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
對於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中國詩歌,曾經有很多不同的觀察,有人認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中國新詩進入了一個新詩史上少有的黃金時代,出現了很多相當重要的詩人與詩作,詩歌已經全面復興;有人對此則不以為然,甚至在判斷上與此相反,認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中國詩歌並沒有出現好的詩人,也沒有什麼好的作品,他們因此也很少——甚至是拒絕閱讀。對這兩種觀點,我並不想只是簡單地附和。因為前者過於樂觀,輕忽了一些隱含在“復興”背後的基本問題;而後者,則由於閱讀的局限,實際上對這樣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發言權。我個人以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中國詩歌雖然就其精神和美學上的“歷史突破”而言,比不上很多人所懷念的 1980年代,但還是以其獨特的詩歌成就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它不僅是中國當代詩歌史,甚至也是整個中國新詩史上的一個相當獨特的“詩歌時代”。…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November 21, 2015 at 6:33pm — No Comments
經濟行動與社會結構:嵌入性問題
社會關系怎樣影響行為和制度,是社會理論的經典問題之一。因為這樣的關系總是存在,所以它們不在場產生的處境只能通過思想實驗想像出來,就如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或約翰·羅爾斯的“初始地位”那樣。功利主義的大部分傳統,包括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假定理性、自利的行為極少受社會關系的影響,因而提出與這些思想實驗差距不大的理想化狀態。在另一端,筆者的“嵌入性”論點認為,有待分析的行為和制度是很受持續的社會關系制約的,因此把它們設想為獨立的是極嚴重的誤解。…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1,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幾天以後,人們費了很大的勁,才找到兩個殉情者的屍體。紮西尼瑪的仆人們明明曾經在那塊草甸上和他們生活過一段時間,可是當他們再次回到雪山下時,竟然許久都找不到那塊草甸,拉巴平措為此沒有少挨土司老爺的馬鞭。正如阿美姑娘說的那樣,有些近在眼前的地方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後來還是找來了納西人的東巴和阿貴,讓他做法事確定了殉情者的方位,才依照納西神靈的指點找到了那棵殉情樹。讓藏族人氣憤的是,他們吊在樹上的少爺死後,腳心還被燒糊了一塊,和阿貴解釋說這是由於殉情時女方害怕男方不夠堅決,因此要檢查男方是否真的死了,然後才吊死自己。因為一個人去情人們的國是不會幸福的,留在人間的那個將會更加不幸。
“這簡直是比搶人還要惡毒的謀殺!”頓珠嘉措土司看著兒子焦糊的腳,憤怒地喊,“去把那個和萬祥給我叫來。”
“他早就來了,一直跪在外面。”旺珠說。…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November 20, 2015 at 9:27pm — No Comments
無人講解。博物館因開在老城區內,只有一層,想來以前是民房。一間間鬥室墻壁被打開,合成一個松散整體,總面積有幾百平方米。樸素的本色地板,墻壁雪白。沿墻壁四周擺著陳列櫃,擺放著世界各地捐獻來的失戀展品。
展品大多平攤在櫃中展示。有些懸掛在墻上,排列無甚章法。當你以為走到盡頭時,突然出現一道橫廊,拐入後另有一番天地。照明燈很少,光源來自半透光的天花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線,明亮但並不耀眼,散射曖昧暖光。想想也是,你說一個收集失戀信物的地方,太光鮮亮麗了,自然和氛圍不符。若是太壓抑陰晦了,恐也不是興建者的初衷。…
Continue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0, 2015 at 9:05pm — No Comments
歐洲人珍藏最好的秘密
作家蕭伯納曾說:“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到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
可惜,我知道這句評價,是從那裏回來之後。
當初我們預定去杜布羅夫尼克旅遊的時候,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也並不能全怪我糊塗,世上流傳著一種說法——杜布羅夫尼克,是歐洲人珍藏得最好的秘密。
冬天,北京砭骨的西北風幾乎能將人掀一跟頭。我們到旅行社預定夏天到保加利亞去看玫瑰花。
路遠盤纏貴,不能僅此一地啊。募集人馬後,決定用20…
Continue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0, 2015 at 8:30pm — No Comments
雅典城有一條法律,規定市民高興把女兒嫁給誰,就有權力強迫她嫁給誰。要是女兒不肯嫁給她父親替她選中的丈夫,父親憑這條法律就可以要求判她死罪。可是作父親的一般是不願意把自己女兒的性命送掉的,所以盡管城裏的年輕姑娘們也有不大聽話的時候,這條法律卻很少或者從來也沒有施行過,也許作父母的只是時常用這條可怕的法律來嚇唬嚇唬她們罷了。
