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春秋早期的鼎,承繼西周中期的形式,一般說來素樸無文,但是造型上發生了變化。鼎的“獸蹄足”明顯完成,鼎耳附在鼎壁外緣,向外撇張,鼎大部分加了蓋子,蓋子似乎翻過來可以當盤,所以附加了各式可以站立的足,這種變化,從根本上否定了鼎的莊重性,增加了實用、方便的效能。許多容器,甚至下部容器與上面的蓋完全一樣,使人覺得可以隨便顛倒使用。這種造型上對穩定、秩序、莊重的破壞,使大部分器物中甚至蘊涵了幽默與諷刺的效果。
造型上奇突的變化,也遠非西周匠人所能想象,把鼎身拉長,變成橫的橢圓狀,加上細而短的鼎足,鼎,完全喪失了原有作為國之重器的“莊重”之感,反而產生了相反的詼諧可愛的感覺。
鼎足變細是一般春秋鼎形器的特色,更重視實用功能,而忽略視覺經驗上傳統習慣的莊重穩定,鼎這種器物反映得最明顯了。…
Continue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22, 201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一個激流湧動的時代,必然會出現時代的弄潮兒。“日本職業足球之父”登上歷史舞臺,建立在“地域密著型”理念上的J聯賽啟動,這不啻是一場偉大的變革。然而,一個落後國度的足球,僅僅依賴創辦一個職業化聯賽,就能在一朝一夕間翻身了嗎?
第一章“職業足球之父”登場
有人說他是智者,有人說他獨裁,但無人否認他對日本足球的貢獻。這就是川淵三郎,助推日本足球實現飛躍的第一功臣。川淵有一句名言:“墨守成規從來不是我的風格。”他總是在自我突破,所以,他成功地改變了日本足球。
知天命之年再度出山
1988年5月2日,一個電話,將在古河電工處於半賦閑狀態的川淵三郎推上了時代的風口浪尖。…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December 22, 2015 at 10:28pm — No Comments
第10章·掌鏡,至今十年
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看似命運顛沛的我,竟然在這裡安營紮寨了,而且,這一扎根,就是十年。十年,足夠讓一個人長大,也足夠讓一個人變老。但是創業的這十年,好像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生的感覺。當然,偶爾也會有新生的陣痛,但更多感受到的,是新生的喜悅。
就是在2000年,我突然萌生了創辦工作室的想法。
那年租一間民房,月租才一千多元。把燈架好,再請攝影師過來拍攝照片,這是剛剛開始的一種狀態。工作室裡的設備都是談下的贊助,在我的每個作品下方,都會印上器材提供商的名稱。…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December 22,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一百三十六、獻給在摩格爾天上的小銀
討人喜歡的敏捷活潑的小銀,有多少次,你攜帶著我的靈魂——僅僅只是我的靈魂!——經過那些有著仙人掌、錦葵和金銀花的幽深小路。把這本關於你的書給你,現在你可以懂得它了。
它將同你已經在伊甸園裏吃草的靈魂會合。我們的靈魂,經過摩格爾的景色,也會象你一樣飛升上天。紙將要背負著我的靈魂,走過開著花的黑莓叢,升向天空。每天都將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寧靜,更加純潔。…
Continue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December 22, 2015 at 7:20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說:「巴黎,是一場永不停息的流動饗宴。」
深有同感的人想必不在少數,可是,就算你逛拉丁區像在逛自家花園一樣,一年四季也總要上上丁香園去坐坐,可屬於你的那場花都饗宴,怎麼也不可能跟海大師的是同一場。
我並不討厭巴黎,只知道自己的饗宴不會在那裏開,大部分人們生在哪兒就很自然地定在哪兒安分耕耘一輩子,但我總覺得,就好像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一樣,在這個地球上,你也應該有自己真正最「對味兒」的地方,那個地方不見得是出生成長的家鄉,姑且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是你的「盛宴」。當找到了生命中那個正確的「開席」地點,在只屬於你的這場人生宴裏,每一個日子,每一輪晝夜,都會過得真正有味道。即使最平淡的無奇一日,也會流逝以神清氣爽逍遙之姿。…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2, 2015 at 11:43am — No Comments
本書以夾敘夾議的方式,回顧了日本足球的百年發展歷程,淵源、傳承、發展、突破、綻放、沈淪、迷茫、執著……種種細節、諸多故事和足球人物散落在全書各處,但本書絕非在為日本足球立傳,而是希望通過剖析日本足球的發展軌跡,探明足球運動的發展規律,找到日本足球終獲成功的原因所在,為今日的中國足球勾畫出一條可能的發展路徑。
自序·向西?向東!
