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80)

流瀲紫·桂花糖炒栗子的幸福

又是吃栗子的時節,走到街上,滿大街甜甜熱熱的氣息,夾雜在各種曖昧不明的氣味裏,格外溫暖誘人。

 

秋風一起,金華的天氣便驟然冷下來。那樣冷颼颼的風,在傍晚的時分直從衣服的邊邊縫縫鉆進骨子裏去,密密的涼。如果這個時候,來一包炒得香香的剛出爐的桂花糖炒栗子,會是件多麽愜意舒暢的事情。

 

用上好的良鄉板栗,挑選大小均勻的個頭,褐色的外殼,加飴糖,拿鏟子一下一下用力翻炒,伴著栗子輕微爆裂的聲音和山野香氣,直炒得鍋裏石子油亮亮的膩著光。

 …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8am — No Comments

盧躍剛《南中國海喻言》(6)

越南漁民和菲律賓漁民也到中方駐守的島礁附近捕魚,在南沙的渚碧礁,我看見礁盤上有菲律賓漁民的小舢板活動。我問守礁士兵:“外國漁民在礁盤上捕魚怎麽辦?”士兵回答說:“只要他們不逼近到一定的距離,我們不會采取行動。”我問南沙守軍的最高指揮官張萬華上校:“我守礁部隊有沒有扣押外國漁民虐待外國漁民的情況?”張萬華上校正色說;“我以我中國軍人的人格擔保,在南沙的中國軍人,嚴格執行紀律,從沒有抓扣過一艘外國漁船,從沒有虐待過一名外國漁民。外國漁民在海上如果遇到情況,求助於我守礁部隊,我守礁部隊都以禮相待。”

南沙守礁部隊政治處主任趙鐵林少校給我講了個故事。

1995年1月18日下午兩點多,東門礁。哨兵報告,一只小舢板朝礁堡劃過來了!“舢板上有三個人。他們打著小白旗。”…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8am — No Comments

陳丹燕·路上的物質與精神:聲音

“好像釘在天空中般的,一動不動的”,這個形容詞來自八十年代大批翻譯到中文的拉丁美洲小說中,對中南美洲景物的描繪。那時我剛畢業,當小說編輯,那些風靡一時的西班牙語小說裏描繪的世界,對我來說就是遙不可及的,不現實的世界。

我置身在中美洲地圖上那些芝麻般的小陸地中的一小塊,哥斯達黎加。

我看到一些白色的牛,在濃綠的林中綠地裏緩緩走下河岸,正是略薩小說裏提到過的“白色的神牛”。它們巨大的骨架從灰白色的皮毛裏令人驚駭地突出出來,遠遠看去好像在塵土飛揚的沙漠路上徜徉的印度苦行僧。

我看到一只綠色的變色龍在路中間沈思,喘著粗氣的道奇小卡車不得不停下來,等它拖泥帶水地走過去,柔軟的綠色尾巴尖卷了起來,好像藤蔓芬芳的尖端。…

Continue

Added by 有格 台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7am — No Comments

巴斯德·盡力而為

——在七十壽辰紀念會上的答辭



總統先生: 



您之出席這個紀念會,使一切都改變了:一個友誼的集會變成了盛大的典禮,一個科學家的簡單的生日變成了科學史上的紀念日。 


部長先生,諸位先生: 

我在這個榮幸的日子裡,首先想到了那些只認識證據的科學家們,心裡非常憂愁。在過去,他們不得不和那些扼殺他們意見的成見作鬥爭。這些成見被戰勝了,他們又遇到了各種障礙和困難。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6am — No Comments

豐子愷·敬禮

像吃藥一般喝了一大碗早已吃厭的牛奶,又吞了一把圍棋子似的、洋鈕扣似的肺病特效 藥。早上的麻煩已經對付過去。兒女們都出門去辦公或上課了,太太上街去了,勞動大姐在 不知什麼地方,屋子裡很靜。我獨自關進書房裡,坐在書桌前面。這是一天精神最好的時光 。這是正好潛心工作的時光。

