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黃永林 紀明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文化產業〉(3)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是更具生命力的保護傳承和產業發展方式

 …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October 18, 2020 at 5: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符號像徵與文化再生産

神廟和宗祠在巴特的神話符號論中不僅是文化產品,更是通過符號和技術形成的文化再生產工具,使傳統通過不斷的像徵系統得以維持。這個「文化再生產」和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的說法有何相同或相異之處?

相似性



文化的象征性維持:兩者都強調文化如何通過像徵系統維持社會結構。在巴特的符號學中,文化產品(如神廟、宗祠等)作為符號,通過複雜的像徵系統(如神話)來維持傳統和集體認同。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也同樣關注文化如何通過教育、習俗和社會實踐在一代代中傳遞下去,以維持社會結構和權力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5,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擬象理論視野下的文創產業:機會與挑戰 上

一、引言



在當代文化研究領域,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擬象」(simulacrum)理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思想資源。他在《擬像與仿真》(Simulacres et Simulation, 1981)中提出,後現代社會中的符號早已不再忠實映照現實,而是自我封閉、自我指涉,最終導向「超真實」(hyperreality)的境地。這意味著,真實與虛假的區分不再具有意義,人類生活被符號與影像所構造出的世界取代。…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4,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6)

生產地的社會文化被動態地融入和同化進經濟活動,反過來又被特定經濟活動所重塑。這種雙向關係能凝聚成一種路徑鎖定(lock-in),使雙方持續不斷地相互建構[4]。好萊塢電影行業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一方面,電影制作從當地一系列的社會文化資產中汲取養分,包括城市街景、自然景觀、生活方式等,這些要素賦予電影產品以鮮明的外觀特色和獨特的精神聯系;另一方面,相關電影產品也再生產了有關好萊塢的嶄新的文化想像、像徵意義和流行時尚,它們隨即被重新吸納入本土的社會文化資產,成為下一輪電影制作的投入[96]。更進一步地說,經濟和文化在生產地的相互建構還有可能成為推動地方重建和區域再造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越來越多西方後工業城市的政府部門增大對文化產業規劃和建設的投入,將其與城市更新、地方復興等戰略結合起來,通過大力打造文化設施和創意場域,培育有關地方的文化想像,促進地方營銷,吸引投資和人才,最終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103-104]。…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2,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莊慶達 何立德 廖君珮《漁村再生的願景與實踐》(6)

六、 海洋創意市集試辦-引進創意推展文化觀光

近年來,臺灣各地發展出各種以市集形式作為推動區域觀光的成功案例,較具知名且屬於定期舉辦的往往以各地所發展的農夫市集為首,由農民於固定時間在固定地點親自販售所種的農產品之行銷經營;此外,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包括「西門紅樓創意市集」、「天母生活市集」、「高雄藝術市集」、強調東方文化的「大龍峒東方創意市集」等。 八斗子漁村社區亦嘗試加入觀光創新元素,於 2014 年結合 6 月 8 日世界海洋日,假海科館廣場舉辦「世界海洋日,八斗子海洋創意市集」(詳見圖 2(c)(d)),辦理目的主要期待透過在地漁村特色之產業文化市集活動,拉近遊客與社區之間的互動關係,希望營造未來社區可自主發展的營運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January 1, 2020 at 10:53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巴特符號學與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

巴特符號學與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為文化創意工作者提供了深刻的啟示,尤其是關於如何理解、創造和利用文化符號與社會資本,來實現文化創意和傳播。以下是兩者對文化創意工作者的具體啟示:



巴特的符號學的啟示



符號的多義性與解構:巴特強調文化符號的多義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對於文化創意工作者來說,這意味著每個符號或圖像不僅是表面的表達,更承載著深層的社會意義。創意工作者可以通過對符號進行解構(或重新編碼),來挑戰或重新定義主流文化中固定的意義,從而引發新的文化潮流或社會思考。例如,品牌設計或電影創作可以通過顛覆性符號化,打破傳統象征系統,為消費者或觀眾提供更深刻的體驗。…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18,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莊慶達 何立德 廖君珮《漁村再生的願景與實踐》(9)(文献)

