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以上內容是我在《愛比米修斯的錯失》[14]一書中試圖探討的問題。只有在闡釋(interprétation)或者說判斷(judgement)存在的前提下,即krinein,由技術(因為技術是武器)引發的戰爭才有可能轉化成和平的政治斗爭,這也就是說法律(droit)的框架賦予我們權利(在法語中,droit既有法律的意思,又有權利的意思)。
我在《迷失方向》[15]一書中就仔細地討論過,所謂「我們」這個概念的構建條件——是如何存在於記憶術中的。記憶術是一門特殊的技術,它使得法律能夠被准確地書寫下來,成為法律條文, 並打開我們——作為res publica的我們——的公共空間。而赫爾墨斯就是掌管這門技術的神靈,我把這門技術稱作「(我們)共同記憶的文字綜合」,(la synthèse littérale de la mémoire du…
Continue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7,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摘 要]本文立足於小型文化體系,提出了微觀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地方性,將其作為考察地方文化和生態系統的一個基礎單位。由於符號活動的語境性和生命與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意義關係,地方性作為生態符號學研究的一個可能起點,具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和高度的可操作性。 並且,這種強調符號主體的地方性、語境性的概念,為解構自然與文化的二元對立將起到重要作用。
(原題:地方性: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礎概念① [愛沙尼亞] 蒂莫·馬倫文著 湯 黎譯,見:鄱陽湖學刊,2014年第三期,37頁—43頁)[關鍵詞] 地方性;語境性;生態符號學;環境;符號主體)
[作者簡介] 蒂莫·馬倫(Timo Maran),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符號學系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生態符號學研究和自然文學研究。
[譯者簡介] 湯 黎(1982—),女,四川內江人,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文論研究。(四川成都…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並且,狄爾泰專門指認說,正是在這種現實的實踐變革基礎之上,科學的進步才歷史性地徹底擊敗了形而上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進展「推翻了一神教形而上學」;當哥白尼將太陽置於宇宙的中心時,傳統的神學世界觀就必然發生巨大改變。在科學思想影響下,形而上學本身越來越成了思想家個人的東西,這證明了「形而上學體系具有的相對性」,進而,形而上學就會慢慢走向自己的盡頭,「安然去世」。(30) 形而上學之死是歷史的必然。
我覺得,這才是孔德拒斥思辨的形而上學的真正現實緣起,形而上學時代沒落之後,才會有全新的科學實證時代。科學的實證主義在工業現代性基礎上歷史地成為新的霸權,「人們已經把因果關係方面的研究和法則,從自然科學之中轉移到精神科學的研究之中來了」。(31) 這就是狄爾泰此時面對的學術場域之勢。…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27,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無疑是二十世紀人類偉大的思想家。在他的思想大廈中,有四根頂梁柱:人的存在、人的思想、語言、詩歌。詩歌作為一個哲學主題來研究,這是前所未有的。
海德格爾最推崇詩人荷爾德林,認為他是詩人中的詩人。他在論述荷爾德林的詩歌的時候,他曾這樣說:「詩從來不是把語言當成一種現成的材料來接受,相反,詩本身才使語言成為可能。詩乃是一個歷史性民族的原語言。」這是他對於詩歌是原語言的一個有名結論的出處。詩人保羅·策蘭十分崇拜海德格爾,他有感於海德格爾對詩歌語言的論述,寫下過這樣的話:「詩歌:處於未成形狀態的語言。也就是被解放的語言。」(鍾文語)
(本文摘自《光與岸:鍾文詩論集》譯林出版社,2020-12,孫曉婭 編;作者:鍾文…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27,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編者按: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格局和不斷更迭的時代風潮,人類社會如何良性發展,人類如何迎接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未來,是每個人都應關注的時代命題。2022年11月9日至13日,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舉辦「2022年國際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論壇」,以「藝術與人類未來」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6個國家的58位學者進行對話交流。現將學者的精彩觀點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致辭:…
Added by Ashgabat on April 26,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提醒你不要糾纏在心靈現象、過度喜樂、和奇蹟當中。不要認為那就是你到達的指標。沒有什麼地方要去到達,只要成為平凡的,並享受那個平凡。
這是有關臨濟禪師的故事。
他的門徒在跟另外一位師父的門徒講話,那個門徒說:「我們的師父是一位會顯奇蹟的人,他能夠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我曾經看過他所做的很多奇蹟,都是我親自目睹的。你的師父有什麼偉大的事情?他能夠做出什麼樣的奇蹟?」
臨濟禪師的門徒說:「 我師父所能做的最大奇蹟並不是他能做出什麼奇蹟。」
靜心冥想它:「我師父所能做的最大奇蹟並不是他能做出什麼奇蹟。」…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6,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摘要:文章從錢學森的大科學觀的角度,闡述了科學與藝術的關係。科學與藝術既有區別,又是相通的。科學知識及科學思維(量智)與文藝知識及藝術思維(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是湧現大成智慧與創新思維的基本要義。
1 引言
年高德劭的錢老一貫強調, 人一方面要有文化藝術修養, 另一方面又要有科學技術知識。他說:「人的智慧是兩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為『大成智慧學』, 是辯證唯物主義的。」1這裡的「量智」主要就是指科學知識、科學思維, 這裡的「性智」主要就是指文藝知識、藝術思維, 因此, 可以說科學與藝術共同構成「大成智慧學」[1]的重要內容。
