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戰爭結束了,德軍暫時仍舊駐在法國,全國張皇得如同一個打敗了的角力者壓在得勝者的膝頭下面一樣。
從那座精神錯亂,饑餓不堪而百般失望的巴黎市裏,頭幾列火車出發了,開向新定的國界去,慢吞吞地穿過好些村落和田園。初次旅行的人都從列車窗口裏註視著那些完全成了頹垣敗瓦的平原和那些燒光了的小村子。好些普魯士兵戴著黃銅尖頂的黑鐵盔,騎在那些僅存的房子門外的椅子上吸他們的煙鬥。另外好些個正在那兒做工或者談話,儼然像是門內那戶人家中間的一員似的。每逢列車在各處城市經過的時候,大家就看見整團整團的德國兵正在廣場上操演,盡管有列車輪子的喧鬧,但是他們那些發嘎的口令聲音竟一陣陣傳到了列車裏。…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44am — No Comments
199x年對一些人來說,似乎是不祥的一年,一些我熟識的和不熟識的年輕人,都在不該死去的年華英年早逝了。我身邊就有一位,雖然已算不上年輕,但也絕不到被天堂或地獄召喚的年齡。他是在一天黃昏時分,一個人躲在我們單位他自己的主任辦公室裏,好像做著什麽偷偷摸摸的事情,然後,忽然幹叫一聲,窒息猝死。有人說,這一年的彗星和日蝕,神秘地和某些做過不可告人的事情的人發生了聯系,然後把他們帶走了。
我不知道。我很難相信沒有被自己證實的事物。
生活中希奇古怪、不可捉摸的事情越來越多。有時候,你明明看準無誤,可忽然就不是它了。弄得人心裏恍恍惚惚,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ContinueAdded by Le Destin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43am — No Comments
藝術解放時代的美學理性(2)
藝術作為開創性角色-海德格的藝術哲學特徵
作者:陳瑞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專任教授
海德格(Martin Heidergger 1889-1976)的藝術哲學一直不是很容易理解。原因無他,主要是他看待藝術的角度,不是尋常我們接近藝術的方式,-大多時候我們是朝向具魅力的藝術內部意義。也因為這種習性使然,導致和現代藝術哲學所建立的多元藝術認識範疇,隔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由於它是認識性的,也由於它是以重建藝術身分為訴求,所以它需要其他學門的幫忙,諸如哲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等,也因此這個多元藝術認識論之內容,夾著沉重的學門之知識系統,就注定不是那麼容易接近。…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41am — No Comments
參:秩序
……建立在唯一真理之上的世界,與小說的模糊與相對的世界兩者由完全不同的方式構成。專制的真理排除相對性、懷疑、疑問,因而它永遠不能與我所稱為的小說的精神相苟同。——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
社會世界,如同特納(Victor Turner)所言,是一個形成中的(becoming)世界,不是一個存有的(being)世界(除非存有指的是存於人們腦中的靜態與無時間性的模式)。因此研究靜止的、形式的、風景畫似的社會結構是沒有意義的。
時 間的結構(temporal…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41am — No Comments
一
一九三○年八月,一個名叫譚博的男孩和一個名叫蘭花的女孩,共同坐在陽光無法照耀的臺階上。他們的身後是一扇朱紅的大門,門上的銅鎖模擬了獅子的形狀。作為少爺的譚博和作為女傭女兒的蘭花,時常這樣坐在一起。他們的身後總是飄揚著太太的嘟噥聲,女傭在這重復的聲響裏來回走動。
兩個孩子坐在一起悄悄談論著他們的夢。
譚博時常在夢中為尿所折磨。他在夢為他布置的場景裏四處尋找便桶。他在自己朝南的廂房裏焦急不安。現實裏安放在床前的便桶在夢裏不翼而飛。無休止的尋找使夢中的譚博痛若不堪。然後他來到了大街上,在人力車來回跑動的大街上,乞丐們在他身旁走過。終於無法忍受的譚博,將尿撒向了大街。…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38am — No Comments
