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带一路”10週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支撐和保障。10月17日至18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的重要活動,迎來了14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還有1200多名國外媒體記者。眾多國際嘉賓的到來也讓高峰論壇成為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

舞劇《五星出東方》、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音樂劇《飛天》……十年來,藝術舞臺上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絲路上的聲聲駝鈴、碧海中的帆檣舟楫,早已成為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湧現了多部叫得響、傳得開,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不斷深入。

為了向國際友人展現更加真實與鮮活的中國形象,10月15日,由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演藝之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北京天橋劇場,來自美國蓋帝圖像、日本朝日新聞等21家中外媒體的34名記者欣賞了由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帶來的芭蕾舞劇《世紀》。

當記者走進劇場時,映入眼簾的是舞臺上巨大的宇宙天體形象,一瞬間將人們帶入遼遠無垠的星空之中,仿佛即將開啟一場與時空的對話。中央芭蕾舞團自1959年成立以來就是對外文化交流中最為亮麗的名片之一。芭蕾舞劇《世紀》則是以芭蕾這一國際藝術語匯講述中國故事的代表性劇目。本場演出在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指揮家譚利華的執棒下,由樂團首席王小毛領銜,特邀鋼琴家譚小棠擔綱獨奏。舞臺上,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化身為躍動的音符,將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的寓意、精神娓娓道來,在音樂與舞蹈水乳交融的深情演繹中,再現了氣壯山河的中華文明和深厚磅礴的民族精神。

十年來,「一帶一路」在各參與方共同努力下,已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合作平臺,激蕩起日益廣泛的全球共鳴。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舉辦地,北京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受到外國媒體的廣泛關註。近年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文化交流合作,走出去與引進來並舉,不斷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不斷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10月16日,記者跟隨采訪團探訪了金臺·共享際文化產業園和隆福寺文化街區,體驗到北京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融合共生的嶄新面貌。很多外國記者表示,希望將北京文化街區改造的成功經驗介紹到自己的國家,加強城市文化建設的交流與借鑒,促進本國城市文化的塑造。

在金臺·共享際園區內,不僅有新潮的復合藝術空間「夢辦Oneiro Space」,還有陳列著精心裝裱百餘種中國傳統手工紙樣式的工作室「我是楮先生」首店;在隆福寺文創園,從更讀書社到隆福美術館,從頂樓的傳統建築到「網紅」咖啡館、酒吧,各樣潮流商鋪展現著古老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呈現出別樣的風采。

「數字絲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在數字時代提出的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的新方案。毋庸置疑,科技賦能文化發展正在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的重要推動力。10月17日,位於國家會議中心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正式運營。令人驚喜的是,新聞中心內每一處場景無不體現著科技與文化的交融。

在科技文化互動展示區,8K超高清半環繞三折式大屏上,播放著以3D建模仿真手段搭建的北京中軸線、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等標誌性場景,讓中外記者可以從空中、地面等不同視角遨遊北京、合影打卡;在人工智能創作體驗項目中,中外記者可以在屏幕上隨意作畫,人工智能將繪畫元素生成一幅獨特的中國山水畫;記者還可以拍照生成自己身在正乙祠戲樓、首鋼園等北京地標的視頻短片。

非遺互動體驗區是最受外國記者喜歡的展示區域。這裏精選了景泰藍製作、木版水印、彩塑京劇臉譜、仿古瓷製作、京式旗袍傳統製作、同仁堂中醫文化等非遺項目展示,並設計了新潮的文創商品製作體驗環節,讓外國記者看到中國的古老技藝在當代社會中的活態傳承,感受到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的當代中國文化魅力。(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0-18)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7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Suyuu 1 hour ago