今天要譯的一段原文,文章極好,譯法甚難。但是昨天晚上預先看過,躺在床裡預先計 劃過句子的構造,所以今天的工作並不很難,只要推敲各句裡面的字眼,就可以使它變為中 文。右手握著自來水筆,左手拿著香煙,書桌左角上並列著一杯茶和一隻煙灰缸。眼睛看著 筆端,熱中於工作,左手常常誤把香煙灰落在茶杯裡,幸而沒有把煙灰缸當作茶杯拿起來喝 。茶裡加了香煙灰,味道有些特別,然而並不討厭。

譯文告一段落,我放下自來水筆,坐在椅子裡伸一伸腰。…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5am — No Comments

維特根斯坦·文化和價值(15)

文化和價值: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一年



一九四九年
 

“節日”的概念。我們用樂曲來修正它。在另一個時代它是與恐懼和憂慮相關的。我們稱之為“詼諧”和“幽默”的東西毫無疑問不存在於別的時代。它們常常是不斷變化的。 

“Le style c'est l'homme”[“風格即其人”],“Le style c',est l'homme meme”…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吳念真·跑片

阿光和阿華是同鄉,苗栗通霄人,是鄰居,一起長大,連小學也同班。 

阿華小學畢業後就到臺北,在中華路、西藏路附近一家摩托車店學手藝,我們認識的時候,他已經是準師傅了,不想和學徒們擠在又窄又悶的閣樓睡,所以出來租了雅房,恰巧和我當鄰居。 

阿光則是那時候才到臺北,是他父親要他來的,說希望阿華幫他找個像樣的工作。阿華說或許是阿光的父親看到他年節返鄉的時候都穿得趴哩趴哩,還一千兩千拿給爸媽花,於是覺得年輕人都要到臺北才有前途,說不然的話,阿光以後根本沒有半個女孩願意嫁給他。

 …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制定UNESCO善行旅遊準則

12月15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聯合發起,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善行旅遊——有效促進遺產保護與人的發展”項目一期成果——善行旅遊框架實施導則發布會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舉行。校長助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鄒統釬教授、科研處江新興處長、旅遊管理學院王欣副教授、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白雪老師以及旅遊管理學院研究生10余人出席本次會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國政協、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文物局、旅遊局、體育總局、林業局、國務院研究室、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雲岡石窟研究院以及多所大學與研究機構近百人參加了發布會。…

Continue

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7, 2016 at 11:37p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重塑創意城市「魔力」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中國城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立於2004年10月,致力於發揮全球創意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促進世界各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分為設計、文學、音樂、手工藝與民間藝術、電影、媒體藝術、美食7個主題。(制表 張海寧)

近日,第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北京峰會在京舉行,來自31個國家55個城市的120位嘉賓,探討如何利用創意來進行創新城市規劃,將各種各樣的文化產業資源整合起來,從不同的多元化城市發展中找到共同點?創意城市——四川成都、甘肅蘭州、江西景德鎮、廣東順德,一起探討如何將「一帶一路」戰略規劃融入城市發展中。…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October 7, 2016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廣島札記 5》初訪廣島(下)