德里達(見圖)這一頁似乎要被匆忙地翻過去,這充分顯示出當代理論和批評的輕狂。解構主義在西方畢竟已經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而且廣泛地被人文學科所吸收。當代多元主義變得油嘴滑舌,這不過是從解構主義那裏搞了點皮毛。而一元論和獨斷論依然盛行,這說明解構的任務並沒有完成。相反,當代思想文化對解構主義完全采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不折不扣的拿來主義。…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記得嗎,你們一家三代去旅行,看著老人的笑臉,妻小的笑臉,你告訴自己:“來生,我願意再次和你們在一起。”
唸北島的《歲末》首節――
從一年的開始到終結
我走了許多年
讓歲月彎成了弓
到處是退休者的鞋
私人的塵土 / 公共的垃圾…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alribean on October 14, 2015 at 11:28pm — No Comments
第一節 海德格爾簡傳
說起海德格爾,我先引用舍漢的一段話:
馬丁·海德格爾也許是本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從許多方面看,他是個沒有生平事紀的人。有一次他講授亞裏士多德,開場便說:"他生出來,他工作,他死了"。講起海德格爾恐怕也差不多。他1889生於德國西南部,除了在馬堡工作五年之外,一生都在西南部從事他的工作,1976年5月26日在那裏去世。然而,在這八十六年紮他的思想震撼了整個哲學界。海德格爾的生平事紀和他的思想歷程其實就是一回事。他自始至終生活在他的思想中。所以,真正值得一寫的傳紀,只能是一部哲學傳記,標出他思想的未源與發展。1…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4, 2015 at 2:26pm — No Comments
從記事走向有意義的故事,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是經過命名。命名重要,這是歷史根源,走入歷史,重視經驗。命名是故事化的第一步,命名有情感發生的作用,它會帶著你走向自己的歷史,進而成為自己的經驗,重新與自己產生連結,慢慢的開始感覺自己的生命
在寫自我敘說的一開始,通常是拋出一大堆自己曾經發生過的事,拼命的回想,拼命的說,東一塊,西一塊的,但這是一開始的過程,要成為故事化的開頭。這過程可以稱結繩記事的過程,文字不是把語言寫下來,而是記錄事情(李澤厚,該中國哲學登場了,p.82)。所以一開始敘說就是個記錄,很乏味,很冗長。…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14, 2015 at 2:24pm — No Comments
人對外界的認識過程,身體扮演了相當重要的關鍵,沒有身體作為中介的支援性意識,我們根本無從注意與認識外界,當然它就成為了科學是主觀的元素了。…
Continue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October 14, 2015 at 2:20pm — No Comments
在柵門被關閉之前,
在最後的問題被提出之前,
在我被改變之前。
在野草長滿花園之前,
在再無原諒之前,
在水泥硬化之前。
在所有的笛孔被遮住之前,
在物品被鎖進碗櫥之前,
在規則被發現之前。…
Continue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4, 2015 at 1:38pm — No Comments
徐坤(1965~),遼寧沈陽人,作家,文學博士。[:..著有短篇小說《廚房》、《狗日的足球》等,中篇小說《白話》等,長篇小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等。…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4, 2015 at 1:33pm — No Comments
很多時候,我在帳本裏持續記錄著他人的帳目,還有自己缺失了的人生。當我從帳本裏擡起沈重的頭,我感到一種生理上的惡心。這可能是因為我伏案太久,但不是帳目數字和清醒所帶來的問題。生活像一劑糟糕的藥,使我鬧出病來。然而,我從巨大無邊的澄明幻象中看到,只要我真有力量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我可以如此輕易地從沈悶中解脫。
我們通過行動來生活,也就是說通過意誌來生活。我們這些人——天才或者乞丐們——本知道如何願望的人,是一些分享著虛弱的弟兄。當我事實上僅僅是一個會計助理的時候,我憑哪一點把自己叫作天才?C·韋爾德(l世紀葡萄牙詩人,見前註——譯者註)在醫生面前宣稱,自己是“詩人韋爾德”,而不是作為商界職,員的“韋爾德先生”,這個時候的他,只不過是表現著酸腐的虛榮和無效的自誇。可憐的人,他從來就是“韋爾德先生”,一個商界職員而不是別的什麽。詩人只有在死後才能誕生,因為只有在他死後,他的詩歌才會得到欣賞。…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14, 2015 at 1:32pm — No Comments
