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9)

王德祿·中國崛起要靠中國的戰略文化

——與臺灣任北翁先生交流

7月5日周日下午,我與來自臺灣任北翁先生及來自紐約的黃政傑先生在所裏進行了長達4個多小時的交流。任北翁先生原來在臺灣一家大型石化企業擔任高管,最近一直與國內外人士交流金融危機的問題;黃政傑先生在美國華爾街對沖基金從事衍生產品設計工作,對美國金融體系運作有深刻的理解。因為是周末,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廣泛交流美國金融危機、中國發展戰略、中國戰略文化和中國金融改革等話題。黃政傑先生花了很多時間講解華爾街的金融結構,重點講了信用違約掉期(CDO)的運作機制。在黃先生講解的同時,任北翁先生也提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尤其是他對中國經濟未來充滿了樂觀和較高的評價,使我們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話題。

一、關於中國經濟的地位…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5, 2015 at 6:37pm — No Comments

王德祿·中國民間智庫路在何方?

關於智庫的討論源於我近期參加的全球智庫峰會。從峰會召開到現在,所有媒體都在千篇一律地說中國有很多智庫,下一步應該發展民間智庫。但是他們所說的智庫,大多指的是隸屬於黨委和政府的體制內的智庫(如研究室、研究中心等),而非民間智庫。我一直思考著民間的智庫如何發展的問題。在全球智庫峰會上,《中國經濟時報》作為贊助單位引起了我的註意。2009年7月21日,我們邀請《中國經濟時報》副總編輯、《中國崛起——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策》作者張劍荊來長城所,與我、劉誌光、林京耀、武文生就智庫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民主化進程為智庫發展提供了土壤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發展,民主化的基礎也在加深。從長城所的經歷來看,中國民主化已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像長城所這樣的民間智庫才能與中國一同進步。…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5, 2015 at 6:34pm — No Comments

王德祿·一個智庫的成長故事

科技咨詢業的興起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開始了一次知識分子下海的高潮。當時下海的知識分子一部分投身證券等金融行業,一部分投身高技術產業。可以說,正是投資高技術產業的部分人開始從事咨詢業,使這個行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我下海後,長城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民辦科技企業。與我們簽第一個合同的是四川希望集團。在希望集團的發展戰略中,如何進行全國布局、民營企業如何與國有企業合作等關鍵問題,我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5, 2015 at 6:32p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64國最新風險監測結果發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整體風險水平較高,由低至高按1至9級的風險評級顯示,這些國家均值為5.54,其中,風險為5級的有20國,風險為6級的有13國,風險為7級的有10國。

  這是我國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的最新風險監測與研究成果。

  中國企業走出去必然面臨著風險,如何防控風險?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王緒瑾建議,政府不要包攬太多,要發揮保險在市場經濟中轉嫁風險的作用;對於企業而言,保險意識要跟上,不能過於依賴政府。

  政局及政策易變多變…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5,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波蘭尼:只有個人才能創新

80年代,我在讀書時經常讀到波蘭尼,波蘭尼的思想讓我很感興趣,因為我對二戰後從德國出逃的那批科學家,以及二戰時期出生於布達佩斯的科學家,如西拉德、馮·諾依曼、波蘭尼等人的命運都很感興趣。那時候國內還沒有完整翻譯過他的著作,只是在一些文章中偶爾、零星提到了一點。盡管如此,我還是通過一些簡單的介紹了解了波蘭尼的默會思想、個人知識,以及堅決反對計劃經濟的態度,這都讓我十分欣賞。90年代,我在進行知識管理研究的時候,也經常涉及波蘭尼,實際上知識管理中的隱含知識就是波蘭尼的默會知識,我在書中經常提到他。波蘭尼、哈耶克和波普爾同被譽為“朝聖山三巨星”,是西方自由主義的三個核心人物,對於這些人,我都很喜歡。…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October 5, 2015 at 6:24pm — No Comments

哲學家賈克‧洪席耶:言語,不再比影像更有道德 (節錄)

在一個把「專家」和「那些不能明白的人」對立起來的社會裡,哲學家Jacques Rancière(賈克‧洪席耶),同時也是《解放的觀眾》(spectateur émancipé)的作者,強調需要恢復每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他拆解幾種陳腔濫調(cliché),例如藝術批評的價值、知識份子的作用、言語和影像的對立等。