所謂「大成智慧學」簡要而通俗地說,…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26,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何況,認為澳門是"東方拉斯維加斯"、"東方蒙地卡羅",其實也充其量只是一種因為隔岸觀火而必然產生的欲望投射。 由於距離的間隔,澳門也就成了大部分的來澳門旅遊的欲望投射的想像空間。 因為是為賭博而來或者是慕賭博的名而來,他們所看到的,當然也就只是澳門能夠滿足自己欲望的那個方面,至於真實的澳門,作為遊客的他們,則是完全不屑一顧的。 可是,作為澳門的研究者,卻無論如何都不能如此輕率而且任意。
於是,又有人將目光轉向了遙遠的過去。
400多年前,澳門並不以"賭城"名世,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海洋中國的出發點。 綿延18000公里的海岸線和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洋國土面積,為澳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舞臺,由此啟航, "…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April 26,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摘要:本文採現象學立場,視說故事為再現經驗、描述行動,聽故事為建構經驗、領會行動,並借用舒茲的社會現象學概念,提出幾個命題—以內在聯想與外在聯想概念說明任何故事對象可能包含的豐富主題性,以時間性概念規範故事結構與邏輯性,以理解概念介紹感情的表達方法,以及建議以特定經驗角度賦予事物或現象意義—希望能協助說故事者開拓敘事觀點的視野,組織敘事內容,建立故事結構,以及在感情表達層面引起共鳴。
_____________
壹、介紹…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pril 25,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讓你生活中的每一個情況來教你
當偉大的蘇菲宗派神秘家哈山正在垂死,有人問他:「哈山,你的師父是誰?」
他說:「我有千千萬萬個師父,光是要念出他們的名字就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了,但是有三個師父我一定要告訴你 。」
其中一個是賊,有一次我在沙漠中迷路,當我去到一個村子,那時候已經很晚了,每一樣東西都關了,但是最後我找到一個人,他試圖在一個人家的牆壁上挖洞,我問他說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過夜,他說:「現在夜已經這麼深了,要找地方很難,但是你可以跟我待在一起--如果你能夠跟一個賊待在一起的話。」
「…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4,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1905年以後,狄爾泰在論證精神科學的客觀有效性時,專門討論了知識的結構關聯,他的論述,無論是在方法上,還是在術語上,都顯然帶有胡塞爾《邏輯研究》的烙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狄爾泰在這時把胡塞爾關於行為的客觀化思想視為他自己努力探索的結構研究的基礎,並且還想把胡塞爾的方法更廣泛地應用在感覺和欲求現象的研究上。由此來看,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似乎可以滿足狄爾泰研究的要求,對他而言,這些方法是現成的,既然可以信手拈來,何樂而不為。所以,他在後來撰寫《精神科學中的歷史世界的建構》時再次應用了現象學的方法。…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2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現代人的出現是中世紀沒落中的一個複雜過程的結果,一切「社會轉化過程和政治轉化過程都是在城市中發生的」:
在現代城市之中,各種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都是和工業(的興起)一起出現的。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所具有的遼闊領域和這個現代世界所具有的巨大資源,提供了像洪流一樣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大軍。人們不再認為自然界是神聖的作品;人類的雙手已經為了把握存在於它那些形式背後的力量,而使它處於掌握之中。(23)
這是說,工業和現代勞動取代神靈現實地創造了新的世界。這一些重要表述,幾乎完全類同於馬克思恩格斯寫於1845年《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相關思想。哲學觀念的改變不完全是理性自身的事情,而主要是現實歷史改變的實踐結果。這是我指認狄爾泰歷史意識的根本。在這個意義上,狄爾泰的哲學本質上也是一種實踐哲學。(24)…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24,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烏普蘭省道謝過後,去把石丘刨出來了。然後又動身到布胡斯蘭省。他在那里被允許往口袋里裝多少寸草不長的小岩石島嶼都可以。‘那些玩意兒看上去一點不起眼,可是用來擋擋海風卻未嘗不可,’布胡斯蘭省說道,‘因為你和我一樣都靠著大海,那些玩意兒肯定會對你有好處的。’
“烏普蘭省對別人送給他東西心里由衷地感謝不盡,雖然他在各地得到的都是別人想扔掉的東西,他卻照收不誤。豐姆蘭省扔給他一塊高原。西孟蘭省給了他一截山脈。東耶特蘭省把考爾莫頓荒原割了一塊給他。斯莫蘭省幾乎用沼澤地、石冢和荒漠塞滿了他的口袋。
“瑟姆蘭省啥也不肯多給,只施捨了梅拉倫湖的幾個岬灣。達拉那省也是這樣,一點不給他土地,只問了問烏普蘭省願不願光拿一截達爾河走。…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April 24,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一
生命,是現代詩學的根基。往昔的棄絕和斫傷曾導致它退行性萎縮。今天,除去外在強加的束縛,扭曲,自然釋放主體生命意識及各種潛能,方能永葆其青春的開放與活力。生命詩學,全方位指涉生命,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它充滿了奇妙、神秘、誘惑和注定的悖論。…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pril 24,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同一位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朋友聊天。問:"什麽樣的病人最可怕?"
