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35)

雅克·普萊維爾(Jacques Prevert)詩選·現在我已成長

孩提時

我過著好玩的生活

天天是不能控制的笑

真正是不能控制的笑

然後是一種很是悲傷的悲傷

有時是兩樣一齊來到

我就相信我是絕望的

我就是沒有希望

我什麼都沒有除了要活著…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anuary 3, 2025 at 10:18am — No Comments

陳仲義:現代詩語的重要「紐帶」:隱喻與轉喻 3

對等原則作為隱秘而靈活的「槓桿」,聯結起隱喻與轉喻,共同實施語詞句子的運作。需要注意的是,對等並非相等的同義,對等是在對應,類似和相異,同義和反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故對等原則也是雅各布森所說的「平行」結構。這意味著對等原則中相似與相異,同義和反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奠定了在相似性中廣泛「代表」的可能,同時也暗含著向著組合過程不斷生發、延伸的多種可能。



即對等原則投射到組合軸上,組合軸也存在「替代」次序的支配可能。所以隱喻與轉喻之間,不管是「等價」「代表」「替換」關係,轉喻都帶有輕微的隱喻特性,而隱喻也同樣帶有轉喻的色彩。這種投射轉換也恰如羅蘭·巴特所言:「在隱喻中,選擇變成了鄰近;在轉喻中鄰近變成了一種從中選擇的範圍。因此,看起來,在這兩個邊緣上,創造似乎永遠有著存在的機會。」[8]正是雙方不可抗拒的親和、兼容,互為照耀才成為可能,它完全符合詩歌的復合意指功能。…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3, 2025 at 5: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四十九、愛

記住不要貯藏你的愛,也不要算計。不要吝嗇。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錯過人生。要讓你的愛開花、分享、給予,讓它成長。

一個偉大的國王有三個兒子,他想要選擇其中之一來作為他的繼承人,但是他覺得很難選擇,因為他們三個都很聰明,而且很勇敢,他們三個是三胞胎,同樣年紀,因此沒有方法可供判斷,所以他就去問一個聖賢,那個聖賢給了他一個建議。

國王回到家,將他的三個兒子都叫來,他給他們每一個人一袋花的種子,告訴他們說他要去朝聖。「它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一年、兩年、三年、或更長,這件事對你們是一個試驗。當我回來的時候,你們要將這些種子還給我,誰保護得最好就當我的繼承人。」然後他就離開去朝聖了。

第一個兒子想:「…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January 3, 2025 at 4:30am — No Comments

泰德·庫瑟的詩:星座

我在參加派對回家的路上,

十點三十分,一個漆黑的冬夜,沒有星星,

幾朵雪花飄落在

我的前燈的手臂上,它們正

摸索著黑暗的背部,

拽出裡面的東西,一個信箱,另一個,

一只搬運寶石的貓。在一個小鎮的

邊緣,我路過了四顆星星,它們放在…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2,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陳仲義:現代詩語的重要「紐帶」:隱喻與轉喻 2

回到漢字語義學上考量,隱喻即意謂借助「隱」——間接的外在的方式來「喻」深層的、被遮蔽的內容。如《小雅·正月》所示「潛雖伏矣,亦孔之昭」;如《文心雕龍》所說——「以障顯彰」,它與中國詩學的「興象」,在品質上庶幾相通。南宋詩人陳骙很早也把喻分為10種類型:直喻、詰喻、對喻、博喻、評喻、簡喻、虛喻、引喻等。2002年入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的程抱一(程紀賢)曾從字本位立場闡釋這一問題。他說表意文字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建築結構,和諧而經久不變,各個都像擁有意志和內在統一性的生靈,並且賦予與其他表意文字結合的巨大靈活性;整個漢語表意體系是通過它們聯絡事物和互相聯絡的紐帶,構成了一個「隱喻-換喻」系統。每一個表意文字都是一個強有力的隱喻,這一現象有利於在語言中形成許多隱喻表達方式。[3]…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28,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情動·宗教·武器化 上