我來到廣島日赤醫院,和兼任日赤院長的原子病醫院的重籐文夫院長面對面坐下。院長 是在原子彈爆炸的一個星期前來廣島工作的。爆炸時,他正站在候車隊伍的末尾,傷勢不 重。但院長已經不能把自己算做病人了。醫院前的廣場上堆著好幾千人的屍體,醫院的後院 每天都在燒屍。為治療那些瀕死的人們,他指揮著同樣負了傷的醫護人員拚命工作,而醫院 本身也遭到徹底的破壞。重籐院長身材高大,樸實得像農民,粗嗓門,說話痛快,一看就知 道他是個實幹家。當時,他一定也全力以赴地參加了搶救工作。重籐院長又憑著準確的直 覺,認定這是顆非同尋常的炸彈,一心要弄清它的原委。他抽空兒便蹬上自行車跑到爆炸中 心地點調查,收集好似被什麼東西灼燒過的石頭和瓦片。現在,這些東西陳列在醫院一隅的 房間裡。這些資料雖不能同ABCC用電腦整理的那些相提並論,但這是重籐院長用微薄的預 算和自己的雙手親自整理的。有位原子彈受害老人,把自己的骨骼(那是一付已被病魔徹底 侵蝕的骨骼)全部捐贈給院長做標本。這是多麼奇異而令人感動的友情!院長在遭到原子彈…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7, 2016 at 10:25pm — No Comments

諾貝爾·我們那是未解之謎

——致女友的情書

諾貝爾(1833——1898),瑞典化學家。生於斯德哥爾摩。1850年至1854年在美國學習。1854年至1859年在俄國彼得堡學習,並隨父親從事化學試驗工作。回國後開始研究炸藥。1866年至1867年與父親一起研製成信號雷管和地雷,發明甘油炸藥。1875年又發明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混合的安全烈性炸藥,1888年發明無煙火藥。除研究火藥外,在化學方面也有許多發明,僅在英國獲專利權的就有120多項。臨死時用大部分遺產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起由瑞典諾貝爾基金會頒發。著有《論現代爆破劑》。



致貝爾塔

你說我是個謎——也許吧。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October 7, 2016 at 10:14p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 象警

那天下午,我頂著太陽到大黑山挖一種名叫蘿芙木的草藥,累得大汗淋漓,口幹舌燥。回家途中,想拐到羅梭江的大灣塘去喝口水洗個澡,解解乏。西雙版納漫長的幹季,烈日如焰,空氣幹燥得像劃一根火柴就能點燃,樹葉被烤得焦黃,水塘幹涸,溪水斷流,方圓百裏的大黑山只有那條在谷底蜿蜒穿行的羅梭江是唯一的水源。…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7, 2016 at 10:12pm — No Comments

嚴歌苓·地上宮闕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October 7, 2016 at 10:12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由一顆樺樹的種子開始

克拉克史川德的《由一顆樺樹的種子開始》(陳蒼多譯,1998,臺灣三雨出版社),是一部可以從年頭念到年尾,一年復始又繼續念的書。在這部談俳句詩的散文集裏,史川德引述班妮迪妲修女的一首作品(71頁):



我們的教堂

有樹與石的生命

樺樹的種子



再讀一讀史川德的詮釋――

“情景是很簡單的,一顆樺樹的種子經由教堂的門吹進來,散布在地板上。種子上面以及四周是一間女修道院教堂的聖像,而這間修道院是是祈禱與靜思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October 7, 2016 at 10:10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第1章 母語的諸天 (3)

“Utopia”——中文烏托邦

好多年前,當時我人在普林斯頓,孫康宜老師說過這樣一句玩笑話:如果你也能來耶魯,我們這裏,可就要變成一個“中文烏托邦”啦!她用的是“Utopia”這個英文詞。我確是在孫教授當系主任的任上,因緣際會,經歷了整個約談、試教、評估的全過程,應聘到耶魯任教的。命運的這番厚待我至今心存感激,但我最是感念的,真的就是孫老師話裏的那番深意——在這片紅塵萬丈的洋風洋水之中,耶魯,確是我輩漂流人打著燈籠、踏破鐵鞋、穿越兩洋水土雲煙,尋覓經年而難得一見的一片人文世界的“香格裏拉”——我的“母語烏托邦”。…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October 7, 2016 at 10:10pm — No Comments

