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0)

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4)

顯然,面對一個不停旋轉的德勒茲,我們既要習慣於他面對我們,也要習慣於他背對我們———如同快速旋轉中消失了的形體,因為當德勒茲在強調差異時,其一端便置身於太虛的混沌,既沒有客體也沒有主體。



差異理論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虛擬
的世界,在那裏不能指望舒適地依賴你的本能和經驗,德勒茲並不諱言虛擬,他說: “虛擬不是與真實相對立,而是與實際相對立。…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30,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5)

德勒茲將電影影像分成兩個大類: “運動-影像”和“時間-影像”,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 見下表) ,下面我們分別進行討論。

生命起源式的“運動-影像”…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30,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3)

影像的源起及其理論

既然,在德勒茲看來,影像就是世界,或者說,就是這個世界無所不在的運動的一份子,那麽影像的起源就會是個問題,它不再是科學技術的問題,也不再與 1895 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有什麽關係。



它和運動同在,與物質
同在,早在生命誕生之前的洪荒遠古就已存在。這聽起來有些荒誕,但德勒茲就是這麽…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30,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夸西莫多《聽到季節在空中飛翔》

含混的笑切開你的嘴唇,

這使我心頭充滿痛苦,

成熟了的焦慮的回聲復蘇,

它的符號觸到了

高興的黑色血肉之軀。

聽到季節在空中飛翔,

晨的赤裸,

短暫的光互相碰撞。…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rch 29, 2020 at 9:02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7)

伍、結論…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9,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9)

如果無意識的結構在拉康的理論架構中類同於語言結構,那麼, 在超連結所存在的選擇連結中,亦是一種在對立差異中不斷延異的過   程,意義也必然會不斷的被要求滑動,離開它原有的位置( alternating operation requiring it to leave its place)(Lacan, 1988: 28-53)。超文本連結亦是無意識面對眾多選擇時所選擇行走的軌跡,讀者除了能像理   查.拉漢( Richard A. Lanham)在《電子文字》(The Electronic Word) 一書中所說,「改變字形,將之縮小放大,以在電腦屏幕上重組、改  寫、並顛覆傳統主敘事(master   narrative)與唯一解讀的幻想」,並且使其成為「一個有生命而非被動的作品,以及一種並非凍結在完美之中,而是充滿矛盾的人類動機的典律」(特克,1998:16),也可以藉由超文本連結中,觀看出所連結和所沒有連結的,各自有何意義。正如特克的學生所言:…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rch 29, 2020 at 5:59pm — No Comments

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7)

事實上,就語意分析而言,「我去旅行」這句話具有多重涵義。它可以是一種「宣佈」,意即我宣布我去旅行(了),但是否真為你認知的那種旅行,或者我是否真已離開去旅行了的這件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了一項宣布,而這項宣布基本上已經預設主體(發話者)與客體(收話者)的存在,即使受話的客體對象是不確定的與不可知的,或者即使受話者接受到這項訊息,也未必真能了解發話者「我去旅行(了)」的確切所指。…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March 29, 2020 at 5:29pm — No Comments

夸西莫多《夜鳥的巢兒山巔》

有一棵肩高的松樹,

扭曲的樹於

仿佛彎彎的長弓

俯身諦聽深淵的

呢喃細語。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rch 29, 2020 at 3:25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尋找失去的時間》

在季風書店遇見一很久不見的熟人,我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

他興奮地說將要去阿根廷、美國、巴西,還有一大堆耀眼的國家。使我隱約想起托妮·莫里斯小說中的人物。她認為自己把人生搞得一團糟是因為自己“忘了”。

“忘了?”

