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将罗伯塔·戈林科夫(Roberta Michnick Golinkoff)和约翰·杜威(John Deway)的教育理念,现代的AI技术能够通过个性化和互动式学习平台有效促进孩子的读、写、算和思考能力。这种结合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及时反馈以及丰富的学习体验,推动儿童全面发展。
个性化学习路径:AI可以根据儿童的学习进度和认知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这种个性化设计符合杜威和戈林科夫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例如,基于AI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如Khan Academy或DreamBox…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1,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在亚洲,学前及小学教育公认办得最成功的国家包括:
新加坡:新加坡在学前和小学教育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拥有高标准的教育体系。其独特的双语政策和系统化的教师培训计划,确保了教育质量的一致性。新加坡在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韩国:韩国学前教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注重教师的质量和培训。韩国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确保了所有儿童能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其成功的一大因素在于严格的教育政策和较高的教师素质要求。…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這四種認知奠定了審美的認知維度,它使審美獲得了對於意義與價值的傳達功能,這讓審美獲得了與哲學與宗教並行的文化地位。
六、審美的三個展開路徑之間的關係:
互動互化的自由游戲
在面對一個審美對象時,究竟是通過感性直觀而獲得形式愉悅,還是進行情感體驗而獲得情感愉悅,抑或是通過認知而獲得認知愉悅,這三種審美路徑孰先孰後?三者是什麼關係?——三者既是遞進的,也是互動互化的自由游戲狀態。…
Continue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ugust 11,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導語
由「萬物解釋者」、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卡爾·弗里斯頓(Karl Friston) 基於著名的「自由能原理」(Free Energy Principle)搭建的預測加工框架,旨在為認知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認知機器人學,或一切無法繞開認識論前提的實證科學分支提供心智現象的通用機制。哲學家與認知科學家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將這套雄心勃勃的框架與富有說服力的具身認知相關見解結合起來,試圖為心智現象描繪一套真正意義上的 「大一統理論」。《預測算法:具身智能如何應對不確定性》這部開創性的著作或許將一舉終結身體與心靈的亙古之謎。…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11,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三、夢是一種結構還是一種解構
當人們糾纏結構主義還是解構主義的時候,他們忘了,人類天生具有解構宇宙秩序的本能。這個本能,就是夢。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說,藝術的本質,說到底,是對人頭腦中虛幻世界的一種處理。從史前最深邃最黑暗洞穴中的岩畫一步步走來,整個藝術史,也就是人類的進化史,無非是把人的頭腦中的虛幻世界處理得越來越接近現實世界。這個虛幻世界,就是夢。
他把我描述成一個有夢並且正在用自己的手藝「造夢」的人。我欣然接受。…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August 11,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有人說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是二十世紀之後歐陸哲學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許多當代重要思潮如存在主義、詮釋學轉向與後現代思潮都和他密切相關。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海德格的語言哲學。海德格關於語言哲學的論述大多收錄在他五十年代的著作《走向語言之途》(On the way to language),這部著作使用文字的方式相當玄奧,有人喜歡它的詩意,也有人認為它是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而在這篇文章中,會向大家展示海德格論述中具有說服力的地方。
要理解海德格的語言哲學,首先要抓住一條基本原則——「語言召喚存在」,這是海德格語言哲學的重要綱領。…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以下三个成功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陈明发博士曾在爱垦網讨论过的“evocative object”概念,它们都融合了象征性、文化内涵和用户体验:
1. Google's AI-Powered Art Project (Magenta)…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吉隆坡9日訊)馬來亞大學(UM)的古生物學家團隊,在霹靂州務邊一個地質年齡介於3萬至8萬年之間的石灰岩洞穴中發現一種已經滅絕的劍齒象化石。
這是馬來西亞發現的第一個劍齒象化石。
馬大地質學系首席研究員羅絲法蒂瑪博士,以及馬來西亞古生物學學會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林澤昇是成功發掘此化石的團隊負責人。
羅絲法蒂瑪指出,得益於當地組織“近打穀監測站”(Kinta Valley Watch)所提供的訊息,是促使該團隊成功發掘化石的主因。…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人間不幸整個下午都在鬼出鬼沒。
枯褐荒蕪的小花園裡已看不見木棚。
焚燒過的棄物火苗跳動,
兩個熟眠者搖擺離家,憂傷迷茫。
枯萎的草地上一個奔走的孩子
玩弄他漆黑圓圓的眼珠。
黃金自昏沉蕭瑟的灌木下滴。…
Continue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如果一生矢志追求平等的生活,無論是在智力產出上的平等、在精神愜意上的平等、抑或是在感官享受上的平等,生活都將毫無安寧,也了無生氣。一些聖人生活單純專一,與眾不同,他們的靈魂完全符合週期性的規律。
