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德勒茲的最終文本之一題為“巴特比(Bartleby)或文學句式”。[1] 這一標題是他特有閱讀方式的最好總結。與其他神聖文本(texte sacré)傳統不同,他將這一作品描述為句式的開發:實現文本質料性(matérialité)的一項質料操作。“句式”(formule)這一術語置作品的思想於二元對立中。
一方面,句式與故事(histoire)、與亞里士多德的情節(intrigue)相對。另一方面,句式又與象征(symbole)、與意義隱藏在敘述背後這一想法相對。因此,《巴特比》不是一個關於貧困的書記員的古怪與不幸的故事,也不是人類處境的象征。它是一種句式,一場演出(performance)。
…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德勒茲否定了自己有知識庫,原因是他並不是一個想建立一個宏大的哲學體系,和自己的哲學體系的這樣一個人。即使是他重新去談論同樣的思想家同樣一個問題同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卻讓我們感覺到是在談一個完全全新的或者是另外一個人和問題,例如他說尼采,他前後兩次談及的尼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
第一個形象是一個嚴謹而系統的思想家,基於對權力意志的複雜概念建立了自然哲學。而第二個形象是在《千高原》里提出來過的一個發明了新話語的人,他使用的哲學是一種反哲學,它的定義是根據它與外界強度的關係所定義的,他並沒有提出一種所謂的自然哲學,相反這個尼采是一個格言警句式的思想家。…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如今,坐上西去的列車,經過沙坡頭段沙漠時,沿途那些化腐朽為神奇的麥草方格,那些郁郁蔥蔥的沙生植物,那些巍然挺拔的樹木,無不在訴說著一個中衛人歷盡艱辛而不退縮的經歷,訴說著治理沙漠浩大工程的豪邁。應該說,沙坡頭旅遊風景區的誕生,就是中衛治沙成果的濃縮。沒有治沙成果,就沒有舉世聞名的沙坡頭。中衛人民造就了沙坡頭,使沙坡頭名揚四海。
經過半個多世紀治理,沿騰格里沙漠邊緣,中衛人民營造出一條綠色屏障,不僅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也使生存空間得到了擴展,迫使沙漠後退15公里,奪回了被風沙吞沒的土地。沿北幹渠、堿堿湖一線,開發沙荒地10萬畝,搬遷乾旱山區群眾定居,使昔日“黃沙滾滾不見天,風吹蒿斷無人煙”的北部沙漠成為渠道成網、園林成片、良田成方、瓜果滿園、稻麥飄香的新灌區。…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如何理解德勒茲?什麽是德勒茲?
德勒茲作為撰寫過文學、電影、音樂和繪畫等眾多藝術領域評論的後現代哲學家,其理論和概念的影響都遠遠超出了哲學領域。“褶子”作為德勒茲重點闡述的概念之一,與他的“根莖”、“差異”、“運動-生成”、“欲望”等詞匯一起構成了其激情的生命哲學。而由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主辦、汪民安教授主編的當代藝術評論期刊《褶子》正是受到了這個概念的啟發,將目光聚焦在當代優秀的國際藝術評論以及哲學家撰寫的思考藝術的經典文本,期望對國內藝術評論和藝術創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
Continue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本文研究架構如表 2 所呈現,本文從三生漁業及社區發展的永續面為基礎,探討八斗子漁村面臨之問題,經由跨領域專家意見,執行漁村再生相關工作項目後,得到輔導結果,並於輔導過程中之問題得到未來輔導方向與重點。各節重點如下:「八斗子現況」一節,旨在於了解地方居民需求,歸納發展共識與遊客之感受,試想以地方特色為代表,發展相關產業之可行性。經由專家平台(詳見圖 3(c)(d))歸納相關訊息後,整合地方資源舉辦海洋特色市集一場,於「海洋創意市集試辦-引進創意推展文化觀光」一節,闡述輔導地方居民舉辦創意市集之過程與結果。並就漁村年輕人口外流、居民意識提升、社區環境及硬體設施改善,於「八斗子漁村社區農(漁)村再生」一節加以闡述。
為對應上述問題,本文分別以下述章節進行分析,並描述輔導過程及結果,包含「漁村資源之 SWOT…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4, 2020 at 7:26pm — No Comments
包蘭鐵路穿越騰格里沙漠44公里,尤其沙坡頭地段屬流動性大沙丘區,風吹沙移,嚴重威脅著行車安全。在國家科研部門、地方政府和中衛人民共同拼搏下,沙坡頭這段以沙丘高聳、流動性大,被蘇聯專家稱之為盲腸地段的沙漠,自通車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人工治沙,從未發生過因流沙掩埋鐵道而造成道路不暢的問題。
包蘭鐵路是祖國西北交通大動脈,更是中衛人民心中的一根神聖銀線,用心呵護它,用汗水守護它,是中衛人神聖的責任。經過不懈努力和探索,中衛人發明了用麥草在活動沙丘上紮設方格固定流沙的辦法,使肆虐的沙丘穿上了“天衣”,破天荒地被固定住了。…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沙坡頭的思緒》電視紀錄片
主要參考資料:竺可楨《向沙漠進軍》,楊富國《風雨沙坡頭》,楊兆興的長篇報告文學《沙坡頭世界奇跡》等。
