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3)

影像的源起及其理論

既然,在德勒茲看來,影像就是世界,或者說,就是這個世界無所不在的運動的一份子,那麽影像的起源就會是個問題,它不再是科學技術的問題,也不再與 1895 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有什麽關係。

它和運動同在,與物質
同在,早在生命誕生之前的洪荒遠古就已存在。這聽起來有些荒誕,但德勒茲就是這麽認為的。


他把影像寫成“運動-物質-影像”,
以示其由來和身份,他向我們描述的最古老的感知、動作影像,是遠在生命生成之前的混沌世界之中。就如同中國古人所說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樣,在一片混沌之中,開始逐步出現“核心化”的感知和“蜷曲化”的動作。

德勒茲說: “生物學
家談到一種可能創生生命體的‘前生物態溶液’,其中所謂右旋與左旋物質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就如同這樣的狀況一般,在無中心世界裏會出現坐標與原點的雛形,一右一左,一高一低。

即使在前生物態混合液中也必
要孕含著微區間,但由於生物學家還說過這樣的狀況只有在地表高熱時才可能發生,所以必要孕含有某種內運平面的冷卻,這平面是同制造光照障礙物的最初不透光性與最初銀幕相關聯的平面,而固體、剛體與幾何體的最初雛型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1]126

德勒
茲當然不是對電影技術誕生於 19 世紀一無所知,他對於“影像”概念的使用源於柏格森,柏格森將事物切分至極其微薄( 光波粒子的厚度) 的剖面之後,事物便成為了“影像”,但是此“影像”非 彼“影 像”( 電 影 影像) ,同為“影像”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具有巨大的差異,促使德勒茲將兩者聯系起來的便是他的哲學。


德勒茲的這一哲學被稱為“差異”哲學,
這一哲學與眾不同,它強調的是經驗與先驗的差異,外在與內在的差異,清晰與混沌的差異。德勒茲舉例說,如果笛卡爾要我們思考三角形,便不可能超越三內角和等於兩個直角,但是,“那種真理都是假設的,因為它們預設了所論的一切問題,因此不能在思想中激發思考的行為。

事實上,概念只能表示可
能性。它們缺乏絕對必然性的爪———也就是施加於思想之上的原始暴力; 怪異的利爪或敵意的利爪,只這一點就能把思想從自然倦怠中或從永恒的或然性中喚醒: 所喚醒的只是無意識的但卻被束縛在思想之內的思想,而且愈加絕對必要地非法地產生於世界的偶然性”。[5]39


這段話引自德勒茲的《重復與差
異》( 又譯《差異與重復》) ,了解德勒茲的差異哲學思想是了解德勒茲電影理論( 也是其所有藝術相關理論) 的關鍵,只有從這裏我們才能找到他相關理論的基本出發點。

但是
這一理論指向了一個對我們而言陌生的世界,在那裏不再有“清晰”、“邏輯”這些為一般人所熟知的概念,那裏似乎只是一個怪獸咆哮的荒原。因此,有人將這一理論形容為“革命”: “由於德勒茲堅持差異性與多元性是首要範疇,顛覆了同一性的思想霸權的傳統,因此,‘差異與重復’的哲學觀念無異於哲學上的一場革命。”[6]


[5][法]吉爾·德勒茲. 哲學的客體: 德勒茲讀本[M]. 陳永國,譯. 北 京: 北 京 大 學 出 版社,2010.
[6] 麥永雄. 德勒茲差異哲學與後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舉隅[J]. 江南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 5) : 50-56. 

 

(本文作者聶欣如服務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傳播學院,上海 200241)
(本文原載 2015 年 1 月,第 32 卷,第 1 期,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