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如何在這無止盡的交易流動中維持(「可欲的」)恆定性?該如何且以何取代往昔古典主義的穩定作用?
首先,能在物質層面幫助到我們的,似乎只有科學的實證性。例如,對語言的抵制和提倡都借助這方法,它回應了語言學將自己建構為科學的野心。這是個有利的佯裝:雖然它無法證實自己,但它奠定了體系的基礎,且將其散落四處的材料匯集起來。但科學不再想要獲得這樣的保證,同時,它不在實證(positif)之外遨遊,而是超越了實證主義。它與巴洛克的自然性(la naturalité)面對面,且了解到後者的成果值得為人所知。
因此,最近的科學發展鼓勵我們將我們所探求的觸角伸往哲學所設下的法則之外。長久以來,我們在世界中曉諭12 著秩序與失序,將之投射為有度(mesure)與過度(démesure)。但是每一詩學都讓我們相信某些事物必然不是錯的:秩序的過度(une démesure de l'ordre)和失序的有度(une mesure du désordre)亦同13。關係中唯一可辨識的穩定性關乎參與運行的循環的相互依賴性,他們運動的相應模式如何互相協調應和。在關係中,分析性的思維在相互依賴的分歧中,被導向去建構群聚(ensembles), 而這些分歧則聯合拼湊出的一互動性的全體(la totalité)。這些群聚並非模型(modèles),而是具有啟發性的回聲-世界(échos-monde)。思維構作音樂。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的作品、鮑勃・馬利(Bob Marley, 1945-1981)的歌、華・曼德博(Benoit Mandelbrot, 1924-2010)的理論都是回聲-世界。林飛龍(Wifredo Lam, 1902-1982)的畫〈匯流〉或羅貝托・馬塔(Roberto Matta, 1911-2002)的畫〈撕裂〉、芝加哥的建築和同樣簡單的里約或卡拉卡斯(Caracas)的棚戶區;以斯拉・龐德(Ezra Pound, 1995-1972)的
《詩章》(The Cantos),還有索維托(Soweto)學童的遊行抗議,都是回聲-世界。
《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 1939)是預言的回聲-世界,也因此是絕對的(無進入真實界的許可)。
安東尼・亞陶(Antonin Artaud, 1896-1948)是一個世界之外的回聲-世界 。
那些來自傳統且進入關係的;那些透過保衛著傳統而授權於關係的;那些已遠離或拒斥所有傳統、為關係的另一完整意義奠下基礎的;那些從關係而生,但與之牴觸並將之含納其中的。
英語美洲人的皮欽語(pidgin,因此是某些既非英語人士亦非美洲人士的語言)是一負面(négatif)的回聲-世界,其具體的力量編織著關係的皺摺並抵銷(neutraliser)其存續。
克里奧語(créole)是一脆弱但具啟示性的回聲-世界,它從關係的一個現實中(un réel)出生,且被依賴性囿限在此現實中。
口說的語言( les langues parlées) 14,毫無例外,都成了回聲-世界並非直接從關係的複雜狀態中生成的惡化現象。它們在世界的物質中運作、預言或闡揚這些物質,使之轉向,或相反地,從其中得到力量。
為了生存或表達匯流,每一個個人和每一群體都從權力或虛妄的自我膨脹中、從苦難或躁動不安中想像著,形成了自己的回聲-世界。每一個人都構作這音樂,每一群體亦然。而這音樂的全體(la totalité)也譜出了個體與群體。
回聲-世界使我們得以感受到不同人群文化的混亂交會,且將之描繪出來,其全球性組織著我們的混沌-世界(chaos-monde)。它們[這些回聲-世界]據此同時描摹了其(非決定性的)組成成分以及其表達。
12 譯注:原文使用動詞deviner應是占卜、猜測、預言之意。在此力求譯文通順,採用其所引申出的「就占卜結果說明闡述」之意譯為「曉諭」,但原文中使用此動詞意在暗指秩序、失序的定義是如同占卜結果一般任意無定的,並非有嚴密邏輯或科學證據支持,卻因具有某種神聖性而對人產生強制作用或影響。
13 譯注: accroire是誤信之意,這裡格里桑應是戲謔長久以來對於秩序與失序的固著角度,反面肯認詩學的意義。為求中文流暢,在文中將其戲謔的反語譯為正面肯認,僅以此注補充說明。
14 譯注:這指的是如皮欽語這樣無文字系統、僅有口說(speech)的語言。在語言學中,皮欽語往往指稱不同語言接觸時的過渡型態,使用此語的群體本身有自己的母語,而皮欽語只是與母語使用者以外的群體方便溝通的階段性混成語,具有語法與詞彙隨機、流動、零碎、混雜的特色,當語言同化臻至完成終將融入目的語。而克里奧語的語法與型態則較為固著,近似方言,有固定群體以之為母語。亦有人認為皮欽語是克里奧語的前身,但詳細定義仍有爭議。見:Siegel, Jeff. 2008. The Emergence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