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那些學說對懷舊消費現象持批判反思態度?
在懷舊消費(Nostalgic Consumption)的研究中,持批判反思態度的學者往往強調其商品化、意識形態操控、擬象性(simulacra)等問題,並質疑懷舊如何影響我們的歷史認知、社會認同和消費行為。
以下是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立場:
1. 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懷舊即「擬象」,是對真實歷史的掩蓋…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3.萊斯利·阿黛爾·考夫曼(Leslie Adelson)—— 記憶與情動的交匯
關鍵詞:記憶的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 in Memory)、「情感遺產」
現代懷舊消費不僅是影像、物品,還涉及情感體驗,如懷舊食品、懷舊音樂、復古服飾等。
懷舊帶來的感官觸發…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6:00am — No Comments
西伯利亞東部通古斯族的吉利亞克人[作者這里有誤。吉利亞克人不屬通古斯族。有的學者將之劃入古亞細亞族。]每年1月份舉行一次與此相同的熊節。「在他們的宗教儀式中,熊是全村最受照顧的對象,是最主要的角色」。把老母熊殺掉,小熊在村里養起來並不給它喂人奶。當熊長得夠大了,就從籠里取出來,拖著走過村子。但是,他們先把它引到河邊去,認為這樣做會保證各家打漁豐收。然後把它牽到村里各家,各家有魚、白蘭地等物獻給它。有些人匍伏在它面前。…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關於懷舊消費與擬象(simulacra)的問題,情動領域(affective turn)的學者中,有不少探討過懷舊如何作為一種情感策略影響個體與集體的認同、消費模式以及媒介傳播。
以下是幾個核心學者及其相關觀點:
1. 斯維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2001)…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現場性包含一部分難以精確形容的氣或能量,要從理論上定義有很多挑戰,但如果反過來想,沒有現場的話會缺少什麼?其中兩個很重要的差別是:
第一,實體表演時表演者與觀眾的共情關係,是在互相觀察、影響之下微妙地流動,而虛擬實境中顯然影像是單向輸出的,表演者無法感受到觀眾。
第二,在現場表演中情動的傳達,就我個人而言比在虛擬實境中強烈,但透過虛擬實境的媒介結構與安排設計,還是可以保留一部分。我自己觀賞劉守曜虛擬實境紀錄時,沒有辦法感受到表演者的氣場和現場性,但是相較於2D電影,還是更有臨場感,並且在某些段落能感受表演者的情動。
根據哲學家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的說法,情動與情緒兩個概念的差異在於情動是原初的、非意識的、無意指(asignifying)、非主體或者前主體的,而情緒是衍伸的、意識的、具有意義的,並且可以和主體嫁接在一起。…
Added by desafinado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白楊樹的湖中倒影,讓人頓悟「美」
在台灣,我大概一年只做一次演講。今天來跟法學院的同學談談人文素養的必要。人文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暫時接受一個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個大方向。
先談談文學,指的是最廣義的文學,包括文學、藝術、美學,廣義的美學。為什麼需要文學?了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係?如果說,文學有一百種所謂「功能」,而我必須選擇一種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個很精確的說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pm — No Comments
什麼是好詩?如果讓我來「摸象」,我認為那些舉世公認的好詩,大抵是感性、智性與神性的結合
詩,就像一頭大象,而全天下的詩人,其實都是盲人摸象。每個詩人的知識結構與社會生活的時空不同,創作的經驗不同,寫出來的詩,也就各有千秋,很難有統一的、標凖的答案。這很像太陽的萬丈光芒,一個優秀的詩人,如果能夠拽住其中一縷,寫出幾句或幾首好詩來,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麼,什麼是好詩?如果讓我來「摸象」,我認為那些舉世公認的好詩,大抵是感性、智性與神性的結合。…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曲藝是中國文藝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門說唱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媒體的出現給曲藝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微時代快捷的傳播方式也為曲藝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曲藝能否善用微時代新媒體的優勢來開拓新思路,推進曲藝的創新與發展,是當前曲藝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新媒體讓曲藝煥發生機
「看得少,聽得少,自然不懂也不了解。只有多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年輕人與鼓曲親密接觸,他們才有可能欣賞並喜歡上這門獨特的藝術。」作為評書版《海賊王》的幕後策劃,「80後」的謝岩這些年來想方設法加強戲曲曲藝的傳播。他創新推出的評書《海賊王》在考拉電台社區引發無數「圍觀」。大家都覺得這種新形式「太好玩了」。…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Virunga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鮮拿哥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四