觀音學研究·第三類是關於觀音信仰的神話傳說、宗教禮儀、神秘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和前面兩種研究的區別是,前面兩種研究都是對歷史發展和歷史遺存的研究,更多地涉及到宗教與社會政治、思想觀念、民俗、藝術等方面的聯系,而第三類研究則更注重於觀音宗教信仰傳說以及信仰內容與特征的研究或闡釋。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Martin Palmer, Jay Ramsay and Mao-Ho Kwok 的《觀音:中國慈悲女神的傳說和預言》一書分三部分,一是簡介觀音信仰的起源與歷史、二是闡述觀音的神話與傳說、三是關於流傳於中國和日本等地的觀音一百簽和與之相應的一百首觀音卜詩的解釋和應用的說明。John Blofeld 也寫了一部關於觀音信仰的書,先是以《慈悲瑜伽:神奇的觀音崇拜》為書名在英國倫敦出版,後又以《慈悲菩薩:觀音的神奇傳說》為書名在美國科羅拉多出版。筆者曾對兩書作過對照,正文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該書對觀音在印度和西藏的傳播、中國民間的妙善故事、佛教的觀音觀念、宗教禮儀、瑜伽冥想、夢幻沉思、菩薩造像等與觀音相關的問題都給予簡明扼要的闡述。Sandy Boucher 的《發現觀音——佛教的慈悲女神》則是以一個虔誠的美國女性信徒的身份闡釋觀音信仰的意義、特征以及禮儀等,講述了美國一些婦女希望看到更具女性面孔的上帝的心理以及這些人信仰觀音後的體會,揭示了觀音信仰在西方傳播的情況。日本後藤大用著、黃佳馨譯的《觀世音菩薩本事》也是以一位觀音信徒的身份,對觀音信仰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整理,涉及到觀音信仰的原理、觀音形象的種類、觀音的應化、觀音的懺法等等。

日本另外一位觀音信徒森下大圓著、台灣星雲法師譯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則是眾多《普門品》闡釋著作中的代表,主要是通過講解《普門品》這部最流行的觀音經典來闡釋觀音信仰的基本內容。Sangharakshita的《菩薩的理想: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則是論述佛教菩薩信仰中最核心的思想,其中涉及到了音信仰的基本宗教內涵。
(觀音學概論, 會閒主編;會閒、湛空、明廬編著,《普陀山佛學叢書》)

Comment by Suyuu 4 hours ago

甘滿堂·傳統宗教文化

甘滿堂(2011)以傳統宗教文化取代這些難以區分的宗教類別的做法:「傳統宗教文化是指制度化的佛教、道教、儒教,還有非制度化的民間信仰」,「中國傳統宗教文化的核心倫理是有佛教的因果報應、輪回思想,道家的長生術思想,儒家的忠孝思想,以及民間信仰中的功利主義思想」,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觀念和行事准則,而無法對這些影響追根溯源到某一個特別的宗教。甘滿堂,2011,《傳統宗教文化與中國企業家慈善事業》,《世界宗教文化》第2期。見:羅牧原, 陳婉婷·韋伯中國命題新解:中國宗教之當代經濟意義初探;文章來源:《社會學評論》2016年第2期)

在調查數據中,我們試圖處理的問題就是企業家的傳統宗教信仰與企業的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

企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在於獲利,但這並不是一夜暴富的短期效應,而是一種基於產品的競爭力、市場佔有率的獲利,是企業持續的、理性的獲利,是基於遠見卓識和小心謹慎所要達到的經濟成功。因此本文設置五個方面——產品的利潤水平、市場佔有率、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社會形象、保障股東權益必要性,來分析傳統宗教信仰是否會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經濟責任)帶來影響。從表2筆者發現,這幾個方面的數據匯總的眾值皆出現在第一行,Lambda值皆為零,因此適用tau-y相關係數分析。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出,企業家的宗教信仰與產品利潤水平、市場佔有率、行業競爭地位、社會形象、保障股東權益必要性的tau-y系數分別為0.138、0.010、0.009、0.037、0.011,可見企業家的信仰會促進企業的經濟活動,但都比較微弱。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家的宗教信仰對產品的利潤水平的影響相對明顯,即:企業家越擁有傳統宗教信仰,則其產品的利潤水平越好。

