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23 Blog Posts (233)

王宗仁散文詩·脫衣舞孃 II

當周遭喧嘩逐漸喘息起來,我躲藏在豔紅的宴席後,用眼神來回蛇掠妳高低起伏的青春,和那一小塊即將被地心引力征服的丁字純潔。

「忘卻腦海中每一個熟悉的臉孔啊!」、「眨出每一顆在眼裏氾濫的故事情節啊!」、「沒有一首,沒有任何一首歌是我真正想唱的啊!」在煙酒揚起的塵埃中,我彷彿閱讀到妳蕾絲胸罩間繃出的精緻語句。

忘了吧!雖然夢想仍在腴潤的肚腹間震顫不定。未來的燈光將熄未滅,妳在晦澀裂罅中卸去腿上僅剩的網襪,用赤裸打撈今夜所確實能擁有的,少許生活……

( 自由時報副刊2004.05.14 )

Added by Zenkov on August 18,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陳行之:用蒲松齡的酒澆自己的憂愁——再說刀郎現象(1)

1

我在《贏者通吃與社會叢林法則——兼說刀郎現象(2023-7-31)一文中,從社會分析的角度對…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ugust 18,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徐賁:被洗腦比無知更可怕(下)

民主話語的理性邏輯和說理是納粹非理性話語的死敵,也是阻止納粹非理性話語徹底勝利的最後希望。不久前,受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之邀,德國漢學家、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彬教授與董健、丁帆、王彬彬、蘇童、葉兆言、畢飛宇、黃蓓佳等學者、作家討論到中國語言的現狀,「重新學習中國語言」成為一個受關注的問題。在那次會議上,顧彬提到,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到1945年下臺這十二年,德語遭到了汙染、歪曲,德國作家們不得不要重新學習德語。一位與會者深有體會地說:「我回想我本人在六十年代寫的文章,那是用汙染了的語言。可是我們沒有察悟到,這一點我覺得給我觸動最大。我重讀賀敬之的《雷鋒之歌》,小說《歐陽海之歌》,重讀劇本《霓虹燈下的哨兵》、《豐收之後》、《年輕一代》……重讀了一大批作品,那種語言的汙染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8,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顧學文:技術是解藥,也是毒藥——對話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 4

把強大的技術置於市場的統治下,是非常危險的

解放周末:作為中國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不久前您參加了美院建院90周年的一系列活動,尤其是在以「自動化社會中的藝術與教育」為題的國際美術學院院長論壇上,發表了重要演講。這個論題為何吸引您?

貝爾納·斯蒂格勒:因為人類知識的被剝奪、思考力的喪失,都與社會越來越高度的自動化有關。…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7,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風林木魚·湧現,以及由湧現產生的意識 2

雙方都記錄了之前遇見的螞蟻。現在假如一隻食蟻獸入侵了巢穴,使得大量的螞蟻減少,如若不盡快恢復正常的秩序(分工協作),那麽蟻群就會挨餓。那麽各個螞蟻間是怎麽告知其它螞蟻與族群這一情況呢?神奇的事發生了,他們壓根不用告訴,當一隻工蟻遇見的收集蟻太少突破一個臨界點後,它會主動更換自己的工作變為收集蟻。同樣其它螞蟻也會這樣做直到總體分工恢復至原來比例(像不像水往低處留、數據的自我填充、免疫系統的自我恢復等等一系列司空見慣的規則)。…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ugust 17,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徐賁:被洗腦比無知更可怕(上)

江蘇電視臺的一個時事評論節目主持人,有一次以罕見的媒體人的激情和坦率評論道,現在中國的食品、用品、商品、語言、活動、人際關係充滿了虛假,「什麼都是假的,只有王八是真的,因為王八本來就叫假(甲)魚」。



不錯,虛假、偽裝、謊言、假面充斥於當今的中國社會,但真實並沒有從此絕跡,因為這位主持人說的就是真話。而且,無論「假」多麼盛行其道,但畢竟不能以假的名義作假。「假」必須說自己是真的。這就像最強橫的專制也必須以「民主」的名義實行專制一樣。在這世界上,真和假、美和醜、是與非畢竟是有區別的,而且是可以分辨的。

在《說謊概要》(Concise Book of Lying)一書中,蘇里文(Evelin…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7,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4

如何在這無止盡的交易流動中維持(「可欲的」)恆定性?該如何且以何取代往昔古典主義的穩定作用?

