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4)

顯然,面對一個不停旋轉的德勒茲,我們既要習慣於他面對我們,也要習慣於他背對我們———如同快速旋轉中消失了的形體,因為當德勒茲在強調差異時,其一端便置身於太虛的混沌,既沒有客體也沒有主體。

差異理論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虛擬
的世界,在那裏不能指望舒適地依賴你的本能和經驗,德勒茲並不諱言虛擬,他說: “虛擬不是與真實相對立,而是與實際相對立。

虛擬僅就其虛擬性而言,完全是真實的。”[5]66 因此,德勒茲的電影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向虛而言”,他不停地將具有實體意味的影像導向虛擬的世界。

在那裏,“普通意義上的
實在不再是主體,成為傾向的一種表達,這樣差異本體就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一元實在本體,實在只是差異的一種外在表達而已”。[7]


差異哲學所標示的不僅是學術上的標新立
異,同時也是現代社會催生的對於我們自身和社會的思考,人在世界中不甘屈從於物,有必要從最本源的基礎上,對自身的存在進行再思考。


德勒茲說: “我們在此並不是為了建
立有關能力的某種學說。我們只是想確定其各種要求的性質。在這方面,柏拉圖的決定因素不能令人滿意。

“因為能夠使能力發展到
各自極限的,並不是已經中介過的和與再現有關的外形,而反倒是差異本身自由的未馴服的狀態; 不是可感事物內部質的對立,而是本身就是差異的一個因素; 它既創造了可感事物內部的性質,又創造了感性內部的先驗運用。”[5]44


不過,我們在研究德勒茲的電影分
類理論時發現,他也並不是一味地追求差異而“背對”影像,而是不時地轉過身面對影像,有時還打量得特別仔細。


當德勒茲將他的差異哲學運用於電影理
論的時候,電影便與整個世界發生了關系,電影影像對於德勒茲來說只不過是這個整體的一個局部,“運動自身就作為發生變化之全體的活動切面”。[1]55

這一理論被直接使用在
了電影鏡頭的制作上,柏格森的超薄影像切面概念,通過時間向度增厚成為實體( 這一過程被稱為“時延”) ,變成了電影的鏡頭影像,並與生成它的世界保持著關係。


德勒茲說:


“鏡頭就如同不斷進行轉換及循環的運動,
它根據組成整體集合的客體們,對於時延進行分化即再細分,並將客體與整體集合,重新整合為單一的新時延; 它不斷地將時延分化為彼此異質的次時延,並將這些次時延整合到作為世界全體的內運時延裏。”[1]57

蒙太奇的
情況也是如此,也被與非影像的全體世界聯系在一起,“蒙太奇其實就是鏡頭的一體兩面: 一邊作為不再僅僅滿足於單一鏡頭的入鏡整體集合,它還展示著在度量單元( 意即在多重取鏡中) 產生變化的續列中的相對運動,而另一邊則是影片的全體,這全體不再滿足於作為一種影像續列,而企圖在必須於此 我們對德勒茲的差異哲學有了一個概念化的了解,不論我們是否能夠全面深入地理解,至少是有了心理上的準備,這樣我們便可以跨入德勒茲的影像分類理論了。


[1][法]吉爾 · 德 勒 茲. 電 影 1: 運 動-影 像[M]. 黃 建 宏,譯. 臺 北: 遠 流 出 版 公司,2003.
[5][法]吉爾·德勒茲. 哲學的客體: 德勒茲讀本[M]. 陳永國,譯. 北 京: 北 京 大 學 出 版社,2010.
[6] 麥永雄. 德勒茲差異哲學與後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舉隅[J]. 江南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 5) : 50-56.
[7 ] 景君學,黎誌強. 差異與遊牧: 烏托邦的微型學[J]. 社會科學研究,2011( 3) : 117-122.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