年底總是多事之秋,2010年底,中國足球再次身陷困境,這次是遭遇聯賽冠名商撤退問題。恰逢網易足球編輯前來相詢,問日本J聯賽如今是否仍有冠名。臨了,這位編輯忽然問我:“您是否寫過中日足球對比的文章?”…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December 22, 2015 at 7:19am — No Comments
盡管這個市場兜售的就是信譽,但光有信譽是遠遠不夠的。信譽並非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總之,如今的新聞界,誠信已經遭到前所未有的踐踏。(凱利·麥克布萊德,波因特研究所)
愛德華·傑伊·愛潑斯坦在其著作《遊走在真實與謊言之間》(BetweenFact and Fiction)寫到過,新聞界存在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記者很少能真正查明事件真相,因為他們並非事件的親歷者。他們全靠那些有著自身利益考量的信息源提供消息。新聞報道的整個過程一直充斥著這種關系,每件事其實都被潤色過了。
那麼,這些有著自身利益的消息源又是誰呢?他們是任何一個想推銷產品、兜售消息或透露某項議程的人,比如我這樣的媒體推手。…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06pm — No Comments
李悝(音魁)又名李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常被提見的人。《漢書.食貨誌》有段記載:
陵夷至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誼,先富有而後禮讓。是時,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以為地方百裏,提封九萬頃,除山澤邑居參分去一,為田六百萬晦,治田勤謹則晦益三升,不勤則損亦如之。地方百裏之增減,輒為粟百八十萬石矣。又日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善為國者,使民毋傷而農益勸。
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晦,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歲終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00pm — No Comments
何謂“軟實力”?從一開始提出這一概念,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給出的就是一個較籠統,較抽象,但似乎又無所不包的戰略思索框架。唯其籠統,所以造成了現今理論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多種解讀(比如,本報發表的閻學通教授和陸鋼主任關於軟實力的分析就視角迥異,各成一家之言);但也正因為其無所不包,所以在當今“全球化”成為市井俗語、“文明沖突”籠罩國際政治的大背景下,這個概念的模糊定位恰恰成為其在各個領域迅速竄升走紅的前提和推動力。難怪幾年前,當奈教授本人聽到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費爾德在記者發布會上信心鑿鑿又並不十分準確地引用這一概念時,也只能徒嘆“奈何”?…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2:55pm — No Comments
一百三十一、小曲
你看,小銀,她轉著圈飛舞,象馬戲班的小馬繞著馬戲場子那樣繞著花園轉了整整三圈,仿佛這一片甜蜜光海裏唯一的細細白色波浪,飄過了圍墻。我想在那邊,透過石灰的墻,似乎看到她在野玫瑰花叢之中飛翔。你看她又到這裏來了,應該是兩只蝴蝶,白色的是她,黑色的是她的影子。
小銀,那種絕頂的美,企圖隱藏也是白費,就象你臉上的眼睛是多麽迷人,它是夜空的星墾,是玫瑰,是蝴蝶,是花園的泉源。
小銀,你看,她飛得多好。她這樣飛,是為了自己的快樂,就象我,詩歌就是真正的詩人的樂趣。她一切都沈醉在飛翔之中,從她的身體直到她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我是說在這個花園裏,還能有什麽比這更加重要。…
Continue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我是奧爾罕
黑說:“他們真的殺了他嗎?”
這位黑長得又高又瘦,有點嚇人。當外公說“他們可能已經把他幹掉了”的時候,我剛好朝他們走去。外公話才說完就看見了我:“你來這裏做什麽?”
