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談美》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10)

王船山又說:“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無細不章。右丞(王維)之妙,在廣攝四旁,圜中自顯。”又說;“右丞妙手能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則心自旁靈,形自當位。”這話極有意思。“心自旁靈”表現於“墨氣所射,四表無窮”,“形自當位”,是“咫尺有萬里之勢”。“廣攝四旁,圜中自顯”,“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這正是大畫家大詩人王維創造意境的手法,代表著中國人於空虛中創現生命的流行,細組的氣韻。


王船山論到詩中意境的創造,還有一段精深微妙的話,使我們領悟“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的終極根據。他說:“唯此窅窅搖搖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內,可興可觀,可群可怨,是以有取於詩。然因此而詩則又往往緣景緣事,緣以往緣未來,經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兩句話表出中國藝術的最後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唐、宋人詩詞是這樣,宋、元人的繪畫也是這樣。

尤其是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鳥畫里,我們具體地欣賞到這“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畫家所寫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無邊的虛白上。空中蕩漾著“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道”,老子名之為“夷”、“希”、“微”。在這一片虛白上幻現的一花一鳥、一樹一石、一山一水,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畫家、詩人對萬物一視同仁,往往很遠的微小的一草一石,都用工筆畫出,或在逸筆撇脫中表出微茫慘淡的意趣)萬物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愛中,寧靜而深沈。深,像在一和平的夢中,給予觀者的感受是一澈透靈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領悟。


中國畫的用筆,從空中直落,墨花飛舞,和畫上虛白,溶成一片,畫境恍如“一片雲,因日成彩,光不在內,亦不在外,既無輪廓,亦無絲理,可以生無窮之情,而情了無寄”(借王船山評王儉《春詩》絕句語)。中國畫的光是動蕩著全幅畫面的一種形而上的、非寫實的宇宙靈氣的流行,貫徹中邊,往復上下。古絹的黯然而光尤能傳達這種神秘的意味。西洋傳統的油畫填沒畫底,不留空白,畫面上動蕩的光和氣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實質,而中國畫上畫家用心所在,正在無筆墨處,無筆墨處卻是飄渺天倪,化工的境界。(即其筆墨所未到,亦有靈氣空中行)這種畫面的構造是植根於中國心靈里蔥蘢絪緼,蓬勃生發的宇宙意識。王船山說得好:“兩間之固有者,自然之華,因流動生變而成綺麗,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榮,如所存而顯之,即以華奕照耀,動人無際矣!”這不是唐詩宋畫給予我們的印象嗎?

中國人愛在山水中設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說:“群山郁蒼,群、木薈蔚,空亭翼然,吐納云氣。”一座空亭竟成為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和山川精神聚積的處所。倪云林每畫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陽淡秋影”的名句。張宣題倪畫《溪亭山色圖》詩云:“石滑巖前雨,泉香樹杪風,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蘇東坡《涵虛亭》詩云:“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金。”唯道集虛,中國建築也表現著中國人的宇宙意識。


空寂中生氣流行,鳶飛魚躍,是中國人藝術心靈與宇宙意象“兩鏡相入”互攝互映的華嚴境界。倪云林詩云:


“蘭生幽谷中,

倒影還自照。

無人作妍嬡,

春風發微笑。”

Views: 6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