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黎明 萬傳法:當下電影敘事學研究的困境與反思——從重談「模仿說」說起(7)

一如影片《影》所展現的,如果僅止於此,這部影片也就是一部極其普通的勵志類影片,而影片的獨特在於,它在第一層模仿結束之後,又出其不意地為我們呈現出了第二層模仿。

而有意思的是,它使第一層模仿再度成為「模仿」,以一種「二次曝光」的方式,完成了從第一層模仿到第二次模仿的直接轉換,而其轉換的方式,是暗含了亞里士多德所謂的可然律和必然律的。


在這部影片中,當敘事進入第二故事——李問自身的段落時,我們才恍然,第一層敘事只不過是李問借助警察吳志輝(周潤發飾演)的形象,以一種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可能性,模仿自己的現實生活,而積極建構起來的一種「影像」,至此,第一層模仿直接轉換為第二層模仿,而第一層模仿則還原為「現實」,從而完成了敘事上的一種巧妙轉換,以及一種意想不到的敘事修辭。

不過,如果就到此為止,我們還是會遺憾錯過這部影片的最為精妙處,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李問是以自己頭腦中本就存在的「影像」而積極「模仿」,從而創造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的話,那麽,第一層敘事則是以一種「可然律或必然律」而「虛擬」存在的東西,而非一種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現實自然」。

不管怎麽說,影片《無雙》是建立在「外生型敘事」之上的一種典型敘事:它首先建立一個範本,然後積極模仿它。不過,在此順便說一句,《無雙》第一敘事中的畫家段落,也有效利用了對於周潤發過往影片的「潛文本模仿」,這種模仿可以說是一種致敬,也可以說是一種商業策略,它雖與本文所探討的「模仿」有某種關聯,但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

 

結語:電影敘事學與其他可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對「模仿說」自身的「邏輯動力」的解讀與闡釋,為我們探討什麽是內生型敘事和外生型敘事,提供了一種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發,而這或許正是敘事學的魅力所在。

然而,這注定了僅僅只是個開始,抑或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但由此所帶來的啟發卻是顯然的,譬如,當我們對民間故事形態學進行重新研究時,我們除了要進行國別史的研究(普洛普的研究不能涵蓋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民間故事,所以必須進行國別史的研究和比較研究)之外,另外一個最大的變動應該是,避開「人物功能論」的既有設定,而是從「動力學」的角度,也就是從「為什麽會形成此結構而非彼結構」「是什麽造成了此結構」等等一系列的追問中,對國別史的民間故事形態學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或者,結合「人物功能論」,在「動力學」的基礎上,重新對民間故事形態學進行研究。

繼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設想或繼續追問,電影敘事的真正動力來自於何處呢?是來自於敘事的先天性遺傳,還是來自於對於空間的拓展的渴望?是來自於文學的支持,還是來自於觀眾的需要?如此等等,都將引發我們的思索。至此,我們可以說,在「動力學」的引領下,電影敘事學的研究或許會迎來一個新起點。


原載:爱思想;更新時間:2019-11-28

Views: 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