Jacques Rancière是一個窗口鑿洞者,他打開了思想世界一些明亮的缺口。對我們社會的醜惡現象,他一直介乎於玩世不恭的態度,和拋出一大堆社會問題「診斷」的熱切之間。政治、美學、教育──不論是哪一個範疇,他總用來培育他堅持了三十年的…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5, 2015 at 9:30am — 1 Comment

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記 2》·兩種現實

  我已經認識到,我總是何時思考和傾聽著兩樣東西。我期望每一個人都這樣稍稍試一下。一些印象是如此模糊,只有在我對它們展開回憶以後,我才能找回對它們的充分感覺。我覺得這些印象形成了我對事物雙重關註的一個部分(也許是輪換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參入的兩種現實有著相等的分量。我的原真便在其中。這種原真或許同時展現著我的悲劇和我的悲劇性喜劇。 

  我小心地抄寫,埋頭於帳本,在平衡表上測出一家公司昏沈沈的無效歷史,與此同時,在同樣的關註之下,我的思想循著想象之舟的航線,穿越了從來不曾存在的異國風景。對於我來說,這兩種景觀同等的清晰,同樣的歷歷在目:一方面我寫下一行行V公司抒情性商業詩的表格紙,另一方面是在靠近油漆成斑馬線的甲板那一邊,我在甲板上凝神打量著成排的甲板靠椅以及航程中伸長雙腿休息著的人們。…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5, 2015 at 6:46am — No Comments

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記 1》·寫下就是永恒

  有時候,我認為我永遠不會離開道拉多雷斯大街了。一旦寫下這句話。它對於我來說就.如同永恒的微言。 

  黃昏降臨的融融暮色裏,我立於四樓的窗前,眺望無限遠方,等待星星的綻放。我的夢境裏便漸漸升起長旅的韻律,這種長旅指向我還不知道的國家,或者指向純屬虛構和不可能存在的國家。

  被上帝剝削…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5, 2015 at 6:43am — No Comments

菊與刀:獨特文化傳統造就日本矛盾性格 (三)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October 5, 2015 at 6:20am — No Comments

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71)

    既然說到世俗,則我這樣指名道姓,與中國世俗慣例終究不合,那麼講我自

己吧。

 

    我的小說從八四年發表後,有些反響,但都於我的感覺不契膩,就在於我發

表過的小說回返了一些“世俗”樣貌,因為沒有“工農兵”氣,大家覺得新,於

是覺得好,我在一開始的時候說過了,中國從近代開始,“新”的意思等於“好”,

其實可能是“舊”味兒重聞,久違了才誤會了。…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October 5, 2015 at 6:15am — No Comments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打電話回家

我們的通話外溢,進入黑暗中。

在農村與城市之間閃耀,

像刀戰那樣一團混亂。

之後,我整夜神經過敏,躺在酒店床上度過。

我夢見自己是一根羅盤針,某個定向越野比賽者

帶著它穿過森林,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October 5, 2015 at 6:03am — No Comments

楊丹解讀“一帶一路”與中小企業發展機遇

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商學院院長楊丹日前在“一帶一路.百人論壇”首屆論壇上表示,央企是走進“一帶一路”的主力軍,對中小企業來說,走進“一帶一路”首要目的是獲得市場,中小企業有著強烈的走進“一帶一路”的願望,但需要適當的策略。

楊丹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帶來了國有企業的機遇,因為“一帶一路”大多沿線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不少國家的經濟高度依賴能源、礦產等資源型行業,我國國有企業將率先在工程基建、建築建材、交通運輸、旅遊餐飲等領域,帶動對沿線國家的產品、設備、勞務和投資的輸出。

但是同時中小企業由於數量眾多,機制先進,通過國際貿易和海外直接投資等方式形成了對特定地區行業深入了解。如果支持引導正確,有可能形成一帶一路發展中眾多的“螞蟻雄兵”。…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5, 2015 at 6:02am — No Comments

博爾赫斯:作惡多端的蒙克·伊斯曼

南美的打手

在寥廓天幕的襯托下,兩個身穿黑色衣服、腳登高跟鞋的打手在跳一個性命攸關的舞,也就是一對一的拼刀子的舞蹈,直到夾在耳後的石竹花掉落下來,因為刀子捅進其中一個人的身體,把他擺平,從而結束了沒有音樂伴奏的舞蹈。另一個人愛莫能助,戴好帽子,把晚年的時光用來講述那場堂堂正正的決鬥。這就是我們南美打手的全部詳盡的歷史。紐約打手的歷史要蕪雜卑鄙得多。

