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4)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1)

地衣是一種鄉間食物,其狀極似單片黑木耳,也稱地耳,因其貼地而生,也有稱地皮、地皮菜、地壤皮、地皮踏子和雷公屎的。地衣在低等植物中,與藻類、菌類並列,稱地衣門。地衣也是植物界特殊的類型,它是菌類和藻類的共生體。共生體由藻類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供給全體,而菌類主要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植物體主要由菌絲體組成,以子囊菌最多;藻類多分布在表面以下的1至數層,以綠藻或藍藻為多。常見地衣有殼狀、葉狀和枝狀。《本草綱目》載:地耳,釋名地踏菇,甘、寒、無毒,明目益氣,令人有子。…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10:48pm — No Comments

陳志澤·歡慶與沈思——中國散文詩百年(下)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10:31pm — No Comments

陳志澤·歡慶與沈思——中國散文詩百年(上)

《新青年》雜志1918年5月發表了北大教授劉半農翻譯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文末附註稱它是一篇結構精密的散文詩。“散文詩”這一名稱從此開始在中國報刊上出現。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郁》,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傳入中國,極大地影響與推動了中國散文詩的誕生與發展。此後,魯迅與他的《野草》及一大批現代散文詩作家與作品開創了中國散文詩的基業,引領了中國散文詩的出發與前進。彈指一揮間,中國散文詩一百年的歷程成為美好回憶。

 …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10:29pm — No Comments

管管·三朵紅色的罌粟花—悼七友Y·H·

聞說有了戰事,那麽下一站,下一站是蛺蝶。



於是我為汝再鑿一泉。汝之右泉是敵人之泉。汝之左泉是友朋之泉。雙泉淙淙。淙淙雙泉。單單為了一個理由。讓汝速速淙淙。淙淙至斜斜的天河。

一株白楊自汝之身。就忽的拔地舉起。舉起一些再也不會停止的蕭蕭。舉起一些烏鵲聒噪的歲月。…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8)

一、敘事之「跨界」移動及流變現象愈形顯著



「跨界」指從原有範圍(無論抽象意識或實體)涉足到另一領域, 如將原有敘事內容以不同媒材、組織方式或媒介(平台)再述或轉述之,因而跨界移動與內容形式的變化是「敘事傳播」首應關注的特質。在傳播媒介愈形發達的此刻,小說、電影、電視劇、漫畫甚至新聞報導等俱都顯示了大量快速流動的跨界現象,亦即任何故事經過移接、轉嫁後,新的故事具有多個創新或可追尋的來源,顯示各種「改編」替換了部分或全部媒材及符號的形式與組織。

舉例來說,2004 年 12 月 26…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53)

最使人驚異的是布須曼人追尋腳跡的工夫。他們能夠很迅速的在植物叢生的地面追尋腳跡,他們看來好像不十分注意的樣子,但在忽然轉變或有些異常的事件發生時,他們就會用一種姿勢表示出對於最細微事物的敏銳觀察的能力。”47



沒有一個北極探險家不稱贊北極人觀察能力的敏銳和活潑。開恩(Kane)說:“他們對於他們的荒涼的家鄉知道的很周詳。天氣上的每一變化,如風吹冰凍都非常注意,這種變化對於過境鳥類飛翔的影響,他們可以用他們觀察本地動物的習慣的同樣敏銳的感覺,預知一切。”



而且這種狩獵民族不僅用他的眼力,而且還要靠他的手力。他們不但要具有追逐和觀察鳥獸的能力,而且還要知道如何捕捉的方法,因此他需要合用的武器,在任何必需品之上。所以在狩獵民族中武器特別發達,實不足奇。…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高曉松《魚羊野史》1月15日(3)

雖然新中國成立後一直長期被壓制,但請相信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永存的,因為徐志摩跟政治毫無關係,就是愛情。所以當政治稍微一鬆動,徐志摩的詩復出很快,到我上學的時候,大家又人手一本徐志摩的詩,每個人都在讀,“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如果對比一下郭沫若寫的詩,還是覺得徐志摩偉大,郭沫若有一首詩叫《毛主席,你賽過我的親爺爺》收在在郭沫若文集里。我會背,“天安門上紅旗揚,毛主席畫像掛墻上,億萬人民齊聲唱,毛主席萬歲萬萬歲,萬歲萬歲壽無疆,毛主席賽過我親爺爺”。哈哈,郭沫若寫的詩。

 …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8:24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52)

描寫的材料是很貧乏的;對於配景法,就是在最好的作品中,也不完備。但是無論如何,在他們粗制的圖形中可以得到對於生命的真實的成功,這往往是在許多高級民族的慎重推敲的造像中見不到的。原始造型藝術的主要特征,就是在這種對生命的真實和粗率合於一體。



