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6)

GENIUS 天才柏金斯

2016年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美國國家圖書獎得獎小說改編。奧斯卡影帝柯林佛斯、《福爾摩斯》裘德洛、《時時刻刻》妮可基嫚領銜主演。

真人真事傳記改編,全球知名作家的幕後推手!麥斯威爾柏金斯(柯林佛斯 飾)是二十世紀最富傳奇性與盛名的編輯,他在紐約史克萊柏納出版社任職期間,力排眾多反對聲浪,出版費茲傑羅及海明威的作品,讓兩人成為廣受注目的暢銷作家,更成為文學史上的超級巨擘。一天,柏金斯收到一疊厚達60公分的小說手稿時,頓時對這位神秘不知名的作家湯瑪斯沃爾夫(裘德洛 飾)充滿好奇,柏金斯感受到沃爾夫身上無比旺盛的創作能量,決心幫助他的寫作事業推上巔峰……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December 31, 2016 at 5:15p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10)

第9節:藝術家及其創作

尼采關於藝術家及其創作過程的論述頗多,擇其要者闡述如下: 



第一,關於天才。一方面,尼采始終反對"天才迷信",指出:在藝術創作活動中不存在"奇跡",天才都是"偉大的工作者",不斷地創造,也不斷地拋棄,審視、修改和整理。普通人在已經完成的藝術品上看不出艱難的制作過程,於是嘆為奇跡。另一方面,尼采又承認天才的某種神秘性,認為天才與世界本體之間有一種溝通,是"自我與非自我之間的一座橋梁"(《瓦格納在拜洛伊特》第6節),天才的痛苦是"一種非個人的,超個人的、面向一切民族、人類、全部文化以及一切受苦之存在的感覺"(《人性,太人性了》第157節)。當然,這兩方面未必矛盾,後者講天才具有獨特的感受,前者講天才表達這種感受即從事創作同樣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December 31, 2016 at 5:15pm — No Comments

胡亮·香港涼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 (一)

一、引言



香港自 1842 年開埠至今已有約 164 年的歷史,在這 164 年期間,香港發展了其 特有的文化個性 (cultural personality) 和創造了香港地區的文化財產 (cultural properties)。2 香港有多樣的文化財產,舉例說有人力車、大牌檔、缽仔糕。至 於香港人對其自身文化財產的態度,用「廣為重視」來形容暫時仍未見恰當, 因為香港人對保存香港本土文化財產的意識,在香港的歷史中一直不算高,這 一點可以從實際的情況中反映出來。自 1970 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市民在很大程 度上滿足了溫飽的問題後,香港人對保存「文化遺產」 (cultural heritage) 的態 度和意識才有所提升。 (Lu 2003) 當初的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多是注重「有形的 文化遺產」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香港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31, 2016 at 4:54pm — No Comments

王魯湘:不只經濟利益.一帶一路更重文化交流



大中華圈影響力的媒體文化推手、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總策劃、鳳凰衛視節目《文化大觀園》總策劃及主持人的王魯湘教授指出,一帶一路註重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利益,同時也更註重人心相通也就是文化的交流。

大中華圈影響力的媒體文化推手、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總策劃、鳳凰衛視節目《文化大觀園》總策劃及主持人的王魯湘教授指出,一帶一路注重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利益,同時也更註重人心相通也就是文化的交流。



他說,在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保持開放學習和勇於創新兩種態度,那就能成為文明的勝利者,因這是一條“互建互學”的道路。

他周一晚上在星洲日報總社文化廳主講主題為“中華文化與新舊絲綢之路”的座談會上,如是表示。…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31, 2016 at 2:33pm — No Comments

湯禎兆·《甜蜜蜜》的後傳:《每當變幻時》的面向歷史態度

當初看《每當變幻時》的預告片,一直擔心會否又是另一齣為懷舊而懷舊的炒作。幸好看下去立即放下心頭,導演羅永昌的而且確是有心人,對十年回顧所勾起的時代追憶等問題,有充滿感情的體會,也成為電影最誘人的地方。

容我先作一個比較的對照,我認為《每當變幻時》是草根版的《甜蜜蜜》的變奏,而楊千嬅的角色,更活脫脫是八、九十年代的張曼玉身份重塑。當年張曼玉的吸引力,就在於擁有一份不安於位的堅韌度,令她總希望可以改變個人命運求變,由是與電影中的角色出現某程度的暗合。…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December 31, 2016 at 1:30pm — No Comments

以人為本: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共中央制定科學發展觀,並將“以人為本”確立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緩解直至基本消除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經濟社會等五大發展失衡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是完成執政理念飛躍的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覆興的需要——這就是將“以人為本”確立為戰略指導原則的現實的和歷史的根據。將“以人為本”確立為戰略指導原則,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恢宏主題——也是人類進步的永恒主題,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學說和終極價值目標(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它的理論根據。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考察,將“以人為本”確立為戰略指導原則,也是博大深厚的中華文化基本精神的繼承、超越和升華。…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31, 2016 at 7:37am — No Comments