他望著我的樣子,讓我絲毫沒感覺到拘束,我走過去坐上了他的腿。可是他馬上把我放了下來。
“親吻黑的手。”他說。
我親吻了他的手背。他的手沒有味道。
“他長得真可愛。”黑說,親親我的臉頰,“將來會是一個勇敢的年輕人。”…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50am — No Comments
廟會歷史悠久,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廟會只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漸漸融入集市交易,再後來,又增加了娛樂活動。由於廟會這種民俗文化活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長期積澱形成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心理態勢。因而世代延續、傳承和發展,歷久不衰,屢禁不止。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以及大力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城鄉各地廟會興起,規模可觀,特色紛呈,令人欣慰。…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50am — No Comments
走火入魔——沒有比之更容易的了。這是大地和春天最古老的圈套:銀蓮花。它們有些出人意料。它們在目光一般忽略的地方從去年褐色的落葉中探出身子。它們在燃燒,飄蕩,是的,飄蕩,這取決於色彩。這種沖動的紫色眼下毫無重量。這裏充滿了沈醉,但屋頂很低。“功名”——無足輕重!“權力”和“發表”——滑稽可笑!它們甚至在尼尼微安排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歡迎儀式,熱鬧而嘈雜。屋頂很高——水晶的吊燈如同玻璃的兀鷹懸掛在所有的腦袋上。銀蓮花為取代這一堂皇、喧囂的死胡同,開辟了一條通往真正宴席的死靜的暗道。
1983
李笠 譯
Added by OVEPI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48am — No Comments
山魈屬猴科,是產於非洲的珍貴動物。漢字“魈”,從字面解釋,就是鬼的肖像的意思。
山魈長相怪異,身長僅七八十公分,頭卻占了三分之一,一張大臉上布滿了紅黃黑白藍紫各種色彩,眉骨高突,兩眼漆黑深陷,嘴吻四周密密一圈白色或橙色胡須,確實像傳說中的鬼臉。
山魈是一種以血緣為紐帶的群居性動物。昆明圓通山動物園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引進了一雄一雌兩只山魈,如今已發展到大大小小近三十只了,變成一個繁榮、喧鬧的山魈大家庭。…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48am — No Comments
埃及的人像雕塑,其實是王權無所不在的具體表現。在那個統治著尼羅河上下遊的大帝國中,如同巍巍的金字塔一樣,埃及的人像雕塑,是這個龐大而階級嚴密、紀律一絲不茍的大帝國精神的表征。
如果說,埃及人創造了金字塔,毋寧說,埃及人選擇了金字塔。當一個藝術上的造型不再只是實際生活中的對象,而具備了代表一個共同生活的民族更內在的精神時,這個造型,已經是一個文化上的符號,蘊涵了復雜的民族歷史共同的記憶和情感。所以,我們在平坦的地平線上看到了一個巨大而準確的三角形,也似乎看見了一個從下至上層層疊壓,逐步趨向服從於最高的唯一的一個頂尖的歸屬過程。
一個符號,事實上是一個民族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共同縮影。…
Continue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38am — No Comments
■此刻我不知道我是誰
此刻我不知道我是誰。我做著夢。
我睡著了,沈浸於自我的感覺中。在這個
平靜的時辰,我的思緒忘記了它的思索,
我的靈魂沒有魂魄。
如果我存在,在夢中知道這一點就是錯誤的。
如果我醒來,我感覺我是錯誤的。我僅僅屬於不知道。
沒有任何我想要、想擁有、或想回憶的東西。 …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33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樹木對我來說,曾經一直是言詞最懇切感人的傳教士,當它們結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樹叢而生活時,我尊敬它們。當它們隻身獨立時,我更尊敬它們。它們好似孤獨者。它們不像由於某種弱點而遁世的隱士,而像偉大而落落寡合的人們,如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們的樹梢上喧囂,它們的根深紮在無限之中;唯獨它們不會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們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為獨一無二,實現它們自己的、寓於它們之中的法則,充實它們自己的形象,並表現自己。再沒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樹更神聖、更堪稱楷模的了。當一棵樹被鋸倒並把它赤裸在致死傷口的陽光下時,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樹樁的淺色圓截面上讀到它的完整的歷史。在年輪和各種畸形上,忠實地記錄了所有的爭鬥,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與繁榮,瘦削的年頭,茂盛的歲月,經受過的打擊,被挺過去的風暴。每一個農家少年都知道,最堅硬、最貴重的木材年輪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斷遭遇險情的條件下,會生長出最堅不可摧、最粗壯有力、最堪稱楷模的樹幹。…
ContinueAdded by 邊鄉 岸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在本章內,我打算就我認為是幸福者最普遍、最顯著的標誌,即熱情,展開討論。…
ContinueAdded by LiDi Za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25am — No Comments
研究室裏,我正伏案趕一篇稿子,為了搶救桃園山上一棟“仿唐式”木造建築。自己想想也好笑,怎麼到了這個年紀,拖兒帶女過日子,每天柴米油鹽煩心,卻還是一碰到事情就心熱如火呢?
正趕著稿,眼角餘風卻看到玻璃墊上有些小黑點在移動,我想,難道是螞蟻嗎?咦,不止一只哩,我停了筆,凝目去看,奇怪了,又沒有了,等我寫稿,它又來了。我幹脆放下筆,想知道這神出鬼沒的螞蟻究竟是怎麼回事。
終於讓我等到那黑點了,把它看清楚後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它們哪裏是螞蟻,簡直天差地遠,它們是鳥哩——不是鳥的實體,是鳥映在玻璃上的倒影。
於是我站起來,到窗口去看天,天空裏有八九只純黑色的鳥在回旋疾飛,因為飛得極高,所以只剩一個小點,但仍然看得出來有分叉式的尾巴,是烏鴉嗎?還是小雨燕?…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December 21, 2015 at 11:24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