在我印象中,那些目露兇光、蓄勢待發的病人很恐怖。但她說:"是似笑非笑的表情"
似笑,但非笑。腦筋一定在急速轉動,你不知道在打什麽鬼主意,也無法猜測他的下一步。這種表情又不兇惡,總不能先發制人。
精神病患者若是大哭大喊大吵大鬧,可以人力或針藥制服之。若沮喪、灰心、悲哀、自殘、攻擊他人、逃跑、搗亂——統統有跡可尋。
但他靜靜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眼神卻隨你身子轉動,你走到任何地方,身後都有雙眼睛在瞅著盯著,而臉上"似笑非笑",你甚至沒有理由去問他。…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April 24,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然而, 對這座花園的描述使它看起來好像是自我展現在人們眼前一樣, 導致了房子的居住者對這幅畫卷完全無視……每一所房子都有俯瞰這座花園的窗戶:光線之窗、聲音之窗、 氣味之窗和味覺之窗以及許多扇觸覺之窗。
從房子看出去, 花園的景象隨著窗戶的結構和設計而變化: 它不會是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 它是這所房子擁有的唯一世界——它的環境界。 ①
Jakob von Uexküll, 「The Theory of…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23,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认为,外在化技术的发生得益于手与人脸的有机关联,这种关联也是与大脑皮层的复杂组织生成相一致的。这是对上一个论点的具体说明。斯蒂格勒说,技术性作为外在化(extéririsation)的进程,包含了手和面部的有机联系(lienorganique)———手势和语言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要求一种二者共同的功能,也就是「联合区域 (zonesd’ association)」,从而重新整合大脑皮层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在大脑皮层中,手和脸部的段带是连接在一起的。这种上半身动力区域间的协调现象,已经被神经外科的实验所证明。[1]175…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23, 2024 at 7:18pm — No Comments
就在他說話的時候,他縱身往前一個長竄,猛撲過去,毫不費力地就把狐貍撲倒在地。因為看門狗並沒有被拴住,男孩子已經把狗頸脖的鐵鎖鏈解開了。
他們撕咬了一會兒,很快就決出了勝負。看門狗以勝利者的姿勢耀武揚威地站著,而狐貍卻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哼,你敢動一動,”看門狗大吼一聲,“你敢動,我就一口咬死你。”他叼起狐貍的後頸脖,把他拖到了狗窩里。男孩子拿著掛狗的鏈子走過來,在狐貍脖子上繞了兩圈,把他牢牢地拴在那里。當男孩子把他拴起來的時候,狐貍不得不規規矩矩地趴著,一動也不敢動。
“現在我希望,狐貍斯密爾,你要做一隻出色的看門狗了,”男孩子做完這一切以後說道。…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April 23,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與結構主義者不同,狄爾泰沒有用語言「吃掉」現實,也沒有用結構抽空個體。他與黑格爾也不盡相同,不會用整體消化和消解部分,而是始終堅持二者之間那種動態的或不穩定的緊張關系,可以說,體驗或體驗表現便是形式與生命之間(或者說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最典型的代表。
狄爾泰分辨出三種形式的生命表現。其一是概念、判斷和更大的思維構成物。它們雖源自生命體驗,卻切斷了與來源的聯系,因此能從言說者毫無損失和變異地傳達給接收者。它們脫離了其所產生的時空語境,因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過,這樣的生命表現不能表現出任何生命的內容及其特殊性。…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23,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器樂作品的演奏技術同樣追逐作曲技術的發展而標新立異。這一方面體現在演奏者以高超的演奏技藝,表達不同歷史風格的音樂作品,是視覺化樂譜的聲音呈現;另一方面則體現於20世紀以來演奏家在樂器上詮釋作曲家不斷創新的新音色,更多地強調觀念與文化的聲音表達。前者可以聯想到眾所周知的「鋼琴之王」李斯特,他曾在鋼琴上開拓管弦樂的表現效果,不斷挖掘鋼琴的炫技性、輝煌性,在有效增強鋼琴表現力的同時,也為演奏家的演奏水平提出更高期待。
21世紀的科技發展則給鋼琴家練就而成的技藝帶來了新的挑戰,於是也就有了「朗郎與機器人『斗琴』誰是王者」的故事。據悉,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泰奧曾登上北京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等多個舞台,曾與朗郎在中央電視台「開學第一課」中合作《彩雲追月》,也曾與歌手任賢齊共同錄制過中央電視台「網絡春晚」節目。由此,音樂中的「藝術危機」應運而生,恰恰呼應斯蒂格勒所謂的「象征的苦難(symbolic…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23,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