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0)

張執浩的詩:這廂

一位姑娘挎上竹籃

就消逝在了後山

她知道蘑菇會在哪裡等自己

她知道自己興許會在山中遇見誰

一位大叔拄著棍杖去深山老林

挖松露,兩條狗興奮地

在他身邊跑前跑後

雨後空山,山外有山…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特拉克爾(Trakl)詩選·漫步

 

午後的叢林里逥蕩起音樂。

谷場上嚴肅的稻草人悠悠轉轉。

溫柔的接骨木叢在路旁漸漸消散;

一所房屋的亮光模糊而神奇。

 

金黃中揚起百里香的氣息,

岩石上印著一個明亮的數字。…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科舉制度對古代中國文學發展的影响

科舉制度對古代中國文學發展有深遠而複雜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以下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影響:

一、正面影響

  1. 促進文學普及與發展

科舉制度要求考生掌握經學、詩賦、策論等文體,促使大量士子研習文學,從而推動了文學的普及。 特別是在唐宋以後,文學成為士子必備的才能,尤其是詩歌、古文等文體因應考試需要而流行。

  1. 培養了大批文人…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詩歌的時間性與「詩」字的語源分析

在探討「詩」字的語源時,周策縱指出:「中國『詩』字的原始意義實本於迅速的運動和有目標的指向這兩個觀念。而這兩點也正是時間的特質,即流動(flowing)與指向(direction)。」他進一步認為,這種語源上的時間性,使中國詩歌成為以瞬間感受為核心的抒情藝術。詩人創作詩歌,是將當下的思想、感情、印象即時呈現或暗示,而非回憶過去或預測未來。 (cnprose.com)



詩歌作為歷史時間的見證者:…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權力」、「知識」與「主體」的關係

福柯(Michel Foucault)與布爾迪厄在處理「權力」、「知識」與「主體」的關係上有一些共鳴,但也存在重要差異與批評性張力。我們可從共鳴與分歧/批評兩個角度分析:

一、共鳴:對「無意識的權力運作」的揭示



1.無意識的規訓與再製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知識考古學》等作品中分析了權力如何透過知識、制度與日常規範內化於主體之中,與布爾迪厄的「習性」…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哲學的高尚地位已不復存在?——專訪阿蘭·德波頓 上

已多年沒有寫小說的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透露,最近剛完成了一本關於「成熟之愛」的小說《愛的軌跡》(The Course of Love),形式與他23歲時令其一舉成名的《愛情筆記》(Essays in Love)相似。

近日,《外灘畫報》特約記者拜訪了德波頓一家在倫敦北部的公寓。德波頓與太太夏洛特育有兩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10歲,分別起名「所羅門」和「索爾」,都是昔日以色列帝王的名字。德波頓在玻璃杯裡為我倒下礦泉水,特意告訴我他平日喜歡聽巴赫,但如果是現代音樂,他偏愛「傷感的女聲」,最近常聽一隊名叫London Grammar的樂隊。…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y 16, 2025 at 7:00pm — No Comments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下

必須注意到德勒茲著作中的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一種「虛擬的強度」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存在於它所構成的廣延(extended)之中。盡管它與這種廣延的事物(extended)不盡相同,但虛擬的強度並不意味著本體論上的分割(separation)



第二,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強度的種種要領,不再僅僅限定於純粹理性的德性論(the deontology of pure reason);它們擴大了這種德性論的范圍,使其包括所有的能力:從感性到記憶,甚至再到思想。然而,強度的遭遇——作為「感性」的任務——是「努力在思想中產生差異化虛擬…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5 at 7: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詩想〈鎖鏈〉

近日看了部記錄片,American Manhunt: Osama Bin Laden



片子報導的,是美國政府雖信誓旦旦不惜一切代價,最終也耗了十年才將奧薩馬·賓拉登「繩之私法」的「歷史」。…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y 16, 2025 at 7:00pm — No Comments

柯馬丁·如何運用「文化記憶」重新理解屈原?4

為了進一步界定「文化記憶」,兩位阿斯曼教授將其與「交流性記憶」區別如下:「文化記憶」可以回溯至數千年以前,而「交流性記憶」只存在於三到四代人之間,通常不會超過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在這個模型下,「交流性記憶」包含了「個人傳記框架下的歷史經歷」;它是「非正式的、不拘於形的」;它「由互動所生」,與「鮮活有機的記憶、經驗和傳聞」相關聯,且被「記憶群體中的當代見證者們」以並不特定的方式來承載和傳遞。相較而言,「文化記憶」由「關於起源的神話歷史」和「一個發生在絕對的過去中的事件」所構成;它「有組織性且極度正式」,並在「儀式性溝通」和「節日」中成型;它的表達是「通過文字、圖像、舞蹈等媒介而固定下來的客觀外化物,以及傳統像徵符號的分類與展演」,且依賴於「專職的傳統承載者」。這個定義下的「文化記憶」有幾個關鍵概念需要進一步說明。首先,阿斯曼對於「神話」一詞的使用值得特別注意:…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16,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西西作品 07 - 08