「漁村再生」輔導過程應朝此方面著手,有效利用社區閒置空間, 並就社區發展,應包含文化保留、有效利用、多功能使用、環境友善、符合社會公平正義與永續經營等理念,透過跨領域之專家整合及適當方法進行漁村社區的跨領域輔導,並使漁村社區培養自行解決地方所面臨問題的能力。其次,協助八斗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發展海洋文化創新產業,使漁村產業能夠活化振興, 吸引地方青年回鄉就業意願。並以對環境友善,資源永續觀點為基礎,就產業及地方角度思考發展在地觀光產業與文創商品,參考「原產地命名」等思維,以突顯地方特色。

建議外站團隊若進行相關輔導時,除持續輔導農村再生四階段課程外,亦應持續推廣社區居民對農村再生議題之了解、引導社區居民對計畫的認知,建立正確觀念、環境改善之感受並鼓勵投身參與。針對營造適居安全之環境,以維護生態環境、打造低碳精神之社區為目標,輔導進行硬體設施翻新或改善;另思考如何著重於減災難、減破敗屋舍、減髒亂點、減閒置空間(圖…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January 1,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趙雅麗教授:意義+故事,文創產業的「核心引擎」(上)

文化創意產業以高附加值、高融合度、高影響力、高增速等特徵成為引領各國產業創新和升級的重要力量,已被中國列入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

由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主辦的「高管沙龍」特邀前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前臺灣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前臺灣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現任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趙雅麗博士,從「意義經濟」的角度,介紹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與生成脈絡,並以文化盤點的觀念闡釋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工程,同時舉述文創產業的產品創新思維。

1

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是行銷「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9,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劉煥雲·文化、創意與地方產業結合發展之研究─以客家工藝產品為例(2)

隨著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配合文建會「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發展政策,臺灣各客家社區居民,已逐漸開始思考文化創意產業之相關發展問題。每一客家社區領導精英,都應該秉持「針對自己的條件,營造自己的特色」的社造理念,思考自身社區的哪些產業,可以轉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配合區域經濟作物的特性與產期,規劃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在邁向文化創意產業的潮流中,找尋出一條適合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的道路。換言之,配合台灣客家意識的覺醒,客家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可望成為台灣…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1, 2018 at 5:43pm — No Comments

旅遊語境中乾州古城文化的再生產研究

一、文化資源的存在

  乾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距今約有1752年歷史。從古時的軍事重地到商業發展的交通要塞,乾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十分豐富。它曾是南長城軍事防禦線上重要的指揮中心,清朝中衰之戰――乾嘉苗民起義的主戰場,流傳著1925年川軍熊克武部隊炸不開乾州石城的傳奇故事;它曾開通司馬、鎮溪(峒河)、武溪(??溪或萬溶江)三大水系,商旅直底洞庭與漢口,條條官道分別通往瀘、鳳、永餒、思南、印江、茶桐、秀山等地;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戰略的轉移,修築了湘川公路及乾州至所裏(吉首)的公路支線,水陸並進,創造了乾州古城的輝煌。…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August 12, 2016 at 1:14pm — No Comments

周錦宏·社會企業觀點下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3)

因此,本文嘗試以921 災後重建工作中,透過與社區居民協力而設立貼近生活、在地生產且充滿創意的兩個地方文化產業組織-台中縣石岡鄉傳統美食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個案A)與東勢鎮客家美食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個案B),做為研究個案,從社會企業的觀點,以地方文化產業作為分析的標的,透過相關文獻和理論的回顧與分析,來討論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現況與面臨的問題,並嘗試建構一個適合台灣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社會企業政策。…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September 7, 2016 at 10:43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2

本文建議維柯的「詩性智慧」(sapienza poetica)作為一種本體論框架,發揮它在今天的文化創意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有潛力,尤其是在強調創造力、符號生產和文化再創造的領域。維柯的「詩性智慧」概念源於他對人類認知和語言起源的探討,認為早期人類通過象征性思維和感性體驗來理解世界,這種「詩性智慧」不僅是一種表達的形式,也是一種認知的基礎。

將維柯的「詩性智慧」應用於文化創意產業,可能為這一領域提供一個新的本體論框架,幫助創意工作者從哲學和認知的角度,理解創意生產的本質及其意義——

創造力的本體論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19,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單世聯·闡釋文化產業:三種視角(9)