一個瞎子在路上走。另一個人過來,把他引上正路。可是瞎子不知道他的指路人是誰。
一個人正在酣睡。忽然一條毒蛇昂著頭向他爬過來。另一個人趕過來,一刀把毒蛇殺死。可是酣睡者卻依然在夢中。
當夜半時分,躺在清真寺裏的旅行者發出沈重的呻吟時候,有一個人一直服侍他到天明。清早,旅行者死了。他到底也沒有認清這位幫助他的人是誰。
他走在路上,把水果分給孩子們。在沙漠中把水送給一個渴的要死的人,把自己的幹糧分給饑餓者。可是誰也不與他相識。
他把荊棘和碎石從大路上除掉。可是早晨人們在這條大路走過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是他幹的。誰也不認識他。…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October 14, 2015 at 1:31pm — No Comments
屠殺的血泊
北京的街道,我最喜歡的是經常行走的白頤路,因為路上有樹。一路都是高大
挺拔的白楊、梧桐,夏天綠蔭如傘。我騎自行車飛奔的時候,烈日都被樹蔭篩成點
點星光,在車輪前閃耀著。這是唯一的騎車不會汗流浹背的街道。有時,乘坐332
路公共汽車,總愛眺望窗外可愛的樹們,宛如一群行走的朋友,向我擡手。因為有
這些樹,街道才有幾分田園鄉村的詩意,令我想起久已不歸的故鄉。…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14, 2015 at 1:28pm — No Comments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主任、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趙可金日前在“一帶一路.百人論壇”首屆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要求中國和沿線國家相向而行,通力合作,尤其是作為重要倡議方的中國,理應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示範、引導和服務角色。為更好地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類規則,必須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中加強統籌協調機制建設。
趙可金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跨越時間長、建設任務重,需要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如何統籌中央各部委、34個省市區以及國有企事業單位,如何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如何統籌官方和民間行動,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一個攸關全局的重大政治問題。…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14, 2015 at 1:26pm — No Comments
始皇帝背對著火把後邊打著冷顫的盜墓者
撕下自己壽衣的一角,
寫下了一張無人敢描繪其顏色的字條
扔到他們的腳邊:
我相信你們不願看到我的面孔。
我不會以水銀來詛咒你們,也不會令暗藏在我身邊,
奪命的機關就拴在我手指上的千軍萬馬
來刺穿你們幹癟的頭顱和肋骨。…
Added by 邊鄉 岸 on October 14, 2015 at 1:25pm — No Comments
兩世血仇
一個粗黑個子總是進入廖麥夢中。這家夥中上等身個,長得渾實,面容和藹地看他,只不說話,用手槍模樣的打火機點火,抽煙時總是禮讓一下。廖麥覺得面熟,卻記不起這人的姓名,夢醒時出一身冷汗。他料定這人要在夢中做點什麽,果然,接下去他發現這家夥溜開了,裝作在湖塘邊洗手,從衣兜裏摸出幾條泥灰色的魚放入水中。他驚呼一聲,立刻抓起一桿三齒耙追過去,那人卻一眨眼遁了。他徹底醒了,坐在那兒呼叫、痛惜擊節,美蒂不得不一次次安慰他,像攏一個大孩子那樣將他抱在胸前。他推脫,翻身掙出,一直望著窗外湖塘的方向說:“那種魚不是土生土長的,那是唐童偷偷放進去的!”
美蒂無語。她什麽也說不出,淚花閃閃。她覺得小腹、下體,又一陣陣疼痛。“棒小夥兒,我擔心落下病根,再不能好好要你了。"…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14, 2015 at 1:0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