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泰·文化創意˙設計加值(上)

Cultural CreativityAdded Design Value

作者:林榮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教授


文化創意設計

台灣過去的經濟蹟是架構在台灣人勤儉的習性,拼的是如何「降低成本(cost down)」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即所謂的代客加工(OEM)。隨著台灣人消失中的勤儉美德,加上產業結構丕變與外移,我們意識到降低成本固然重要,經由設計「提高價值(value up)」更重要,即所謂代客設計(ODM)。最後,透過文化加值設計產業,自創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所謂自創品牌(OBM),正是目前我們努力的方向。

設計的目的在於改進人類的生活品質,提昇社會的文化層次。設計師必須掌握社會文化的脈動,作為設計參考並將其反應在設計上。未來的設計必須回歸到人文美學的觀點,科技只是技術輔助的工具,不能用來主導設計。未來的設計乃是藝術、文化與科學的整合,以解決社會的問題,並重新定位人類的生活形態。尤其是21 世紀的數位科技世界,以「人性」為本,以「文化」為體的設計更加重要,即所謂的文化創意設計。本文旨在探討如何經由「文化」轉換為「創意」,加值產品「設計」,也就是「文化創意」如何「加值設計」。


文化產品的設計屬性


文化是人類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中所留下來的產物,包括語言、風俗、宗教、藝術、思維方法和生活習慣等。隨著產品市場的逐漸飽和,消費者的需求及願望也開始改變,由滿足象徵富裕的物質需求,變成追求心靈充實的願望。因此,設計必需被重新定位,新的設計定義必須回到文化思考的範疇,設計要加強人類與自然環境的溝通,形成設計與人文的對話。為了提昇生活品質與社會文化層次,文化產品的開發是必要的,從早期形隨機能而定的設計原則,到今日百家爭鳴的設計理念,設計已不再只是追求科技的發展與優美的造形,更應是致力於文化的傳承與維繫,形成日常生活的設計文化。

所謂文化產品,係針對文化器物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因素,加以重新審視與省思,運用設計將此文化因素,尋求一個符合現代的新形式,並探求器物使用後對精神層面的滿足。Leong (2003)提出了一個研究文化產品設計的簡單架構,如圖1 中間的倒三角形所示,將之區分為外在層次、中間層次與內在層次的文化空間。如以文化層次來區分則外在層次包涵有形的、物質的;中間層次指的是使用行為的、儀式習俗的;而內在層次則包括意識型態的、無形精神的,形成文化整合的設計論點(Leong,1996),如圖1 左邊所示。

本文根據這個簡單的文化空間架構,再經由相關的文獻探討,配合三個文化空間的層次,把產品設計時所需考慮的設計因素,區分為文化產品的設計屬性,如圖1 右邊所示。三個屬性也就是:(1)外在或外形層次:包括色彩、質感、造形、表面紋飾、線條、細節處理、構件組成等屬性;(2)中間或行為層次:涵蓋功能、操作性、使用便利、安全性、結合關係等屬性;(3)內在或心理層次:包涵產品有特殊涵意、產品是有故事性的、產品是有感情的、產品具文化特質的等。圖1 中文化層次、文化空間與文化產品設計屬性的對照,可以作為文化產品設計的參考(林榮泰,徐啟賢,2004)。

圖1 文化創意轉換產品設計的屬性(林榮泰整理)


陶壺是台灣原住民中常見的生活用器具,尤以排灣族的陶藝文化最為突出,除了豐富的文化意涵外,也一種用來代表階級與社會地位的象徵。魯凱族的黑褐色陶壺呈菱形錐體,古拙厚重,具原始美感,是收藏家的最愛。阿美族的陶器主要由婦女製作,製陶的時間通常利用農閒時,是最平民化的陶壺。例如,以陶壺為文化創意來源,設計師設計之前,必需先了解前述的陶壺造形、製作、使用與象徵意義等,再經過不同層次的轉換,成為不同創意的文化產品。如圖2 是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生鄭洪的研究,利用原住民陶壺為創意來源所設計的創意產品,圖2 中的A 是利用陶壺的形狀、圖案等外形特徵,直接轉換成手提袋,也就是所謂的外形層次的轉換。B 圖則是從陶壺的使用功能、行為等特性,轉換成不繡鋼的水果盤,也就是使用或行為的層次的轉化。C 圖是一個有縷空人形的燭台,當點上蠟燭時,燭火隨風搖曳,印在燭台外的人影,有如原住民圍著營火施行的慶典儀式,這種轉換無疑的是心理、精神層面深層的轉換,除了創意與智慧外,還需要一點幽默感。
 

計之前,必需先了解前述的陶壺造形、製作、使用與象徵意義等,再經過不同層次的轉換,成為不同創意的文化產品。如圖2 是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生鄭洪的研究,利用原住民陶壺為創意來源所設計的創意產品,圖2 中的A 是利用陶壺的形狀、圖案等外形特徵,直接轉換成手提袋,也就是所謂的外形層次的轉換。B 圖則是從陶壺的使用功能、行為等特性,轉換成不繡鋼的水果盤,也就是使用或行為的層次的轉化。C 圖是一個有縷空人形的燭台,當點上蠟燭時,燭火隨風搖曳,印在燭台外的人影,有如原住民圍著營火施行的慶典儀式,這種轉換無疑的是心理、精神層面深層的轉換,除了創意與智慧外,還需要一點幽默感。

圖2 文化創意轉換產品設計的層次(林榮泰整理)


文化產品的創意加值模式

設計師在設計一般產品,依循一定的設計模式與程序。同樣的,文化產品的設計也應該有其設計模式與程序。例如,設計前述的陶壺的文化產品之前,設計師必需對文化的表像及意涵加以調查,並針對其有形的、物質的、使用行為、儀式習俗、意識型態、無形精神等文化屬性,進行資料收集、分析、綜合等設計準備工作。當進入設計發想階段時,運用各種發想方法與設計手法,透過設計適切的把文化訊息表達在產品上,達到消費者深層的期望,觸發其使用需求。最後,透過文化認知的詮釋,設計師將自己的經驗情感投射在產品上,引起消費者的共鳴,而達到滿足消費者情感的需求。

就設計程序而言,文化產品的設計可以分成:擷取文化風格特色、形成設計概念模式,與完成文化產品設計等三個步驟,請參考圖3 的文化創意加值的模式。就文化創意加值而言,第一個階段是如何把原始的「文物資料」,賦予意義,經由「資訊加值」,成為有用的「設計資訊」;再經由分析歸納,透過「知識加值」,變成可用的「創意知識」;最後,則經由靈活運用的「創意加值」,形成有價的「智慧財產」。如果再結合現代資訊科技與電腦輔助設計的相關技術,可以透過數位典藏形成資料庫,甚至擴充為「設計知識庫系統」;再經由電腦輔助教學(CAI)系統,作為「設計學習轉換」的媒介。最後,則利用電腦輔助設計(CAD)系統,直接完成創意產品的設計。有經驗的設計師可以利用圖3 所架構的系統自我學習,完成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對於無經驗的設計師、初學者或是學生,也可經由這個架構學習如何設計文化創意產品。

圖3 文化創意加值的模式(林榮泰整理)

Views: 10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