文化產業的“超真實”的“超”字意味著“仿真”比真實還要真,真實的根據是由模型而產生的。當真實不再單純是預先既定,而是人為地再生產成“真”時,它不是變得不真或超現實,而是比真的更真。比如,在電視世界里,醫生的形象有時就被當作真醫生,一個飾演醫生的演員羅伯特·揚就收到數以千計要求醫藥建議的信函,他後來出現在廣告中,向觀眾推薦無咖啡因的咖啡的神效。而另一個扮演律師和偵探的黨員雷蒙德·布爾,也收到數千封法律詢問和偵探協助的請求信。肥皂劇中飾演奸男惡女的演員,必須雇用保鑣才敢在公共場所露面。…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10, 2018 at 2:53pm — No Comments

林榮泰·文化創意˙設計加值(上)

Cultural CreativityAdded Design Value

作者:林榮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教授



文化創意設計

台灣過去的經濟蹟是架構在台灣人勤儉的習性,拼的是如何「降低成本(cost down)」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即所謂的代客加工(OEM)。隨著台灣人消失中的勤儉美德,加上產業結構丕變與外移,我們意識到降低成本固然重要,經由設計「提高價值(value up)」更重要,即所謂代客設計(ODM)。最後,透過文化加值設計產業,自創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所謂自創品牌(OBM),正是目前我們努力的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4, 2017 at 7:0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文創産業與尚・布希亞的超真實擬像

在後現代思想中,法國思想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以其「擬象」(simulacrum)與「超真實」(hyperreality)理論,深刻揭示了當代社會中符號與現實關係的斷裂。他指出,在「超真實」的狀態下,符號不再反映或掩蓋現實,而是徹底自我指涉,形成一個與真實脫節卻更具影響力的符號宇宙(Baudrillard, 1981)。這一視角對於觀察與分析當代文創產業的運作,無疑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理論工具。

一、超真實中的文創機會…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23, 2025 at 7:30am — No Comments

陳玉箴·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澎湖傳統飲食(14)

從上述規範,可抽繹出在地特色飲食文化需具備的特性,包括:



(1)地理性:在特定地理範圍內生產

(2)傳統性:經過相當年代的洗禮,傳統製法與產品特色依然保存

(3)特定技術(Know-how):在地發展出的技法、工法等

(4)道德性…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9, 2020 at 7:07pm — No Comments

李鳳亮·論文化新質生產力 上

文化新質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在文化領域的表現形態,加快其理論闡釋與實踐探索是推動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基礎。

新質生產力在文化領域內呈現新質態、新類型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具體到文化領域中,文化新質生產力可以概括為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以創新為驅動,以高科技為支撐,以高質量和高效能為指引,以文化創作生產為核心內容的先進生產力形態。文化新質生產力的先進性主要體現為其新質態的躍升、新類型的形成。…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uly 10,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封神榜》中國文化「再生產」教科書案例

從產業視角來看,《封神》是一個「文化 + 創意 = 好產業」的經典範例,而且它的生命周期之長、轉化形式之多,幾乎是中國文化「再生產」機制的教科書案例。

一、文化基因的穩定性…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25, 2025 at 8:53pm — No Comments

楊承志:中國文化產品價值的哲學思考 下

文化社會價值是一種超經濟的價值訴求,它是對文化產品使用價值的根本提升和相對規束,並為使用價值的創造和實現設置社會空間。顯然,現有通行的價格機制對於這些文化產品的文化社會價值調節是失靈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特殊的文化市場調節機制,另一方面,尋求市場之外的調節手段就顯得十分迫切。

文化產品價值實現與增值是生產過程創造和消費過程再創造的辯證統一…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22,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2)

二、故事的社會生命

接下來,我將以故事的“社會生命”為研究內容,而非它們作為躺在書架上的自主手工制品的組成結構。這一術語既應和了阿帕杜萊(Appadurai)的“事物的社會生命”,也應和了索緒爾(Saussure)研究“社會符號生命”(‘la vie des signes dans la société)的最初呼籲。只有緊緊圍繞“故事的社會生命”,我們才能使對於敘事的研究超越目前的局限,並在它活躍於不同的媒介、體裁和時間的時候,牢牢地把握它更為寬泛的社會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