“忘了它是我的。我的人生。我只是在街上跑來跑去,一心只希望我是別人。”…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29, 2020 at 3:24pm — No Comments

紀伯倫《流浪者》閃電

在一個大雷雨的日子裏,有個基督教的主教在他的大教堂裏。來了一個並非基督徒的女人,站在他的面前,問道:"我不是基督徒。我能否得救,免受地獄之火的燒灼?"主教瞧瞧那女人,答覆她道:"不,只有那些受過聖水和聖靈的施洗禮的人們,才能得到拯救。"

就在主教說話的剎那之間,一個霹靂從天上轟隆打將下來,打在大教堂上,大教堂裏到處烈火熊熊。

城裏的人們紛紛跑來了,他們救出了那個女人,而主教卻被大火吞滅,化為灰燼了。

Added by Copil on March 29, 2020 at 3:23pm — No Comments

也斯《路上的人們》鬍子

鬍子的樣子似猶太人,有一雙禿鷹的眼睛。他頭頂光禿禿的,下巴卻長了一撮捲曲的鬍子。好像頭髮都長到錯誤的地方去了。

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卻多次跟他在同一機構工作。最先是在一另外資的機構。那時只見他悠閒地進進出出,我們都忙於伏案工作,而他又是在不同的部門,所以也沒有怎樣注意。那時那機構不斷「地震」,換了一批又一批人,總有那麼多人來來去去,我們是其中之一,他亦是其中之一吧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28, 2020 at 10:12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6)

() 感覺的邏輯:無器官的身體

 

培根通過畫那些與感覺最相連的可感形式——身體,使繪畫繞過知覺和認識, 直接作用於感覺。被培根拉到感覺層面的身體形象的特別之處在於,這種身體完 全是形象且僅僅只是形象,它與結構截然對立,被表現為肉,而非有面容、骨架、組織器官的有機體。培根以曲線和濃郁的色彩描畫出的種種筋肉飽滿、形態扭結 的躶體,其肉體無一例外呈現出下墜、流瀉、滑動的狀態,就像一塊柔軟、調皮 的肉。比如在《1972 三聯畫》中,翹腿而坐的躶體男子腹部的肉體沿著長椅腳融化流淌,匯成一灘肉汁;在《1968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28, 2020 at 9:18pm — No Comments

赫爾曼·黑塞詩選《美好的世界》

無論年老或年輕時,我始終感覺到:

黑夜里,一座山,陽臺上一個沈默的女性,

月光下略有起伏的一條白色的路,

從我懷著眷念的軀體里奪走了恐懼的心。

啊,火熱的世界,啊,你這位陽臺上白皙的女性,

山谷里吠叫的狗,滾滾遠去的火車,

你們始終是我最甜蜜的幻想和夢境,…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March 27,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楊淩蘸水麵

楊淩多面館,去楊淩者,主人皆要請其吃麵,是唯面獨尊的一元化飲食格局,只有統一到唯麵獨尊的飲食一元化,才有後續的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百麵爭鳴之局面。今次又到了楊淩,原本是與CCTV做《麥子問題》的節目,麥子是要磨麵的,吃麵就是吃麥子,故將麵吃透了亦有必要,從麵到麥子則是一種細致入微的品味罷。

楊淩過去不叫楊淩,叫楊陵,是隋煬帝的寢陵,關中產麥武功縣所轄,建楊淩農業示範區之際更名楊淩。也是中國傳說中的後稷教給人們種植莊稼的地方;稍早,是楊虎城和於佑任建國民西北農業高等專科學校;現在已經更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含院校七所,欲發展一個現代農業科學城,綠色矽谷。然地名的更叠及世事的滄桑,關中人吃麵的口味未曾更變,面是越吃越長,長到1.5~3米,也越吃越寬,寬到3~5厘米,這樣的面在楊淩就叫做蘸水麵。…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7, 2020 at 11:21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5)

讓必要的災變與明確的圖像並存是培根的目的,這正是繪畫事件性的體現: 形象經歷著“從‘可能性’到‘事實性’(或相反)的兩個階段”。而身體正是在逃離形象化的運動過程中獲得了豐富性、表現性與時間性。



