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作者簡介:韓震,1958年生,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文出處:《江海學刊》)期刊代號:B6;分類名稱;外國哲學;復印期號:2001 年 08 期)…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6,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在涉及不同團體利益的話語方面,交際主體通常會把對目前困境的抱怨責難轉移到對方身上,呈現消極負面的他者形象和積極正面的自我身份(van Dijk,1988)。在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的背景下,通過大量使用「中國」之類的社交指示語,白皮書建構了中國為保護民族利益而被動卷入貿易糾紛、遵守道義規約的國家貿易身份和情境身份,也建構了美國不停加征關稅、主動激發矛盾、違背國際道義規約的消極貿易關係身份和糾紛情境身份。道義立場的斷言類言語行為全部都是消極斷言,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貿易白皮書文本從中國的身份站位出發,認為美國在貿易糾紛中的行為是違背國內、國際多層道義規約的元語用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斷言言語行為指出美國挑起貿易戰並導致貿易糾紛不斷加劇的行為的消極評判建構美國與中國政府的結盟趨異行為,與中美互利共贏友好關係的結盟趨異。…
Continue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February 6,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盡管如此,早在1980年代中期,地理學家就發表了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研究論文[6]。不過,這一今日被歸為文化經濟的研究主題,一度讓位於有關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創新為主題的經濟地理學,可能因為以美國矽谷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比文化經濟更為突出。盡管如此,文化產業對地理學家的吸引力,從新千年以後逐漸恢復,西方地理學期刊如《環境與規劃A(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在2002年、2006年分別組稿發表「新媒體」專輯[7]和「創意經濟」專輯[8],《增長和變化(Growth and Change)》在2008年組稿發表了「文化商品鏈」專輯[9],《經濟地理學雜志(Journal of Economic…
Continue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February 6,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陽明良知之學,本自明白易簡,只為墮入心本體的探索中,遂又轉到了渺茫虛空的路上去。陽明自己說:“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耳無體,以萬物之聲為體。鼻無體,以萬物之臭為體。口無體,以萬物之味為體。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可見是要尋求心體,只在天地萬物感應是非上尋,哪有關門獨坐,隔絕了萬物感應,來探索心體的。江右聶雙江羅念庵主張歸寂守靜,縱說可以挽救王學之流弊,但江右之學本身也仍然有流弊。
錢緒山王龍溪親炙陽明最久,他們對江右立說,多持異議。緒山說:“斑垢駁雜,可以積在鏡上,而加磨去之功。良知虛靈非物,斑垢駁雜停於何所。磨之之功又於何所?今所指吾心之斑垢駁雜,乃是氣拘物蔽,由人情事物之感而後有。如何又於未涉人情事物之感之前,而先加致之之功?”…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February 6,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上海譯文出版社選擇《人文主義地理學》翻譯出版,一定是仔細揣摩了讀者的偏好,盡管當下讀者偏好日益分化,但是出版社還是準確地找到了這本受眾較多的學術著作。《人文主義地理學》一書最打動人的標簽就是作者——段義孚(Yi-Fu Tuan)。
他是享譽北美和歐洲的地理學者,2001年獲得英國科學院院士稱號(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2002年獲得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稱號(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13年,我在洛杉磯親眼見證了他獲得美國地理學家聯合會的首屆創新地理獎…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6,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戀地情結:對環境感知、態度與價值觀的研究》([美] 段義孚著, 志丞、劉蘇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5月出版,424頁,45.00元)