企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與其他行動者保持互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純粹經濟學意義上的營利活動;而這種非經濟的面向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與市場環境得以存在的基礎。是故,我們同時設置了企業的員工責任、產品責任、環境責任、公益責任四個因變量,企業家是否信教作為自變量,探討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係,用相關係數tau-y來表示。從SPSS的統計結果可知,傳統宗教信仰與企業家的產品質量責任、環保責任、社會公益責任的相關性很微弱,可以忽略兩者間的關係。傳統宗教信仰與企業家的經濟責任與員工責任的相關係數在0.1與0.2之間,可視為低度正相關,也即:企業家信仰傳統宗教有助於其員工責任的提升。④ [羅牧原, 陳婉婷·韋伯中國命題新解:中國宗教之當代經濟意義初探;文章來源:《社會學評論》2016年第2期)]

延續閱讀陳明發論觀音與興觀羣怨

Comment by Suyuu on Friday

缺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即將發布首份全球文化政策報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於2025年9月29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文化政策與可持續發展大會(MONDIACULT 2025)」上,發布首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文化政策報告——文化:缺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Mestiz. Gallo & Gavilan tapestries(西班牙傳統手工藝——譯者注)

2025年9月29日:活動預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文化政策報告——文化:缺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發布活動 

時間:2025年9月29日 下午13:30 - 14:30 (當地時間)

地點:西班牙巴塞羅那 

會議室:西班牙巴塞羅那 

類型:II類——政府間會議(非國家間國際會議)

安排類型:線下活動 

這一裡程碑式的出版物是同類報告中首個覆蓋所有區域和文化領域的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全球文化政策分析,並為制定新議程、加強多邊合作奠定循證基礎。該報告基於2019至2024年間提交的1200份國家及地方報告和200項案例研究,重點闡述區域與全球趨勢,強調文化對可持續發展、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意義,並呼籲在2030年後全球議程中為文化設立獨立目標。

文化在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在歐盟的大力支持下,該報告突出了全球文化政策的推進勢頭,並提供了關鍵證據,證明文化對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維度所具有的貢獻。

目前,93%的提交報告的會員國已將文化作為本國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核心要素(2021年這一比例為88%)。文化創意產業佔全球GDP的3.39%,佔總就業的3.55%;2023年,全球250個城市的文化旅游創收達7413億美元。盡管取得了進展,但重大差距依然存在:歐洲和北美人均文化公共支出為418.56美元,幾乎是世界其他地區總和的近13倍。

這些發現凸顯了制定包容性、循證政策的迫切需求——此類政策需要在解決不平等問題的同時,充分利用技術創新。通過縮小投資、性別平等和數字接入方面的差距,文化將成為未來多年促進多樣性、創造力和韌性的強大力量。

2025年世界文化政策與可持續發展大會(MONDIACULT 2025)的一個裡程碑

在「2025年世界文化政策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期間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文化政策報告(2025)——文化:缺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參與現場政策對話、塑造全球文化未來的一個契機。活動將呈現全球文化領袖的關鍵見解,隨後是政策制定者、文化從業者、政府間組織(IGOs)代表及民間社會人士參與的互動式圓桌討論。

政府、文化從業者、學者、民間社會、藝術家及青年可通過直播參與這一文化政策的關鍵時刻。活動提供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同聲傳譯。

(作者:UNESCO  譯者:CFS4ICH | 中國民俗學網   發布日期:2025-09-24 )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26, 2025 at 9:29pm

史詩·世系·民族遷徙奮鬥史~~夏商西周三代的史詩,一般都以「雅」、「頌」的形式流傳下來。《墨子·明鬼下》載:

今執「無鬼」者之言曰:「先王之書,慎無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鬼神之有,重有重之,亦何書之有哉?」子墨子曰:「《周書·大雅》有之。」《大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若鬼神無有,則文王既死,彼豈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書》之鬼也。

且《周書》獨鬼而《商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商書》……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寧者,以佐謀禹也。此吾所以知《商書》之鬼也。

且《商書》獨鬼,而《夏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夏書》……此吾所以知《夏書》之鬼也。

這條材料說明夏商西周三代都有「雅」、「頌」類史詩的存在。所謂「語數鬼神之有」,說明史詩是信神、頌神的。此鬼神自然包括自然神,如「帝神」、「山川鬼神」和祖先神,如「文王既死」卻能「在帝左右」。所謂「先王之書」、「聖王之書」,說明史詩乃是統治階層所擁有。所謂「語數鬼神之有,重又重之」,說明史詩是祭司在宗教典禮上與神靈溝通時反覆吟唱的。

