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91)

蘭芳,袁立,項子豪 :「漢畫像的日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4)

雅各布森說:「指符必然可感知,指義必然可翻譯。」[8]產品作為一種「符號」,在心理上引起對某種文化的聯系和溝通。設計師將對人、事、物、境等對象世界的體驗內聚為某種感性生動的心靈表象圖,這就是「意」的生成[9]。設計師通過具體的形態、重量、結構、氣韻以及色彩、質地等要素構成造型的量感與張力,使造型形成了不同的體量感和視覺張力。如漢畫像的紙雕燈系列,文創產品——紙雕燈見 4,將平面的「畫」構成立體的「敘事」場景。漢畫像「宴飲」場景從平面走向空間,立體的…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1,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 電影劇本(6)

吉德:說得對。故事。

喬翰娜拿出更多的報紙。

吉德:印刷出來,經久流傳。

她發現了那張黑發女人的照片。舉起來。

吉德(稍頓,然後):我妻子……瑪麗亞。

吉德動作輕柔地把照片拿回去。

過了片刻。喬翰娜看著他。…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February 1,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郝婷 楊蕾磊〈中國網絡文學作家成長制度研究〉(2)

1.2 作家福利保障制度

1.2.1 創作保障制度

創作保障制度又稱「低保」制度,是指網站在扶持周期內(一般為3~6個月)會將更新狀況達標的分成簽約VIP上架作品的稿酬補齊至規定的金額,而對應作品領取低保期間所創作內容的電子版權自動賣斷於網站。在37家網站中,有9家建立了對作品初上架作家創作保障制度(表1…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February 1,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泰戈爾《再次集》信

我寄給你一本裝滿詩的書。

密密麻麻的詩擠在一個籠子里。你得到所有的詩,但得不到它們之間的罅隙。

降落在廣宇般的閒暇的場所的詩,如今被冷落在身後。

如果擷取午夜的繁星編一串項鏈,在造化的商店里或許可以高價出售。然而,具有審美情趣的人,懂得它為什麽貶值。

貶值的虛茫的蒼天,稱不出精確的重量,但彌漫著情思。

展開你的想象:奏響輕柔的樂曲,無語的時光的胸中,是一顆藍瑩瑩的寶石——何必非把它放在首飾盒里欣賞!…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February 1,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小金川風景畫

在那樣的荒涼而又氣勢雄渾的河谷里漫遊,一個又一個村落會引起一種特別的美感。雖然常識告訴我,群山中的荒涼也是人類暴行的結果,但是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卻顯得那麽地老天荒亙古如斯的假象。於是一個又一個村落的出現就形成了一種特別的美感。

當身後一個村落慢慢逝去,兩岸的山峰便緊逼過來,平坦的梯級谷地消失了,山巖寒浸浸的陰影深重地投在路上,河水一下便洶湧起來,在千軍萬馬的奔騰怒吼中湧起成堆的雪浪。不時,有風化的巖石呼嘯而下,重重地砸在路面上,又蹦跳著撲進了翻卷的雪浪。

過去,這些山巖上曾是猴子與巖羊的棲息地,現在,卻再也難覓其蹤跡了,有的只是在巖洞里築巢的野鴿與雨燕。…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1,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劉 蘇·段義孚《戀地情結》理念論思想探析(5)

理念論最早產生於柏拉圖的思想,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被創造的原始模型[23]。榮格繼承了柏拉圖的理念論,認為精神分析學派所說的「原型」概念就是柏拉圖哲學中的到欣賞繁復的藝術品,只是為了找到本不屬於這個世界的那個平衡點。」[7,22]這段話是段義孚在著作末尾,從規範性視角做出的總結性回應,指出人類從古至今孜孜以求的「理想環境」(ideal environment) 是「戀地情結」裏理想經驗模式的一種體現。

理想的環境由兩種基本意象所構成:其一,為人類提供安全感,具有哺育功能的意象——純凈的花園 (無罪的伊甸園)(the garden of…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3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瑞士] 榮格原作 / 馮川 譯榮格:分析心理學與詩歌(5)

我們必須解釋,我們必須找出事物的意義,否則我們就根本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思考。我們不得不把生活和事件(它們本來是自身包含著自身的過程)碎裂成意義、表像、概念,雖然明知道這樣做只是使我們更加遠離那生動的神秘。在我們自己也被卷入創造過程的時候,我們當然是既不明白也不理解;而且的確我們也不應該理解,因為對於直接經驗沒有比認識…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anuary 3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4)