1938年的戰時首都重慶,一位小學生踏著津南村的石板路,穿過雜草叢生的柏樹村,一蹦一跳地去學堂,學堂是有名的南開小學。在這個只有一間教室的學校,他聽到了瓦特和牛頓的故事,得到人生最初的教育,知道外面還有一個大千世界。這位小學生就是日後美國人本地理學的旗手段義孚(Yi-Fu Tuan)。段義孚1930年出生於天津官宦之家,父親段茂瀾…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6,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朱子理先氣後的主張,自明儒羅整庵以後,幾乎人人都反對了,王船山又把這問題應用到道器問題上來,他說,有器而後有道,沒有器,便不能有那器的道。竊謂此問題,若遠溯之,應該從佛家之體用說來。一般的說法,應該先有體後有用,氣與器相應於體,理與道相應於用,若從天地間自然界物質界而言,誠然應該說先有器,乃有器之道,先有體,乃有體之用。也可說必先有了氣,乃有氣之理。但天地間尚有生命界,與物質界略有辨,尚有人文界與自然界略有辨。大抵自然界與物質界,多屬無所為而為。而生命界與人文界,則多屬有所為而為。凡屬無為的,自可說體先於用,凡屬有為的,卻應該說用先於體。若說用先於體,則也可說理先於氣。如是則朱子理先氣後的主張,在人文界仍有他應有之地位,不可一筆抹殺。…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February 5,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HUMAN GEOGRAPHY Vol. 25. No. 2 2010/4 2010年第2期;總第112期人文地理)
提要:文化經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重要標志。本文回顧和評論了西方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學科,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方面的進展和貢獻。從目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在文化經濟研究方面的知識積累來看,擁有獨特「空間」視角的地理學,尚有很多議題未予涉足,特別是在中國,地理學家對文化經濟的知識建構和政策影響,相對較小。
西方地理學界最近出現「文化經濟地理學」分支學科的說法,反映了地理學界對於文化經濟的積極參與。為推進和深化「文化經濟地理學」相關研究,地理學家應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基於「項目」和「項目網絡」的獨特生產方式,在充分發揮地理學「空間轉向」影響力的基礎上,開展跨學科研究,有望建立新的分支學科「項目網絡地理學」。…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February 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提 要 : 地方感是人文地理學人文社會轉向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國外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地方感框架,國內對地方感的研究也日益興盛。論文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闡述了地方感的維度及層次劃分,分析了地方感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總結了地方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同時指出我國的地方感進一步研究在理論建構上應加強地方感的維度、尺度、層次和過程的類型化研究,學科視角上應將地方感引入管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方法上應突出可視化的表達和混合方法,研究對象和案例地的選擇上應進一步擴大研究案例和研究主體,在大量實證研究基礎上構建中國特色的地方感研究理論與方法體系。
1 引言…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摘要:符號詩學,是以符號學方法建構的文學理論,是關於可能世界的詩學。近百年來,主要由形式論、結構論、模式論和解釋論符號詩學構成,大致走過了一條從「符形學」到「符義學」、「符用學」,再到試圖將「三者整合」,深入文化隱蔽機制,全面走向文化符號詩學的道路。
延續閱讀:漢斯·羅伯特·堯斯·接受美学…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16世紀歐洲勢力隨著航海而擴張之前,南中國海這塊「馬來世界」並不是一塊白板(tabula rasa),更不是無主之地(terra nullius)。
殖民為「互動」而非「被動」
蔡秀敏不主張…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February 5, 2023 at 10:08pm — No Comments
所指C:社會研究方法論脈絡下的本體論探討
長期以來,社會研究方法論的研究焦點曾經集中在認識論上(可能是主流的實證主義範式希望擱置本體論問題,並在本體論上采取了某種看似天然的自然主義立場)。但是本體論的話題正在(或者說已經)強勢回歸到社會科學家的視線範圍內,這包括有兩方面重要的推動力:Roy Bhaskar、Margaret Archer領軍的「批判實在論」學派與卡龍、拉圖爾開創的「行動者網絡理論」學派(分別來自英美與歐陸的不同背景),它們都試圖從本體論層面上深化與革新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並且提出了另類的本體論選擇。
我只談談我熟悉的行動者網絡理論家們吧,拉圖爾試圖推翻傳統上對於「社會的東西(th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February 5,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我的靈魂不會講故事,不懂道理,
我的靈魂只會苦笑,扭緊它的雙手;
我的靈魂不會記憶和防禦,
我的靈魂不會考慮或贊許。
我幼年時看見過海,它是藍的。
我年輕時見過花,她是紅的。
如今一個陌生人坐在我的身旁:他沒有顏色,
可我並不比處女怕龍那樣更怕他。…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February 5, 2023 at 9:11pm — No Comments
Yongcan L. 2016. The 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 Development, 20(4): 482-497.