五帝三代是農耕時代,中國又處於北半球。因此,史詩中所贊美的天體神中,最多的是日月神。《天問》開頭寫「遂古之初」,「冥昭瞢暗」,混沌一片;接著寫太陽神東升西落,而有了天地之分,晝夜之變,人類因此而化生。史詩中的祖先神,均降生不凡。如《天問》寫夏族始祖大禹的誕生:「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商頌》寫商族始祖契的誕生:「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當然,史詩中有關祖先神的贊頌描述,更多篇幅是按照世系詳敘列祖列宗率民族遷徙奮斗的歷史。如《詩經》雅、頌所敘周族先公先王世系,是今存先秦文獻中有關商周族最完整的世系。

總起來看,中國漢族史詩的內容大致包括敘述宇宙生成以溝通天神,追溯氏族圖騰誕生以溝通祖先神,構建先公先王世系以明血緣歷史,歌頌氏族祖先率族遷徙發展以增強民族奮斗精神。中國古代漢族史詩是「創世史詩」、「英雄史詩」、「遷徙史詩」的綜合,值得特別總結。(摘自:江林昌·詩的源起及其早期發展變化——兼論中國古代巫術與宗教有關問題;作者單位:煙台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原載《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Comment by Suyuu on March 20, 2025 at 3:56pm

吉隆坡百年興都廟非讓路不可?

「目前,我們面臨巨大的壓力,即被要求騰空廟宇所在的土地,這意味我們可能被迫拆除自己的廟宇。」

莫漢說,斯里巴拉卡里雅曼興都廟從1893年,即我國獨立之前就已存在,現存的廟宇依然保留原始廟宇的部分歷史文物和遺跡,而原廟的所在地與現址距離靠近。

他指出,這座廟宇除了是信仰中心,也是文化樞紐。

「我們每周在廟宇舉辦印度舞婆羅多舞蹈(Bharatanatyam Dance)、Sangeetam南印度音樂、Thevaram舞蹈、誦讀課程及瑜伽課,讓兒童和成人受惠。」

他表示,如今要拆除該廟宇,對他們及印度清真寺路周邊的印裔社區來說極為不公。

莫漢指出,實際上,廟宇旁邊有一塊空地,可用於興建清真寺,而不會影響現有的宗教場所。

「這不僅是更公平的方案,也體現了馬來西亞社會的相互尊重與包容精神。

「我們歡迎清真寺的建設,並建議在廟宇旁的空地上施工,而不是拆除廟宇;這是最合理、最和平的解決方案,也符合國家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

「我們無法理解,在廟宇命運尚未敲定和談判仍在進行的情況下,政府為何仍然執意推進搬遷計劃呢?」

莫漢敘述廟宇地段出售和面臨搬遷危機

年份 / 事項

2008年

在吉隆坡市政局的指示下,廟宇委員會被要求遷移廟宇至Lot 328的現址。在搬遷完成後,廟宇委員會舉行一場盛大的聖水淨化儀式,並獲得政府及隆市局的合作與支持。

2014年

在廟宇委員會不知情的情況下,政府將包括廟宇土地在內的整個地段出售給一家私人公司。

2016年

政府與私人公司多次試圖讓廟宇搬遷,廟宇委員會持續和政府及隆市局進行談判。

2025年3月27日

廟委會被告知,政府計劃於3月27日在現址舉行清真寺動土儀式,並邀請首相拿督斯里安華出席主持。(原題:隆百年興都廟面臨拆遷·廟宇管理層促政府出手拯救,20.03.2025,星洲

(吉隆坡20日訊)首相署副部長(法律及體制改革)透露,政府昨天已針對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附近的作出數項決定,包括暫不拆除,尋找合適地點搬遷及給予賠償金。

古拉今早到訪問該廟後接受《星洲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很高興吉隆坡市長拿督斯里巴杜卡麥慕娜今早親自前來移交信函,承諾不會被拆除,當局也會尋找合適的地點搬遷,同時也會給予賠償金讓廟順利搬遷。詢及賠償金的金額及由哪一方支付,古拉指出,賠償金很大可能是由市政局支付,但金額還不確定。