所以世人時常拿原始民族的圖畫和兒童的繪畫相比擬,實在是很奇怪、很不正確的;因為在極幼稚兒童的胡亂塗雅中,絕沒有一點像在狩獵民族繪畫中,所顯然具有的敏銳觀察能力。我們的兒童亂畫在桌子上和墻壁上的藝術作品,像征者實多於寫實者。兒童藝術和原始民族藝術的唯一相似之點,只有後者和前者一樣的不知道配景法。…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麥家·口風欠緊的錢德勒

“你的口風不夠緊,話太多,表現欲太強。”

這是一個被跟蹤的女人對一個跟蹤她的私人偵探說的話,偵探叫馬洛,久聞大名了;女人的生活複雜,過多的願望給她帶來了重重麻煩,為了減少麻煩,她反復更換名字,像個秘密特工一樣的。她的努力起到了作用,把我搞糊塗了,記不得她的名字。好在我沒有忘記她的“家”——小說的名字——《重播》。這是雷蒙德·錢德勒最後一部小說,出版於1958年。第二年,上帝沒有讓他自己動手,主動帶走了這位曾幾度試圖自殺的作家。我想像,錢德勒走的時候,床頭可能放著的東西有酒杯、煙斗、眼鏡,還有一本新出版的《重播》。那時候還沒有照排技術,書籍都是鉛字油印的,墨跡味很濃。有人說這叫墨香,其實那不是香氣,而是有點臭的。

 …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42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沒人幫著撓背

⊙奈良縣 69歲 男



六十幾歲的夫婦倆還坐在公園長椅上,好奇怪啊。

而且明明沒怎麼說話,我心裏卻一直飄飄然的。

你又是怎麼想的呢? 

 

⊙島根縣飯石郡 89歲 女…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39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8)

中國哲學是就“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道”具象於生活、禮樂制度。道尤表象於“藝”。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莊子《天地》篇有一段寓言說明,只有藝“象罔”才能獲得道真“玄珠”: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司馬彪云:玄珠,道真也)使知(理智)索之而不得。使離朱(色也,視覺也)索之而不得。使喫詬(言辯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7)

藝術家經過“寫實”、“傳神”到“妙悟”境內,由於妙悟,他們“透過鴻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這個使命是夠偉大的!

那麽藝術意境之表現於作品,就是要透過秩序的網幕,使鴻濛之理閃閃發光。這秩序的網幕是由各個藝術家的意匠組織線、點、光、色、形體、聲音或文字成為有機諧和的藝術形式,以表出意境。



因為這意境是藝術家的獨創,是從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觸時,突然的領悟和震動中誕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觀的描繪,像一照像機的攝影。所以藝術家要能拿特創的“秩序的網幕”來把住那真理的閃光。音樂和建築的秩序結構,尤能直接地啟示宇宙真體的內部和諧與節奏,所以一切藝術趨向音樂的狀態、建築的意匠。…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原田玲仁《每天懂一點色彩心理學》男女色彩話題

◎有關色彩心理學的話題,是絕好的溝通工具 

經過幾次約會後,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這時,如果可以巧妙地把握聊天的話題,自然會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比如,自己的夢想、家庭、往事等平時不常說起的話題,在這個時候都可以講給戀愛的對象聽。談這些話題叫做"自我開放",即坦誠地向對方講述自己的一切,傾聽者會感受到講述者的信任和好意。了解了對方鮮為人知的一面後,對對方的感情自然會上一個新臺階。…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3:20pm — No Comments

順順的圍兜·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

196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年輕人德里達,突然向原有的“結構主義”提出了挑戰和批評,一舉成名。1968年的法國學生運動中出現了“後結構主義”,而海德格爾的理論精神也被奉為圭臬。20世紀80年代,錢鐘書將其翻譯為解構主義。

結構主義哲學運動的起源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創始人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出現在二戰後的法國。索緒爾把語言看作一個封閉的記號系統,且研究其內部結構。

結合當時的科學界熱衷於研究微觀世界,是不是能感受到科學界和哲學界的互通?