北美的打手…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October 5, 2015 at 6:02am — No Comments

余傑:火與冰·第二輯 情感驛站 (一)



水邊的故事

水邊的故事,是一疊由瞬間流向永恒的故書。

我是個在水邊長大的孩子,外婆的小閣樓後面就是一條小河,河水混混,是我

最好的催眠曲。長在水邊,卻一直沒有學會遊泳。夥伴們個個都是皮膚黝黑、身手

矯健的浪裏白條,我卻從早到晚靜靜地坐在河邊,像一尊古代的石像。正是在無數

靜止的時刻,水邊的故事像一面面鏡子,伸出閃爍的手捕撈著歲月的流痕。波光款

數,人在水的邊緣,心靈深處常常湧起海然欲淚的難以言說的寂寞。每根脆弱如蛛…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5, 2015 at 6:01am — No Comments

張煒:刺猬歌 (5)

殺字出口…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5, 2015 at 6:01am — No Comments

葉胡達·阿米亥(YEHUDA AMICHAI)詩選: BEIT GUVRIN

古人在巖洞的壁上

刻下他們的名字,然後離去,死去,

於是他們的靈魂被創造了,那些名字,那些靈魂。

 

哦,我的死,我的風景,我的天穹,

我如此沈重而漫無目的

就像沒有天平的砝碼。

 

曾經,我是沒有砝碼的天平,…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5, 2015 at 6:00am — No Comments

李劼:解析後現代的概念遊戲和詞語迷霧

博主按語:應微博網友之請,撰寫此文,解析後現代文字,與眾分享。順便告知,此文發表於九月二十五日《東方早報》經濟評論版,略有刪改。這裏是原文。



本文先引用國內某大學教師寫給區區的一番感觸:




我的專業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裏有一荒謬現象:學生到了研二,還從未上過一門體悟、解讀作品的課。學生們都學了什麽呢?後殖民文化、流散文學與文化、東方文學與文化、西方女性主義……正好應了您微博上的話。國內紛紛攘攘也全都在做這些東西。給他們上了幾堂課之後發現非常恐怖。學生張口閉口全是後殖民後現代解構,我說不要跟我講這個,說說你們讀了哪些經典作品,結果我驚訝的發現,作為外國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他們居然連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沒有讀過,而這種情況極其普遍。…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5, 2015 at 6:00am — No Comments

臧隸詩選 (4)

紀念艾米莉·狄金森

你躺在一封雞毛信上,

睡意朦朧,等待著

一塊石頭落進附近的大湖中。

你不如你的身體,

它才是最好的讀者。



幾隻玻璃蟲子蠕動著

為你清除眼裏的沙子。

你的工作或許可以稱之為…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October 5, 2015 at 6:00am — No Comments

周瓚、殷海潔譯· [英] 卡羅爾-安·達菲詩選

卡羅爾·安·達菲(Carol Ann Duffy,1955- )詩人,劇作家。1955年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六歲時隨父母遷居英國。利物浦大學哲學系畢業,目前是曼徹斯特大學創作所主任。2009年,達菲被任命為英國第二十位桂冠詩人。這項任命使達菲成為英國341年以來第一位女性桂冠詩人,同時也是英國21世紀第一位桂冠詩人,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同性戀詩人。

    通  奸



下雨天戴太陽鏡。

把那未受傷的部分

看成了一塊瘀傷。

自責。一種病態的綠色。…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October 5, 2015 at 5:59am — No Comments

趙玫·一本打開的書

  記得從懂事起,我便置身在一個四壁是書的房間裏。古今中外,應有盡有,那是父親的財富,但我卻很少讀它們。我喜歡讀小朋友們淺顯的書。那些童話。我喜歡無憂無慮。玩兒。我從未想過當作家,像我父親那樣。我覺得那一定是個很沈重的事情。四季都不得安寧,沒有休息日,像飛轉的輪子一樣永遠不能停下來的生活是可怕的。

  後來,我在十二歲的時候開始經歷磨難。那是一種生命的創痛,是我無力逃避

的苦難。打倒父親的大字報像影子般四處追逐著我,我覺得心頭壓著烏雲,始終擡…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5, 2015 at 5:58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