張維亞,嚴偉,湯澍 . 2015. 旅遊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會責任感與滿意度關係研究——以遺產旅遊地為例. 資源開發與市場,31 (1):112-116. [Zhang Weiya, Yan Wei and Tang Shu.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s' Sense of Place, Self-Efficac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atisfaction: Taking Heritage Tourism Sites as an Exampl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31(1): 112-116. ]
張中華,焦林申 . 2017. 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地方感營造策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為例 .…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5, 2023 at 7:41pm — No Comments
見他這樣知趣,我很感動,不禁嚷道:
“進來吧!進來,親愛的于貝爾!壓根兒就談不上打擾我們!”隨即我又傷心地補充一句:“對不對,安琪兒?”
安琪兒答道:“沒有打擾,我們在閑聊。”
“我只是路過,”于貝爾說道,“想打聲招呼。過兩天我要動身去比斯克拉;我說服羅朗陪我一道前往。”
我頓時氣憤起來:
“自負的于貝爾,是我呀,是我讓他下這個決心的。當時我們倆從阿貝爾家出來,我對他說他應當去那兒旅行。”…
Continue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February 5,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摘要:地理環境是文學活動發生、開展的物質基礎與空間存在,文學與空間之間有著無數的糾葛、糾結、交織及多重復雜關係。每一位作家一生都匍匐於大地之上,從年幼時以家鄉為起點,到青少年時遊歷、遊學四方,再到成年時定居或漂泊某地,他們始終在認知與感受地理空間、了解與體悟地方特性、依戀與著念故地,由此產生一種「地方感」。地方既給文學提供審美關照的對象,又給文人提供了情感觸發的物質機緣。由於人類對土地有著天然的親緣關係,因此文學對地理空間的精神體驗、對地方的感知、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就無處不在。
地理環境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與空間存在,「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5,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山中人家
當年,從核桃樹繁盛的枝葉間,傳來布谷鳥不知疲倦的悠長嗚叫。村子周圍一片片的玉米地間,是大片大片正在掛果的蘋果。玉米地與果園之間,是一盤盤碩大的金色葵花。房前屋後,還種著大叢大叢的麻。那些果樹與綠意與陰涼使我離開公路,走進一個村莊。
不等我開口,在第一個人家的門口,我就受到了主人真擎的邀請。
男主人正在用山麻柳木刨一根鋤把。男主人有一個漢姓姓張,一個藏族的名叫紮西。張紮西,一個藏漢合璧的名字。就像有一種中西合璧的名字張約翰或者查理·王一樣。…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5,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在某種程度上,張藝謀的《影》便是這種「內生型敘事」的完美案例,因為這部影片的敘事就是建立在一種「層層模仿」的敘事機製基礎之上的。這部影片中,以「權」為中心的理念,構成了此影片的本質,也就是說,張藝謀首先為影片設置了一個「理念的床」:即「權」(它充斥占據「權力、權謀、權術」等的所有內涵與外延);而沛國國君沛良作為一名「工匠」,通過自己的書寫(書法)及種種怪異行為,「仿造」出了一個「可見」的「床」——「權床」;最後,沛國大都督子虞作為一個「藝術家」,通過塑造他的替身——境州,完成了對於「權床」的再次模仿。…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February 5,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3.1道義立場的分析模式
立場評判是立場建構的主體過程,也像是說服對方的「引擎」,讓受眾信服什麼是正確、合適,試圖讓對方以自己的身份視點的價值評判來思考和行動。道義立場是對某事的必要性、義務性、可能性、因果性的判斷…
Continue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February 5,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時至今日,即便是對網絡文學持批評態度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網絡文學不只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新的文學形態,它不僅在豐富而且也在重構當代文學版圖。
目前有不少學者,甚至部分網絡文學的作者和讀者,對網絡文學的定位都是「網絡時代的通俗文學」。這種定位的依據是當前網絡文學以類型小說為主流這一現實,在「被壓抑的通俗文學」的脈絡中,網絡文學顯示了其重大歷史意義。但這種定位,仍是在傳統的雅俗二元對立框架下展開的,背後是鮮明的文學等級觀念,實際上是將一種新的文學形態置於舊的評價體系里衡量。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文學的豐富性會被大大削減。…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February 5,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