在現代傳媒研究領域,及時回應這種哲學和文化觀念的是加拿大的多倫多學派。伊尼斯認為,人類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性質的媒介會使信息傳播發生偏向,或偏向時間或偏向空間,而這種偏向將會導致不同的文明類型,即所謂「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 [16]在麥克盧漢那里,這種思想被進一步發揮成了那句振聾發聵的著名論斷——「媒介即訊息」…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3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謝子凡:〈凝視,這動作本身就帶有力量:讀《絕冷一課》〉(上)

作者羅貝托.卡薩提(Roberto Casati)藉著到美國新罕布夏州教學的機會,與家人在嚴寒之地住了十個月的時光,他以近似梭羅在《湖濱散記》做生命實驗的精神,深深地凝視、以全身、全心,全神貫注地經歷這場嚴冬,並且化為56篇冰雪散文。

冰雪是殘酷的,居住在嚴寒之地的任何人都明白,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覺悟,而卡薩提一家才正要開始學習呢。當羅貝托帶著家人去攀登華盛頓山時,停車場到處都有告示牌,提醒人們「這裡是『熊的家鄉』,不是人類的。我們要有做客人的警覺,才會被當做客人對待」。不被熊當客人對待,那會被當成什麼呢?你猜猜(眨眼)。…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anuary 31,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Business Philosoph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Business Philosophy Definitio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he business philosophy definition is the set of principles and beliefs that a company is working toward to achieve success.

The business philosophy definition is the set of principles and beliefs that a company is working toward to achieve success.

Business Philosophy

A business philosophy may also be called the:



Company vision

Mission…

Continue

Added by No Agency on January 31,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oetry: A not so elusive link by Naveed Yazdani , Hasan S. Murad and Rana Zamin Abbas (5)

Metaphors are used in organization theory as tools to

convey meanings and to illuminate and illustrate theories

by linking them with some more familiar word, phrase or

object (Hernes, 2004). For example, the metaphor of jazz

is used to reflect the “temporal, emotional and ambiguous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Kamoche et al.,

2005; Lewin, 1998; Zack, 2000). Similarly organizations

are metaphorically described as theatres (Cornelissen, …

Continue

Add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anuary 31,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王嘉新:意識生命的本質與還原:從狄爾泰到胡塞爾(8)

換句話說,超越論還原並不試圖將「精神」與慣常意義上的「自然」對峙,劃定一個不受自然影響的「精神」專區,而是把意識生命作為純粹的超越論體驗,確立為理解全部心理物理對象之有效性生成的場域。在此意義上,超越論視角下的意識生命也就從自然主義的糾纏中脫身,反過來贏得了自己的使命,即理解自然主義。



四、結論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1:42pm — No Comments

劉 蘇·段義孚《戀地情結》理念論思想探析(4)

由於為大家公認的、提綱挈領性的概念實在太少,所以這種努力幾乎注定是要失敗的。不過它還是值得一試,因為如果不做,我們就不能發現這個領域在結構上的很多欠缺。」[7]因此,《戀地情結》的研究目的在於:在積極的環境態度裏找到某種普遍的本質,由此出發,開辟出一條綜合性的研究路徑;而規範性視角下的理念論則是為此目的所采取的重要方法論基礎,體現為:在用理念論關照種類繁多的環境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中,去探索人類對環境展開依戀時具有怎樣的理想經驗模式。那麼,規範性的視角又是如何在書中傳達出來的?

首先,段義孚在前言裏指出,他需要一套有限的概念來統領「戀地情結」的研究,包括:感知 (perception)、態度…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3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蘭芳,袁立,項子豪 :「漢畫像的日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1)

摘要:目的在認識漢畫像藝術敘事結構的基礎上,介入設計要素的方法與路徑,探討設計的形式、功能、媒介與傳統藝術要素鏈接的可能性。在傳承與創新的融合中,發掘傳統文化價值對設計創新的建構、對美育的社會性滲入以及對當下生活方式的影響。方法 「漢畫像的日常」文創產品設計以「迎賓宴飲」為素材,將宴飲圖分解為若干「構件」——樂舞百戲、祥瑞裝飾、狩獵庖廚等,還原一個「漢畫像日常」的語境。設計提取圖像的「模件化」結構與敘事性的語言。從漢畫像藝術視覺意象的表達特征,進行圖形推衍、造型語義與系列組合。結論 漢畫像文創產品設計用新的媒介將漢代的藝術符號「日常」化,注重符號與產品功能的內在關聯。日常器物不僅僅是用來「使用」,更注入了人的情感與特殊的歷史情境。設計師通過各種媒介再現漢畫像藝術的歷史原境,使消費者在文化情境中感受到設計的視覺語言,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江飛·隱喻與轉喻:雅各布森文化符號學的兩種基本模式(7)

