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9)

在現實的文學活動中,傳統四要素之間都不是直達關係,而都需以傳媒要素為中介獲得連接。因此圖示中世界、作家、作品、讀者之間沒有箭頭標識。

作家的文學創作或文學信息生產並不是直接完成的,世界對於作家的意義要通過肖像、指標、記號等符號媒介形式傳遞給作家,作家則同樣通過這些符號媒介從世界中選擇所需信息才能進行文學信息的生產。

這樣就有了「世界→傳媒→作家」之間的關係。作家對來自於世界的材料進行程序化處理(審美變形),或對來自世界的原始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創作出「可能作品」。同樣,這一活動也要經過傳媒的中介才能實現。不過這時的媒介不再是世界與作家之間的事物原始的符號媒介了,而是人類文化積澱的重要成果——語言符號。從這個角度說,文學創作活動不過就是作家把世界中的意義(通過原始符號傳播)符號化的活動,即作家將從「世界」(現實世界與信息世界)捕捉到和加工成的語義內容物化於語言符號或符號媒介之上,與作者對文學符號成功運用形成的審美信息一起組構成文學信息。

其次,文學信息不可能是信息鏈上的裸露性存在,對於少數口傳文學而言,它要進一步物化為口頭語言;而對於更多的書面文學而言,它的第二次物化表現為文學信息向竹簡、羊皮紙、現代工藝紙等載體媒介的物化,即作者將文學信息書寫到載體媒介的過程。這是「作家→傳媒→作品」之間的關係。文學作品要被讀者閱讀接受才可以最終實現其價值。

但在當今社會,讀者獲得作品往往要通過作為中介者的另一類媒體才可能實現。就像阿諾德·豪澤爾說的那樣:「沒有中介者,純粹獨立的藝術消費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然就是一種對藝術才能的神化……藝術作為社會財富是集體勞動的結果,其中作者,受者和中介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35]這就是「作品→傳媒→讀者」之間的關係。讀者閱讀作品獲得了新的審美經驗、人生感悟,再通過各種媒介形式影響周圍的環境,即反作用於世界,使世界發生變化。

這是「讀者→傳媒→世界」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信息傳播的反饋性質告訴我們,上述四個過程的反饋即「世界→傳媒→讀者」、「讀者→傳媒→作品」、「作品→傳媒→作家」和「作家→傳媒→世界」的過程與前面的四個過程是同時存在的。而這些動態過程必然是在廣義的世界中進行的。

需要說明的是,圖示中的箭頭代表的是文學信息生產、傳播、接受的流通方向和經過,為了強調文學信息在各要素間的流通並非固定不變,而是一種 「意義的產製」,所有箭頭都以虛線形式出現。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這里的各要素又都存在著不同的結構元素而形成大小不同的系統,大小圓圈代表的是各要素的系統性存在狀態。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上面的圖示中,傳媒處於中間不代表筆者在價值取向上持傳媒中心論,而是從傳媒的中介性功能和它與其他要素都直接發生關聯的實際情況出發,也是為了簡便起見,把正反四個過程中四種「傳媒」要素合而為一的結果。

也許,這一五要素模式還不成熟,但筆者相信它自有其生命力,最終將成長為一種文學活動理論範式。如果這一文學活動範式成立的話,將對中國當地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35]阿諾德·豪澤爾:《藝術社會學》,居延安譯,學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153頁。

原載《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1期 );《新華文摘》2009年10期摘編,《文藝理論》2009年8期轉載)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