《中國新鄉土詩派選集》吳新宇·衣袂

由一些破碎事物

拼聚而成

在風口浪尖經受

誓言的考驗

再享受被棘藜環繞的

草莓。花枝美麗的陷阱

騙過原野,讓微笑的傷口

交出學費

沒有什麼比這

更輕巧,宛如沈睡中…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7, 2016 at 10:08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海參的故事

參鮑翅肚,是四種主要的名貴海味,為酒家筵席上不可少的原料;就是一般人家請客,有時也要用到這幾件東西,尤其在過新年和春節請客,必然也要預備這一類的海味。不過,在這方面,本地人和外江佬的風俗習尚則有一點不同。本地人對於筵席,以翅席為最上,一盆紅燒大裙翅,僅是這一樣菜的代價就要在百元以上;他們對於海參則是看在鮑魚甚是魚肚之下的。但在外江人眼中則不然,尤其在北方,他們看海參便比魚翅名貴多了。最上等的筵席是用燕席,用燕窩銀耳做主菜,其次便是海參,魚翅反而是不重要的。就因為這原因,在本港開設的北方館子所制的魚翅,時常受到本地食家的冷言譏笑。認為不是「劍拔弩張」,便是一塌糊塗。這誠然是事實。但說到海參,則北方館子用大海碗裝的紅燒海參、蝦圓海參,論滋味和火候,則即使以廣東人用海參制的「烏龍吐珠」名菜來比較,也不免甘拜下風了。…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7, 2016 at 10:06pm — No Comments

〔冰島〕西格福斯·達達松 (Sigfus Dadason, 1928-1996) 詩選

西格福斯·達達松,二十世紀冰島著名詩人,早年曾經留學法國,後回到冰島主持一家大型出版社,並主編一份冰島最有名的文學雜志,七十年代末起,他開始主持自己的出版事業。他先後出版了六卷詩集,另外還翻譯過一些法國散文作品。



● 城市與海岸(之十五)

我被許諾我會被允許生活一個春天的早晨

清晰而涼爽的

春天的早晨

獨特地芳香而充滿活力

哦春天的早晨…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7,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三毛·鎖

這種中國的飾物帶著“拴命”的意思,孩子生下來給個小鎖戴上,那麽誰也取不去心肝寶貝的命了。不想它的象征意義戴著還算好玩,稍一多想,就覺得四周全是張牙舞爪小鬼妖魔等著伺機索命。這種時候,萬一晚上睡覺時拿下鎖來,心裏必定發毛。

是去臺北光華商場看人家開標賣玉的,這非常有趣,尤其是細看那些專心買物、低聲交談的一桌人,還有冬夜裏燈下的玉。

看了好一會,沒取下標,傳遞中的玉又使我聯想到“寶玉”“黛玉”、“妙玉”、“玉色大蝴蝶”……欲欲欲欲……。

結果心血來潮在一家店裏買下了三個銀鎖,一個給了心愛的學生印可,兩個跟著自己。左邊那只鎖上方兩邊轉進中間去的地方,勾得尖銳了些,兵器的感覺重;右邊那個比較小,可是淳厚。…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October 7,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栗本慎一郎《布達佩斯的故事——探索現代思想的源流》(6)

布達佩斯的深處

投靠權利的人們大多蔑視馬紮爾大眾的潮流。在學術界組織內志在成為大學者的人,無論是從學術思想、還是從學術經歷,都不僅不能理解波拉尼•(卡爾•波蘭尼),還看不起他。但是,波拉尼•米哈伊的經歷卻不能完全無視,而且他涉足領域所取得的業績從生物化學、科學哲學到社會科學,人們或感到困惑,或力圖抹煞這些業績。即使無可否認而得到承認的匈牙利出身的天才,像與美國原子能開發計劃出台有密切關系的、數學、物理學都占鰲頭的羅海姆•蓋紮那樣的人物,雖然沒有辦法否認,但還是值得做出正確評價,在全世界範圍內依然屬於傑出卻沒有名氣的思想家。…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October 7, 2016 at 9:55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