如果我們都是對外的隨時敞開的情感主體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我們都是情感自動機(auto-affection),「作為情感自動機,在我們之中始終存在著接續的觀念,伴隨著此種接續,我們的行動能力或存在之力也在一條連續線上以一種連續的方式得以增強或減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affectus,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存(exister)」(《萬塞訥》 8)。這種接續的連續線正是生成…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此外,在句子閱讀任務中,當句子中的動詞能夠暗示其後名詞的生命性特征時(比如「警告」的賓語是生命名詞,「打開」的賓語是非生命名詞),名詞生命性的差異能夠由被試剛讀完動詞時的腦電活動提前反映出來(Wang et al., 2020)。目前研究多關注個體在單純感知或理解生命性信息時的神經活動,而缺少記憶任務中生命性效應的認知神經表征研究。未來研究可在神經生理層面對生命性效應進一步探索,例如研究者可利用經顱磁刺激(…
ContinueAdded by Zenkov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就我個人體認而言,哲學就是,我在綠色的迷宮裡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晚上降臨,星星出來了,我從迷宮裡抬頭望上看,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斗;哲學,就是對於星斗的認識,如果你認識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宮,不為眼前障礙所惑,哲學就是你望著星空所發出來的天問。
掌有權力的人,和我們一樣在迷宮裡頭行走,但是權力很容易使他以為自己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路,而且還要帶領群眾往前走,而事實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麼方位,也不知道這個方位在大格局裡有什麼意義;他既不清楚來的走的是哪條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裡去;他既未發覺自己深處迷宮中,更沒發覺,頭上就有縱橫的星圖。…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21, 2025 at 9:30pm — No Comments
2、「肝在志為怒」
怒是人們受到外界刺激時的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一種不良的情志刺激。怒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故稱「肝在志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傷肝,導致疏洩失常,肝氣亢奮,血隨氣湧,可見面紅目赤,心煩易怒,甚則可見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洩,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現為情緒不穩,心煩易怒。
3、「脾在志為思」…
Continue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February 21, 2025 at 9:02pm — No Comments
3. 如何將「情動」變成「文化創意的驅動力」?
愛墾網16年来的公益分享說明,我們可以透過三個步驟來「channel」弱小個體的情動,使之變成文化創意的動力:
(1)察覺:從「被情動控制」,到「察覺情動流動」
•問題:我們經常以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其實我們的情感經常被外界觸發,例如社群媒體的憤怒、廣告的刺激、新聞的恐慌。…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February 21, 2025 at 2:00pm — No Comments
夜暗似壺
他是壺中之酒
耐心的釀造日月星雲
給我們幽麗的昨日
晨霧如花
他是花內之蕊
默默孕育金色的果實
給我們燦爛的今天
若你以為他是唐朝人
那你就錯了
要說你們根本不認識
那更是荒唐
其實,他可能就住在我們隔壁
也可能就住在我們家裡
說不定他就是我們的老爸爸
大哥哥,或是朋友知己
在他的呼吸裡,有淚也有笑
在他的聲音裡,有一個唐朝
多姿的向我們走來
就像我們明天將多姿的
走回成都路走回長安東路……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1,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對此轉喻,簡政珍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方面,轉喻經由意象或是語言牽引隱喻;另一方面,以比喻的傳統與運作來說,轉喻是反其道而行,是一種逸軌的行經,因而有解構的姿容。」[16]此見解,與拉康眼中,轉喻是欲望的動力或殘餘的一種「小它物」,有沒有內在聯系?在某種意義上或可說,轉喻也是對隱喻的某種拂逆,或是對其「血緣」的接種、延伸,雙方猶顯得伯仲難分,它教整個現代詩的象喻寫作變得複雜和豐富多彩。但實際書寫中,詩人們不必太顧及轉喻與隱喻的差別,倒是必須清楚隱喻的思維機制,千方百計地杜絕所謂老去的「化石」隱喻、或「睡眠」隱喻的侵擾。故上世紀八十年代認知語言學家萊可夫(Lakof)和特納(Turner)特別提供四種創新途徑:拓展對應關係(Extending)、增加細節描述(Elaborating)、整合多個隱喻(Com-posing)、質疑常規隱喻(Questioning)是很值得借鑑的,它們將有助於提升詩歌隱喻的活力。…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1,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環境與聲音的變化
除了媒質的性質,外部環境條件也會影響聲音的傳播,例如:
1. 溫度對聲音的影響
溫度越高,空氣中的聲速就越快。例如,在炎熱的夏天,聲音的傳播速度比寒冷的冬天快。這也是為什麼在寒冷的冬夜,遠處的聲音聽起來更清晰,因為低溫導致聲波在不同溫度層間的折射,進而影響聲音的傳遞方式。
2. 濕度對聲音的影響…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20,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沙子從沙漏中漏下,音樂落入音樂:
這裡的運動不是像徵化的,而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是時間和聲音自身的「生成」(devenir)。音樂不會停止,它不斷流動,這是一種純粹的感性現象,而非為了表達某種像徵意義。德勒茲可能會認為,詩的這一部分體現了一種非層級化…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20,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