首先,能在物質層面幫助到我們的,似乎只有科學的實證性。例如,對語言的抵制和提倡都借助這方法,它回應了語言學將自己建構為科學的野心。這是個有利的佯裝:雖然它無法證實自己,但它奠定了體系的基礎,且將其散落四處的材料匯集起來。但科學不再想要獲得這樣的保證,同時,它不在實證(positif)之外遨遊,而是超越了實證主義。它與巴洛克的自然性(la naturalité)面對面,且了解到後者的成果值得為人所知。…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Emergentism:湧現論 or 湧現主義(6)

摩擦力: 基本粒子之間的力是保守力。然而,當考慮到物質更複雜的結構時,摩擦就湧現了。物質表面相互摩擦時,機械能轉化為熱能。類似的湧現現象也適用於連續介質力學中的概念,如粘度、彈性、抗拉強度等。

花樣表面 Patterned Ground: 花樣表面是在冰緣地區由地面材料形成的明顯的,通常是對稱的幾何圖形。

統計力學最初是用一個足夠大的統計學集合概念推導出來的,其中概率分布的各種波動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小的團簇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一級相變,例如熔化,而且在邊界上不可能完全將團簇歸類為液體或固體,因為這些概念 (再沒有額外的定義的情況下) 只適用於宏觀系統。使用統計力學方法描述一個系統要比使用低層次的原子論方法簡單得多。…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顧學文:技術是解藥,也是毒藥——對話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 3

我對這一傳統進行了批判。技術不能被簡單歸為哲學的外圍範疇,而處於被擱置的地位,認為技術這一「外圍」對哲學的核心毫無貢獻是錯誤的。我認為,人類是未完成的,始終處於進化中,始終在被技術所塑造。人類擁有技術後,制造工具,形成組織,組織之間產生紛爭,爆發戰爭……技術對人類影響如此之大,不能被忽略。

解放周末:您在重新確立技術重要性的過程中,為何又始終對技術抱有十分的警惕?

貝爾納·斯蒂格勒:人類因為普羅米修斯盜來的火而擁有了使用技術的能力。人有了技術之後,卻沒有使用技術的智慧,於是宙斯派赫爾墨斯給人類送去書寫之神,教給人類公正、羞恥心等智慧和德行。…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Emergentism:湧現論 or 湧現主義(5)

另一方面,個體之間僅僅有大量的相互作用本身並不足以保證出現湧現行為。許多相互作用可能是微不足道或無關緊要的,或者可能相互抵消。在某些情況下,大量的相互作用實際上可能阻礙有趣行為的湧現,因為它們制造了大量的」噪音」來干擾新湧現出現的」信號」。在達到臨界點以能維持自身以前,這種湧現行為可能需要暫時與其他相互作用隔離。因此,促進湧現的不僅僅是個體之間連接的絕對數量,還有連接的方式。分層組織就是能夠產生湧現行為的例子(政府機構的行為方式可能與政府機構的單個部門大不相同)。但湧現行為也可能產生於更為分散的組織結構,如市場。在某些情況下,在湧現行為出現之前,系統必須達到多樣性、組織性和連通性的組合閾值。

無意識的後果和副作用都與湧現特性密切相關。Luc Steels寫道:…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6,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3

他們活出他們所開墾的關係,對深淵遺忘了多少,他們的記憶就被強化了多少。

因為若這經驗使你,一個原本漂流在海的深淵的受難者,成為了例外,那麼它也變成了某種共同之物,它使我們,這些後代子孫,成為各種群體中的一群。這群人並不因例外而存在。關係並不來自特異性,而是來自共享的所知。我們現在可以說這深淵的經驗是我們互通有無的最佳事物。

對我們而言,毫無例外,且即使我們保持距離,深淵也是未知的保護和觀點。從其深淵之上,我們博弈著未知。我們在這世界的賭局中選邊站,為了印地安人的重生,我們朝他們呼喊,為了這暴風雨的、以及深刻平靜的關係,在那裡我們榮耀我們的船。…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德里達:什麼是詩?(中)

吃掉,喝下,吞咽我的文字,在你身上承載它,運送它,如同一種書冩的律法成爲了你的身體:(它)自在的書冩。指令的策略首先會讓自己被死亡的純粹可能性,被一輛汽車向每一個有限的存在者提出的風險,所激發。你聽到了災難將臨。從它被直接地印刻於劃線那一刻起,終有一死者發自內心的欲望在你身上喚醒了阻止湮滅的運動(它是矛盾的,你跟隨我,一個雙重的限制,一個絶境的約束),這個同時向死亡暴露自身又保護自己的做法——簡言之,刺蝟的技巧,它的回撤,就像高速公路上捲成一個球的動物。人們願意把它拿在手中,開始學習它,理解它,保留它,爲了自己,在自己的身旁。

你愛——把它保留爲單數的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15,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對談:“湧現與創造” 3

雙翅目:我個人可能偏極端一點,我們每個人對於現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即使面對面,兩個人對於一個事件的理解都有可能不同。“真”這件事我覺得在當下是消散的,我們面對(不一定完全是)碎片化的信息,如何把這些信息組合成對我來説是有效的敘事呢?這可能更重要。敘事是很重要的,它不一定描繪過去的真或現實的真,但是敘事更有意義的是它描繪一種未來的可行性。最近蘋果公司發佈了Vision Pro頭戴式設備,那我們怎麼用設備去進行生活改造?比如視力不好的人,戴上眼鏡,信息是不是就直接進鏡片了?