在騰格里沙漠邊緣,沙坡頭宛如鑲嵌在騰格里沙漠上的一顆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沙坡頭,經過數代人的艱辛治理,因治沙成果和環保效益,致使一處生命不敢問津的地方,成為一處環境秀美、景色獨特的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創舉、環境保護的典范。從此,沙坡頭聞名於世。
沙坡頭區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沙漠總面積達1068.13平方公里,佔版圖總面積近五分之一。有史以來,沙漠成為懸在中衛人民頭頂的一大禍害,流沙侵襲,吞噬良田,冬春黃塵蔽日,中衛人稱作“刮黃風”。…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具體地說,正是現代大眾媒介取代古典媒介這一必然進程,使審美現代性成為可能。應該說,現代傳播媒介(報紙雜誌)確實影響了文學審美現代性的發生。但進入電子媒介時代後,文學審美現代性開始朝後現代性轉型。張晶就指出:“從人類對世界的把握方式來說,目前已進入一個視覺文化時代。視覺圖像無所不在地包圍著我們,使我們不知不覺地從以文學為主要的審美方式轉變為以視像為主要的審美方式。”…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4, 2020 at 2:18pm — No Comments
普通人憑借常識本能,害怕自己與別人在想法或行為上有什麽不同,害怕言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這種害怕來自“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它不是有所減少,而是增加了。在外面、在街上、在普通的社區里,‘每個人’都很開心。一個人聽不到抗議聲,顯然也看不到任何抗議。”人們在私下聊天會說,“還不算太壞”,“你都看到了”,或者“你是杞人憂天啊。”盛世景象使人們選擇將害怕隱藏在心里。…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October 4, 2020 at 2:17pm — No Comments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籌備了三年,會址選在美國舊金山海灣與陸地的交匯處,占地625英畝。博覽會所處的位置極其優美,環境舒適,交通便捷,著名的金門大橋囊括其內。這里是一片階梯式的獨具一格的建築群落。她的背後是景色奇妙的舊金山灣內的星羅棋布的小島。在她的對面是一片郁郁蔥蔥的茂密叢林,館內有精心設計、建造的繁花似錦的大花園。整個博覽會坐落在山巒、海水、沙灘、叢林交相輝映的岸邊。景色如詩如畫,造型絕頂優美,堪稱是舊金山最迷人的畫面。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主展廳共分11個展館。即:美術館(Fine Arts),它位於主展廳的西側,與主展廳以湖心花園相隔;教育館(Education)和社會經濟館(Social Economy)占地5英畝;文藝館(Liberal Arts)地面空間5英畝;制造業和各類工業館(Manufactures and Varied…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4, 2020 at 2:12pm — No Comments
張弼士先生出生於廣東梅縣,18歲告別故土只身前往南洋闖天下。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成為當地的億萬富翁。張弼士從小立志"實業興邦",致富之後,這種信念更加與日俱增。由於身居海外,遠離祖國,無人牽線,雖有宏圖大志,但卻報國無門。直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借助清駐英欽使龔照璦的引薦,張弼士才受到朝廷重視,遂得加官晉爵,先任馬來檳城首任領事,繼而升任大清國駐新加坡總領事。他曾多次受到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的接見,最後官拜頭品頂戴、補授太仆寺正卿兼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之職。做了官商後,張弼士的實業興邦志向才逐步得以實現。
時任登州、萊州、青州道尹兼東海海關監督的盛宣懷,也是一位實業興邦的熱心人,他和張弼士的相識、相知和結合實屬歷史的必然。盛宣懷的官府設在煙臺,張弼士早已情系煙臺,張、盛二人相逢,各自述懷,一拍即合。…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4, 2020 at 2:10pm — No Comments
"有些人不會隨時光流逝,有些事永遠也無法忘記......"這是寫在《張裕往事》扉頁上的"題記"。2004年8月,作為煙臺市周齊市長的客人,在田秘書的安排下,我和同事蔣敏訪問了百年老廠"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我不善飲酒,但喜歡酒文化。那座坐落在海邊的氣勢雄偉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內的文化瑰寶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這恰好印證了扉頁上"題記"里"無法忘記"的蓄意。博物館的於波館長和張德軍副館長一直陪伴我們講述張裕美酒釀造史上走過的艱辛創業歷程。於館長對工作兢兢業業,熱愛他的酒文化博物館。除此之外,他還忙里偷閑,一面工作一面在北京進修MBA,不日即可學成畢業。張副館長,他是這座現代博物館的監造人,從破土動工到博物館落成,乃至室內裝修,處處無不留下他的汗水和足跡。因此,他說起博物館來,如數家珍,一往情深。…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4, 2020 at 2:09pm — No Comments