他指出,新的搬遷地點還在討論,委員會已經建議數個地點,但未有最終決定。(原題:興都廟將獲賠償20.03.2025 星洲

Comment by Suyuu on March 11, 2025 at 9:17am

霹靂州積莪營

積莪營青山環繞,民風淳朴,是個美麗寧靜的小地方。從地摩/打巴主干公路轉入她的方向,還要走5公裡路才到積莪營新村。沿途只見綠意盎然的荒野,偶有一兩間工廠,前方青山矗立,陌生人走著走著心就忐忑起來。

終於走進她的懷抱,又被綠林流水飛瀑所懾,忍不住驚嘆:真是一幅好山好水!

她的瀑布是那麼的壯觀,只要你走過南北大道,你是不會忽視它的存在的。特別你由北南下,過了打巴不久,遠遠看到右手邊從半空瀉下的銀瀑,就是拉打金江(Lata Kinjang)瀑布。

毛蕉、竹芭榴梿、石頭榴梿
積莪營土產多

積莪營沒有特別的小食,但她的土產毛蕉、竹芭榴梿、石頭榴梿(Duria n Batu)及尖不叻王,卻不可錯過。

毛蕉是長在山林的香蕉,果實外形跟普通香蕉沒兩樣,但如成人手指般瘦小,吃起來異常香滑,蕉味十足。由於蕉皮上有一層細細的絨毛,所以被稱為毛蕉。兼賣土產的雜貨店老板黃亞來授招,有絨毛的毛蕉才是上好的毛蕉。

竹芭榴梿其實就是山榴梿,以往只有原住民和甘榜馬來人才有供應。聽榴梿老饕說,山榴梿的種子大,相比之下果肉較少,氣味濃郁,色澤不比一般榴梿豐富,吃在嘴裡,味道也不是純榴梿味,可能混有巧克力味、尖不叻味等,還帶有濃厚的酒味。

別以為金馬侖才有石頭榴梿,聽老饕說積莪營榴梿樹樹根異常強壯,可以滲入石頭內,所以稱為石頭榴梿。

這種榴槤罕有,由於味道豐富難以形容,所以一個可賣到80令吉。據說每年有吉隆坡和新加坡客在榴槤盛產季節來積莪營一待多天,為的是守候石頭榴槤掉落。

尖不叻是包豐的俗稱。積莪營一戶人家種了一園沒有種子,果肉豐厚,味道特別香濃可口,令人食髓知味的包豐王。雖然有關農民已將果園賣給他人,聽說新園主還保留了尖不叻樹。

華人佔多數

問起積莪營名字由來,大多數當地人說不清楚,傳說是因為積莪營地型像鵝,所以取名積莪營。

劃分成A、B、C、D、E、T6區的唯一華人新村堪稱積莪營的心髒地帶,這裡住了近500戶人家。若加上新村周邊兩個廉價屋住宅區、積莪營花園住宅區,共有800多戶人家。外圍尚有馬來甘榜和原住民村。

積莪營以華人佔多數。這裡的居民多是小園主,其中以種植油棕居多。

Comment by Suyuu on March 10, 2025 at 8:50pm

彈丸之地出過名人

積莪營新村治安及發展委員會主席吳剛堂透露,積莪營過去是產錫要地,20世紀50至70年代,這裡一片榮景,積莪營華小當時有500多名學生,分上下午班上課。

他說,錫業的沒落,年輕人不斷往外流,人口漸少,這間華小的學生人數近幾年都在100人徘徊。

積莪營這片彈丸之地出過名人,包括前房屋部長拿督曾永森、礦家胡日皆及其孩子胡萬鐸等。

水月宮唯一華人神廟

積莪營確實的開埠年份已不可考,但唯一的華人神廟水月宮古廟是在光緒18年即陽曆1892年建成,也就是說,早在108年前已有華人落腳該地。

建在積莪營河畔的水月宮古廟已翻新修建過。廟祝李志泉說,這間供捧觀世音的廟宇除了初一、15和一些節日香客較多,平日可是門庭冷落,但每年農歷2月19日的觀音誕卻熱鬧整周。