欣喜若狂與孤寂淒苦交替拜訪他們。他們放棄了凡塵俗世,卻四顧茫然,忍受種種內心痛苦。他們為心中偶然閃爍的非同凡響的甜美而欣喜萬分。與聖人相仿的還有詩人騷客,在漫漫人生旅途上,繆斯女神三次或十次降臨他們身邊,點撥他們,最後拋棄他們。但是與聖人又截然不同,詩人不總是馴服的,對無可挽回的黃金時光的短暫與離去並無完全的心理準備。極少有詩人徹底承認他們的繆斯女神常常離開,因為只有一種方式表達這種徹底承認,那就是擱筆沉默。…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ugust 1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本文旨在闡明「存有三態論」的基本構造,以及由此而衍申成的本體詮釋學。首先,回溯到一九九一年有關「存有、意識與實踐」之探討,並經由一九九六年之「道言論」而展開;指出「存有的根源」「存有的開顯」與「存有的執定」三態,而這是承繼王船山「因而通之,調適而上遂於道」的進一步發展。再者,經由「道、意、象、構、言」這五層次,而論述「本體詮釋學」的基本結構,指出由「存有根源的體證」而「意向的體悟」「圖象的想像」「結構的把握」以及「話語的記憶」,這是彼此多階而相互回環的無休止過程。詮釋與生活,意義與世界,原是通而為一的,經由生活世界而有意義詮釋,其中便隱含著溝通、詮釋、批判與重建,永續不止。進一步,將此置於經典詮釋的角度來看,我們將發現「人」「經典」與「道」這三者互為核心,以「兩端而一致」的方式,交互循環。一方面訓詁明而後義理明;另一方面,義理明而後訓詁明,兩者通貫,本末為一。…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10,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前言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轉行文創研究與推廣第28年。雖然焦頭爛額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5、6萬筆內容,多少有些心得。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的。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13.9.2024)…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0,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爱垦情动转折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轉行文創研究與推廣第28年。雖然焦頭爛額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5、6萬筆內容,多少有些心得。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的。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10,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前言]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轉行文創研究與推廣第28年。雖然焦頭爛額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5、6萬筆內容,多少有些心得。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的。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13.9.2024)
新媒體在「地方產學合作」中具有顯著優勢,特別是在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方面。以下是一些關鍵貢獻——
擴大參與范圍新媒體使企業與教育機構能夠輕松連接本地和全球人才,促進跨地域合作。…
Added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10,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任重道遠,改革仍需發力
可以看到,新農科建設啟動五年來,高等農林教育的確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科間的壁壘被打破,產教的結合更緊密,從入學到畢業,育人的過程內外合力、上下連通。
以往,農科專業大都圍繞產業和科學對農業生產的細分進行設置,學科被劃分為種植、植保、土壤化肥、園藝等細分專業。師生們在各自的領域「單打獨斗」,且與實際生產經營的結合不夠,科研成果難以應用,人才在鄉村也扎不下根。
「如今,學科交叉融合成為農林院校專業優化調整的主要方向,新農科學科專業佈局不斷調整。同時,農林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曹志軍說。…
ContinueAdded by Morioka on August 10,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爱垦网发现,要充分准备好面对AI时代,我们可从法国哲学家史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1952 – 2020] )的技术哲学得到灵感。
从爱垦網之前所收藏与发表过的学术论文来分析,面对AI机械人的挑战,可能的探索途径包括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可見,經歷了一個洞穴或通道進入了靈異世界,不是動畫人的閒來之筆,而是有原始人的「通靈」方式作為原型。如何里解「原型」呢?原型,出自希臘文「archetype」,意義為「原始的或者原初的形式」,與神話中的「母題」同義。榮格認為:「東方人察看由很多事實組成的集合體時,他們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接受的,而西方人的思維卻將其分解為很多實體與微小的部分。」[10]
他提出「原型」的本義與中國的老莊哲學中強調「共時性」的「道」更近,即整體狀態中包含一切。另外,「『原型』具有恆久歷時性。恆久歷時性指『原型』能與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環境具體條件和具體的個體事物結合一起,而形成種種不同的具體表現形態,即形成它的置換變體」[11]。…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1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摘要
臺灣政府與民間團體長期投入文創商品設計,雖有所進展,但在文化符碼的運用及市場產品屬性皆相同,無法做出原創及區別性。近年來,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周邊形成了生態藝術園區、觀景台、動物園及森林步道等,吸引遊客外更帶來地方經濟與觀光效益。所以,本研究提出設計符號學與文創商品關係之研究,加強理解文化及提升認同價值。首先,本研究以民族誌學法進行研究,調查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的文獻資料分類歸整。其次,透過設計符號學理論基礎,詮釋符號的三層美「符號外在美」、「符號行為美」與「符號內在美」,此外,萃取造形、材質、功能與色彩等建構設計元素等,設計九九峰文創商品。最後,透過本研究的設計符號學與文創商品之探討,加值文創商品,同時可提供設計師們參考,又能讓大眾對文創科普的研究有基礎的設計認知。…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ugust 1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以這三種研究方法的分論而言,上述第一種話語形態的研究方式當屬於經驗性的,第三種話語形態的研究方式屬於理念論的,而第二種話語形態的研究方式是經驗性與理念論相統一的。經驗性研究有利於文學知識的積累,但往往缺乏基本文學理論觀念的創造性,也達不到觀念的普遍性;理念論的研究具有理論認識的普遍性,但容易變成一種抽象的形而上學,導致理念概念的「空洞無內容」;只有經驗觀點與理念觀點相統一的研究方式才能將文學觀念建構的普遍性與藝術審美的特殊性結合起來。就此而言,文學理論話語形態建構的第二種路徑特別值得重視。…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August 1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约翰·杜威的“体验教育”模式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性学习方面。杜威的核心思想强调通过经验和互动来进行学习,而不是仅通过书本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在全球各地的教育改革中都有明显影响。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这是当代教育中杜威“体验教育”理念的直接延伸。PBL 强调通过真实世界的问题和项目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今,PBL…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0,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