所以,真實就變得不是所謂的現實了,而是我們如何構建一個可以運用到真實環境當中的敘事體系。這種敘事體系對於未來是有所預示的,或者説,它就像是一個模型。比如説門捷列夫做夢排出的元素週期表,上學時人人都背,約等於是給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我們不一定把它按照現實去理解,但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真”的敘事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5,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李紀舍·物質、關係與詩學(中)

Glissant 延續德勒茲的根莖(rhizome)概念,以根莖作為想像方式,提供加勒比海人身份課題的思考方向。如同植物在土底下錯綜複雜的連結、在空氣中透過花粉與果實等隨機的媒介傳播,各種交雜的可能性都同時存在,Glissant以此談論祖先們的遷移,並非猶太人的離散(diaspora),亦非以種族為本的國族主義。



藉由“errantry”,肯認(歷史上)錯誤必然存在,但並不因錯誤而逃避存在的事實,這是 Glissant 談論加勒比海集體歷史的方式,亦藉此活化了德勒茲的根莖概念。



第三個討論方向為 “French”,Glissant 將世界語言分為三種:(一)、不涵納殖民性的語言,例如中文、印地語;(二)、部分歐洲國家的語言,強調大陸性思考且未曾與世界上的他者進行複雜的歷史交融,例:德語;(三)、充滿殖民歷史,…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王宗仁的詩·牆

「越過這道界線,就是成年了」

遠方立了一道

用童年基石搭建成的象徵

「不須考慮。其他人不也都如此?」

他們輕拍我的肩膀後,開始奔跑

魚貫翻至歲月的另一面

只輕輕揚起些略帶潮味的

已腐朽的純真灰塵…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August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王海東:後期維特根斯坦美學觀探析(5)

美學應當與心理學劃清界限,與其它實驗科學也是一樣。不能使心理學與實驗侵入美學的領域。美學是一種把事物的某種相似性顯示出來,引起人們的注意與愉悅感的描述。審美活動不受因果律影響,也不受制於其它任何理論,它是人們沉浸於某些事物産生的直接的審美愉悅反應,美就在這種關聯和反應中顯現。

五、規則與天才:自然的天才觀

在審美活動與遊戲中有規則可循嗎?規則是如何形成的?是先知曉規則然後再開始藝術鑒賞的嗎?還是在審美遊戲中得出規則?如何遵守規則?天才與規則有何種關係?維特根斯坦主要是通過對語言遊戲規則問題的闡釋,來表明對着這些問題的看法。…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王柯平·詩教的致知功能——「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疏解(7)

於是,我突然想到「摯而有別」的雎鳩。

關於獵人半夜潛伏在江流的中心島上,劃火以使打更巡邏的孤雁長鳴報警以後,再立即吹熄,以離間群雁與『雁奴』的信任關係。不久,驚醒的群雁重新安頓下來,再次入睡。等到島中心的河灘在星空底下又完全恢復沈寂之後,獵人再二次劃火,引起雁奴第二次長鳴告警的那瞬間再次吹熄。這一次在受驚的雁群四周觀察,毫無值得驚異的聲響和跡象之後,就對打更巡邏的孤雁,群起圍攻,又噙又叨。以至第三次獵人劃火,打更的孤雁再也不敢告警了。獵人就可以潛行近前,用手掐住雁脖子往口袋裏裝了。自然眼要看得準,手要靈,還得會把雁脖子盤到翅膀底下去,使它叫不出聲來。原來是孤雁,自然經此一場災難,雖然還是常鳴告警,但再也不敢隨群飛了!而且從此,在雁群中就出現喪失配偶的幾隻孤雁,填補雁奴空出來的位置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August 15,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李紀舍·物質、關係與詩學(上)

講題:物質、關係與詩學

主講人:李紀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兼與談人:涂銘宏(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副教授)

側記:阮芳郁(台大台文所碩⼠班生)

閱讀文本: Édouard Glissant. "Paths," "Theories," and "Poetics," Poetics of Relation. (pp. 89-210)

時間:2022年 5 月 21 日…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5,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德里達:什麼是詩?(上)

爲了回應這樣一個問題——用兩個詞,不是嗎?——你要知道如何棄絶知識。要清楚地知道,而不忘卻:遣散文化,但從不在你習得的無知中忘卻你在道路上,在穿越道路的時候,所犧牲的東西。

誰敢那樣問我?雖然它仍未顯明,因爲消失乃它的法則,但答案自視爲被人口授的(口述之詞)。[1] 我是一個口述之詞,唸出了詩,用心學我,把我記下,保衛並持守我,留心我,看着我,被口授的口述之詞,就在你的眼前:音軌,尾跡,光的行踪,哀悼筵席的照片。…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15,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Emergentism:湧現論 or 湧現主義(4)

另一方面,彼得·康寧認為: 「難道協同作用必須被感知/觀察,才能像某些理論家所說的那樣,被稱為湧現效應嗎?很明顯不是。與湧現相關的協同效應是真實的、可衡量的,即使沒有人在那里觀察它們。」

有序系統的低熵值可以看作是主觀湧現的一個例子: 觀察者通過忽略基本的微觀結構(例如分子或基本粒子的運動),並得出結論,該系統有低的熵值。

另一方面,混亂、不可預知的行為也可以被視為主觀湧現,而在微觀尺度上,組成部分的運動可以是完全確定的。

在宗教、藝術和人文學科…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5,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