楊薇·好書是一輩子的財富: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作者:(中)余華,出版時間:一九九五年

《活著》講述了一個平凡又深刻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講述了一個人忍受各種災難活下去的勇氣,講述了一個特定的年代裏中國人是怎麽活過來的,講述了苦難的價值與人的偉大。

對每一個抱怨生命平庸無聊,感嘆生命脆弱無常的人來說,應該好好品讀一下《活著》。福貴以自己的一生為我們詮釋著了活著的意義: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余華自己認為《活著》是一本“高尚的作品”,在“對人生的陰暗與冷酷極力鋪陳下”,生活成了生與死的流水帳。…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December 31, 2016 at 7:34am — No Comments

郝建:混沌懷舊與話語暴力——《太陽照樣升起》與當今的懷舊美學

《太陽照樣升起》對1976年以前的中國有一種莫名的依戀,一種十分個人化的美麗回憶。在影片中,導演用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呈現了一種也許清醒也許混沌的往日迷情,那是導演覺得頗為深刻、滿懷深情的懷念。導演讓周韻抽打房祖名耳光教訓他:你可以不懂,但是你不能說沒看見。如果這部影片的奔騰直下的影像流確實是作者在表現自己的一種飛揚的高潮狀態,那他是靠吸食過去美夢的鴉片煙而達到的。

當然,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愛好,而是當下的時尚思潮之一種:許多人或清醒地想回到過去,或糊塗地夢幻著那當年激進烏托邦的舊日豪情;他們把所有好的品質都在想像中拉進那個時代,或者把過去那個時代的汙濁和邪惡都用語言過濾掉,然後再拿出來懷念。可是,在本片中我們就看到,在這種舊價值體系裏,有別人跟自己的女人上床,那個男人就會惡狠狠嚷嚷:要出人命的!筆者就不大理解:跟你好過的女人跟別人好了,就非要殺掉那個別人?這是那個陳舊中國的典型思路、必然思路。…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December 31, 2016 at 7:33am — No Comments

勻之·錦溪 流年安然,歲月靜好

印象中的江南水鄉是滿眼的大街小巷,溪流縱橫,是溫婉可人的小橋流水,當然還有那魯迅先生筆下的烏篷船。

錦溪位於江蘇昆山,距離上海不到70公裏,交通非常方便。在口口相傳中,錦溪是一處幽靜宜人的水鄉,少有遊人喧囂。這裏的古建築一直保持著原有風格,還保留著最初的那一份美好,通過坐遊船遊覽可以直觀地體驗江南水鄉的特色。

錦溪的清晨,靜謐美好,空氣中彌漫著水鄉特有的氣息,漫步在錦溪古鎮的街頭,聽著鎮民吹彈的絲竹韻,時不時耳畔還響起搖船姑娘那特有的江南小調,以及商販叫賣的聲音,構成了水鄉一道道別樣的景致。穿行在古鎮中,累了,在沿河而建的連廊上,或坐或倚,偶爾遇到熱情純樸的當地居民,聊天喝茶,原來生活也可以這般閑逸舒適。…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December 31, 2016 at 7:32am — No Comments

張愛玲·中國人的宗教

這篇東西本是寫給外國人看的,所以非常粗淺,但是我想,有時候也應當像初級教科書一樣地頭腦簡單一下,把事情弄明白些。

表面上中國人是沒有宗教可言的。中國智識階級這許多年來一直是無神論者。佛教對於中國哲學的影響又是一個問題,可是佛教在普遍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跡。就因為對一切都懷疑,中國文學裏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的細節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麽,就因為喜歡——細節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於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December 31, 2016 at 7:26am — No Comments

楊峰·哈薩克斯坦情思(下)

在洗星海故居

一間普通的房子,盛滿著中哈兩國人民真誠的情意,一段難忘的故事,密切著黃河與烏拉爾河的聯系。一位中國人在阿拉木圖的故居,在這裏成為中哈人民友誼的象征和共同抗擊世界法西斯強盜的歷史見證。它像一枝珍貴的紀念章,綴在哈薩克斯坦的衣襟上,鑲嵌在哈薩克草原的掛毯上,也珍藏在中國人民的心上,又像一束絢麗的鮮花,盛開在中哈人民歷史久遠的藝術交往的原野。