前一個可能性階段, 被德勒茲稱為圖表(diagramme),這是畫面災變的開端;後一事實性階段,則是圖畫(tableau),即落實在畫布上的成形的“意象”。



圖表是理解培根創作理念的關鍵,它是培根用之對抗俗套…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27, 2020 at 5:23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8)

不過也正如「無組織身體」(the body without organs)及「內在平面」(plane of immanence)所宣示,它作為慾望流動於其上的開放系統,一但被推到極至,無組織身體就面臨一種「有機體」生命的死亡, 但死亡並非全然的停寂,它帶引出的是另一個「分子式」的新生。



主 體不再佔據中心,只有單一體在邊緣和中心間不斷聚合分散,而也唯有遊牧主體,藉著顛解穩定的架構,不但可以改變物體的穩定形態,也可以為僵死且畛域化的社會建制,寫進解放的語碼。遊牧者不僅是科技、武器和戰爭的發明者,也是對抗國家機器的有效武器( Deleuze & Guattari, 1983)。…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rch 27, 2020 at 3:47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鏡中惡魔》我們的心仍舊戰栗(6)

1970年烏韋·約翰遜在《試圖解釋一種心態:論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類東德公民》的文章中寫道:

誰離開,不需要一種具體的當前政治原因,甚至不需要所有原因。他與東德斷絕了關係,他不再相信她的話,他不能再繼續和她過下去了,聽到她的聲音他就受不了,他對她不再信任,現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所有這些說法都是人們用來描述私人關係解體時的狀況的。因為走的人完全清楚,用俗話說是他遺棄了她,就像一位太頤指氣使的新娘,有朝一日也該讓她嚐嚐受傷害的滋味……

 …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March 27, 2020 at 3:39pm — No Comments

徐 賁·精英如何介入大眾文化 (下)

參議院的聽證從一開始就定下了一個基調:這不是政府對大眾文化的干預。參議員約翰·丹福思(John Danforth)表示:“聽證的目的不是為(唱片業)立法,……而只是為討論(“色情搖滾”)這件事提供一個論壇,為的是讓這件事為公眾知曉,進入公共領域,……引起全體美國人民的關注。”在聽證會上,有四位參議員發了言,PMRC和唱片業的多位代表各自表明了立場,最後還請一些專家教授和心理學家就音樂對人的行為影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March 27, 2020 at 3:02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鏡中惡魔》我們的心仍舊戰栗(5)

一個外國人在各種官方辦事機構先要公開自己的履歷,不是再次出於信任把履歷交付出去,也不是講述,而是公開。這與講述截然相反。鑒於公開之後或者能獲得機會,或者將失去機會,這種公開已經意味著置疑。我回憶自己在難民營度過的時光。新來的人得手里拿著一張紙穿過一扇扇門去辦手續,先去哪里後去哪里的順序是規定好了的。最初要進的兩扇門是聯邦情報局的辦事處,不,門上當然沒有這麽寫,門上寫著:測試機構a和測試機構b。手里那張紙叫檢驗單,這名字起碼還誠實。當時有的門上貼著紙條,上面寫著:我德語無懂。德國辦事員覺得這句語法不通的句子很滑稽,但又不允許他們明著說,所以他們就用這種辦法來表達。…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March 27, 2020 at 3:02pm — No Comments

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6)

梅塔波斯解釋:這打開我的夢世界,使我如此或如彼作夢的「它」,就是先於一切的「存有自身的緣發境遇(Ereignis des Seins als Solchen)。這樣的「它」絕不會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抽象主體,而是先於時空,先於人與物之存有,是使一切成為可能的「來處」34 我們也可以說,梅塔波斯以「緣發境遇」所回應的「来處」, 不是個體實存層次的個別夢的来處問題,而是所有夢的来處,也可說是回應「人怎麼會作夢?」、「夢到底是哪里来的?」的普遍問題。從存有的根源上思索,這與「一切存有物為何存有?萬有的存有從何而来?」之存有學問題,是同樣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7,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