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內容提要】 20世紀文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現代和後現代兩種範式。兩種範式在一系列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上有所衝突,因此形成了對立的理論立場和價值觀。現代範式建立在啟蒙精神的基礎之上,強調普適價值和理性原則,彰顯文學的語言審美功能;而後現代範式則更偏向差異性的價值觀,更關注文學的政治意義。兩種範式相互糾纏抵牾,構成了文學理論的不和諧音。反思這一範式的衝突,如何超越現代/後現代的對立,探尋文學理論發展的未來路向,乃是當下理論界需要思考的難題。
20世紀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世紀,同時也是一個知識生產成果豐碩的世紀。
迄今為止,人們發明了很多的說法來描述這個世紀。諸多表述中,也許波蘭尼說法最為傳神,一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大轉型)的世紀。盡管波蘭尼的這個說法是描述工業革命以來的西方社會文化的變革,但用來描述20世紀似乎更貼切。①
“大轉型”幾乎發生在任何一個領域。從核武器到登月飛船,從信息社會到風險社會,我們既是這個轉型的參與者和親歷者,同時也是它的反思者和旁觀者。用馬克思的形象描述來說明很是貼切,“一切古老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② 紛至沓來的各種新知識、新概念、新思想和新學派爭奇鬥艷,蔚為大觀。
在20世紀眾多知識生產領域中,文學理論毫無疑問是一個“大轉型”的典範。作為這個世紀最為活躍、最豐產的知識領域,它一方面創造出了數量空前的理論和觀念,另一方面其知識形態本身也經歷“大轉型”。
在20世紀這個舞臺,各種文學理論走馬燈似地登場和收場,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戲劇。當這個百年大戲落幕角兒們離去時,作為觀眾,我們則免不了開始思索和回味,這些戲在哪些地方打動我們?哪些場景讓人震驚?它們給我們留下了什麽值得記憶的精神遺產呢?
現代範式的建構與解構
在20世紀思想紛爭和知識創新中,文學理論無疑扮演了“思想旗手”的角色。對當代社會和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思想、觀念、知識和問題,有不少是在文學理論中率先被提出來的,經過廣泛討論影響到其他知識領域。從審美觀念到語言學和符號學,從身份認同到全球化文化,從顛覆經典到意識形態爭論,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等等,諸多的開風氣之先的觀念和問題,萌發於文學理論並結出累累碩果。文學理論像是一個穿越邊界的不安分者,不斷地突破自身的邊界越入其他知識領域,從文化研究到社會理論,從藝術史到哲學,從教育學到心理學等,文學理論的觀念生產和方法論創新對很多領域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我們有理由說,許多文學理論的問題超越了文學而觸及到社會文化層面。
百年文學理論的突進,始終伴隨著現代性的主旋律。雖說文學理論古已有之,但嚴格意義上的現代文學理論,卻是19世紀下半葉所形成的知識系統,它與19世紀下半葉現代大學體制和文學體制的建構有密切關聯。③
如果我們從世紀百年的長時段來考量,按照目前學界比較通行的說法,可以把文學理論的流變區分為現代和後現代兩個階段;或者采用另一種說法,區分為盛期現代性和晚期現代性階段。
兩者之間的時間分界出現在1960年代。當然,任何分期都會引起爭議,所以緊接著必須說明兩點。
其一,後現代文學理論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現代文學理論的消失,知識的發展從來是積累性的,兩種理論在1960年以後處於相互糾纏的複雜狀態;
其二,由於兩種理論或觀念同時並存,這就引發了劍拔弩張的爭議論辯,雙方相互批判的硝煙一直彌漫在文學理論界。這一論爭向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它不但是對文學實踐現代向後現代嬗變的一種理論回應,同時也反映出文學理論界本身不同範式之間的爭議。
至此,我們觸及了兩組相關概念:一組是時間分期上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另一組是文學理論及其範式。
注釋:
①See 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Beacon, 2001.
②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頁。
③以美國為例,根據格拉夫的看法,美國專業化的文學研究進程始於1875年,從這一年到1915年為美國文學理論研究的早期階段,新大學的建立和文學系的出現就在這個時期;第二階段是所謂“學者對批評家”階段,時間跨度是1915年到1950年;第三階段與前有所交錯,從1940年到1965年,是第二個“學者對批評家”階段;最近的一個階段是1965年以來,格拉夫名之為“理論問題”階段,“傳統對理論”構成了這一時期的主題。參見Gerald Graff, Professing Literature: 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歐洲情況也大致如此。專業、學科、文學教育、學術雜志、學術會議、學術著作、學會、大學出版社等等,正是這些現代體制建構了我們今天意義上的文學理論。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