07 許多女子

許多女子

有一樁心事

廣為人知

找尋白馬王子

倒不如遠赴茅山

求太乙真人

一枝蓮花,三片荷葉…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May 16,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周建增:時間意識與中國抒情傳統 3

基於上述認識,陳世驤認為《離騷》標志著作為普遍、主觀時間觀念的「時」的詩學轉向:

它剖白人類所有的心緒,居於最深刻的人類的焦慮中,與人類在時光之流面臨的「存在」、「自我身份」問題相搏斗;如此,它始創了詩的時間(poetic time)。那是經過洗禮的時間,它的蘊含煉造為詩的意象,因此稱之為詩的時間。

《離騷》表現受時間之流所命定的人類焦慮的情感,進而呈現人類以搏斗姿態在時光之流尋找意義的行動。此一飽受人類情感和抗爭浸潤的時間,反過來又凝練為各種各樣的意象,成為《離騷》的內在肌理。可以說,「時」與「詩」是互相證成的。時因詩而成為一種真正的主體時間,詩因時而浸透著飽滿的主體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14,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特拉克爾(Trakl)詩選·給妹妹

秋天和黃昏是你的散步之處,

藍色的鹿子,在樹下唱歌,

孤獨的黃昏之地。

 

鳥兒的飛翔輕柔地鳴響,

你額頭上的悲傷。

你稀薄的笑容歌唱。

 

上帝扭曲了你的眼瞼。…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y 14,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江林昌·詩的源起及其早期發展變化 5

王官之學下移的同時,私學、私人著作開始從下層興起。據《孟子》記載,最早私人著述史書的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其《滕文公下》說: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司馬遷也認為,孔子作有《春秋》,其《孔子世家》雲:

(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約其文辭而指博。故昊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義,後有王者舉而開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6,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懷舊消費與擬象 8

  1. 日本:吉見俊哉(Yoshimi Shunya)——「懷舊都市」如何制造文化擬象?

    關鍵詞:都市懷舊(Urban Nostalgia)、擬象歷史(Simulacral History)、文化消費(Cultural Consumption)

    在《東京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of Tokyo, 2006)中,吉見俊哉分析了日本城市如何將歷史擬象化,並批評:

    日本的許多歷史博物館,並不是在展示歷史,而是在「制造過去的氛圍」——例如東京的「江戶東京博物館」(EdoTokyo Museum)采用「仿古體驗」的形式,讓觀眾沉浸於「理想化的江戶生活」,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去政治化的歷史消費。…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6, 2025 at 8:18pm — No Comments

泰德·庫瑟的詩:瞥見永恆

就是剛才

恰好在

我的臥室窗子外面

一隻麻雀棲落在

松樹枝椏上

有一縷

黃色的花粉

彈起。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6, 2025 at 8:04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企業哲學長(Chief Philosophical Officer)

「哲學長」(Chief Philosophical Officer, CPO)這個正式職位在全球企業中雖然不普遍,但確實有一些公司或領導者設立了類似的角色,尤其是在思考企業倫理、長期願景、價值觀導向或人工智慧等與哲學密切相關的領域。他們一般稱為“内部哲學家”(In House Philosopher)

已知案例與趨勢

1. LinkedIn – Reid Hoffman…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y 6, 2025 at 8:00pm — No Comments

Possibilities by Wislawa Szymborska

I prefer movies.

I prefer cats.

I prefer the oaks along the Warta.

I prefer Dickens to Dostoyevsky.

I prefer myself liking people

to myself loving mankind.

I prefer keeping a needle and thread on hand, just in case.

I prefer the color green.

I prefer not to maintain

that reason is to blame for everything.

I prefer exceptions.

I prefer to leave early.

I prefer talking to doctors about something else.

I prefer the old fine-lined…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May 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德勒兹辭典:INTENSITY強度 上

「強度」是德勒茲哲學項目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強度」作為了其本體論領域的「強度性的虛擬」(intensive virtual)出現;作為了其倫理道德和政治思想願景的那種肯定性和創造性欲望出現;作為了他的美學理論中的「情感」(affect)出現;作為了他決定選擇先驗經驗主義的方法論的動機存在; 並作為了差異理論(差異化與分化;differentiation / differenciation)的保證人。

德勒茲的「生成」本體論(ontology of…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5, 202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顧彬的詩《新離騷》

不要再提

什麼戰爭和驅逐。

我們夠傷感了。

沒有緣由我們都會流淚,

更別提什麼剝皮抽筋

讓一萬個人

分食自己的肉。

不要再提什麼跳樓,…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y 5,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創造衝動

創造衝動」是一個極具哲學深度與表達力的詞語。它本身是從英文中如 creative impulseurge to create、或 creative desire 等翻譯過來,語義明確,但若想在中文語境中找出更符合中華文化語感,又能與「創造衝動」所表達的深層動力相通的說法,以下幾種替代或延伸表達值得考慮:

可替代或更有文化感的說法:

1. 創化之心

  • 文化連結:…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5, 2025 at 9: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