情動研究強調宗教的情感力量如何被政治和媒介操縱,提醒我們警惕宗教的工具化與武器化趨勢,以避免其對社會產生破壞性後果。這一領域也呼籲建立更具反思性的…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December 27,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黃力之·興、觀、群、怨:中華美學精神管窺 下

明謝榛《四溟詩話》云:「凡作詩,悲歡皆由乎興,非興則造語弗工。」清吳雷發《說詩菅蒯》也說:「詩固以興之所至為妙。」清焦循《毛詩補疏序》云:「夫詩,溫柔敦厚者也。不質直言之而比興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務勝人而務感人。」今人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便將「興」解釋為「排遣情感」。可見,把「興」看成藝術創造的真正動因,承認審美情感是審美對象的第一結構,並非個別見解。…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27,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神山傳說

很久以前,沙巴神山的山峰上盤踞著一隻有著金色長鬚的巨龍。它擁有一顆異常漂亮的龍珠。中國的皇帝想要擁有這顆龍珠,他便下旨讓魏秉和魏善兩位皇子去取龍珠。

「誰若成功把龍珠給朕帶回來,這皇位就是誰的。」皇帝說。

魏秉和魏善帶領艦隊就此啟程橫跨南中國海。歷經數月航程,他們抵達了神山的山腳。不幸的是,許多將士在攀登神山時不慎滑墜陣亡。魏秉和魏善並沒有放棄,總算抵達了山峰。他們得知巨龍棲息在一個巢穴裡。

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巨龍攻擊。…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December 27,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林斯諺·藝術家是否需要藝術哲學?下

理論對創作的負面影響?

在此我們必須考慮一個相反的看法,就是閱讀太多理論反而會限制創作能力。的確,有些藝術家可能認為理論會限制思考框架,例如無形中被理論牽著走而不自知,或是模仿理論的思維去創作而無法創新。舉一個常見的類比,年輕的作家在剛開始創作時可能都會面臨一個困境:時間有限,到底要多讀還是多寫?有些人會認為,讀太多反而有反效果,因為讀太多容易會被其他作家影響,進而變成模仿,走不出自己的路。如果這個反駁成立,會對我對創作面的間接影響這部分構成挑戰,也就是質疑理論的潛移默化會是負面的。

閱讀藝術理論是否會無形中被理論牽著走而不自知,或是模仿理論的思維去創作而無法創新?…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December 27,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泰德·庫瑟的詩:一月

在夜晚冰冷的蜂房中,只有

一格小屋被點亮,或者似乎是這樣。

這越南咖啡館,散發著溫柔的光、

香氣擁有,花兒的形狀。

笑語,歡聲,碗筷叮當。

玻璃之外,這座冬的城市

像一架古老的木橋吱呀作響。

一陣狂風疾馳在你我腳下。…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27,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雅克·普萊維爾(Jacques Prevert)詩選·慵懶的早晨

那是可怕的

一個煮硬了的蛋在一個錫櫃台上裂開的小聲響

那聲音是可怕的

當它在一個飢餓的男人的記憶中攪動

那人的頭也是可怕的

那飢餓的男人的頭

當他看著自己在早晨六點鐘

在一家大商店的鏡中…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December 27,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四十八、挑戰

一些奮鬥是一定要的。在經過暴風雨--閃電、打雷、和悲傷,以及喜悅和快樂之後,我們會變得更豐富。

我聽說有一個古老的寓言,它一定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寓言,因為那個時候神還住在地球上……

有一天,一個人來,他是一個年老的農夫,他說:「看,你或許是神,你或許創造了這個世界,但是有一件事我要告訢你:你並不是一個農夫,你甚至連農業的初步都不知道,這部份你還需要學習。」