「這段期間,許多外地和本地善男信女都會前來拜拜,祈求平安,神廟也會准備素餐供信徒享用,晚上還有歌舞團表演,以前神廟會請粵劇班酬神。」

共有9原住民村落

積莪營共有9個原住民村落,這些Semai族村落並非全都在森林深處,有些就坐落在要道旁。

積莪營的原住民得到政府的照顧,很多人家已不再住用竹和Berdam葉建造的傳統屋舍,代之是磚屋或板屋。拉打金江瀑布附近一個有34間房屋的原住民村,傳統屋舍少之又少。

這個村落村長沙哈說,這村的居民很多都在公共機構與私人界工作。所以當看到他們的屋前停泊著汽車可別大驚小怪。要想一窺他們原本的生活面貌也非難事,采訪那天我們在一間最靠近樹林的傳統屋舍後方,就看見有人用竹枝引山水到家裡,也看到屋後一方養有肥美鯉魚的魚塘,後來還遇上背著臭豆從林裡步行回家的男主人。

原住民都很友善可親,他們樂於回答問題,求和欲旺盛的訪客,一定會從他們生活的小細節中獲取不少樂趣和知識。

拉打金江瀑布休閒勝地

拉打金江瀑布距離積莪營新村只有7公裡,平日游人不多,但每周六及周日、公共假期及學校假期都可看到民眾扶老攜功,帶了食物來這兒野餐和玩水消暑。

這個瀑布是積莪營和附近打巴和地摩民眾的休閒勝地,設備頗完善,有廁所、供人野餐地台、涼亭、滑梯,上山道是階級組成,方便游人登高。如果不想挑戰體力,就是留在低處水潭玩也很過癮,最重要的是,依然可觀賞從數層樓高飛瀉而下的美景。

假日有小販擺攤售賣小食飲料、水果、T恤和沙灘褲。糯米煎堆刨冰攤子非常吸引人。

聖淘沙服務營環境優美

積莪營的聖淘沙國民服務營環境優美,設備完善,是全國排名前10佳營地。

聖淘沙國民服務營是由油棕園改辟而成,裡面還保有許多油棕樹和原始地貌,也種了不少花草樹木。在沒有培訓國民服務學員的季節,也就是10至12月期間,該營地租借給外面團體或個人舉辦活動。

這個營地可容納600人。來這裡辦活動不怕悶,因為辦玩「正事」,可要求管理層幫你策劃或安排各種玩意兒或游戲,在營裡,參與者可玩包括飛狐8種繩索玩意兒,劃船、障礙游戲等,還可走出營地,跟著訓練員過河、森林探密、劃橡皮艇或進行休閒活動等。(原題:青山環繞民風淳朴·積莪營好山好水;18.2.2010 地方 | 星洲網)

Comment by Suyuu on March 8, 2025 at 9:06pm

愛墾APP:亞里士多德的 mnesis(記憶)概念與情動研究(affective studies)之間的關聯,主要體現在身體如何記憶並再現經驗的過程,這涉及感官、情感與認知的交織。以下從三個關鍵層面來分析這一關係:

1. 身體作為經驗與情感的儲存器


在《論記憶與回憶》(De Memoria et Reminiscentia)中,亞里士多德將 mnesis 定義為對「過去所經歷之事」(pathēma, πάθημα)的記憶。此處的 pathēma 不僅是理智層面的認知,更涉及身體經歷的感受與情動(passchein, πάσχειν,即「受動」或「感受」)。他認為記憶並非純粹的精神活動,而是與身體的感官印記密切相關,這與現代情動研究對身體作為「情感檔案」(affective archive)的理解高度契合。


• 身體化記憶(embodied memory): 情動研究強調情感是通過身體感官與環境互動所形成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預示了這一想法,認為記憶在靈魂(psyche)與身體的交匯中運作,這意味著情感經驗被「刻印」在身體之中,隨後可通過特定觸發再次浮現。


• 感官與情感的重疊: Mnesis 涉及感官印象(phantasia)在心靈中的持續存在,而情動研究則探討情感如何通過視覺、聲音、氣味等感官線索被激發。這兩者都揭示了情感與感知之間的密切關聯。


