單上,罐頭湯佔據首要地位。在美國連鎖店"泰德30種",用餐者在桌邊的微波爐烹制冷凍食物。與此同時,這家大型快餐連鎖餐館開始實施批量生產,其最終結果是給我們帶來每隻價格僅為99美分的漢堡。…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December 28, 2020 at 9:04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醫生(上)

這世界上,有多少害病的人,就有多少人對於醫生感到不大愉快。這也正是當然的道理。的的確確,這個世界上,由於他們那種無識,懶惰,狡猾,以及其他惡德,有很多醫生,是應當充軍或用其他同類方法來待遇的。有許多醫生,應得的一份,就正是一個土匪一個拐騙所得的那一份。但這並不是一種普遍的情形。世界上各個小小角隅都有很好的醫生,既不缺少一個軟和的靈魂,又知道如何盡職,知識也十分夠用。



可是凡在說故事上提到什麽醫生時,我們總常常想說,這是一個有法律保障的騙子。即或他不是騙子,但他的祖先,還是出於方士同巫師,混合了騙術與魔術精神,繼續到這世界上存在的。許多性情和平的老婦人,一見到醫生,就不大高興。許多小孩子,晚上不夢到手執骷髏的妖魔,總常常夢到手執藥瓶的醫生。…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December 28,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