神說:「 你有什麼建議? 」

那個農夫說:「你給我一年的時間,讓事情按照我的意思去進行,然後再看看會怎麼樣,將不會再有貧窮!」…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December 27,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亞里士多德的 mnesis(記憶)概念與情動研究 上

愛墾APP:亞里士多德的 mnesis(記憶)概念與情動研究(affective studies)之間的關聯,主要體現在…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December 27,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陳仲義:現代詩語的重要「紐帶」:隱喻與轉喻 1

摘要:人類生活充滿了隱喻活動,最具創造性的隱喻無疑來自詩歌這一特殊文體。現代詩語的重要「紐帶」:隱喻與轉喻的蓬勃展開、長盛不衰,得益於結構主義能指/所指、選擇/組合的原理。以台灣中生代詩人簡政珍為取證,確信隱喻建立在相似性、類比性基礎之上,與其孿生關係的轉喻則建立在相鄰性、接近性基礎之上,兩者遵循「對等原則」,在互換、互滲、互化中共同參與了一切詩語活動。在現代詩語的部落裡,詩人正是通過張力這一充滿「血緣」的紐帶,凝聚了家族與非家族的所有成員。

一、隱喻與轉喻的同胞孿生

結構主義的能指/所指、組合/選擇原理,將傳統的隱喻修辭引入到一個新的認知水平。…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27,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 1

內容提要:「自我指涉性」是當代西方文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從俄國形式主義到法國結構主義乃至後結構主義的歷史過程,在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的思想建構和學術轉變中有著十分複雜而深刻的意義。有鑑於此,本文將沿著從羅曼·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的線索,梳理這一思想的萌芽及發展的歷史脈絡,並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中考察其來龍去脈。

「自我指涉性」(self-referentiality),…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December 27,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2

Nairne 等(2013)首次通過詞表記憶實驗證明了有生命的記憶材料更容易被識記,此後生命性與記憶之間關係得到了更多的研究(e.g. Bonin et al., 2014; VanArsdall et al., 2015)。這些研究表明,生命性對於記憶的促進作用是一種穩定且普遍存在的效應,這種現象被命名為「生命性效應」(animacy effect)。關於生命性效應的研究是「適應性記憶」(adaptive memory;即人類更容易記住對生存有利的信息)…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December 25,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從形象到類像——關於當代審美觀念的轉換 7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語言學的影響。我們經常說,沒有空氣和水,就沒有生命。實際上,沒有語言,人類也沒有生命。類像的出現,正是對語言意義的確定性和外在性的否認。早在十九世紀,蘭波就說:不是詩人在說語言,而是語言在說詩人。在20世紀,克羅齊認為語言是歷史誕生的前提,羅蘭•巴爾特認為語言是人形成的條件,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存在的家園,維特根斯坦認為意義即用法。富科認為不是人說語言,而是語言說人。這,當然就是我們所強調的二十世紀美學的語言論的轉向,應該說,語言論的介入是美學觀念的轉型的一大契機。…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25,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泰德·庫瑟:穿上我的外套

有過一種時刻,

作為一個孩子,

當我穿上外套的時候

我想我的手

不會成功穿過去

到另一邊,

或者會伸出來

鉤子,或爪子,

變成畸形在經過…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25,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劉晉晉·互象:一個被忽視的關鍵詞 10

2、互象與形象意義的生產

上述分類中作為例證提及的形象范疇,有很多跨越上述分類而存在,從不同視角可分到不同類別。這說明過去的各種形象范疇注重的是形象的所有制、時間順序等方面,忽略了圖像間性,未關注形象與其他形象的關係。然而從符號學的角度說正是形象間的關係使形象有了語義或意義。把形象理解為互象,是將其置於一種與其他形象的關係中考慮。形象之間的各種關係像語詞之間組成的各種關係一樣,使形象處於一個系統之中。最簡單和基本的系統就是格雷馬斯所說的語義軸。形成比較和對位的兩個形象就構成了形象的語義軸。…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25, 2024 at 12: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