可是有一回竟出了一樁事。一個名叫伊吉斯的老人真地跑到忒修斯(當時統治雅典的公爵)面前來控訴說:他要把他女兒赫米亞嫁給雅典貴族家庭出身的一個青年狄米特律斯,可是女兒不同意,因為她已經愛上了另外一個年輕的雅典人,叫拉山德。伊吉斯請求忒修斯來審判她,並且要求照這條殘酷的法律來處治他的女兒。…
ContinueAdded by Le Destin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22pm — No Comments
《封神榜》是中國的《伊利亞特》,神仙如雲,嬌怪似雨,雖然最後都歸結於邪不勝正,但雙方打鬥過程,仍花樣百出,轟轟烈烈,《封神榜》神怪中最厲害的角色之一是殷郊先生,他閣下的番天印,乃天下第一等蓋世奇寶,只要口中念念有詞,喝一聲“疾”,該蓋世奇寶就被祭升空,砸將下來,不要說人的血肉之軀,就是喜馬拉雅山,都能一劈兩半。這還不算叫座,叫座的是連把法術傳授給他的師父廣城子先生,都無法拒抗,一見殷郊先生翻臉無情,祭起那玩意,立刻魂飛天外,落荒而逃。 …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19pm — No Comments
近年,電視新聞報道員中出現很多新面孔,成為報紙雜誌爭相報道的對象。本刊聯同香港電台委託港大進行民意調查,以了解巿民對電視新聞報員的要求,發現觀眾對報道員的要求,還是以報道流暢和外表為主,是否有新聞觸覺,不是觀眾重要的考慮因素。
同時,本刊也會探討新聞報道員年輕化的現象。有電視台新聞部高層認為,基於新舊新聞報道員交替和廿四小時新聞頻道的出現,新聞主播年輕化屬必然現象。
觀眾要求﹕
女的漂亮、男的可信﹖…
Added by 慕課師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6pm — No Comments
1、你今天晚上必須給我上線,否則,我就把你名字寫到碑上去。
2、人生自古誰無死,早死晚死都得死。
3、你真是比李連傑還甄子丹!
4、你怎麼能說他腦子進水了呢?前提是,也要有腦子啊。
5、三個臭皮匠,臭死諸葛亮。
…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3pm — No Comments
是這樣的,在「香港電視」2014年4月11日宣布裁員消息的前一天,這個前途未卜的新聞部,有半數同事去了天水圍執行採訪任務,拍攝被迫遷的德怡幼稚園最後一天家長會,以及訪問校長和家長。隔天,同事把影像及訪問素材剪輯成兩條短片,分別是《校長話》和《家長話》。短片透過社交媒體facebook 臉書傳播,幾天後共錄得超過10萬次觀看,過半數收視來自「校長話」。
為甚麼一條3分多鐘、沒有記者旁白、只剪輯了校長6段說話的新聞短片,能吸引逾5萬次觀看?
我不排除部分原因是「港視效應」,因為這條片在臉書的貼文寫道是新聞部「最後作品」,受眾在同情心驅動之下,收看這個作品以示支持及鼓勵。另一個原因,是《主場新聞》的報道,幫助刺激收視。於我而言,會認為這條短片實踐了 「人文關懷」的精神,感動了受眾,幫忙分享,才累積可觀的收視數字。…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1pm — No Comments
無綫今年「真人騷」製作《求愛大作戰》固然是繼《盛女愛作戰》及《盛男愛作戰》後的第三部曲,所引起的爭議亦不遑多讓。隨着節目曲終人散,當時熱烈評論的新聞媒體及網民亦逐漸噤聲,但其所遺留的問題,或許值得我們在下一次同類「真人騷」播出前稍作拆解。《求愛大作戰》被批評造假、大搞男女關係洒鹽花敗壞道德,貶低兩性定型等…。筆者在這裏想將這些討論放於較宏觀的真人騷類型(genre)作分析。
真人騷只為「扮演真實」…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0pm — No Comments
朱光潛(1897~1986),字孟實,安徽桐城人,美學家、教授。著有《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詩論》、《談文學》、《孟實文鈔》等。
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是討論藝術的創造與欣賞。在收尾這一節中,我提議約略說明藝術和人生的關系。
我在開章明義時就著重美感態度和實用態度的分別,以及藝術和實際人生之中所應有的距離。如果話說到這裏為止,你也許誤解我把藝術和人生看成漠不相關的兩件事。我的意思並不如此。…
Continue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0pm — No Comments
“可是……可是,他不管剩下多少顏色,多鈍多短了,他都把自己削得尖尖的,讓我隨時可以拿起來塗,拿起來畫。”
為企業談隱喻,我要找個大家熟悉的開場白。比如,某產品找了“青年英雄”來教育新一代:沒信心嗎?問題不大,只要成為他們的消費者,下一個掛在直升機上拍臺風,踩在縣崖峭壁拍小鳥的好漢,就是你!我會邀請大家的好奇心出來聊聊:那人在拍臺風、拍小鳥,他在驚險的現場工作時的颯爽英姿、迷人笑容,又是誰在拍呢?我的重點不在激發大家思考,神話符號的建構與解構;我只想陪同課堂上的朋友去覺察,未被說出的語言,或潛在於事象後的沈默,可能影…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November 20, 2015 at 7:00pm — No Comments
江南風格(Gangnam Style)是值得研究的現象,除了因其流行程度令人詫異外,它的成功牽涉不同層面的媒體/文化因素。「江南風格」從去年七月初推出,瞬間即在社交媒體YouTube瘋傳,點擊率超出一億,成就蓋過當今國際(西方)潮流偶像。究竟江南風格是標誌著新的全球普及文化的流傳形式,又是否代表着韓流的盛世依然存在?本文嘗試從這些方面一一探討。
江南風格的網絡流傳之路…
Added by CERI on November 20, 2015 at 6:59pm — No Comments
昨夜夢中,我又回到了故鄉。遠遠地,我又看到了那座熟稔的石橋。我徘徊在小橋邊,看那花崗石拱橋下清澈的河水,草叢間嬉戲的遊魚,水波上蕩漾的月光...