 可以看出,他對隱喻和轉喻兩極的理解是較為辯證且靈活的,他甚至還舉了一個簡單例子對隱喻與轉喻同時存在進行說明:「『 一百條龍骨犁過波浪』,龍骨是提喻,指船,它是從龍骨和船這兩者事物的相鄰性中派生出來的 : 犁是隱喻,是從船和犁的運動間覺察到的類似性中派生出來的。」[5]…

Continue

Added by 罗刹蜃楼 on January 30,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個體性就是講體驗的內在性,

講藝術家在感受生活時,

必須有一個先在的意象結構,

它決定藝術家們感受生活的方式向度和敏感性

用哲學家克爾凱戈爾的話說:

就生命來說,

重要的不是在於遭遇多少奇特的經歷,

遭遇過多少悲苦的磨難,…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32pm — No Comments

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9

《那先比丘經》譯者失名,《大藏經》附入東晉錄內。“阿荔散”,一般認為即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公元530年(中國南朝梁武帝時),埃及人科斯麻士曾至印度西海濱及錫蘭島(斯里蘭卡)經商,後歸國而為僧人〔32〕



《洛陽伽藍記》卷4也記載斯調國與西域各國的交通,云:“與西域大秦、安息、身毒諸國交通往來,或三方四方,浮海乘風,百日便至。”如張星烺所言:“大秦國之名,實為總名,其境內有無數屬國、部落、郡邑之名。”〔33〕



故大秦有時指西亞,有時則指埃及,有時則指東羅馬。《南州異物誌》和《神丹經》卷下記載,歌營國西南海邊有個加陳國,有學者認為該國在古波斯銘文中叫Kusa,指古代居住在埃塞俄比亞和努比亞的庫施民族。…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31pm — No Comments

王嘉新:意識生命的本質與還原:從狄爾泰到胡塞爾(7)

問題在於何種整體性?誰的因果聯系?通過「心物平行論」(psychophysischer Parallelis-mus)狄爾泰想要表達的是,一方面,任何精神現象都不可能脫離其相應的物理過程獨立存在;另一方面,精神現象又無法通過對物理進程的了解得到窮盡的揭示。因此,狄爾泰既反對物理主義還原論,又反對笛卡爾式的實體二元論。(cf.Dömback,S. 166-168)



狄爾泰實際上肯定了這樣一種立場:精神的上層部分不同於與生理學緊密相關的感知活動,前者具有複雜獨特的分化結構。因此,在認識論上精神必須就其自身而被研究;而在本體論上,精神可被還原到自然因果性之中。狄爾泰說:「人的精神生命只是通過抽象…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歐用生·詩性智慧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啟示(12)

伍、結語

詩性智慧的課程研究已成為對抗課程主流理性典範的最有力的論述,藉著其創生的、意像的、隱喻的、詩性的語言,探討課程中的靈性的、精神的層面。經十餘年的努力,課程已「重新劃定疆界」,或「跨越疆界」,自傳的、美學的、敘說的、詮釋學的課程研究也取代了實徵主義的研究方法,成為課程研究的顯學。

課程是靈性的、詩性的旅程,我們要創造靈性的空間,教師、學生伴隨著陌生人,走進生命的神祕之旅,走進持續的、不斷變化的、未完成的旅程,我們與兒童在一起,一直在旅程中。我們就像織夢者和譜曲者一樣,永恆的、即興的奏著活潑的曲調,說令人驚奇的故事,來型塑、形成或轉換課程,讓它在鑑賞人的靈感和動力(agency)中新生。課程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機會駕駛華麗的馬車,透…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15pm — No Comments

[瑞士] 榮格原作 / 馮川 譯榮格:分析心理學與詩歌(4)

僅僅知道詩人屬於內傾型或外傾型,這還並不夠,因為任何一種類型的詩人,都可能一會兒以內傾態度進行創作,另一會兒以外傾態度進行創作。從席勒的劇本不同於他的哲學著作,從歌德有著完美形式的詩歌不同於《浮士德》二部中材料的難以駕馭,從尼采的優美的格言不同於《紮拉圖斯特拉》的激情迸發,都特別容易看出這一點來。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的時期可以采用不同的態度創作他的作品,正是取決於這一點,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不得不應用的這一標準。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