2. 記憶、情動與時間性的交互


亞里士多德區分了「記憶」(mnesis)與「回憶」(anamnesis),前者是對過去經驗的被動保存,後者則是主動尋找與再現。然而,這種區分在情動研究中顯得模糊,因為情感記憶常常是自發的、身體化的。

Comment by Suyuu on February 21, 2025 at 1:12pm

情動的時間性(affective temporality): 情感不僅存在於當下,其影響往往是跨時間的。例如,某種氣味能喚起兒時的溫暖感受,這類現象體現了情感記憶在時間中的「殘響」(resonance)。這與亞里士多德認為記憶是「過去」的印記,但能夠在「現在」被激活的觀點相呼應。

• 即時與滯後的情動效應: 亞里士多德指出,身體對經驗的反應會留下印象,這些印象在未來可能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情感。這與現代情動研究所討論的「情動滯後」(affective latency)概念相似,即過去的情感經驗會以潛在的形式持續存在,並在特定情境下突然浮現。

3. 從個體記憶到集體情動

在情動研究中,mnesis 的概念不僅適用於個體層面,還可擴展至文化與社會領域。亞里士多德強調記憶的身體性,這為理解群體如何通過儀式、傳統和物質文化來「記住」過去提供了基礎。


• 集體情感與身體共鳴:
集體儀式如音樂、舞蹈和戲劇,通過喚起共同的情感記憶,使個體感受到與群體的情感連結。這與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描述悲劇的「淨化」(catharsis)作用一致,即通過觀看戲劇,觀眾能夠重新體驗和釋放內在的情感。


• 地方感性與記憶空間:情感地理學(affective geography)中,特定場所能夠喚起人們過去的情感記憶,這與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記憶「在時間與空間中具有位置」的觀點相契合。這種「場所的情動記憶」對於地方文化的維繫與再生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用語言、藝術或儀式重現傳統時,身體作為「記憶載體」的角色尤為突出。


總結:
亞里士多德的 mnesis 概念與情動研究之間的關係,體現了身體如何作為經驗與情感的「存檔庫」,其記憶能夠通過感官觸發,跨越時間和空間被重新激活。這一觀點不僅對現代情動研究具有啟發意義,也為理解語言、藝術和地方文化如何喚起人們的情感提供了哲學基礎。特別是在討論「呼喚性物件」(evocative objects)和「在地智慧」(native wisdom)時,mnesis 的身體性視角能夠揭示文化如何通過感官體驗與集體記憶得以傳承與再生。

Comment by Suyuu on February 12, 2025 at 11:36am

依溫宣誓石進行宗教儀式?雷蒙阿華報警揪造謠者

(根地咬10日訊)近日社交媒體流傳聯邦企業與合作社發展部長拿督依溫貝尼迪(Datuk Ewon Benedick)於1月25日到訪根地咬誓言石(Batu Sumpah Keningau)並進行宗教儀式。對此,沙巴希盟(PH)新年及聖誕節開放日活動籌委會主席雷蒙阿華澄清,該活動僅為象徵性儀式,旨在表達尊重和紀念,並非任何宗教儀式。

雷蒙阿華發聲明指出,社媒上有人刻意煽動仇恨,杜撰活動涉及宗教儀式,並指責主辦方未經批准,意圖誤導民眾。

他說,活動上進行的灑水儀式象征著生命之源,寓意誓言石所承載的善意誓言能在沙巴及整個馬來西亞人民的心中長存。
                                                                                                                   (網絡照片)

「放飛鴿子則象征自由,寓意誓言石的精神和願景能夠傳達給所有沙巴人乃至全國。」


活動獲縣會博物館批准

雷蒙阿華強調,該活動已獲得根地咬縣議會及根地咬遺產博物館的正式批准。

雷蒙阿華說,他駁斥有關灑水儀式導致近期降雨和水災的說法,指氣象局早已發布天氣預報,表明活動當天可能降雨,並非人為因素所致。

對此,他呼籲各方理性看待此事,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他也批評某些勢力煽動民眾反對昌明政府,借機攻擊沙巴希盟。對此,他已前往根地咬警局報案。(10.2.2024https://sabah.sinchew.com.my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