50多年前,出生於澳門,留學於巴黎,在中國人民的抗日烽火中,創作了著名的《黃河大合唱》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在前蘇聯治病、休養期間,曾在阿拉木圖度過了一段他生命中珍貴而又永遠值得紀念的時光。這段曾經鮮為人知的經歷,不僅永久地寫在了他光輝的人生史冊中,也永遠地寫在中哈友誼的歷史篇章中。…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December 31, 2016 at 7:23am — No Comments

明月居士·西廂

紅燭瀲灩,從唐貞元年間開始

通往西廂的路上,蛩聲婉約

春天的倒影,被月色濕透

荷之側畔,徐徐撐起一方蓋頭

 

我不知道,今夜

愛情,鋪設了多少曲水回廊

我的身影,在後花園的墻下

與千百年後的傳說,藕斷絲連…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8p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 最後一頭戰象

西雙版納的召片領曾經擁有一隊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軍隊。象兵不僅機動快速,還可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直接參與戰鬥。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戰塵滾滾,吼聲震天,勢不可擋。

1943年,日寇的鐵蹄踏進了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鬥異常激烈,槍炮聲、廝殺聲和象吼聲驚天動地;鬼子在打洛江裏扔下了70多具屍體,我方80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紅了。戰鬥結束後,召片領在打洛江邊挖了一個長寬各20多米的大坑,把陣亡的戰象隆重埋葬了。還在坑上立了一塊碑:百象冢。…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7pm — No Comments

郭恢揚·人和機會

弱者等候機會,而強者創造它們。

懦弱動搖者常常用沒有機會來原諒自己。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機會!學校的每一門課程,報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客人,每一次演說,每一項貿易,全都是機會。這些機會帶來教養,帶來勇敢,培養品德,制造朋友。對你的能力和榮譽的每一次考驗都是寶貴的機會。如果象道格拉斯這樣的奴隸都能使自己成為演說家,蓍作家和政治家,那未,我們應該怎麽辦呢?道格勒斯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 

沒有誰,在他的一生中,運氣一次也不降臨。但是,當運氣發現他並不準備接待她的時候,她就會從門口進從窗口出了。 …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7pm — No Comments

三毛·讓我講個故事

讓我把這支“象牙銀柄”裁信刀的故事講給你聽吧。一百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東部偏中間的地方,住著一位名叫JeronimoLafuente的民俗學家。這個民俗學家,其實也是一位開業的律師,只因他不勤於法律,反而醉心藝術,因此他的業務並不是很好,可是對於民俗,他的著作一本接一本的出。

過了很多年,這位原先家境就極好的富人,平平常常的老了,死了。死在他居住的城市裏。那個城,至今還在西班牙,叫做Teruel。

這位,我們叫他民俗學家的Lafuente先生,死後留下了整幢滿滿的圖書、名畫、古董家具和藝術民俗品,同時,也留下了兩個女兒。…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6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帶動行業:表演藝術的未來發展

表演藝術產業化是一個未來的趨勢,除了努力積極擴大市場的規模之外,也必須回到市場的多元化及更多的資源整合:在產品多元化的部分,應該發展不同的演出類型、服務類型,除了作品的周邊產品之外,也可以有不同的服務,例如音樂治療、或者表演訓練,利用表演的肢體技能提供專業訓練給其他較需要生動肢體語言的從業者,如教師或是業務銷售人員等行業,學校或公司的業務部門也可以和劇團合作開設肢體課程訓練老師及業務員,這或許可以營利的方式來進行,增加表演藝術團體的收入,以支應藝術創作的的展演,另外,與企業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模式,根據國外的研究,企業或有錢人最主要的捐款對象是教育與藝術,因為藝術讓一般人覺得層次比較高,所以富有的人希望借由跟藝術、教育的結合,提升他們的形象。但國內的企業贊助較主要的對象是宗教或社福團體,所以這部分還有發展的空間,當然在經濟景氣時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6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8)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5pm — No Comments

德國式閱讀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裏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裏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

到底什麼是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在遙不可及。…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14pm — No Comments

辛金順·金馬侖

當英國人在寧靜的茶園,用一湯匙時光

閱讀半頁海外殖民史


被山吐出的雲,卻在

另一座山頭,下成了流浪的雨


而他每天都翻出了自己的背脊

朝向天空

在一畦畦菜園上努力閱讀

自己的命運,用彎下的腰,丈量

生活的面積


菜籽掙破土地的剎那

有童詩,快樂坐在清晨的露珠上

純真的笑起…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December 29,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楊州州的夏日

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隨聲附和起來。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地方!好地方!”特別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裏,揚州真像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個久住揚州像我的人,他卻沒有那麽多美麗的幻想,他的憎惡也許掩住了他的愛好;他也許離開了三四年並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說他想什麽?女人;不錯,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現在的女人吧?——他也只會想著揚州的夏日,雖然與女人仍然不無關系的。…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December 29, 2016 at 8:5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