馬來西亞沙巴州,在馬來語中是“美麗的國土”的意思,有“風下樂土”或“人間天堂”之雅稱。沙巴前稱北婆羅洲,位於加里曼丹的最北端,面積7.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00百萬,首府是哥打基納巴盧。
哥打,馬來語是都市之意,基納巴盧則是神山,神山是沙巴人的驕傲,它是東南亞最高的山峰,高有4101米。神山又名“中國寡婦山”和“望夫山”, 沙巴許多神奇哀艷和壯烈的故事,大多源出神山。…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4, 2020 at 2:04pm — No Comments
華人如何飄洋過海來到神山腳下,1913年11月1日在當時英屬的沙巴查達慕娘公司的招聘下,經當時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的認同,並簽訂了12條合約,中國華北地區108戶家人,從天津港登船,漂洋過海來到神山腳下開地拓荒,安家落戶。他們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如今華北同鄉會的同胞們,已是第六代人了。他們與當地土著族群,風雨同舟,一道艱苦奮鬥,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11月…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4, 2020 at 2:00pm — No Comments
由上節所述觀之,敘事大量跨界之因實得力於數位匯流後的傳播方式愈形便利普及,也得自敘事學與傳播學分別經歷了文學的結構主義、文化理論、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之影響而各自重新尋找出路(唐偉勝,2013)。
已如前述,敘事研究與傳播領域各自承繼著多個不同學門的影響, 如今在數位匯流下又各自整合了其與新科技輻輳後的新理論與新應用研究,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然而迄今為止,學界仍在期待「後敘事學」的確切定義。
如 Sommer(2012)曾經指出,「後經典敘事學」(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正嘗試提出「搞渾沌:敘事學大統一場論」(「GUFTON, or Grand Unified Field…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如前節所述,近代傳播概念已是多元、多方且多重往返的過程,在人物、視角、時空、情境、互動對象等多面向共同相互影響、撞擊的情況下,同樣的事件可以產出無限可能的敘事形式與回饋。更因快速移動且共享、共構的特徵,敘事行為顯示出如上節提及之「邊界模糊」特性,其理論地景也與前殊有不同。
舉例來說,傳播(媒介)過去一向是權力的象徵甚至與歷史上的帝國興衰密切相關(曹定人,1993/Innis,…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告訴我,告訴我你處女心中的秘密,
告訴我你葬身地下的秘密,
我要知道為什麼你現在成了水,
是清新的河岸,那兒一些赤露的腳在用浪沫洗滌。
告訴我,為什麼你披散的秀髮上,
在你那受到愛撫的芳草上,
燃燒或安祥的太陽…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October 3, 2020 at 9:58pm — No Comments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頭髮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麽?我的手顫抖著,不是很明白的事麽?那麽我的靈魂的手一定也顫抖著,頭髮也一定蒼白了。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3,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什麽是散文詩?兼有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樣式,是用散文形式寫成的詩篇。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點,如篇幅短小,題材廣泛;表現靈活,手法多樣;直抒胸臆,以意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雜。但與一般散文相比,語言更注意凝練,內容的跳躍性較大,具有一般詩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隱含著豐富的哲理,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3, 2020 at 6:09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3, 2020 at 6:04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