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文:技術是解藥,也是毒藥——對話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 3

我對這一傳統進行了批判。技術不能被簡單歸為哲學的外圍範疇,而處於被擱置的地位,認為技術這一「外圍」對哲學的核心毫無貢獻是錯誤的。我認為,人類是未完成的,始終處於進化中,始終在被技術所塑造。人類擁有技術後,制造工具,形成組織,組織之間產生紛爭,爆發戰爭……技術對人類影響如此之大,不能被忽略。

解放周末:您在重新確立技術重要性的過程中,為何又始終對技術抱有十分的警惕?

貝爾納·斯蒂格勒:人類因為普羅米修斯盜來的火而擁有了使用技術的能力。人有了技術之後,卻沒有使用技術的智慧,於是宙斯派赫爾墨斯給人類送去書寫之神,教給人類公正、羞恥心等智慧和德行。

這雖然是個神話故事,但形象地說明了技術具有兩面性:既是解決問題的解藥,也是毒藥,對人類具有反噬性。比如建造的技術,一方面讓人類遮風避雨,另一方面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變弱了。人類使用技術的歷史,總是伴隨著各種新問題的出現。

解放周末:技術的反噬作用在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表現得尤為明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新電影《頭號玩家》正在熱映,影片試圖喚醒沈迷於虛擬世界的人們,珍惜真實的生活和身邊的家人。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此時觀看電影的我們,正戴著3D眼鏡,投入於影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的逼真效果中。

貝爾納·斯蒂格勒:未來即將發生的,或者說當下正在發生的,是一場注意力的爭奪戰,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從真實世界轉到了虛擬世界。技術總是帶給人類改變,但未必都是幸福的改變。

知識都進入到機器里了,於是人變空了

解放周末:《技術與時間》一書奠定了您作為技術哲學代表人物的地位,而您此後出版的《像徵苦難》《新政治經濟學批判》等著作,被認為是消費批判、新社交媒體研究領域最近10年內最重要的貢獻。您始終高度關注前沿科技,比如大數據,您是怎麽看的?

貝爾納·斯蒂格勒:1848年馬克思的 《共產黨宣言》,提出了一個構成我解讀馬克思思想的重要概念:無產階級化。馬克思在談到工業發展的新階段時,創造了一個新名詞——無產階級化。人們往往忽略和誤讀這個概念,馬克思對「無產階級化」的定義,並不是財產,而是知識的喪失,指的是知識的外在化過程。

尤其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著名的《機器論段》里,馬克思就「一般智力」、自動化等重要問題展開了討論。在這一文本中,他進一步推進了有關客觀外在化和無產階級化的思考,討論知識是如何外在化到客觀的機器當中。知識都進入到機器里了,於是,人變空了,人對外物變得漠不關心了。


馬克思憑直覺預見到了21世紀將發生的情況,使得這一文本竟成了對我們今天生活的描述——我們正在普遍地「無產階級化」。19世紀的資本主義,通過機器將工人「無產階級化」;20世紀的消費資本主義,通過剝奪人們的自主生活方式,將消費者「無產階級化」。大數據加劇了這種狀況,因為不僅是知識,我們還把我們的記憶也交給了機器。

大數據是完全自動化的數據分析,它產生自動化的、高速的理解系統,但這是基於機器的理解,而非人類的理性。如果要讓大數據起到積極的作用,那應該是給人類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類與技術如何更好地共存,也就是起減速的作用,而不是相反,去催促人類快速做決定。如果那樣,那人類是沒有未來的。(來源:解放日報 | 2018年04月27)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