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暉:文化軟實力之我見 上

很高興來參加武漢大學文化軟實力高峰論壇。我想從傳統文化來談談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問題。我認為,從儒家思想的角度講,文化軟實力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問題。儒家講“夷夏之辨”,主張王道、反對霸道,實際上是追求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從這個角度來講,今天我們這個社會離文明進步的理想還有很大差距,所以離真正的文化軟實力還有很大差距。從國學或者儒家思想傳統來看,我認為至少有四個方面值得我們好好去關注:

第一,今天社會盛行一種不安定的情緒。這導致大家都非常狂躁,不知道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麽,無論是個人的生活、生涯的規劃,還是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未來的預測,究竟終極目標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早晨在武大校園里散步,欣賞美景。武大校園是全國大學校園當中名氣最大也最漂亮的之一,有很多非常美麗的、解放前的建築,也有很多解放後甚至最近幾十年的建築。我發現武大校園的建築跟我校校園的建築有一個相似之點,即最好的、最可珍惜的房子還是解放以前建的老房子,看起來最有品位,玩味不已。凡是新中國以後,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房子,基本上就像火柴盒一樣的簡陋。仿佛建的時候就已經打算拆了,沒打算讓它用個數十年、上百年的,所以不可能太追求美觀。我們學校這幾年也建了不少新房子,尤其是百年校慶的時候建了很多新房子,看起來非常的氣派。但是稍微走進一看,已出現裂縫、雨後汙點等等,讓人感覺沒有精雕細琢,很粗糙。


為什麽現代人比過去有錢多了,物質條件、硬件設施、科技手段遠好於古代,卻建不出古人那麽有品位的房子來?其實並不僅僅是技能比古人差,我想不是這個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心態不一樣。現代人對事情急功近利,都要解決當下的問題,能夠滿足若干年內的政績需要或者說在未來十年、幾十年內的居住需要,就已心滿意足了。也不是說我們沒有審美意識,任何人都有愛美之心,我們當然也是愛美的。但是,為什麽沒有古人那種把美做到極致精的精神?為什麽在追求美的同時,讓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來主宰自己?這背後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情緒性急躁,這種急躁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的產物。比如我們成天講創新、翻新、革新,要不斷進步,與時俱進,這種心態也是急躁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種心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進化論的影響。進化論就是說世界是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所以我們只知道要不斷地變、變、變,但並不知道究竟最終會變成什麽樣子。換言之,今天建房子時覺得,若干年以後可能會有一個新的樣式出來,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嘛,今天的房子建得再好有什麽用呢,說不定還是會被推翻,所以乾脆也不考慮太長遠了。

現在我們每隔若干年大政方針就要大幅度地調整一次,或者一些重要的變化就要發生,我們要使盡渾身的氣力去緊跟、學習、領會。不斷緊跟、不斷變化、不斷調整,我們永遠在不斷調整和緊跟當中,情緒永遠不能安定下來。我們忘記去問問自己,究竟在什麽時候才能夠安定下來,整個民族的情緒究竟在什麽時候才能夠安定下來。如今全社會的不安和狂躁與此有關。從國學角度來講,這也是和一個文明社會的理想不太一致的。

第二,社會風氣的問題。儒家是非常重視“移風易俗”,主張“同風俗,一道德”。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毛詩序》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風俗在儒家看來是衡量一個社會最最重要的標準。實際上儒家這個思想,我曾經在有關文章指出,是基於對中國文化習性的一種洞察。那就是說,在中國這個社會,當一種強大的風氣形成後,再健康的社會制度都可能運轉不靈,再完備的法律規範都可能百孔千瘡。所以要改造中國,往往就要從改造風氣做起。今天全社會的人心腐爛、道德淪喪、日常生活缺乏起碼的安全感,實際上是非常嚴重的社會風氣問題。我也曾經在很多文章里說到,反腐敗不能夠完全寄希望於嚴刑峻法,很多學者都已經指出歷史上用嚴刑峻法來反腐,成功於一時、失敗於最終。腐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整個社會太看重金錢。假如這個社會強大的拜金主義風氣能夠有所收斂和改變,不再普遍把金錢當作最重要的衡量標準,貪汙腐敗的現象也會大幅度減少。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