結構主義的支持者試圖孤立的解釋現象,將其它的現象排除在理論之外。他們認為對事物的研究應當是對內在結構的分析把握,與外部現象毫無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7,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51)

有些假面具上所描寫的動物形像,至少也和在最好的骨頭雕刻上的有同樣的生動;有許多臉譜上所表現出的埃斯基摩人的特殊形態,幾乎和活人一樣神氣。40但是大多數的動物形像尤其是人物形像,卻畫得不近實際——都是些張著血口露著牙齒的猙獰面孔,有的在前額上有一條血紅的破口,有的長著一隻閃光嚇人的眼睛,有的是一個獠牙的面孔從另外一個頭的眼窩中伸出來。常常把動物和人形,很奇怪的湊合在一起。



一個面具作出海鴨,另一個面具作出水獺,都是照著自然的樣子描畫的,但是從反面一看,又現出一幅魔鬼的面孔來。41有一個魔鬼的頭上生著六隻手;又有一個頭上生出兩隻翅膀。我們還可以看到疏克利喜阿斯(Zucretius)的原始混沌期的動物形像。…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7, 2020 at 2:00pm — No Comments

張昕宇《侶行~愛到極致,行到極端》(12)第四章·馬魯姆火山,地獄也是天堂

火山是大自然力量與美的結合,值得每個男人為之血脈賁張。

 

 

拍攝火山的這個動作,我已經練習過無數次。

上馬魯姆火山,必須要租飛機。我們跟一個叫菲利普的飛行員聯系兩年了,他就是專門送各路探險隊上火山的。在出發前,我們卻聯系不上他了。後來才知道,一次他飛越火山的時候,出了事故,機毀人亡。

沒有黑匣子,不知道飛機墜毀原因。有數據支持,飛越馬魯姆火山墜機,不是小概率事件。那里也是個死亡禁區。…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September 26, 2020 at 10:36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7)

施植明(1993,頁 xiii/Morin, 1990)繼而指出,「知識並不是世界的倒影而是我們與宇宙之間的對話。我們的真實世界是我們心靈的真實世界,將永遠無法摒除混亂。…理論並非知識的終結,而是可能的出發點」。

而據 Morin(1990/施植明譯,1993),現代科學思維排除了含糊、不確定與混亂後實則僅僅揭露了現象所遵循的簡單秩序。但人們猶需整合所有簡化的思考方式,摒除支解、約簡、單一與盲目的結果進而追求多元向度的知識。在體認所有知識都是未完成與不完備的情況下, Morin 認為要盡力將研究客體放在適當脈絡(context)裡,將過去的事實與可能的變化整合起來重新思考真理與知識。



而如…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September 26,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張昕宇《侶行~愛到極致,行到極端》(11)第四章·馬魯姆火山,地獄也是天堂

瓦努阿圖不歡迎我們



要征服馬魯姆火山,需要先征服當地的土著人。否則他們會送給我們飛鏢、利劍,最後把我們的屍體扔進火山里。

這是我們向導帕斯卡給我們的告誡。他撂挑子了,不跟我們去火山。

還是“四人幫”,我、梁紅、魏凱、曾喬,帶了500多公斤行李,繩索、攀巖登山設備、拍攝儀器等,飛抵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

 …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September 26, 2020 at 10:28pm — No Comments

亞瑟·蘭波散文詩《彩畫集》の 譯者前言(下)

有研究者將《彩畫集》各篇大體分為幾類,如《故事》、《王權》、《工人》、《流落》、《黎明》、《波頓》等歸於敘事一類;《童年》、《人生》、《守夜》、《青春》,包括對於已不存在於世或新出現的人物如《古意》、《守護神》等屬於回憶聯想一類;《洪水之後》、《致某一種理》、《野蠻》、《虔敬之心》等是祈願、祝頌類;描述類有《輪跡》、《城市》、《花卉》、《海角》、《橋》等;有關節慶一類:《滑稽表演》、《冬天的節日》、《Fairy》、《演劇》等。



這種分類雖可供參考,便於理解作品的內容體制,但如類似遊戲之作《H》、表現某種沈痛感情的《焦慮》、《大拍賣》等就很難歸入上述任何一個方面。蘭波為什麼到後來放棄寫傳統形式的詩作轉而致力於散文詩,這顯然與波德萊爾著名的散文詩發表之後巴黎詩風變化有關,當時寫散文詩以及自由詩的作家很多,馬拉美即寫有許多散文詩作品,已成為傳世之作。

 …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26, 2020 at 10:19pm — No Comments

洪杉《席勒的敘事經濟學》(下)

席勒說:“我們可以把歷史看作是一係列罕見的重大事件,其中某一故事被廣為傳播,通常(但不總是)是因為有了極具吸引力的名人(即使只是小有名氣甚至是虛構的人物)的加持,而倍添了人們對這一故事的興趣。”

對企業而言,講述是把雙刃劍。你或你的產品或許能夠因此取得突飛猛進的快速成功,但需要警惕,這種成功有時只是曇花一現。當講述出現錯誤時,被用戶拋棄的速度也可能一樣快。想要能像蘋果公司一樣獲得持久的成功,除了講述外還需要其他的支撐。…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September 26,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