近來我常做這樣的夢,只是昨夜的夢有些荒誕蹊蹺。
朦朧的夜色中,我仿佛佇立在故鄉的石橋邊,觀看河水中清蝦與小螃蟹在爬動嬉鬧。可是不知怎麽,一陣清風吹過,月亮鉆出了雲層,清柔的月光灑在小橋上,剎時間小橋像童話中的幻景,漸漸地擴大,變幻,最後在我眼前竟變成了悉尼大橋。…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November 20, 2015 at 6:56pm — No Comments
談判氣氛形成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本來輕松和諧的氣氛可以因為雙方在實質性問題上的爭執而突然變得緊張,甚至劍拔弩張,一步跨入談判失敗的境地。這時雙方面臨最急迫的問題不是繼續爭個“魚死網破”,而是應盡快緩和這種緊張的氣氛。此時詼諧幽默無疑是最有力的武器,最能發揮其優勢。
卡普爾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負責人時,在一次董事會上,眾位董事對他的領導方式提出質疑,會議氣氛非常緊張。
一位女董事發難道:“公司去年的福利,你支出了多少?”
“九百萬。”
“天啊,你瘋了,我真受不了!”…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20, 2015 at 10:44am — No Comments
問﹕人家說你很高傲,旁若無人,或看不起他人,是嗎?
答﹕從來沒有小看任何人。但好些時我不知道某些人的存在,無意識地開罪了人。說到高傲,誇誇其談是有的。例如我花了十三年時間想公司的合約本質,八二年初動筆,日以繼夜地寫,寫完了初稿,還未重讀就覺得該文可以傳世。於是拍案而起,仰天大笑,跟奔走相告。那時我再沒有升職或加薪的可能,為什麼還要那樣苦幹?為的是可以過癮一下高傲之情,對自己有點交代。批評我高傲的人為什麼不學我那樣,寫一些值得高傲的文章來過癮一下?
問﹕你會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嗎?
答﹕獲該獎如賭輪盤,任何下過苦功的人就算是下了注,有機會。我自己認真地做了四十年,算是買了一兩個號碼,可惜那輪盤很大。…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November 20, 2015 at 10:41am — No Comments
第二章·起用代筆作家
一
我常常模仿麥克貝斯夫人1的腔調,對自己或別人這樣說,"是這樣的,大概是可以這樣說下去的……"
These deeds must be Thought
After these ways;so,it will make us mad.
(必須那樣想,那樣的話,我們就瘋狂了。)…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November 20, 2015 at 10:39am — No Comments
從瑞典的馬爾默乘渡船越過厄勒海峽抵達丹麥哥本哈根時,恰好霧氣散盡,眼前活現出已從安徒生童話裏熟悉的一組組古色古香的建築。細細觀察,發現那風格同我已訪問過的挪威奧斯陸與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都不相同,奧斯陸的城市天際輪廓線比較平緩舒展,樓房大都顯得敦實厚重,頂部裝飾曲線不那麼突兀,外墻的色彩也比較清淡;斯德哥爾摩則有眾多的尖拱頂教堂,那些哥特式尖頂大都修造得十分纖秀靈妙,有的更將內部鏤空,望去仙氣盎然。哥本哈根呢?當我獨自悠閑地徜徉在暖冬晴陽下的這座古城時,我發現它的大量古典建築都顯得比上述兩個城市陳舊,外墻面以赭色為基調的居多;而且許多建築的尖拱頂都顯得比斯德哥爾摩的粗壯,線條不那麼銳利而趨於圓潤,尖頂上一般還盤繞著許多厚實的花飾,並且…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20, 2015 at 10:38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